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源头活水”滋润阅读教学田园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ang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前,新课改正如火如茶地进行,在实施进程中,有效拓展课程资源,可以提供“源头活水”,滋润阅读教学田园。新课标指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阅读应当让学生置身于动态、自由、广阔、多元的阅读环境中,让现代生活大系统和学生生活经验小系统相互联系,促进了学生自觉主动发展。
  关键词:课程资源 主题式拓展 类比式拓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前,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实施进程中,有效拓展课程资源,可以提供“源头活水”,滋润阅读教学田园。新课标指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阅读应当让学生置身于动态、自由、广阔、多元的阅读环境中,让现代生活大系统和学生生活经验小系统相互联系,促进了学生自觉主动发展。
  如何有效拓展课程资源,构建阅读教学拓展模式?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拓展契机
  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然而,有效甄别、筛选、处理信息资源,并将其与文本、课堂、师生融合在一起,实非易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资源的取舍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注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1.课前搜集信息,了解感知课文。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前让学生阅读写作背景及课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我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肖邦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异国他乡(荷兰)有一个有着伟大爱国情怀的音乐家、钢琴家形象。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前,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古诗的背景故事“安史之乱”。这样通过接近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直抵“认知心理近区”,学生走进课堂就轻松愉快多了。
  2.课内整合信息,深入理解课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需要我们解决学生认知中的难点、疑点。借助拓展资性源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探究中获得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对比、整合、补充。例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第二句“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对诗人杜甫此刻的情感理解是单一的、表面的、肤浅的。及时补充杜甫的《春望》,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泪”的含义:诗人此刻眼见山河破碎,流下了伤心的、痛心的、愤怒的泪。两句一对比,听到平定叛乱消息,诗人又流下了激动的、喜悦的、伤感的、久违的热泪,这是喜极而泣,是爱国情怀地自然流露。课内外信息的渗透,互补,有效地弥补了文本的空白,在学生心中丰满了人物形象。
  3.课后延伸信息,课内指向课外。“大语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学生学完一篇课文正酣畅淋漓意犹未尽,此时,适度地向课外、课后延伸,就能有效地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课内课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阅读视野。
  二、丰富拓展内容
  1.走进课文原著。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2011年,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语文课文有一部分文章选自于名著,因此读原著,读整本的书就自然成了当下的必然选择。很多学生已经读过了《西游记》《水浒传》《呼兰河传》等。读整本书有利于学生拓宽阅读视野,达到阅读高度,体验阅读乐趣。因而,学完了《哪吒闹海》让学生读《西游记》,学完了《负荆请罪》让学生读《将相和》……在原著阅读中,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文文本内容的单一了解,也对文本人物形象有了更多更精准的印象。
  2.欣赏同题材的文章。最好的阅读是同题材的阅读。即所谓的题材相同或主题相一致。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拓宽阅读面,而且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比较阅读,可谓是“一石三鸟”。这类阅读,在深度上是作“主题式拓展”。“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和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地理解,教师要选择内容或形式上相关联的材料加以对比,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
  三、优化拓展形式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语文课程资源的来源注定了它拓展形式的多样性。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演示、文字资料赏析、音乐背景渲染、动画情景再现等形式,增强拓展内容的感染力,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近文本中人物、作者,引发深思,进而走出文本,回归自我,从而实现课程资源拓展的有效性。
  在进行有效拓展的实践中,我们要慎思,慎行。课外拓展阅读真正行之有效还要关注学情、班情,发挥教学机智,扎实处理好拓展的角度和落脚点的问题。只有这样,拓展性资源才能让孩子在对话、自主学习中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让阅读教学的田园充满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也已经提出了质疑,甚至要颠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了顺应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提出“设计独到导入,在轻松中进入状态;整体感知问题,在释疑中学习英语;创设游戏情境,在体验中获取快乐;践行分层教学,在成功中享受体验”,从而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充满动力。  关键词:高质课堂 独到设计 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 分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
期刊
我校语文校本课程是使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在国标课程校本化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现有教材二度开发和整合,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实现教材丰富化、生活化,让学生在老师加加减减的课堂教学中学得轻松、明白,一课一得。  一、“加法”的实践案例及感悟  “加法”教学重视教材内容的整合,统筹考虑整体教学活动,力求教学过程情趣性,创造和谐多赢的高效课堂。  1.体验加法。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设
期刊
摘要:从“情”字入手,让情感体验和三维目标交互相融,贯穿与课堂内外,课前酝酿情感,课中激荡情感,课后积淀情感,做到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达到品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沟通 情感体验 品德教育  情感是人行为的源泉,缺乏情感,人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法矗立。在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的教学中,我从“情”字人手,让情感体验和三维目标交互相融,贯穿与课堂内外,在课前酝酿情
期刊
摘要:提升数学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要联系实际,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络,从而提升数学理解。  关键词:教学实际 联系生活 数学课例 数学能力  《公因数与最大公倍数》这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是这样设计编排的,出示两个正方形(一个边长是6厘米,一个
期刊
摘要:一个班总有一些让教师挠头的学困生,要转化这些学困生,需要老师花费相当大的时间与精力。分析学困的原因,采用真诚相待、关注细节、耐心教育、家校联手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心灵浸润,用心浇灌,相信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关键词:真诚相待 关注细节 耐心教育 家校联手  每一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会有一部分学生让我挠头。他们的学困的原因表现在方方面面,但根源往往集中在
期刊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要唤醒学生已有体验,引导学生乐于体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让数学知识的习得变得和谐自然,让数学课堂绽放“体验”之花。  一、情境导入——体验生活中
期刊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而恰当的导入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阅读教学 导入方法 学习策略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和学习中,阅读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丰富语言文化知识,还能促进听、说、读、写等其他语言能力积极地发展;而且阅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
期刊
我校身处一个被誉为“葡萄之乡”“雨披之乡”,经济比较发达的工业强镇,镇上有两家全国有名的企业及无数乡镇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外来儿童也逐年增加。近几年,我校外来儿童占到了总人数的近百分之八十。他们随父母居住在租住的出租屋内,开始了他们在异乡的求学之路。同在蓝天下,他们和本地孩子一起共享着优美的教学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却共享不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镜头一:和刚入学的外来务工
期刊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以让他们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阅读反馈、自主选择阅读补充,从而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个性化 能力 培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
期刊
“深度阅读”是学生探索、发现的“一支长篙”。课堂上,教师应引领学生以宁静、专注、愉悦、稳定的心态,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灵动思绪的跳跃中开辟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阅读的“澄明之境”。  一、精设话题,让阅读教学更有深度  “阅读话题”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者引领学生一步步逼近文本中心意图的对话主题,也是通过阅读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适当的话题应如一条细线,串起颗颗珍珠;又似一束火苗,点燃学生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