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仰望星空的人”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0月,《家庭》杂志上刊登了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洛阳市偃师市的一个拆弹家庭,40年来在弹药销毁一线上奉献两代七口人的故事。看完后我很激动,因为拆弹工作本身具有的危险性使这个职业充满了神秘色彩,更何况是一家七口人都在干拆弹,这其中的故事必定引人入胜。于是,经过多方联系(因为拆弹家庭所在的单位是一支保密级别较高的部队),经过济南军区的批准,两个月后,洛阳广播电视台《拆弹一家人》摄制组终于来到了位于邙岭脚下的济南军区某报废弹药销毁站。
  威武的哨兵,严密的审查,蜿蜒向大山深处的铁路专用线,构成了我们对主人翁工作环境的第一印象。当时已经是深冬,汽车在树木萧瑟的林间道路上行驶,进入占地3000多亩的销毁站里。远远望去,一座座弹药库和排爆工房就散落在密林间,若隐若现,每年近万吨的报废弹药,就是从这里进入、销毁的。
  黄飞武,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拆弹兵,年轻时拆卸的枪炮弹有500多种,其中许多都是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危险级别很高的无名炮弹,常常是人工零距离操作。黄飞武今年已经75岁了,像其他老人一样,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妻儿的悉心照料。可就是这样一位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的耄耋老人,却执拗地将自己的妻子、儿子、女儿和女婿,都安排到了危险的弹药销毁一线上,每天和报废弹药打着交道。
  按照现代人的价值取向,重赏之下才有勇夫,那么,是不是拆弹军工的待遇很高呢?是不是这里有着其他单位难以企及的奖励机制呢?要不然,这家人为什么要一代接一代地行走在火药线上?面对我们的质疑,随行的教导员告诉我们,销毁站里的一线职工,每个月的工资就是1000多元,即使是在最繁忙的集中销毁期,也不过每月两千元钱的工资。听到这里,望着黄飞武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腰身和微微颤抖的双手,我们的心震撼了: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老人在奉献了自己之后,还要奉献整个家庭呢?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开始和黄飞武一家座谈。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之家,每个家庭成员对于自己的岗位都怀有一份朴素的情感——因为父亲干的是拆弹,所以自己也要干。可是,就在这份子承父业的朴素情感背后,付出的却是两代七口人的生命承诺。
  面对每个家庭成员背后经历的生死传奇,如何在历时40年的家庭生活当中,从大量琐碎的素材当中,撷取最闪光、最动人的故事,挖掘、提炼报道的主旨和视角,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让英雄的精神更深入人心,是我们最初面临的问题。在认真分析了前期采访记录后,我们认为,如果以家长黄飞武作为主线,沿用时间脉络,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有重点地来展现拆弹之家的亲情、大爱、无私与无畏,可能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也就是说,要做到描述历史有事件,描述事件有人物,描述人物有生活,描述生活有激情,于大处见气魄,于小处见深情。
  立足于这样的创作思路,我们从这家人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开始记录。摄制组先后四次来到偃师,拍摄了大量素材,详细记录了拆弹之家的生活、工作甚至休闲的各个场景。为了避免叙事沉闷,编导避繁就简,着力寻找这个家庭历史转折点上的故事,用小切口的手法选择细节,做到真实、感人。比如,每天早晨上班前,黄飞武的儿女们从父母门前经过时老人细细的叮嘱;每逢初一、十五,妻子杨素芳虔诚地烧香,祈求菩萨保佑全家人平安;妻子杨素芳从百般阻挠丈夫拆弹到理解、到与黄飞武并肩前行;每个家庭成员深埋心底的生死秘密等,用关键人和关键事,展现了拆弹一家人面对生死时的亲情礼让。尤其是黄飞武的十几封遗书,更是编导重点展现的细节。坚强的黄飞武也深深惧怕死亡,每次出门执行重大排爆任务前,他总要悄悄留给妻子一封遗书,叮嘱妻子一旦自己牺牲了,要照顾好孩子。而黄飞武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在向妻子保证,自己在排爆时会万分小心,确保安全回来,因此遗书实际就是保证书。这样一个感人的细节,充分展现了拆弹之家的亲情,让人热泪盈眶。
  随着采访的步步深入,我们更挖掘到了英雄背后作为普通人的儿女情长。其实,每一个动人心魄的排爆故事背后,主人翁的思想认知是决定他进退的主要动因。作为丈夫、慈父,黄飞武也有着常人情怀,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拆弹工作的危险性,也曾经无数次假想,一旦妻子和儿女们发生意外牺牲了怎么办?这份责任自己是否能够担当得起?但最后,这名老兵还是觉得,国家这个大家要比自己的小家重要得多,儿女们每天都是在上战场,牺牲在所难免,只有祖国的国防建设搞好了,国家强大了,自己的小家才能够安定,所以他坚持要儿女们工作在弹药销毁一线上。
