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在医养结合理念下,将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和运用“时间银行”的储蓄式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相结合,进一步探索结合二者之优点的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服务平台的建立,以及该模式运行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关键词:医养结合;智慧互助养老;养老平台建设
基金项目:河北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 科研业务费研究项目《医养结合下的智慧互助养老模式探究》(项目编号:JXC2019006)。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迅猛,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亿,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1]。由于老年慢性疾病需长期监测和护理,而医养结合通过“医疗+养老”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此处及以下这行划着的部分改为:国家对老年人养老需求高度重视,在2019 年 《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卫老龄发(2019)60号)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相关产业发展,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基于此,本文依据医养结合理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目前的养老模式和医疗体系深度融合,并秉持积极老龄化理念,旨在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养老模式——智慧互助养老模式。
一、相關概念概述
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通过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建立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是对传统单一生活照料服务模式的补充和完善[2]。医养结合可以从老年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以及老年人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档案管理、在线医疗等方面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中提出,智慧健康养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3]。储蓄式互助养老模式是以社区为依托,运用“时间银行”,动员低龄老人来帮助高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志愿服务,并将所参与的志愿活动以时间为计量单位进行储存,为自己今后养老进行提前储蓄时间的养老模式。
本文的智慧互助养老模式是在医养结合的理念下,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手段,将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和储蓄式互助养老模式相融合,并通过社工参与,发挥“三社联动”的优势,整合社区内外多方资源,建立多方联动的养老服务平台,进而实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式互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让老年人在助人自助的同时实现“老有所为”。
二、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的建构及特点
(一)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系统构成
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的核心是建立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介入,依托平台中各个系统使该模式得以运行。
1.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系统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直接面向四类人群提供服务:受助群体,即需要帮助的老人,该人群一般因年迈、疾病等原因需他人帮助;志愿群体,即低龄老人、中年人、青少年志愿者等可以提供服务的人;工作人员,即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居委会和街道工作人员;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如志愿者组织、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
在该理念下建立的用户终端系统是以受助群体的需求和志愿群体的自我实现为本,在满足受助群体需求的同时实现志愿群体助人自助。具体运行方式为:受助群体上传需求——工作人员接收需求并指派相应志愿者——志愿者接收并提供服务。此外,其他机构和组织也可以在养老服务平台上发布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相关信息。
2.应用服务系统是运行核心
应用服务系统主要为老年人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保障等服务。生活照料是指根据老年人自身需求,对其日常生活进行照料,为其提供家政、维修、送餐、代买代办等服务;精神慰藉是指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为其开设社区课堂、文化角、兴趣社团等,使老年人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医疗保障是考虑老年人群体有慢性病预防、康复和及时就医等医疗需求而专门开展的服务。
3.“时间银行”储蓄系统是持续运行的保障
“时间银行”储蓄机制是保证该模式持续运行的核心,制定完善的“时间银行”储存机制,会使志愿群体更积极地参与养老服务。可在养老服务平台建立“时间银行”储蓄系统,利用平台便携、高效的特点,实现志愿服务时间的储存、支取和兑换。时间储蓄是指志愿群体根据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来进行储存;支取是指志愿群体在需要帮助时提前支取时间以获得帮助;兑换是指在志愿群体因离开现居住社区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参与该互助模式时,可兑换成生活用品或其他。
4.监督评价系统是服务有效落实的保障
为保障该模式中志愿群体提供服务的质量,且防止弄虚作假的事情发生,需要受助群体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同时需要工作人员对服务的双方进行监督,以保障服务双方的利益,减少双方的疑虑。
5.数据库系统是平台支撑
