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行,可以出书矣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9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孩子们发表在报刊上的作文,应该说都是优秀作文,虽然有的作文是经过老师、家长或者编辑修改加工过多遍的。学校语文老师常在讲评作文时印发这些优秀作文。然而,写好作文,仅仅靠向范文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我们换一种方法,随意抽取一篇六年级孩子的作文,说说作文、阅读和行路的事情。
  下面请看这篇完全原生态的作文。
  游方孝孺墓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游览了雨花台,目的是想看看明朝的方孝孺墓。
  雨花台入口处,人很多,吵吵嚷嚷的,一番国庆节的样子。但是往方孝孺墓方向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到最后,就只剩我们几个了。
  在栈道上,两旁都是高大的树木。树枝与树叶挡住了太阳,使栈道变得幽暗。大树上的鸟儿们用深沉的声音叫着,就像有人在敲一面大鼓。
  我们散步来到了方孝孺墓。
  一块大石碑突然在我们眼前出现,好似一个闪电将它从天上劈了下来,上面题着“方孝孺先生之墓”,黑底白字。
  墓周围有一块块碑,上面题有许多文学大家对方孝孺的评价,有胡适的,还有鲁迅等人,所有人都说他是一名伟大的人物。
  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方孝孺是明朝建文帝的老师,建文帝本来是皇帝,但燕王朱棣最后成了皇帝。方孝孺认为朱棣这是篡权。朱棣找到了方孝孺,让他给自己写一篇即位诏书,但方孝孺宁死也不写。朱棣就威胁方孝孺要灭他九族,而方孝孺却说灭十族他也不怕。于是,朱棣将方孝孺的学生全部都杀了,再加上方孝孺的家族,一共八百多人都杀了。
  古人对方孝孺的评价很高,但我认为,他是个迂腐的人。
  第一,不管是朱棣还是建文帝当皇帝不都是朱家的人吗?他这样做是不推动时代发展。
  第二,也许他并不在意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些学生、亲人们在乎。他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想别人。
  方孝孺,别人认为他伟大,我认为他并不了不起。也许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吧。
  这篇作文一开始交代此一行程的时地人事,没有绕弯子,目的清楚。
  第二节第一句话笼统写入口处情形,第二句话即紧扣自己的行路方向来写。第三节写路边景物,第四节到达目的地。五六两节,按照行路顺序,移步换物,写到墓碑和碑文。碑文内容没有细写,这符合六年级孩子的思维,别说孩子,就是大人也不一定能把碑文记住,除非是读过有关文本,了解有关历史的人。当然,也可能孩子不想重复前人的评价,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老师或者父母可以跟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想法。
  到了第七节,孩子直接否定了前人的某些看法。这是一个单纯直率的孩子,很可爱,要鼓励,要爱护。
  第八节,概括介绍了方孝孺事件的情况。第九节就抛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他是个迂腐的人”。下面两节写出两点理由,第二条还是挺震撼的。
  《游方孝孺墓》这篇作文,可能不会被老师当做文笔优美的佳作来讲评或者推荐发表,但这是真正的作文。可以说绝大多数孩子的作文都是这个路子,它不是“美文”,但却可以作为典型的例文。父母也大可不必认为孩子的作文没有进入老师的法眼,没有被印上优秀习作就“不好”。孩子如果能就此经常练笔,是完全可以练就过硬的写作基本功,能够在写作方面有所长进,甚至写出极有价值的好文章的。
  二
  现行作文教学存在很大弊端。许多语文老师虽然做到“读写结合”,但只是以课文或者报刊上的优秀文章为例子,来给没有多少生活基础的孩子布置写作任务。
  作家的作品主要是面向精神生活的,而孩子的作文主要是面向生活实际的。学校里一个班上有很多孩子,语文老师自然是忙不过来,不可能一一指导到位。父母可以伸出援手,从孩子作文的实际需要出发,帮孩子充实生活,在阅读和行走上下些功夫。让孩子阅历变广,情性丰厚,在行动中不断增强观察认识人、事、景、物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推断的方法,学会用生活中的事实,通过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方式,去探究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著名作家毕飞宇还说过这么一句话,“写作是阅读的儿子”,如此说来,阅读便是写作之父或者写作之母了。游方孝孺墓,可以读些什么呢?