  《拆弹一家人》播出后,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一些观众来信来电,表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审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思索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该如何彰显自己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2010年,《拆弹一家人》作为洛阳市的优秀推荐节目,参加了河南省政府新闻奖社教专题类别的评选,获得一等奖。
  河南电视台高级编辑陈明老师曾经多次提到过温总理于2007年9月4日发表的一首诗歌——《仰望星空》。总理在诗中写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诗言志,歌咏言。一首《仰望星空》,透露出了一位大国总理对真理、正义、自由、博爱的思考,对国家、民族、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温总理说:“一个民族要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才能有希望!”他希望中国人都能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思考,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陈明老师借用这首《仰望星空》,倡导广大新闻工作者把目光洒向普通民众、草根阶层,更多关注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人,称这些人才是最可爱的人。于是,当我再次读到《仰望星空》这首诗的时候,心中不由怦然一动,眼前浮现出了黄飞武一家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奉献了整个家庭,不正是温总理诗中描写的仰望星空的人吗?
  “仰望星空”,不仅是温家宝总理的希望,更可以扩展到每一个将事业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人身上。人类从事职业的心理状态不外乎三种:一是为养家糊口而被动工作,缺乏激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怀着浓厚的兴趣来工作,只为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为己不为人;第三种就是“仰望星空”的人,这类人无论所从事的职业如何危险、如何枯燥、如何琐碎甚至如何卑微,都会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生命和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群为信仰而活着的人。黄飞武和他的拆弹之家,不正是我们身边仰望星空的人吗!作为电视媒体,如果将镜头对准了这类人群,就自然能够创造出有神韵的节目来。
  2010年,是中国传媒事业民生议题和草根偶像盛行的一年,微博创造的新词“给力”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人们从视频网站上看到了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带来的《春天里》,并被网民投票“抬”进了春晚;看到了中国传媒人站在王家岭的矿井前、舟曲的废墟中、胶州路的浓烟边、假疫苗的受害者中间,草根的声音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了一种无言的精神力量。那么,在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期的重要阶段,电视新闻人更要具有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要将镜头对准那些默默无闻的仰望星空的普通民众,讲述小人物的大情怀、草根人物的大故事,以百姓视角和平实叙事提升作品的感染力,用民生视角做好主流新闻、弘扬正义的声音。同时,电视人自己也要做“仰望星空”的人,为信仰、为事业而不懈追求和奋斗。
  (作者单位:洛阳广播电视台)
  编校:赵亮
其他文献
古老而神秘的湘西,历来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孕育着灿烂的多元文化。自从“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靖州苗族歌鼟便揭开了头上的面纱,以原生态的艺术魅力从湘西大山走向了中国民族音乐殿堂。2006年,靖州苗族歌鼟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和2007年,两次应邀参加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和华夏清音中国民间音乐展演;2010年5月,中
期刊
摘要:作为土家族作家,陈川的创作不仅立足于民族的土壤,描绘真实的土家风情风貌;更以一个思考者的身份,关注土家人的生存处境,审视土家人的生命形态;而且,小说叙事话语新鲜独特,富有渝东南地域特色。  关键词:地域风貌 土家风情 生存境遇 生命思考 叙事话语    地域风貌、文化风情的书写    对地域与文化风情风貌的倾力倾情书写是陈川小说的一个亮点。陈川深爱着他脚下的这片热土,这块地处黑山(武陵山脉)
期刊