后台数据库是通过收集老年人自己、子女或工作人员在平台上登记的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情况、养老服务需求、可提供养老服务情况等数据,并对数据进一步整理、分析,掌握老年人近期身体状况、所需服务或可提供服务情况,以便随时调用,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应对其生活中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的特点
1.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式互助
单一线下形式虽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但易受时空等因素限制;单一线上形式虽可打破时空限制,却不能提供真实具体的服务。智慧互助养老模式可实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将线上的快捷与线下的人性化相融合,切实、高效地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 线上主要依托于平台,受助群体通过用户终端系统上传求助信息,平台工作人员接收求助信息,根据老年人具体需求指配志愿者提供服务。同时,平台用户可进行线上学习,如慢性病预防、康复指导、文化娱乐等;也可进行线上社交,结识到兴趣相投的好友,满足双方在精神层面的需求。线下主要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服务站,让互助服务得到落实,同时让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医疗机构以及志愿组织等参与到该模式中,切实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
2.动员所有可参与互助的人员
通过动员各年龄层次的人员参与该养老模式,可以缓解老年人群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与志愿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减轻社会养老压力。首先,秉持积极老龄化理念,让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发挥低龄老人的余热,实现老年人之间互帮互助。其次,发挥中年人的职业优势,让中年人在闲暇之余参与到互助养老服务中,使其在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为自己的老年生活进行提前储蓄。再次,积极动员青少年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借助年轻人的活力给老年人带来希望。
3.引入社工力量,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
在智慧互助养老模式中,社工扮演服务提供者、支持者、资源整合者等多种角色。首先,社工应了解社区内参与互助服务的老年人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所需服务、可提供服务等情况,再依据每位老年人的不同情况为其作出专业评估,利用现有资源为其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和互助策略。此外,运用“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的三社联动机制,即建立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骨干的工作机制[4]。社工参与整合社区内、外多种资源,如医疗、教育、养老、休闲娱乐等,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
三、智慧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中面临的困境
(一)老年人自身方面的困境
一方面,老年人受传统思想制约,互助服务难以展开。在互助服务中,对于受助群体需要将自己的需求告知他人,即展现自己能力不够或生活不幸的一面,但对于秉持“家丑不可外扬”传统观念的老年人来说,他们难以提出自己的需求。同时,部分低龄老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制约不能接受互助养老模式,不愿意帮助他人。另一方面,老年人个体化差异使志愿服务难以开展和落实。不同身体状况、性格、家庭情况的老人,在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和医疗保障上的需求各有不同,需为其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
(二)平台建设困境
首先,平台保障机制不健全,易造成用户信息泄露。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平台信息管理、信息传递、数据安全保障等机制不健全,造成平台用户信息泄露,存在安全风险。其次,平台操作较为复杂,部分老年人难以掌握。目前,对于老年人来说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年人了解和接触过互联网,因此在平台开发时,除健全平台保障机制外,如何在简化平台操作流程的同时形成多方协同参与的多元化服务模式,是平台建设的一大难点。
(三)“时间银行”运行困境
一方面,储存机制不完善。从聊天解闷、处理家务到贴身服务,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不同服务内容的强度不同,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也不同,若都用时间来衡量,会涉及公平性的问题,也易产生消极服务。另一方面,兑换机制不完善。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快速流动,但目前“时间银行”机制覆盖人群少,使用率较低,仅在北上广的部分一线城市出现小范围试点,而试点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运行模式,没有统一的“时间银行”储存和兑换机制,“时间银行”的兑换成为难题。
(四)养老服务实施困境
智慧互助养老模式需要发动社区内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但他们需经过培训才能提供服务,而社区内的专业培训人员较少,培训所有志愿者较为困难。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自身的服务能力有限、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需要帮扶的老年人及其家人对服务质量存疑,服务双方会产生不信任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对于“时间银行”的储蓄式互助养老服务,目前缺少统一的服务质量衡量标准和监督机制,这也使志愿群体提供服务的质量难以保障。
四、完善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的思路
(一)完善顶层设计,强调政府职能
因我国养老模式正处于探索、创新和完善阶段,而目前存在养老制度不够完善、服务落实不到位、养老服务缺乏正确引导等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养老项目的扶持力度,完善顶层设计。其次,明确各部门职能,制定统一养老服务标准,量化养老服务的落实情况。此外,政府还应加强智慧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正向宣传和引导,通过政府公信力让民众相信该养老服务模式是安全、科学、可信的,减少民众的疑虑。再次,带领社会各阶层秉持积极老龄化理念,根据老年人群的特点,积极创造适合老年人的生活、学习和再工作的环境。
(二)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创建适老网络环境
