聚叶泼成千点墨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am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一朵金蔷薇,是由无数金子碎屑合成。
  《红楼梦》无疑是中国文学的“金蔷薇”,而细节正是形成金蔷薇的那些碎金屑。曹雪芹自觉地将细节置于情节叙述之中,小说庞大、丰富的内容,都是通过细节来完成的。
  巴尔扎克曾说过:“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
  细节是组成文学作品的艺术细胞,是小说、散文中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包括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所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展开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揭示生活矛盾、描绘环境景物、暗示发展结局等构造艺术大厦的砖瓦材料。
  细节是艺术,是品味。细节描写的成功与否,决定文学作品的深度、高度,乃至生命。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薛宝钗的《画菊》诗中写道: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意思是,泼墨千点,描绘茂密的菊叶、繁盛的花瓣,聚攒成美丽的花姿。这里尽管是在谈中国画技法,但文学写作如同一理,多个细节成就情节,多个情节烘托出小说故事。
  《红楼梦》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和深刻见长。每个细节都精雕细刻,寓意丰富,朴实自然,没有丝毫的人工斧凿痕迹。许多细节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似乎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决不能随意取代。成功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独特,情节更加流动感人,环境更加独具神韵。
  人物形象细节,妙语连珠,神态多样,心理暗示,形神毕肖,以展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为基本点
  有了细节,人物就有了性格。抓住了人物细节,就立起了人物的个体形象。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人物语言、人物神态和人物心理等。细节可以是一连串的动作,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字。曹雪芹笔下人物细节,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看到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的声音,嗅到人物的气息,成就了一个个“立体”“全息”的人物塑像。
  (1)人物对话妙语连珠
  用人物的典型语言形成细节,表达思想,显示性格,展示身份,暗示心机。
  曹雪芹十分注重语言的个性化,量体裁衣,看人说话,该谁的话就得谁说,一听口气,就知道是谁的话。让每一句对话,都切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当时的环境。
  第三回,王熙凤与林黛玉见面。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这番话,乍看是在赞美黛玉,再看全都在讨好老祖宗。这“口头心头”四字是绝对不可少的。只有聪明而富有心计的凤姐说话,才考虑得这么详细周到,表达得这么准确。她说这话时还配合着细致的动作,“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凤姐见风使舵、口齿伶俐,看贾母的脸色说话,讨好老祖宗,把握得恰到好处。第六回中,周瑞家向刘姥姥介绍凤姐时说:“少说些也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他。”
  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后,众人都说是薛蟠挑唆了人来告宝玉,加上他素日又有这个名声,被人生生地把罪名坐定。薛蟠早已急得乱跳,赌神发誓地分辩,重话冒撞了宝钗,次日很是后悔。“薛蟠在外边听见,连忙跑过来,对着宝钗,左一个揖,右一个揖,只说:‘好妹妹,恕我这一次罢!原是我昨儿吃了酒,回来得晚了,路上撞客着了,来家没醒,不知胡说了些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怨不得你生气。’”
  接着薛蟠道:“妈妈也不必生气,妹妹也不用烦恼,从今以后我再不和他们一块儿吃酒闲逛如何?”宝钗笑道:“这不明白过来了!”薛姨妈道:“你要有这个横劲,那龙也下蛋了。”