摘要:吴嵩梁是清嘉庆、道光时期诗坛名家,时有“诗佛”之誉。吴氏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与一些论诗诗中。昊氏的诗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本体论——注重诗家人品才气和创作论——注重学诗门径与诗歌之正,对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清代 吴嵩梁 诗话    论及清代“诗佛”,人们自然推举性灵才子袁枚,其“诗佛”称谓源自蒋士铨。袁氏《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云:“蒋心余太史
期刊
摘要:阎连科运用“受活”这一方言词汇,对其“耙耧系列”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存状态,做了最为形象的言说。但是经过细读“耙耧系列”小说,我们发现在苦难化的生存环境中,耙耧女性不但要和男性一样承受生存的艰难,而且还要承受男性的压迫和制约,呈现了更为凄惨的生存状况。她们承受一切但并不“受活”,活着受苦、受累、受辱——“活受”才是她们最为普遍的生存状态。文章拟从“受活”这一方言词汇的丰富内涵出发,运用女性主义
期刊
2009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与全国城市电视台联合行动,用一个个城市惊心动魄的“解放”经历,组接成一部气势恢弘的关于共和国起点的史诗,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这便是百集革命历史文献巨制《解放中国》。  《解放中国》将镜头聚焦在60年前,那个改天换地的历史瞬间。真实再现了一段历史即将结束,一个时代宣告开始之际。风起云涌的壮阔画卷。上千人的摄制队伍,数百部摄像机同时记录。这在中国影视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引导的主体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正在形成一种以传统媒介、互联网、手机等新旧媒体多元并存的局面,舆论环境也呈现出了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信息把关难度加大、传统媒体使用率下降、受众接受心理变化等新特点。新闻报道作为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主角”该如何应对新挑战?本文以两会新闻报道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两会新闻报道 舆论引导    由《新周刊》主办的“20
期刊
摘要:远东运动会一直被视为现在亚运会的前身,本文对上海的著名报纸《申报》对于历届远东运动会的报道进行研究。从1913年到1934年漫长的20多年的远东运动会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理念的日臻完美,可以看到中国体育新闻报道业务日臻完善,虽然当时的体育报道还是比较稚嫩的,但是其报道理念和报道业务对于当今的体育新闻报道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远东运动会 《申报》 体育新闻报道 宏大
期刊
写于1934年4月19日的《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它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30年代文坛的代表作。”因为它充满爱与和谐的大美,因此在国际上也享受崇高的声誉。  沈从文浪漫主义的文笔,为我们营造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卷:风光秀丽的湘西,边远小城中人性质朴。祖孙二人以摆渡为生。外公七十,健壮依旧;孙女年方十五,情窦初开。祖孙俩为人热情。善良淳朴。在两年前端午节赛龙舟的大会上,翠
期刊
1918年,即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年后,海明威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的口号下,怀着民主理想愿望,奔赴欧洲战场。作为红十字会一名司机参加了战争,身中两百多块弹片,遭受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战争严重摧残了海明威的身心。炮弹的炸裂声常回响在他的脑海里,其影响之长、之深远以至于直接导致他失眠、痛苦。他厌恶、逃避甚至诅咒战争。他对战后的和平生活不抱希望,以至于在他的作品中迷惘、悲观的情绪甚为浓重。 
期刊
摘要: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广告入手,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后现代广告在当今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分析当今消费观念的转变,后现代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后现代 后现代广告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文化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理论学说,它涉及世界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