强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是推动智慧互助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环节,也是保证平台用户用网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因此,相关研发人员应该加大研发力度,强化后台数据信息管理,在保证老年人信息安全的同时,设计人性化、科学化平台应用界面,并尽力营造适合老年人的网络环境。
(三)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内志愿者服务队伍是该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力量,应积极邀请该领域的专业培训人员,加强对社区内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社区内的互助服务体系,制定社区内统一的服务标准,对养老服务的落实情况做到量化,在服务前做好担保对接工作,服务后做好记录反馈工作,建立信任机制,减少服务双方的疑虑。
(四)制定和完善“时间银行”储蓄机制
目前,全国还未建立统一的“时间银行”储蓄机制,因此在制定储蓄标准时可依据各地区的试点情况,总结各地区经验,结合该社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并在具体运行中不断完善。在“时间银行”储存机制中,储存标准的建立可以依据不同服务内容建立不同的储存标准,以保证时间存储的公平性;支取和兑换标准的建立要符合该社区具体情况,建立相对灵活的机制,以应对因特殊原因和突发事件造成需要提前支取和兑换的情况。
(五)优化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养老服务的监督保障机制
智慧互助养老模式因多元主体参与而呈现出复杂性特点,对管理人员要求较高。因此,在该模式的运行过程中,社工要积极参与,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寻找各种社会资源,培养专业人才,并借助专业工作者的力量,对管理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使该模式更加简便易操作。此外,还应不断健全养老服务的监督保障机制,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对服务双方进行回访,并对其服务建立量化的考评标准,保证养老服务制度有效落实,保障服务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结语
医养结合下智慧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将智慧健康养老与互助养老的优点相融合探索出的一种养老模式。目前,该模式的具体运行依然面临困难,相关学者应多角度探寻解决办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立起可满足我国现阶段养老需求的養老服务模式;同时,秉持积极老龄化理念,挖掘老年人的价值,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参考文献
[1]李纪恒.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EB/OL].(2020-12-17)[2020-12-12].http://www.gov.cn/xinwen/2020-12/17/content_5570465.htm.
[2]单慧翠,王健,郝珮瑶,等.我国实施“医养结合”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20(15):36-38.
[3]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EB/OL].(2017-02-20)[2020-12-12].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0/content_5169385.htm#1.
[4]张鹏程,关晓光,洪丹丹,等.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策略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0(5):15-18.
关键词:医养结合;智慧互助养老;养老平台建设
基金项目:河北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 科研业务费研究项目《医养结合下的智慧互助养老模式探究》(项目编号:JXC2019006)。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迅猛,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亿,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1]。由于老年慢性疾病需长期监测和护理,而医养结合通过“医疗+养老”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此处及以下这行划着的部分改为:国家对老年人养老需求高度重视,在2019 年 《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卫老龄发(2019)60号)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相关产业发展,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基于此,本文依据医养结合理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目前的养老模式和医疗体系深度融合,并秉持积极老龄化理念,旨在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养老模式——智慧互助养老模式。
一、相關概念概述
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通过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建立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是对传统单一生活照料服务模式的补充和完善[2]。医养结合可以从老年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以及老年人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档案管理、在线医疗等方面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中提出,智慧健康养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3]。储蓄式互助养老模式是以社区为依托,运用“时间银行”,动员低龄老人来帮助高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志愿服务,并将所参与的志愿活动以时间为计量单位进行储存,为自己今后养老进行提前储蓄时间的养老模式。
本文的智慧互助养老模式是在医养结合的理念下,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手段,将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和储蓄式互助养老模式相融合,并通过社工参与,发挥“三社联动”的优势,整合社区内外多方资源,建立多方联动的养老服务平台,进而实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式互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让老年人在助人自助的同时实现“老有所为”。
二、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的建构及特点