  薛姨妈用“龙也下蛋了”来形象薛蟠改也难。在众人眼中,薛姨妈是个慈爱稳重的人,如此刻薄儿子,完全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第五十二回,贾母与王熙凤对话。贾母点头叹道:“我虽疼他,我又怕他太伶俐也不是好事。”凤姐忙笑道:“这话老祖宗说差了。世人都说太伶俐聪明,怕活不长。世人都说得,人人都信,独老祖宗不当说,不当信。老祖宗只有聪明伶俐过我十倍的,怎么如今这样福寿双全的?只怕我明儿还胜老祖宗一倍呢!我活一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贾母笑道:“众人都死了,单剩下咱们两个老妖精,有什么意思。”说得众人都笑了。这番对话,写出了凤姐的机警敏捷、能说会道。凤姐无疑是贾母的一个“开心果”,一个“顺气丸”。
  (2)人物心理复杂万千
  人物心理活动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特征。
  林黛玉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云,总是“见一个打趣一个”。曹雪芹通过他们的外在表现,重在揭示其心理活动,运用感情的矛盾细节,推进故事发展。
  第八回,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探望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地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得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寶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不解这意思?”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
  宝玉因听了宝钗的劝告,放下冷酒,换了热酒来饮。可巧雪雁此时来给黛玉送手炉。黛玉因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爬爬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环们小心太过,还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   这组对话,完全是三个人的心理较量,斗勇斗智。曹雪芹尽管没有写人物的神态表情,也没有直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然而,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表达得十分清楚。黛玉尖刻话语的背后,是寄人篱下的日子。她在人前要极力维护自己的自尊,用自尊掩饰内心的自卑心理。她对薛宝钗的提防和小心眼,都是因为她曾一度将宝钗当自己的情敌。黛玉初看“无理”,细品却是“有情”。尽管是一种嫉妒心理表现,读者还是会为她的“情”所动,因而也就原谅了她的“无理”。
  第二十一回,有两个“关于头发”的细节。第一个细节:史湘云来贾府了,宝玉缠着湘云帮他梳头。湘云道:“这可不能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先时怎么替我梳了呢?”湘云道:“如今我忘了,怎么梳呢?”宝玉道:“横竖我不出门,又不带冠子勒子,不过打几根散辫子就完了。”说着,又千妹妹万妹妹地央告。湘云只好扶过他的头来,一一梳篦。另一个细节:凤姐之女大姐出疹子,与贾琏隔房。十二日后,平儿在收拾贾琏在外的衣服铺盖,不承望枕套中抖出一绺青丝来。平儿会意,忙拽在袖内,便走至这边房内来,拿出头发,向贾琏笑道:“这是什么?”贾琏看见了忙抢上来要夺。平儿便跑,被贾琏一把揪住,按在炕上,掰手要夺,口内笑道:“小蹄子,你一趁早拿出来,我把你膀子撅折了。”平儿笑道:“你就是没良心的。我好意瞒着他来问,你倒赌狠!你只赌狠,等他回来我告诉他,看你怎么着。”贾琏听说,忙陪笑央求道:“好人,赏我罢,我再不赌狠了。”
  这两个细节都是说头发,却是借物说人,用于表达不同的人物心理。宝玉缠着湘云梳头,是一种不愿长大的心理情结,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贾琏枕套里的青丝,显然是偷情的证物,一种情欲心理的见证。
  第二十九回,贾母领着女眷们去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作为贺礼送的一盘法器中,有一只金麒麟。面对这只金麒麟,各人心理活动多样。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翻弄,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戴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戴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宝玉听见史湘云有这件东西,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来揣在怀里。一面心又想到怕人看见他听见史湘云有了,他就留这件。因此,手里揣着,却拿眼睛瞟人。只见众人都倒不大理论,唯有林黛玉瞅着他点头儿,似有赞叹之意。宝玉不觉心里不好意思起来,又掏了出来向黛玉笑道:“这个东西倒好玩,我替你留着,到了家穿上你戴。”林黛玉将头一扭说道:“我不稀罕。”宝玉笑道:“你果然不稀罕,我少不得就拿着。”说着又揣了起来。
