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们想象丰富,天真无邪,他们眼里的世界漂亮又神奇,在教学中,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观察他们眼里的美术作品,理解他们心中的美的标准,给予他们指导与鼓励,促进他们美术创造能力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强化并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美术作品 审美欲望 真情流露
小学美术课程具有个性鲜明的人文特征,具有柔软人心的人文情怀,是学校开展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学生审美素养与艺术情操的基础学科,其审美教育功能显而易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我秉承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个性教学原则,有意识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鼓励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知美,传递美,引导学生们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进入到非凡的美术审美体验中。
一、乐于进入:作品选取能够催动学生审美欲望
小学生还不具备自主选择审美作品的思维能力,他们虽然有着自己的喜好与偏爱,但并不明确,也不坚定,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便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把握学生们审美价值取向的“守门员”。我以为,在美术教学中,挑选并加入具有积极价值取向、贴近学生审美特点,适当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美术作品,并积极思考作品的导入方式,提高美术教学的导人效果,让学生们有眼前一亮的惊喜感,有不由自主的审美诉求,有积极融入的愉快体验。
教学小学美术《献给教师节的画》这节课中,考虑到这是一个命题画图任务,命题内容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且学生们对教师有着深厚而特殊的真挚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下足工夫,在导入环节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对教师的真实情感,打开学生们记忆深处的闸门,让他们深情地回忆起那些和自己一同成长的老师们,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关于美的感知与体验,有效地指导学生们的画图活动,把学生们手中的画笔变成情感表达的神器。同时,还能有有效地树立学生师恩难忘的情感价值观。由此,在本次导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精心制作的课件,内容从学生们身边的老师们入手,激发学生审美与创造的积极性,并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他们用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表现方式表达出“献给教师节的画”这个教学主题。
二、真情流露:鉴赏情境能够打开学生心灵之门
小学生的情感单纯而丰富,他们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乐于展现自己的情感,“真”是他们情感表达的显著特征。因此,我以为,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们不能单纯地以作品说作品,而要牢牢地抓住学生们“真”的情感特征,根据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依托他们的真实情感,为学生们创设相应的美术情境,通过情境的烘托,激发学生们独特并具有童真的审美体验,引领他们在感情的流动中真正地走进美术作品,打开学生们的心灵之门。
欣赏小学美术《中国绘画作品欣赏(二)》中《悄悄话》这幅作品时,由于这幅作品陕北农家小院的生活情境,有着浓厚的陕北农民生活气息,距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欣赏这幅作品时,我并不着急着从陕北生活文化背景入手,而且启发学生们以对比的方式,仔细观察这幅作品中一老一少的神色差异(从老人的慈祥可亲,小孩的天真可爱入手)、观察人物与背景用墨的浓淡对比(人物用墨浓,具体仔细,生动自然;背景用墨淡,用线简洁,衬托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观察与对比,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欣赏与审美的方法与技巧,激发学生们真实的情感,启发学生们从小细节切入大话题,把审美具体到色彩、线条、人物申请或者背景细节中,降低审美的高度,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们融入到陕北人们的生活中。
三、隐性指导:互助交流能够闪现教师独特身影
话多、点子多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基于这样的学情,我们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注互动式课堂的构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指导作用的架空与淡化,而是要求我们教师以更加精湛的教学艺术,将循循善诱的教学指导以不“显山露水”的形式隐藏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过程中,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中渗透教师的审美指导,为学生们的个性联想与审美创造提供更加宽阔的教学平台。
教学小学美术《天冷了》时,我考虑到这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天冷了”这件简简单单三个字展开,说它难,它又言简意赅,要求学生们画出一幅能够表现出“天冷了”的冬日活动图;可是说它简单,它又简单得太难,有点吝啬的三个字让学生们有点无所适从,一下子不知道该画些什么。由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相约在冬季”的小组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南方冬季的代表性图片,如落叶、枯黄的草地、吃火锅的人们等等,启发学生们从景色与人物活动等方面切入“天冷了”这个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约在冬季”的讨论活动,在这个互动交流中,每个小组要以生活为平台,找出冬季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色、我们能做的活动,我们的穿着甚至我们能吃到的美食等等,并将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在小组互动中,我深入到学生们中,倾听他们对冬天的情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与想象中。
审美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人生旅行。小学生们想象丰富,天真无邪,他们眼里的世界漂亮又神奇,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好他们这份童真,尊重他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观察他们眼里的美术作品,理解他们心中的美的标准,给予他们指导与鼓励,促进他们美术创造能力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强化并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美术作品 审美欲望 真情流露