(一)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系统构成
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的核心是建立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介入,依托平台中各个系统使该模式得以运行。
1.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系统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直接面向四类人群提供服务:受助群体,即需要帮助的老人,该人群一般因年迈、疾病等原因需他人帮助;志愿群体,即低龄老人、中年人、青少年志愿者等可以提供服务的人;工作人员,即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居委会和街道工作人员;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如志愿者组织、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
在该理念下建立的用户终端系统是以受助群体的需求和志愿群体的自我实现为本,在满足受助群体需求的同时实现志愿群体助人自助。具体运行方式为:受助群体上传需求——工作人员接收需求并指派相应志愿者——志愿者接收并提供服务。此外,其他机构和组织也可以在养老服务平台上发布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相关信息。
2.应用服务系统是运行核心
应用服务系统主要为老年人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保障等服务。生活照料是指根据老年人自身需求,对其日常生活进行照料,为其提供家政、维修、送餐、代买代办等服务;精神慰藉是指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为其开设社区课堂、文化角、兴趣社团等,使老年人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医疗保障是考虑老年人群体有慢性病预防、康复和及时就医等医疗需求而专门开展的服务。
3.“时间银行”储蓄系统是持续运行的保障
“时间银行”储蓄机制是保证该模式持续运行的核心,制定完善的“时间银行”储存机制,会使志愿群体更积极地参与养老服务。可在养老服务平台建立“时间银行”储蓄系统,利用平台便携、高效的特点,实现志愿服务时间的储存、支取和兑换。时间储蓄是指志愿群体根据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来进行储存;支取是指志愿群体在需要帮助时提前支取时间以获得帮助;兑换是指在志愿群体因离开现居住社区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参与该互助模式时,可兑换成生活用品或其他。
4.监督评价系统是服务有效落实的保障
为保障该模式中志愿群体提供服务的质量,且防止弄虚作假的事情发生,需要受助群体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同时需要工作人员对服务的双方进行监督,以保障服务双方的利益,减少双方的疑虑。
5.数据库系统是平台支撑
后台数据库是通过收集老年人自己、子女或工作人员在平台上登记的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情况、养老服务需求、可提供养老服务情况等数据,并对数据进一步整理、分析,掌握老年人近期身体状况、所需服务或可提供服务情况,以便随时调用,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应对其生活中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的特点
1.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式互助
单一线下形式虽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但易受时空等因素限制;单一线上形式虽可打破时空限制,却不能提供真实具体的服务。智慧互助养老模式可实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将线上的快捷与线下的人性化相融合,切实、高效地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 线上主要依托于平台,受助群体通过用户终端系统上传求助信息,平台工作人员接收求助信息,根据老年人具体需求指配志愿者提供服务。同时,平台用户可进行线上学习,如慢性病预防、康复指导、文化娱乐等;也可进行线上社交,结识到兴趣相投的好友,满足双方在精神层面的需求。线下主要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服务站,让互助服务得到落实,同时让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医疗机构以及志愿组织等参与到该模式中,切实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
2.动员所有可参与互助的人员
通过动员各年龄层次的人员参与该养老模式,可以缓解老年人群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与志愿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减轻社会养老压力。首先,秉持积极老龄化理念,让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发挥低龄老人的余热,实现老年人之间互帮互助。其次,发挥中年人的职业优势,让中年人在闲暇之余参与到互助养老服务中,使其在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为自己的老年生活进行提前储蓄。再次,积极动员青少年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借助年轻人的活力给老年人带来希望。
3.引入社工力量,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
在智慧互助养老模式中,社工扮演服务提供者、支持者、资源整合者等多种角色。首先,社工应了解社区内参与互助服务的老年人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所需服务、可提供服务等情况,再依据每位老年人的不同情况为其作出专业评估,利用现有资源为其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和互助策略。此外,运用“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的三社联动机制,即建立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骨干的工作机制[4]。社工参与整合社区内、外多种资源,如医疗、教育、养老、休闲娱乐等,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
三、智慧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中面临的困境
(一)老年人自身方面的困境
一方面,老年人受传统思想制约,互助服务难以展开。在互助服务中,对于受助群体需要将自己的需求告知他人,即展现自己能力不够或生活不幸的一面,但对于秉持“家丑不可外扬”传统观念的老年人来说,他们难以提出自己的需求。同时,部分低龄老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制约不能接受互助养老模式,不愿意帮助他人。另一方面,老年人个体化差异使志愿服务难以开展和落实。不同身体状况、性格、家庭情况的老人,在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和医疗保障上的需求各有不同,需为其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