  这一连串的细节描写,十分细腻、逼真。所暗示出的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是妙趣横生。宝钗的敏锐,黛玉的尖酸,宝玉的小动作,有趣可爱。显示了宝玉、宝钗、黛玉、湘云之间,那种微妙的感情关系。这不仅仅是人物性格决定的,而是各自的身份、角色决定的,牵动着“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尖锐对立。这一组心理活动细节,很富有表现力,形神兼备。
  (3)人物神态迥然多样
  神态直接表达人物形象。人物神态包括动作、表情等。
  第二十五回,“姊弟逢五鬼”,惊动了上自贾母下至奴婢的荣宁二府,“园内乱麻一般”。这时,曹雪芹闲中避忙地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例,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工夫的,因此忙得不堪。忽一眼瞥见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如此勾勒出的薛蟠神态,就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表现了三层含义:其一,用三个“又恐”写出了薛蟠的“忙”,由薛蟠的“忙”衬托出大观园内的“乱”。堂堂贾府,本来是女儿们生活的幽静场所,竟然让薛蟠如此担心?其二,凤姐、宝玉之病,闹得全府人仰马翻,竟然有像贾珍那样“在女人身上做工夫的”偷鸡摸狗之人。其三,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薛蟠既恐这,又恐那,自己却“早已酥倒在那里”,活画出了这个人物的龌龊灵魂、丑陋神态。
  其实,神态的细节有时就是一个字。
  第六回,刘姥姥贾府求助: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地奔了你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
  一个“红”字,把刘姥姥告荒的万般为难、尊严与贫困的纠结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也展示了刘姥姥自尊要强的乡下人性格。
  第七十三回,赵姨娘房里的丫头小鹊密报,贾政明日要考宝玉的学业。怡红院顿时一片慌乱。宝玉彻夜读书,几个大丫头在旁剪烛斟茶;那些小的,都困眼朦胧,前仰后合起来。晴雯因骂道:“什么蹄子们,一个个黑日白夜挺尸不夠,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了。再这样,我拿针戳给你们两下子。”话犹未了,只听外间咕咚一声,急忙看时,原来是一个小丫头子坐着打盹,一头撞到壁上了。从梦中惊醒,恰正是晴雯说这话之时,他怔怔的只当是晴雯打了他一下,遂哭央说:“好姐姐,我再不敢了。”众人都发起笑来。
  这一连串关于人物神态描写,可谓活灵活现,充满动感。宝玉彻夜读书,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惧怕;晴雯的叫骂,表达了她对宝玉的忠诚。小丫头打盹撞壁,正是小孩子瞌睡多的真性情描写,朴实无华,真实有趣。
  事件处置细节,一人一景,恩威并重,圆滑多智,里外受气,事不关己,以化解事件矛盾为落脚点
  如果说,事件是小说里的情节,那么细节就是事件的支点。通过对事件的处置,展示细节,刻画人物表现,是小说家的基本功。任何事件都是由多个情节、细节组成的。情节寓于细节之内,抽去了细节,不仅影响作品的形象生动,而且连情节本身也不复存在了。细节对于丰富故事情节、烘托事件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曹雪芹习惯通过描写人物对事件的处置,来展示事件的细节。这些细节,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置等多个环节。抓住人物这个事件主体,这就为事件的细节描写,提供了全过程表述途径。
  (1)凤姐处事——泼辣诡计
  处事风格,既表现了人物性格,也是对事件过程的细节表达。
  荣府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贾府里的人,都是人精,稍微有一点儿不当之处,不但不服,还要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自从来到贾府当上二奶奶,到令贾琏等贾府的男人们“倒退了一舍之地”,凤姐拥有无与伦比的处事能力。
  第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家仆迟到了。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得早,只有今日,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王熙凤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
  在这个处事过程中,不断有仆人来向凤姐请示事务,凤姐果断干练,表现出精明强干的管家形象。凤姐冷笑,笑出了她的威严;凤姐说话,说出了她的刻薄;凤姐喝酒,喝出了她的粗暴;凤姐掷牌,掷出了她的泼辣。由此,凤姐的形象,雷霆电火般地跃出纸外。“彼时宁国府荣国府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懒,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