小学美术课程具有个性鲜明的人文特征,具有柔软人心的人文情怀,是学校开展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学生审美素养与艺术情操的基础学科,其审美教育功能显而易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我秉承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个性教学原则,有意识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鼓励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知美,传递美,引导学生们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进入到非凡的美术审美体验中。
一、乐于进入:作品选取能够催动学生审美欲望
小学生还不具备自主选择审美作品的思维能力,他们虽然有着自己的喜好与偏爱,但并不明确,也不坚定,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便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把握学生们审美价值取向的“守门员”。我以为,在美术教学中,挑选并加入具有积极价值取向、贴近学生审美特点,适当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美术作品,并积极思考作品的导入方式,提高美术教学的导人效果,让学生们有眼前一亮的惊喜感,有不由自主的审美诉求,有积极融入的愉快体验。
教学小学美术《献给教师节的画》这节课中,考虑到这是一个命题画图任务,命题内容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且学生们对教师有着深厚而特殊的真挚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下足工夫,在导入环节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对教师的真实情感,打开学生们记忆深处的闸门,让他们深情地回忆起那些和自己一同成长的老师们,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关于美的感知与体验,有效地指导学生们的画图活动,把学生们手中的画笔变成情感表达的神器。同时,还能有有效地树立学生师恩难忘的情感价值观。由此,在本次导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精心制作的课件,内容从学生们身边的老师们入手,激发学生审美与创造的积极性,并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他们用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表现方式表达出“献给教师节的画”这个教学主题。
二、真情流露:鉴赏情境能够打开学生心灵之门
小学生的情感单纯而丰富,他们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乐于展现自己的情感,“真”是他们情感表达的显著特征。因此,我以为,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们不能单纯地以作品说作品,而要牢牢地抓住学生们“真”的情感特征,根据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依托他们的真实情感,为学生们创设相应的美术情境,通过情境的烘托,激发学生们独特并具有童真的审美体验,引领他们在感情的流动中真正地走进美术作品,打开学生们的心灵之门。
欣赏小学美术《中国绘画作品欣赏(二)》中《悄悄话》这幅作品时,由于这幅作品陕北农家小院的生活情境,有着浓厚的陕北农民生活气息,距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欣赏这幅作品时,我并不着急着从陕北生活文化背景入手,而且启发学生们以对比的方式,仔细观察这幅作品中一老一少的神色差异(从老人的慈祥可亲,小孩的天真可爱入手)、观察人物与背景用墨的浓淡对比(人物用墨浓,具体仔细,生动自然;背景用墨淡,用线简洁,衬托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观察与对比,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欣赏与审美的方法与技巧,激发学生们真实的情感,启发学生们从小细节切入大话题,把审美具体到色彩、线条、人物申请或者背景细节中,降低审美的高度,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们融入到陕北人们的生活中。
三、隐性指导:互助交流能够闪现教师独特身影
话多、点子多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基于这样的学情,我们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注互动式课堂的构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指导作用的架空与淡化,而是要求我们教师以更加精湛的教学艺术,将循循善诱的教学指导以不“显山露水”的形式隐藏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过程中,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中渗透教师的审美指导,为学生们的个性联想与审美创造提供更加宽阔的教学平台。
教学小学美术《天冷了》时,我考虑到这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天冷了”这件简简单单三个字展开,说它难,它又言简意赅,要求学生们画出一幅能够表现出“天冷了”的冬日活动图;可是说它简单,它又简单得太难,有点吝啬的三个字让学生们有点无所适从,一下子不知道该画些什么。由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相约在冬季”的小组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南方冬季的代表性图片,如落叶、枯黄的草地、吃火锅的人们等等,启发学生们从景色与人物活动等方面切入“天冷了”这个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约在冬季”的讨论活动,在这个互动交流中,每个小组要以生活为平台,找出冬季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色、我们能做的活动,我们的穿着甚至我们能吃到的美食等等,并将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在小组互动中,我深入到学生们中,倾听他们对冬天的情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与想象中。
审美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人生旅行。小学生们想象丰富,天真无邪,他们眼里的世界漂亮又神奇,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好他们这份童真,尊重他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观察他们眼里的美术作品,理解他们心中的美的标准,给予他们指导与鼓励,促进他们美术创造能力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强化并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