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zh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挑战。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支撑。面对手中的教材,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让现有的教学涣发新的活力,让学生由“静”变“动”,使课堂由“僵”变“活”。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变“听”为“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他们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皮亚杰曾指出:“动作是智慧的根源”。也就是说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有探索的迫切要求,心情愉快,经常比较活跃,难 以把握。因此,教师的组织工作尤为重要。如果组织不到位,学生就“做”不好。首先,要明确“做”的要求。让学生人人明白,究竟要做什么;其次,“做”的过程要随时指导,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此为典范。带动一大批,让“做”有成果,真正起到“做”的作用。
  二、变“答”为“问”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了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常听一些教师说:学生不爱问“问题”,或者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上海市特级教师潘小明曾经和学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你们回家去,爸爸妈妈怎么问你一天的学习情况?
  生1:你今天上课好好听了没有?
  生2:老师提问你回答出来了吗?
  生3:作业成绩如何?
  潘老师对学生说“如果我是父母我就要问,你今天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潘老师的亮点就在这里。让学生变“答”为“问”。还有他上的“圆的认识”就是由学生先提出有关问题,再由大家 一起研究讨论。教师从中一一点拨指导,或在教科书中找答案,这节课就生“问”师“答”,非常成功。
  我认为关键是教师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没有唤起他们提问的意识、更不知何从提起。
  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气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送给学生一份“保险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保持愉快,才有利于他们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放弃自己的权威,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保持师生情感的融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言、敢做,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中。老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学生作为主体的最大需要,愉快地进行学习。
  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质疑的意识。可用名人故事引导学生对质疑的重视,激发质疑的兴趣。如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对“苹果为什么回从树上掉下来”而发明了“万有引力”定理。用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质疑”是学习的关键,是求解的前提,是进步的阶梯。
  再次,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掌握提问的方法是提问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第一,观察提问。即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第二,比较提问。教师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最后,我们应要求学生不要为提问而提问,要有针对性,要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使问题切实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强化课堂学习中的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提问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也要帮助他们善于提问。
  三、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学习数学为了什么?数学离学生有多远?这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知道的。我认为学习数学首先是生活的需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在现实世界里有广泛的应用。数学课程的教学,就要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体会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拉近数学与人和自然的距离,我们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就要打破传统的教材处理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即在教学内容中注入生动的实际情境,使之具有现实性、应用性。让学生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再现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现象,提供丰富的与之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素材,并亲身体验探索、思考研究、应用的过程。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四、变“旧”为“新”
  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要革新,与此同时教学资料也要与时俱进。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一种知识都能够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交给任何年龄的学生。”我在变“旧”为“新”的实践中是这样做的:以教材知识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学方法的设计为重,以“创新”为路。
  综上所述,在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方面,我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最后,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为结束句:“教育好比是建造房屋,我们应该给予的是砖瓦和泥水,而不是成套设备的样品房。”
其他文献
在中学化学教学系统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智商(智力因素)和情商密切相关。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情商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积极心理学家卡尔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来实现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面对目前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厌学情绪和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笔者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指导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创造或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自
期刊
一、引言  目前常谈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两种教育形式,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创新教育培养一个人创造性思维,发现,发明能力。这两种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紧密地结合起来。学习教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一般认为,传统教育的弊端往往在于“填鸭式”“满堂灌”的知识继承型教育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从老师处获取知识。  当然我个人观点认为“填鸭式”“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迈向写作之门的脚步刚刚抬起,打开他们的写话思路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写作的情绪。我在教学中结合口语交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入手作了一些探索。 
期刊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课标》的理念,实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red)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处于
期刊
中职旅游专业的《前厅与客房服务》课程是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意义重大。其课程的特点是:专业地位重要,实践操作性强;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场地局限的影响,除了有限的实训实习时间和场所之外,课堂教学难以完全模拟现实场景,尤其是操作规范可模拟训练,但真实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千变万化无法再实训大楼表现出来。导致学生无法感受酒店前台客房服务活动的实际场景。为此,作为中职学校
期刊
一、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一)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目标  目标是教育的方向的落脚点,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学过程才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按美国最有名的课程专家瑞夫·泰勒的观点,“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活动,而是从学生的行为范型中引起某种重要的变化。”他认为,目标应当在幼儿身上引起理解、技能、鉴赏、态度、习惯等行为的变革。而赵寄石、楼必生认为,目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内容要素包含了认识
期刊
《家庭教育周刊》中有这样一段话:“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一个特点是核心家庭数量增多,这些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到21世纪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将成为全国家庭的主体。”对于中国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孩子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孩子可谓处于家庭中的中心地位,祖父母、外祖父母、自己父母,围着孩子转悠,这种“众星捧月”式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孩子
期刊
实施高效课堂是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各学校都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学生学习、活跃思维和培养能力的课改模式。纵观全国各课改名校,他们的课改模式虽然不同,但目标、要求和做法都基本一致: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先教后学、当堂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要求教师精讲释疑并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中最具特色的独创,是对学生讨论成果的
期刊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这话看似矛盾,但它和咱们说的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摆在他们面前的各门学科知识的学习最初会因为新奇而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当新鲜的,诱人的东西变得习以为常的时候,孩子对它的兴趣就减退了,特别是《课标》中常用汉字2500个汉字的认知任务更是孩子们和老师教学的困惑。然而“蒙养之时,识字为先。”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更是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