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阅读思维培养的多种阅读策略探究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05041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阅读是指儿童通过文字,经由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对信息的提取、整理、内化、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称为阅读力,它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感悟、分析记忆、迁移运用等能力,是保证其高效、高质学习的关键能力。然而阅读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思维的工具,是思考内容的凭借、展现和载体,成功的阅读都需要边读边思。因此,恰当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具互动性和思考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思维。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时拥有一颗忙碌的大脑呢?我们可以通过创造图像、预测内容、建构联结、亲子共读等策略,以阅读为核心,以思考为着力点,让阅读与思考互相促进、相互作用。
  一、依托想象的图像化策略
  图像化策略是依据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使用图形符号、色彩和图像,把主题与思想内容结构与表现形式等都与图像,图案等建立意义逻辑的链接,协助学习者进行高级思维和有效阅读的策略。
  以童话类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例,老师根据学生不同年段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图像化力策略,印证了用图像的思维欣赏文本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
  低年级读《木偶奇遇记》,老师利用每一章节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将所读内容在头脑中创造形象,如:森林、金币、肚子、仙女之等,这些词语都来自于学生的认知积累,能够帮助他们清楚地制造图像,有助于学生把思维里的“电影”讲出来,这个由词语向图画转换的过程不仅仅是对阅读内容的梳理,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中年级读《柳林风声》,学生在读懂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加入想象,更多关注细节,把文本转化为连续的动态镜头,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不断完善脑海中的图像,并以绘画的形式呈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此融入对作品的深度思考。这个由文本输入,经大脑图像化,最终用多种形式输出的过程,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更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图像化思维。
  进入高年级,学生正在经历直觉思维不断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状态,图像化过程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全方位,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当书上没有图片时,他们会不自觉地制造出画面来。
  高年级读《高士奇科普童话》,学生结合书中的情节,将脑海中的多元意识经过思维加工具象出独一无二的阅读,在“我给原著画插图”的活动中,经历“品读文字——展开想象——呈现画面——达到理解--绘制插图”的阅读过程,提升了阅读力与思考力。
  学生作品学生插画自述
  学生借助多种感官将平面文字符号进行立体化、色彩化的加工,通过直观思维对信息进行图像化的归类,梳理和统整,实现阅读的条理化和有序性。直观的图像与感性的文字形象实现互动,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优势,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古诗文教学中,这种图像化力的运用也是比较常见的,但大家更习惯关注视觉效果,经常会追问学生:读了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图像化力策略时,不要忽略多种感官的作用。如果加入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的图像化,那么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加立体,能够真正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对古诗内容、写法与情感表达的理解与感悟,做到眼中有诗,脑中有画,心中有情,在多方位、多角度的图像化中不断丰富他们的人文情感,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让他们在读思的图像化构建中提升思维能力,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对古诗的学习中,学得有趣,学得有味。
  二、依托阅读心理的推测策略
  推测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预测不知道的事情,是一种超越故事的思维活动。阅读中的推测策略就是学生通过已经获取的图画与文本信息,对书中内容进行猜想和推断,并在后续阅读中加以印证的过程。
  无字图画书是培养学生推测力的绝好起点,可以促进儿童阅读思维的发展。因为“更少的墨水意味着更多的思考”。以绘本故事《这不是我的帽子》为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看插图预测”和“创建对话”的策略,分四步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步骤一:讲读故事,了解起因。
  一條大鱼在睡觉,小鱼偷走了大鱼的帽子。
  步骤二:观察插图,初次推测。
  生1:大鱼发现帽子不见了,因为它的眼睛在往上看。
  生2:它知道是小鱼拿走的了。因为它的眼睛在往前看呢,他一定是看到小鱼在前面。并且追了上去。
  步骤三:创建对话,再次推测。
  小鱼路遇小螃蟹,最终小螃蟹答应小鱼不告诉别人它藏在水草里。小鱼会怎么跟小螃蟹说,是怎样说服小螃蟹为自己保密的?在小组内说一说,演一演。学生在创建对话中推测故事情节。
  环节四:出示结果,印证推测。
  结果小螃蟹没有遵守承诺,向大鱼说出了秘密。为什么小螃蟹会向大鱼告密,大鱼和小螃蟹之间会有怎样的一段对话呢?学生创建第二次对话,继续推测故事。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前后情节的联系,建构自己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的不完整,对故事的发展进行有依据的推测,激发阅读期待。每一次的推测,都是对图片的观察与思考,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都是充满乐趣的,孩子们的大脑一直处于“活”的状态,在阅读中拓展思维空间,培植阅读思维。
  三、依托联结的转化策略
  依托联结的转化策略是以阅读文本为原点,发掘文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寻求相关的阅读资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交互验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演绎文本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学生的生命体验。
  一年级教师在教授绘本故事《先左脚再右脚》时,运用了转化策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发掘隐藏在故事中的深刻含义。绘本讲述的是一对祖孙互相关爱真情陪伴的感人泪下的亲情故事。爷爷教孙子巴比“先左脚再右脚”一步一步地挪动学会走路,爷爷因中风住进了医院,不会动不会说也不认识人。巴比努力唤醒了爷爷的意识,在巴比的“先左脚,再右脚”的帮助下,爷爷又学会了走路。   孩子和大人相比,对“老去、死亡”更为害怕。教师在阅读课上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想象一下如果你老了,會是什么样子?你会为自己设计怎样的生活呢?把想到的画出来。
  学生为自己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这样的种子——当自己年老体衰的时候并不可怕,要学会去享受生活,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阅读某一本特定的书,可能为某一天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者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播下种子。
  学生的思维从故事里跳脱出来,与有意义的整体重要的东西相联结,有意识地专注于那些对自己重要的部分,改变对自己、他人或是世界的思考。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注入文本,从书本阅读延伸到自己的思考,他们将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思考在阅读时发生转化,将读到的内容和自己思考的声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思想,为自己的阅读加入另一个层面——思考层面。
  四、依托思维导向的亲子阅读评价策略
