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奔月》中的多重意蕴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2936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奔月》是鲁迅作于1926年,并于1936年纳入《故事新编》结集的一篇神话演义,承接他早期留日、蛰居时期的文艺理论研究之余,成为晚年神话演义小说创作的滥觞.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通过考察《奔月》的神话原型、月亮意象及图腾想象,探究《奔月》的多重意蕴,可以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神话思维以及对神话体系的构建,从其对神话的“戏谑”与重写中,得以窥得鲁迅身处当下的精神状态与艺术追求.
其他文献
韩小蕙老师已经从《光明日报》退休好几年了.这几年中,每次我去外地出差,遇到相熟或不相熟的作家朋友,总会跟我问起“小蕙的近况”.《光明·文荟》是韩小蕙一手创下的副刊品牌,闻名于新闻界、文学界,靠的是她广泛的影响力——人文荟萃,又或是以文会(荟)友.因此,就算小蕙已不编《文荟》了,《文荟》也依然是小蕙的——我当然指的不是版面,而是作为副刊品牌的《文荟》,作为精神价值的《文荟》.《文荟》是属于小蕙的,我想这是我对一位将大半生的热情、精力、才华、智慧,奉献给了副刊编辑园地的老编辑,所能表达的最大敬意.
期刊
聂鑫森的小说境界rn都说小说家厉害,也很让人钦羡.因为他能够用艺术的手段,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生动的文学世界.rn聂鑫森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盛名已久;而难得的是,他的创作力还一直持久健旺.不久前,他的短篇小说集《贤人图》问世,所收的作品固然有新作旧篇,可是绝对不是炒冷饭.其中近几年的新作,颇引人瞩目.不但令人欣赏到他宝刀不老的功力,更让人看到他在短篇小说方面崭新的意境.
期刊
1、尊严rn遵从自己的内心,是一个写作者最基本的尊严.rn2、撒尿式写作rn常看见小区里的小狗,遇见树就跑过去抬起后腿刺一线尿,隔一小会儿,在另一棵树根又重复前面那个不雅的动作,一路跑过去,做一路记号.
期刊
一、知识分子晓雷rn“独守百年静,只念一本经”.“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前一句是晓雷的座右铭,后一句是贾平凹的警世语.我与贾平凹的相识,与路遥的交往,与陈忠实的联系,均与晓雷密切相关.每次我去西安组稿时,都是晓雷为我提供这些作家的近况.他总是以高深的口吻说到这几位作家的写作状态,那种由衷的赞美,仿佛比他自己写出好作品更来劲.而联系这些名家相见,晓雷总是乐此不疲.包括陈忠实在创作最低迷的时候,我组来了他写一个小学教师为了生计卖冰棍的短篇小说《害羞》,在刊物头题的位置刊出.
期刊
你听说过“翡青”这个词吗?应该没有.这是我老家的话,说颜色的,意思是绿得有点厉害.但这还不是最厉害.最厉害的叫“寡绿”,比较绿叫“鲜绿”.“翡青”介乎于“寡绿”与“鲜绿”之间.怎么样?我老家的语言是不是很厉害.
期刊
序言rn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具有以下三种基础能力:1.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长文及整本书,学会寻找资料、分析资料与整合资料;2.逻辑思维能力;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学会思辨及逻辑地思考问题;3.写作表达能力;在阅读理解及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自然准确地表达.
期刊
穆旦( 1918—1977),本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现代诗人、翻译家.1940 年他在西南联大毕业并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研习,1952 年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58 年受政治迫害调校图书馆工作,1977 年因心脏病溘然长逝.20 世纪 40 年代穆旦出版了《探险队》《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方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内涵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杰出诗人.20 世纪80年代后,被现代文
期刊
打开历史的方式非止一种,战争的形态也不仅仅是枪林弹雨浴血疆场.比如抗日战争.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自华南腹地大举入侵.苏沪浙是繁庶之区,中国最发达、最重要的工厂大多汇集于此,它们既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抗日战争的有力后盾.保护这些工厂,将其迁往西南大后方,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工业西迁——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是一场工业领域的战争,对维持民生、支援抗战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其重要性不亚于任何一次大规模的会战.
期刊
所谓叙事层次,指的是叙事秩序;叙事张力,是叙事意蕴.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红楼梦》最成功的叙事经验之一.rn叙事最忌缠夹,也忌笼统、简单.小说家叙事,不能只有一个事件的大概,模糊不清,而应当条分缕析,让人看到事件发展的纹理.事件的过程是有一个纹理的,抓住纹理,才能让人了解事件的“真相”,才能细致感人.这一点很多初学写小说的人往往处理不好,而《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期刊
1.一只上个时代的夜莺rn如烟的暮色中我看见了那只上个时代的夜莺.打桩机和拆楼机交替轰鸣着,在一片潮水般的噪声中他的鸣叫显得细弱,苍老,不再有竹笛般婉转的动听.暮色中灰暗的羽毛仿佛有些谢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