  第十五回,秦可卿送葬路上,凤姐下榻馒头庵。老尼净虚趁机“有一事相求”,原来是一桩婚姻纠纷案:长安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横行霸道,欲强娶已经定亲了的张财主之女张金哥,张财主因贪图权势,欲向定亲的男方长安守备退婚,而男方不同意,张财主就托老尼净虚希望借助贾家的势力搞定。这件事根本上与贾府无关,但凤姐感到有利可图,便来了兴致。她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手法,假装不愿意管。奸诈的老尼明使出激将法,着实给了凤姐一个台阶。于是,凤姐开出三千两银子的价码,很快就达成交易。
  紧接,凤姐派心腹人进城,找了“代写文书”之人,假托贾琏的名义,给长安节度使云光修书,让其给长安守备施压,接受退亲。这一连串的办事过程和细节,将凤姐的见利忘义、净虚的油滑奸诈,充分进行了展现。同时也暴露了官场的腐败黑暗。
  (2)宝玉处事——里外受气
  《红楼梦》里,往往不投机的一句话、一个眼色,或一个药名,就有可能引发一连串的事件。“无事忙”贾宝玉,总是身陷其中,弄得里外不是人。
  第二十二回,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吃了饭点戏。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便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
  正是宝玉的这个眼色,导致了一连串事件的发生。
  湘云不干了。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做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
  宝玉急了。忙赶近前拉湘云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湘云甩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
  黛玉生气了。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厉害呢!”“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
  宝玉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
  一个眼色,本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惹得湘云、黛玉都生气了,闹成了很大的事。一个“明儿一早就走”,一个“一辈子也别来”,一个眼色,导致了一个大事件,弄得“无事忙”的宝玉里外不是人。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源于两位姑娘的小心眼,也源于宝玉的细心与善良。细节原来可以如此动人。
  第二十八回:宝玉让王夫人给三百六十两银子,给林妹妹配天王补心丹。王夫人道:“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宝玉说:“前儿薛大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他这方子。他拿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上千的银子,才配成。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宝钗听说,笑着摇手儿说:“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娘问我。”后来,幸亏凤姐给宝玉作证:“宝兄弟不是撒谎,这倒是有的。”
  一个药名引发的事件:王夫人认定宝玉撒谎,其实是宝姑娘撒谎,幸亏凤姐作证,林姑娘生气,宝玉里外不是人,到处赔不是。
  (3)宝钗处事——事不关己
  宝钗处理人情世故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她可以和所有人都保持着自然亲切、不卑不亢、合宜得体的关系。不疏不亲,不即不离,体贴入微。贾母说:“贾家的四个姑娘中没有一个比得上宝钗,竟连元春也比下去了。”
  第六十七回,薛宝钗听了妈妈惋惜尤三姐和柳湘莲的事情后,便说道:“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議,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
其他文献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双关语是飞舞着的灵魂的产物。”  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或短句的同音、象形、多义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双语句就是一语双关,话中有话,暗藏机锋。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通过语境来表达弦外之音,或褒奖有嘉,或冷嘲热讽。即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把一个思想或一个对象,在心理上同时跟通常不认为
