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麦区小麦苗期发黄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7606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豫南麦区小麦苗期发黄的原因,并从优化品种选择、提高整地质量、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除草剂的正确使用等各个方面来增强小麦的抗性和适应性,从而改善或减轻小麦发黄的症状,降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小麦;苗期发黄;原因;应对措施;豫南麦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49-01
  豫南麦区是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70万hm2左右,年产量在350万t左右,约占河南小麦产量的1/6,因此,豫南麦区的小麦生产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近年来,在小麦的越冬期和返青期,部分麦田出现发黄干枯甚至有死苗现象,大大降低了麦田分蘖数量和质量,对小麦后期的产量形成要素造成严重影响。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防治小麦苗期发黄,提高豫南麦区小麦的產量,对河南省粮食增产的意义重大。通过田间调查、专家咨询和走访农户,总结出了近2年豫南麦区苗期发黄症状的8个基本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消灭和减轻苗期发黄的症状。
  1 小麦苗期出现发黄症状的主要原因
  1.1 自身抗寒力弱
  小麦品种不一样,在遭遇低温寒流时的表现不一样。特别是弱春性品种,气温偏高会使小麦地上部分生长过快,糖分积累不足,抗寒力降低。在上年暖冬的条件下播种偏早,年前生长过旺,遇到低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出现苗黄。
  1.2 播种密度大
  豫南地区小麦整体播种密度过大,造成小麦群体过大,次生根少,叶片窄长,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叶片发黄。
  1.3 持续低温受冻害
  最低气温在-8~4℃之间,持续时间长,从而产生冻害。冻害的发生也与栽培和管理措施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由于温度剧烈升降,变温幅度大,使细胞冻结过速、解冻过快、强度过大,细胞结构遭到破坏而死亡[1]。
  1.4 病虫害原因
  小麦虫害主要是麦蚜、红蜘蛛的危害;小麦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部分地块也发生有小麦黄矮病。这些病虫害都会使叶片黄、干,植株不旺。
  1.5 肥水不足导致叶片发黄
  底肥不足,尤其是氮肥不足时,麦苗瘦小、黄化。缺水缺肥导致的麦苗发黄不像冻害发黄发生速度快,且由于田间地力差异,发黄程度不均匀,有的地方发黄程度重,有的地方发黄程度轻。
  1.6 整地质量差
  秸秆还田区域小麦受冻容易导致叶片发黄。旋耕整地后镇压不实或没有镇压,加上秸秆还田后秸秆没有完全腐熟,导致土壤蓬松。小麦生根后与土壤接触不良,难以吸收土壤中养分,造成弱苗,在遭遇低温时易造成发黄甚至死苗[2]。
  1.7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麦蜘蛛和麦蚜防治不及时,吸食小麦叶片汁液;小麦叶枯病、黄化病也能引起小麦叶片黄化。
  1.8 除草剂使用不当
  麦田除草剂如唑草酮使用不当造成叶片叶尖发黄,部分农民使用除草剂配制方法不当,药液浓度不均匀或使用量偏大,引起带状或片状麦苗叶片叶尖发黄[3-4]。
  2 应对措施
  2.1 选择耐寒抗冻性小麦品种
  近年来,豫南麦区最低气温在-5 ℃左右,很容易对春性品种、弱春性品种及旺长麦苗的幼穗造成冻害。因此,种子推广部门和种地农户在选择品种时最好选择半冬性品种。
  2.2 适量播种
  每个品种的特征特性不一样,分蘖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种粮农户播种质量意识不强,贪图省事,采取大播量撒播,造成苗稠苗弱,一类苗和二类苗偏少,冬前麦田长势质量较差。最好采用精播耧播种,播量125~150 kg/hm2,行距保持在0.22 m左右。
  2.3 适期播种
  随着豫南麦区气温的升高,小麦播种时间由原来的10月初推至10月中下旬,同时冬性、半冬性品种应该适当早播,播期在10月12—17日;春性、弱春性品种应该适当推迟到10月18—25日。
  2.4 提高整地质量
  当前主要问题是旋耕整地后镇压不实或没有镇压,土壤的抗旱性较差,保水能力较差,尤其是秸秆还田的麦田,麦苗根系质量较差,一旦遇到干旱天气,很容易造成麦苗黄化枯萎。因此,对整地质量差的麦田应该采取镇压土壤或冬前浇灌越冬水的措施,从而改善土壤持水能力和麦苗的抗寒抗冻能力[5]。
  2.5 及时加强肥水管理
  若底肥或氮肥不足,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如在浇水或降雪时撒施适量尿素,追施尿素100 kg/hm2,促进分蘖和叶片生长。对于田间干旱严重的田块,应该在春节前后浇水,促进麦苗茁壮生长。
  2.6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及时采用适合药剂,消灭麦蜘蛛和麦蚜,对叶枯病、黄化病及早预防,重点防治。病害可选用粉锈宁和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6]。
  2.7 正确使用麦田除草剂
  对麦田除草剂的选择、喷洒浓度及喷洒时机应该正确把握,防止选错除草剂的类型,任意增加除草剂的剂量。
  3 结语