  雨花台是南京人乃至全国百姓都听说过的地方,但估计知道雨花台有方孝孺墓的人不是很多。雨花台之行,可以做些“前课”和“后课”,前课就是事前的了解、准备(包括阅读)。后课就是行游回来之后找一些相关的文章或书籍来读。后课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写。写是不能拖太久的,拖太久,很多想法就忘记了。要趁热打铁,有什么先记下,过了一段时间又想到什么了,再补充进去。
  《明史·方孝孺传》篇幅比较长,孩子读起来会很累,甚至厌倦,可以截取感兴趣的一段来读。读完史书中的记载,可以再看看文学作品里对于方孝孺之事的议论。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诸葛佑僧寮遇友,杜慎卿江郡纳姬”中有一段写到雨花台上的“夷十族处”,就是方孝孺墓这个地方。
  吴敬梓的文字很好看,对话描写很生动。文中不仅有对“三族”“九族”知识的分析理解,也有后来人们对于方孝孺言行的判断评价。观点很是鲜明,读了都会有一定的启发。读这段文字,不仅欣赏文学描写,对丰富认知、了解当时人们对社会人事的想法也是有帮助的。这几年流行读《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里写朱棣打到南京城下时,提到方孝孺,读一读有关方孝孺的内容,对方孝孺的认知又会充实一些。
  到方孝孺墓实地观察后,可以拍照片存留。把游雨花台方孝孺墓前后写的文字,读到的主要文字,以及拍下的照片,合起来,就是一段成长记录。这样的成长记录多了,自然就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了。
  三
  生活即语文,语文是一门活的学科。遗憾的是越来越多孩子的生活被设置在“静态”模式,语文学习严重不接“地气”。本来很有意思的语文课程,被宅在教室和习题试卷里,搞得索然寡味,令人厌倦。过去的孩子总在上学路上、放学路上,经历许多事情,现在的许多孩子上学坐在车里,放学坐在车里,可以说是从一个“笼子”(房间)经由一个活动的“笼子”(车)转运到另一个“笼子”(教室)。要他们作文时说“人话”,要他们不胡编乱造作“神文”,也真难为他们了。父母想对孩子用心的培养,对学校教育给予高效、长效的援助,需要调整生活方式,让“读、写、行”成为亲子世界的新常态,将大大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行”的最基本解释是: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本文所说的“行”除了具备这些基本意思外,还有“行动、践行”。行在路上,眼见耳闻,又肯动脑,肯定能学不少知识,还能联系已学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并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游方孝孺墓》这篇作文,就是行路所得。类似的路走得多了,不仅出文,也能出书。
  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是直接写行路的,杜甫的“三吏”“三别”跟行路密切相关。唐代诗人数以千百计,他们大都经历旅行生活,迎来送往,饯行、赠别、留别、送别,留下了大量诗作。旅行生活本身就是文学艺术挖掘不尽的宝藏。骆宾王、王勃、陈子昂、张九龄、王之涣、孟浩然、王维等,众星璀璨,语文教材里选用过他们的作品。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陆游、范成大和沈括等文人学者,都在旅行中写了大量诗文,成为文学园地的奇葩。《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等都是中学教材里的重要篇目。
  今人诵读鉴赏古人作品,终归有点纸上谈兵,不能了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们虽然不可能重走前人路,但有一定的行走经历,就能积累知识,有助于理解前人作品,在与文本对话中,穿越时空,与前人交流,并产生更多、更强烈的共感同鸣。
  作文那点事,做起来不容易。作文如“榨文”,孩子真是可怜。出路出路,出去走走就有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语文自主学习,需要父母老师予以开明的帮助。说是开明,就是给孩子出行的机会,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要解决作文没东西写的问题,行路是个重要途径。
  钱谦益在《徐霞客传》中曾记述:“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徐霞客平常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写出好像是清清楚楚的账目,又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文章高手也写不出来的好文章。这段话对学写作文很有启示,要写好作文,就要出游,并勤动笔。要写出好的作文,不能宅在家里、教室里。假日出游可以常态化,出行中必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可写的、要写的东西太多了。
  读、写、行,时间长了,就是一本书,一本学习的书,一本成长的书。
  (作者系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语文老师,中学高级教师。)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
其他文献
早上起床的时候,我把女儿和和的衣服丢在她面前说:“自己把衣服穿上,妈妈去准备早餐。”  去厨房一圈回来,发现她皱着眉头一动不动坐着。  我忍不住说她:“你干嘛呢?浪费时间!”  她不满地瞥了我一眼:“妈妈,你跟我讲话太不客气了,我很不开心!”  嗯,小公主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是阳光灿烂、和颜悦色的呢。  我说:“好啦,妈妈已经帮你热好牛奶和面包了,现在请你自己穿好衣服去厨房吃早餐吧,小公主!”  她开
期刊