期刊
这是一篇既简单又复杂的小说。  从名字上看应该富有诗意。它取自宋·晏几道的词《临江仙》,全句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小说空灵且虚幻。然而,内容却实在。写的是一个交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为探寻父亲死因来到偏僻小站工作的故事。  都是小人物,最大的站长不过只是个“芝麻官”。场景也狭窄,局限在一个偏僻山区的小站里。  郝煒华的本事是,在这“小”里,写出了人物的“大”。  这似乎是作家一贯写作风格
期刊
从文学文本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正是在人与现实的矛盾之中,实现了不同生命的互感,从而使现实“存在”产生了映照自身的精神言说。诗人作为更加敏感而内省的生命个体,当然更容易在这种对峙冲突中发现自身的力量,同时也会以其生命勘察者的身份领略到一种更为复杂的生命情调。这是缺乏语言对话能力的人所不能抵达的境地,只有优秀的诗人拥有这种能力,从而能够以此向生命的更远处瞭望。所以我们常说人和文学都是环境的产物,而优秀的
期刊
一  一张不到一平方的喷绘,上面有“人生预测”四个黑体大字,两边正楷竖写的红字对联为“发扬科学艺术,破解封建迷信”,最下面一排细字为:算卦、看相、算命、问事、财运、看风水、工作、婚姻、八卦……吴天才的摊子摆在两省交界的铁路桥下,这边清剿他跑那边,那边打击他跑这边,他三十五岁那年在这里摆起,今年四十三岁了还在这里摆。虽然现在生意不如从前了,但他还想吃这口快活饭,还在这硬挺着。  晌午过,吴天才还没开
期刊
题记:中国铁路备受世界瞩目,中国高铁引领世界潮流。中国铁路从历史深处一步步走到今天,老一代铁路人功不可没。如今他们渐渐离我们远去,但他们为新中国铁路建设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横贯东西南北的铁路运输线,驰骋在大江南北的列车,是我们父辈用勤劳和汗水、智慧与拼搏精神修建起来的。如今铁路线上飞驰着日行万里的高铁动车,是沿着父辈铺设的铁轨一步步驶过来的。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为铁路建设奋斗不息的无名英雄,他们没有
期刊
许多读者对《红楼梦》爱不释手,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着迷于《红楼梦》的优美词句。而优美词句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形容词用得好,字字珠玑,华美流畅,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形容词是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实词类别之一,词汇量十分丰富。  《红楼梦》第十八回,“大观园咏诗”是一个诗情画意的章节。李纨的诗《文采风流》首联写道: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意在形容大观园山明水秀回峰环抱之美,超过
期刊
一  山王镇有许多人没见过镇长,但几乎所有人都见过韦老七。  韦老七不仅比镇长牛,他比韦小宝还牛。韦小宝最多也就七个老婆,韦老七的老婆从来没数清过,没准他自己也搞不清具体的数字。他估摸着:二十来个总该是有的。  派出所所长老夏说韦老七是一盘糠菜上的一粒孜然,用来调剂山王镇半死不活氛围的。而当人们慢慢觉出最近一段日子都淡出了鸟来,大家才发现韦老七没见了,和他一起没见的,还有他的那些老婆们。人们互相打
期刊
我认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具体说,一篇好的中篇小说,读过后能够真正走到读者心里,还是离不开老生常谈的那几句话,一是文章的主人公能在读者心里动起来、活起来,这自然是要靠诸多的生活细节突出主人公的特性,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调动读者的阅读情绪,从而在充分展示小说主人公个性中给读者心里打上深深烙印。再完美点说,这样的作品在达到了以上效果后,还要充分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较强的艺术特色。读了武汛的这篇小说
期刊
一棵草  草木有情  只是一棵草的疼与痛  对于我们过于渺小  过于被忽略  草的死被形容为一岁一枯荣  生死都是小事 一棵草  还能够说什么  还能够做什么  柴  这些柴  无论是作为一棵树站在山坡上  还是作为一根柴  始终牢牢抱着那份温暖  不把光亮还给世界  它拒绝成灰  一个老人 在三十走了  大街空旷  一个老人 此刻遗失在人群中  像一粒沙子遗失在沙滩  像一滴水回到大海  一个老
期刊
牌楼街是条老街巷了。街口热闹嘈杂,小摊小贩多。住这里的大多是市井人物,底层人物,是所谓的引车卖浆者流。它因街口的一座功德牌坊而得名,可惜我们都没见过,在拆城墙的那一年被一起拆掉了。听说有人又想恢复重建,但老牌的杨氏面馆、小金陵饭店、回春堂中药房还在。街上的包子铺、剃头铺、南杂店、煤站、酱菜店、酒肆、茶馆,大都还是原址原貌,包括后来建的派出所、居委会、学校、粮店、饮食店大都还完好无损,却旧得不像样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