(二)平台建设困境
首先,平台保障机制不健全,易造成用户信息泄露。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平台信息管理、信息传递、数据安全保障等机制不健全,造成平台用户信息泄露,存在安全风险。其次,平台操作较为复杂,部分老年人难以掌握。目前,对于老年人来说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年人了解和接触过互联网,因此在平台开发时,除健全平台保障机制外,如何在简化平台操作流程的同时形成多方协同参与的多元化服务模式,是平台建设的一大难点。
(三)“时间银行”运行困境
一方面,储存机制不完善。从聊天解闷、处理家务到贴身服务,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不同服务内容的强度不同,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也不同,若都用时间来衡量,会涉及公平性的问题,也易产生消极服务。另一方面,兑换机制不完善。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快速流动,但目前“时间银行”机制覆盖人群少,使用率较低,仅在北上广的部分一线城市出现小范围试点,而试点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运行模式,没有统一的“时间银行”储存和兑换机制,“时间银行”的兑换成为难题。
(四)养老服务实施困境
智慧互助养老模式需要发动社区内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但他们需经过培训才能提供服务,而社区内的专业培训人员较少,培训所有志愿者较为困难。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自身的服务能力有限、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需要帮扶的老年人及其家人对服务质量存疑,服务双方会产生不信任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对于“时间银行”的储蓄式互助养老服务,目前缺少统一的服务质量衡量标准和监督机制,这也使志愿群体提供服务的质量难以保障。
四、完善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的思路
(一)完善顶层设计,强调政府职能
因我国养老模式正处于探索、创新和完善阶段,而目前存在养老制度不够完善、服务落实不到位、养老服务缺乏正确引导等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养老项目的扶持力度,完善顶层设计。其次,明确各部门职能,制定统一养老服务标准,量化养老服务的落实情况。此外,政府还应加强智慧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正向宣传和引导,通过政府公信力让民众相信该养老服务模式是安全、科学、可信的,减少民众的疑虑。再次,带领社会各阶层秉持积极老龄化理念,根据老年人群的特点,积极创造适合老年人的生活、学习和再工作的环境。
(二)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创建适老网络环境
强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是推动智慧互助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环节,也是保证平台用户用网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因此,相关研发人员应该加大研发力度,强化后台数据信息管理,在保证老年人信息安全的同时,设计人性化、科学化平台应用界面,并尽力营造适合老年人的网络环境。
(三)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内志愿者服务队伍是该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力量,应积极邀请该领域的专业培训人员,加强对社区内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社区内的互助服务体系,制定社区内统一的服务标准,对养老服务的落实情况做到量化,在服务前做好担保对接工作,服务后做好记录反馈工作,建立信任机制,减少服务双方的疑虑。
(四)制定和完善“时间银行”储蓄机制
目前,全国还未建立统一的“时间银行”储蓄机制,因此在制定储蓄标准时可依据各地区的试点情况,总结各地区经验,结合该社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并在具体运行中不断完善。在“时间银行”储存机制中,储存标准的建立可以依据不同服务内容建立不同的储存标准,以保证时间存储的公平性;支取和兑换标准的建立要符合该社区具体情况,建立相对灵活的机制,以应对因特殊原因和突发事件造成需要提前支取和兑换的情况。
(五)优化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养老服务的监督保障机制
智慧互助养老模式因多元主体参与而呈现出复杂性特点,对管理人员要求较高。因此,在该模式的运行过程中,社工要积极参与,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寻找各种社会资源,培养专业人才,并借助专业工作者的力量,对管理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使该模式更加简便易操作。此外,还应不断健全养老服务的监督保障机制,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对服务双方进行回访,并对其服务建立量化的考评标准,保证养老服务制度有效落实,保障服务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结语
医养结合下智慧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将智慧健康养老与互助养老的优点相融合探索出的一种养老模式。目前,该模式的具体运行依然面临困难,相关学者应多角度探寻解决办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立起可满足我国现阶段养老需求的養老服务模式;同时,秉持积极老龄化理念,挖掘老年人的价值,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参考文献
[1]李纪恒.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EB/OL].(2020-12-17)[2020-12-12].http://www.gov.cn/xinwen/2020-12/17/content_5570465.htm.
[2]单慧翠,王健,郝珮瑶,等.我国实施“医养结合”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20(15):36-38.
[3]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EB/OL].(2017-02-20)[2020-12-12].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0/content_5169385.htm#1.
[4]张鹏程,关晓光,洪丹丹,等.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策略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0(5):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