咨询案例:  小娟妈妈最近很着急,女儿上一年级了,在学习上有些不适应,跟她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总是做不好。这天晚上,妈妈打开小娟的作业本,发现老师批改的作业本上有一处打了叉,并在旁边画出来订正框。原来小娟把“太”写成了“犬”。妈妈问小娟:“你上课为什么不认真听讲?怎么这么粗心?前天把6写成了9,跟你说过了要仔细,你说知道了,你到底知不知道?”小娟既难过又委屈地说:“我真的知道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写错
期刊
新西兰的小学教学大纲里有一项必修课,叫做“课堂外教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们每年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露营活动,形式有点儿像国内学校的夏令营活动,主要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户外运动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逐年增加在外露营的天数。露营活动  课堂外教育秉承了新西兰的办学传统,那就是学校和家庭携手教学,因此露营的时候有部分家长作为助手随行。家长不仅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还要担当
期刊
小鸟第一次飞翔是艰难的,花朵第一次绽放是绚烂的,对我来说,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是痛并快乐的。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妈妈给我买了一辆酷酷的自行车,我心里乐开了花,眉头却拧成了麻花,我还不会骑车呢。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一个劲地安慰我说:“别急,慢慢学,有志者事竟成嘛。”下午,妈妈推着自行车,和我一起来到操场。她先给我做了示范——双手先握紧车把,坐稳车座上,然后右脚轻放在踏板上,使劲一蹬,接着左腿再踩上踏板
期刊
假期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香山游玩。一路上,我像只快乐的小鸟,跟爸爸妈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刚一进景区大门,高大的塔和连绵不断的山峰就出现在眼前,我恨不得马上像一只小野豹一样地冲上山去。开始爬山了,我们精力充沛、有说有笑地大步向前。可爬着爬着,我觉得脚步越来越重,似乎每一步都要使上全身的力气。又过了一会,我再也坚持不了了,擦着满脸的汗,气喘吁吁地问:“爸爸,还要多久才能到达山顶?”爸爸深吸了几口
期刊
儿子上幼儿园时,我没有给他报英语课外班。问题来了,刚上小学,英语老师让同学们用英语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及年龄。大多数同学在幼儿园里已学习了一些英语,回答得正确又流利。轮到儿子时,他急得满脸通红,抓耳挠腮,蹦不出一个单词,不得已用中文介绍了自己,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回到家,他嚷嚷着再也不去上学了,问其原因,他说怕在英语课堂上出丑。  “若你不去上学,不懂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你与小朋友的差距会越来越
期刊
乔蒂百货举办了一台圣诞晚会,其中一个节目有两位员工饰演一对夫妻。可是这两名员工之间最近有一些不愉快,其中一个人心胸比较狭窄,就想趁着表演的时候让另一个人出丑。  剧情中有一段是他把一张写有台词的手稿交给另一个人来念,可是,当表演进行到这里的时候,他偷偷地将这张手稿换成了一张空白的纸,然后假模假样地交给了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接过手稿就发现了这个情况,但已经来不及换手稿了,台下的观众都在等着他继续表演呢
期刊
周末,我和好朋友一起到蛋糕坊自己动手DIY饼干。  蛋糕坊布置得很温馨很漂亮,墙壁上贴着粉色的卡通墙纸,上面还挂着很多五颜六色的气球和风铃,一侧的柜子里放满了精美的饼干和蛋糕模型,看得我口水直流。有几个小朋友已经在专心致志地做着饼干,看上去很好玩的样子。莫愁小作者徐子涵  在店里阿姨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做饼干了。首先,清洗双手,带上一次性手套,再把面团揉软。面团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有些硬,阿姨让我
期刊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存钱罐。  它可爱极了!从整体上看像一个猫妈妈带着五个孩子去照全家福。它们穿得整整齐齐的,脸儿洗得白白的,头上戴着颜色不同的花,有的托着脸,有的摸着耳朵,还有的翘着嘴,可爱极了。莫愁小作者施周倩  这个存钱罐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有一次,妈妈给我20元钱,让我去超市买盒牙膏。来到超市,我拿了支云南白药牙膏,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阿姨找回我8个硬币。回到家,我把牙膏交给妈妈,准
期刊
童年的任务不仅向外延展,更要向内积累。一个人只有内在力量强大了,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  与自我相处的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始于童年,受益终身。  一个周末的晚上,好友丽然打来电话,说起上二年级的儿子童童,她充满了焦虑。自从童童上小学后,丽然经常接到老师电话,说童童坐不住,作业写一点就开始走神。其实,即便老师不说,丽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每天晚上,如果陪着童童写作业,他就会专心一些,写作业的速度也比较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