  总之,对已经发黄的麦苗,应该对症下药,采取浇水、追肥,以及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及时消灭病虫危害等措施,改善和减轻发黄症状,恢复小麦的正常生长状态,保证小麦产量三要素的均衡、协调,把产量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实现豫南小麦持续增产的目标。
  4 参考文献
  [1] 司剑林,孔黎明.玉米秸秆还田后茬小麦苗期发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83.
  [2] 朱强.小麦苗期发黄的几种原因及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6):48.
  [3] 朱衣成,李文仓.小麦苗期发黄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9):139.
  [4] 张艳荣.小麦叶片发黄原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03.
  [5] 李银焕,康连和.小麦苗期叶片发黄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9(增刊1):21.
  [6] 陈光明.浅析导致稻茬麦苗发黄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6(7):103-104.
其他文献
开展稻隆和稻实不同施药时期和施药量试验,以验证其在直播稻田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2种除草剂除草效果相近,可用于直播稻田杂草防除。于播后2-3 d,用药1 350-2 250 g/hm^2兑
通过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不同施肥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处理的稻秆粗壮、产量高,因此在本地习惯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钾肥更有利于增产增收。
在东至县进行双季晚稻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整个生育生长态势良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产量比不施肥区增加44.2%,比习惯施肥区增产6.6%。习惯施肥区比不施肥区增产35.3%。
信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促使教学方式有所转变,"互联网+教育"便是时代变更的产物。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充分考虑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工业产品创新设计课程建设的意义,通
摘要 从播种、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五丰优615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超级杂交水稻;五丰优615;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030-01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Super Hybrid Rice Variety
摘要 介绍了定陶县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及处理、苗床营养土配制、播种、苗期管理、嫁接及管理、移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茄子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茄子;栽培技术;日光温室  中图分类号 S6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82-01  茄子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多种矿物质以及脂肪,尤其VB的含量极其
随着教学改革在高中教学的不断推进,对高中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在提高,不仅需要教师教导学生各种文化知识,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足球作为高中阶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安徽沿江直播油菜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纯N、P2O5、K2O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51.1%、14.5%、20.0%。习惯施肥纯N、P2O5、K2O的当季肥料
摘要 为了筛选适合福建省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商品价值高的菜用大豆新品种,特引进6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王、交大127、闽豆7号3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以继续进行试验;浙鲜1027、兴化豆1号终止试验。  关键词 菜用大豆;产量;经济性状;荚粒性状;闽西北  中图分类号 S643.70.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088-02 
近些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在高中体育课程中教师对穿的教学方式也在进行有效创新,适应学生的体育学习的需要,结合学校课堂教学资源,开展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