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当前大学开展研究型教学的现状做出的较为全面的调查,发现高校无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具体操作上都存在一些不足。结合本科教学改革实际,本文提出加强本科研究型教学的思路与对策,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创新能力
一、加强示范引导,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理念面临着难以突破的问题,如部分教师的教学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满足于知识的先知者角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能动性;师生关系过于正式、刻板,缺乏师生互动;部分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接受抽象的结论和脱离实践的理论知识,没有主动探究问题。传统教学模式明显制约了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那么我们将如何顺利推进本科研究型教学呢?
目前,多数研究型课堂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不过这种效果局限于某一专业的小范围内,全校的其他学生并不能感受到这一研究型课堂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如果在本科研究型教学的课堂中选取一门或几门有代表性的、效果显著的作为示范课,通过学校的宣传,鼓励喜爱该内容或想感受研究型教学的学生去听课,则就可以实现研究型教学效果的扩大化,而不同专业的学生也会学习到其他专业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通过示范课的形式,教师可以将自己对研究型教学的体会讲授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发表关于如何更好地开展研究型教学、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等见解,那么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的一些教学问题将会在示范课上得到发现(这种发现不再是研究者个人的发现,而是教师和学生整体的认知),研究型教学的理念则会通过示范课得到推进。
二、提高教师素质,凸显研究特色
如何进一步凸显教学过程中的研究特色呢?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研究素质,要使教师的“教”具有“研究性”。雅斯贝尔斯认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因此本科研究型教学需要研究型教师。
一方面教师要进行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教师只有通过科研,才能真正理解本学科教材的内在联系,把握住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深刻掌握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及时吸收本学科内最新的科研学术成果来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并适时地把学生引入本学科知识和科研的前沿,引导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抢时间、长才智、出成果,同时根据自己的科研经验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课题、寻找突破口、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在科研指导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通过科研、实验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创造型品格,从而实现从传统型教学到研究型教学的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教师要进行教学研究。一名教师在教学上要想有新发现,有新创造,有新建树,除了要具有课程和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外,还要树立“教学即研究”的观念,善于像研究学科那样研究教学,对教育问题做深入探索,边学习、边设计、边研究、边实践,在教的过程中,反思得失,批判质疑,潜心探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三、完善课程体系,加快学生适应
首先,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按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要求,将课内学时压缩,形成理论课程体系、实验课程体系、科技训练体系和实践实习体系的结合与互补;其二积极组织实施学科大平台课程建设规划,构建学科大类教学平台和实验平台,有利于优化课程体系内容,夯实和拓宽学生的基础,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其三是对专业课程通用基础部分进行整合和凝练,即整合实施集耦性强的相关课程,拓展专业基础领域,凝练基础理论内容。
四、运用科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首先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包括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体系的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完善要突出质量,兼顾数量,需要突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兴趣以及师生教学互动的热度;其二是职称评定的完善,要求各高校参照国际上教师职务分类管理办法,大力推进职务聘任制,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教师职务分成教学——科研系列、科研系列和教学系列等三个系列,每个系列实行期限合同,按照岗位需要依据择优、竞争、公开、流动的原则进行公开招聘教师。
同时还应完善学生评价体系。首先评价主体应突出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既包括教师, 又包括学生, 尤其注重了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评价始终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其二是评价的内容应突出综合性,评价既重视有形的, 也重视无形的。有形的如开题报告、课题组总体报告、个人体验报告以及一些原始材料等。无形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投入程度、创造能力等;其三是评价的过程应突出全程性,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后是评价的方法应突出多样性,可以采用习题作业、问题讨论、项目训练(小讨论、小设计等)、随堂测验等方式,加强教学过程中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查,提倡开卷、半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推进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卢德馨.本科研究型教学20年---理念、实践、物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崔梦楼.关于本科研究型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9).
[3]黄晓菊.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5).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创新能力
一、加强示范引导,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理念面临着难以突破的问题,如部分教师的教学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满足于知识的先知者角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能动性;师生关系过于正式、刻板,缺乏师生互动;部分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接受抽象的结论和脱离实践的理论知识,没有主动探究问题。传统教学模式明显制约了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那么我们将如何顺利推进本科研究型教学呢?
目前,多数研究型课堂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不过这种效果局限于某一专业的小范围内,全校的其他学生并不能感受到这一研究型课堂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如果在本科研究型教学的课堂中选取一门或几门有代表性的、效果显著的作为示范课,通过学校的宣传,鼓励喜爱该内容或想感受研究型教学的学生去听课,则就可以实现研究型教学效果的扩大化,而不同专业的学生也会学习到其他专业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通过示范课的形式,教师可以将自己对研究型教学的体会讲授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发表关于如何更好地开展研究型教学、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等见解,那么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的一些教学问题将会在示范课上得到发现(这种发现不再是研究者个人的发现,而是教师和学生整体的认知),研究型教学的理念则会通过示范课得到推进。
二、提高教师素质,凸显研究特色
如何进一步凸显教学过程中的研究特色呢?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研究素质,要使教师的“教”具有“研究性”。雅斯贝尔斯认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因此本科研究型教学需要研究型教师。
一方面教师要进行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教师只有通过科研,才能真正理解本学科教材的内在联系,把握住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深刻掌握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及时吸收本学科内最新的科研学术成果来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并适时地把学生引入本学科知识和科研的前沿,引导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抢时间、长才智、出成果,同时根据自己的科研经验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课题、寻找突破口、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在科研指导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通过科研、实验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创造型品格,从而实现从传统型教学到研究型教学的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教师要进行教学研究。一名教师在教学上要想有新发现,有新创造,有新建树,除了要具有课程和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外,还要树立“教学即研究”的观念,善于像研究学科那样研究教学,对教育问题做深入探索,边学习、边设计、边研究、边实践,在教的过程中,反思得失,批判质疑,潜心探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三、完善课程体系,加快学生适应
首先,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按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要求,将课内学时压缩,形成理论课程体系、实验课程体系、科技训练体系和实践实习体系的结合与互补;其二积极组织实施学科大平台课程建设规划,构建学科大类教学平台和实验平台,有利于优化课程体系内容,夯实和拓宽学生的基础,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其三是对专业课程通用基础部分进行整合和凝练,即整合实施集耦性强的相关课程,拓展专业基础领域,凝练基础理论内容。
四、运用科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首先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包括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体系的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完善要突出质量,兼顾数量,需要突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兴趣以及师生教学互动的热度;其二是职称评定的完善,要求各高校参照国际上教师职务分类管理办法,大力推进职务聘任制,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教师职务分成教学——科研系列、科研系列和教学系列等三个系列,每个系列实行期限合同,按照岗位需要依据择优、竞争、公开、流动的原则进行公开招聘教师。
同时还应完善学生评价体系。首先评价主体应突出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既包括教师, 又包括学生, 尤其注重了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评价始终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其二是评价的内容应突出综合性,评价既重视有形的, 也重视无形的。有形的如开题报告、课题组总体报告、个人体验报告以及一些原始材料等。无形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投入程度、创造能力等;其三是评价的过程应突出全程性,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后是评价的方法应突出多样性,可以采用习题作业、问题讨论、项目训练(小讨论、小设计等)、随堂测验等方式,加强教学过程中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查,提倡开卷、半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推进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卢德馨.本科研究型教学20年---理念、实践、物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崔梦楼.关于本科研究型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9).
[3]黄晓菊.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