  当前亲子阅读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父母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偏差、家长缺乏必要的阅读习惯以及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如果家长能够在亲子阅读中给予孩子持续性的评价,调动家长个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亲子阅读互动氛围,以评促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我们可以指导家长在阅读前、阅读中及阅读后,从思维导向的角度,围绕“分析”“审辨”“综合”设计评价题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在学生正式阅读之前,家长可以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问题来指导学生阅读。旨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形成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分析性思维。从杜威“在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出发,为了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审辩性思维的提升,家长还可以从“逻辑推理”“假设辨认”“演绎推理”“整合诠释”以及“论证评价”等维度设计一些特别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可以针对某个主题或线索进行跨章节设计。在阅读完整本书后,还需要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测评,题目设计需要以整本书为素材,围绕阅读理解、事实判断、假设辨认、逻辑推理、论证评价等思维方式进行设计。
  把阅读变成一种演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阅读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的,需要通过长期的阅读活动,以逐层递进的方式开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读思之旅。
  阅读力是独一无二的,它尊重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阅读思维,吸引他们超越书本去思考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打开双眼思维和心灵,相信自己的观点。为了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更好的阅读者,我们需要教给他们如何成为更好的思考者。通过教给学生阅读并不仅仅是阅读书面上的文字,而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思考能给这些文字带来什么,告诉学生去阅读就是去思考,去思考,就是去改变,帮助学生们在读思之中有所得、有所悟,最终成为有策略的阅读者和思考者。
其他文献
科学学科的美尽管与其他美有不同的表现,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人类自由创造的精神产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作为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内在即规律性的和谐美;二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在科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美感。  一、在科学中规律是一种美,用不同图表表示规律就是把规律美显性化。  《摆与图表》教学内容为科学学科实践活动《摆》的第二课时,尝试改变长度在单位时间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用图表记录展示研究结果,
期刊
《自君之出矣》创作于1945—1946年间,是谭小麟先生在美留学时创作的,本首歌曲是一首由女生独唱的艺术歌曲,歌曲的旋律朴素清新,平稳流畅,有“小夜曲”的感觉。歌曲的旋律与诗歌的吟诵调相一致,和声也十分清淡,与旋律的配合精妙而细微。  (一)曲式结构  本首歌曲的结构[1刘涓涓:沟通与引领—从三首艺术歌曲管窥谭小麟的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2012年2月,第63—65页。]为四乐句构成的一部曲
期刊
“如果说21世纪初有哪个国家在寻求称霸世界、胁迫他国、藐视规则的话,那就是美国。”《纽约时报》去年10月一篇专栏文章写道。  自1776年建国始,美国就开启了持续扩张:西进运动、美墨战争、美西战争……依靠金钱、讹诈、武力,美国从建国之初领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到现在的约937万平方公里,足足扩张了10倍多。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超级大国,仍不改其扩张基因,不遗余力在全球争夺和维
期刊
发散思维之所以能够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就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在遇到问题时使思维迅速而灵活地朝着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发散开来,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得新颖性的答案。但是,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只有通过思维的辐合才能从对各种答案的分析、比较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最佳的答案。把握问题实质的前提下,关键是要能够打破思维的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运用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尽量地拓展思路,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
期刊
引言  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水平和特点。思维品质包含了一个以逻辑性为起点、批判性为过渡、创新性为终点的三维立体化结构体系(黄远振,2014)。英语教学中的很多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WatersA.,2006),而作为高中英语最富有特色的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教学,更是一个充满了积极思维的过程
期刊
一、背景分析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思政课在为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东城区“关键课程培根铸魂”东城区党史学习教育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系列研讨会上,我设计并完成《党的阳光育花
期刊
曹禺创造的《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经典的悲剧,关于该剧的主题意蕴,历来众说纷纭。在笔者看来,《雷雨》的诞生是源于作者对时代呼喊的响应,《雷雨》的内核则源于作者对运命叩询的思考。悲剧是什么?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雷雨》所呈现的故事中,曹禺以一种极端的夏日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一切难以言喻、难以言明的人和事,都在阴沉、郁热的氛围
期刊
少先队是一个光荣的组织,少先队员肩负着中国的伟大复兴梦。然而,曾几何时戴上红领巾的那份荣耀感逐渐消散,有些人眼中,“少先队员”成为了一个干瘪的称谓,“红领巾”了一件毫无精神价值的附属品,如何让少先队组织更有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如何在新时代让少年儿童以少先队员的身份找寻存在感和认同感,让红领巾成为每个孩子人生路上的精神坐标,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要求我们培养出合格的少先
期刊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开展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和责任四个方面,旨在通过物理教学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1]笔者认为,物理观念是指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物理概念、原理、定律或定理,是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也是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的基础,只有完善的物理观念,才能进
期刊
小学阶段针对的是6-12岁的儿童,此阶段的学生有必要进行“深度学习”吗?  审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几点现象:教学内容缺少对学生具有挑战的核心问题;过度进行教学预设,缺乏开放性,学生思维受限;学生分组合作是为了合作形式而合作,没有因为合作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教师缺乏思维训练的目标意识和可实践技能;过于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不能抓住教学的本质;学生缺少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