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可能是最为神秘的现象了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l_di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无法完全理解意识是什么。在过去,意识曾是哲学家的研究领域,而且其中有一些哲学家还认为意识在本质上是不可知的。但是神经科学家却不惧艰险,正拿着科学的工具大踏步地向意识领域进发。
  到现在,学者已经提出了很多种意识的理论。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最具竞争优势的意识理论。
  “我思故我在”
  意识并不好定义,但是来自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一种意识的概念,极具影响力。其内容最主要的就是“我思故我在”,这个想法是说人仅仅是思考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从这里可总结出,意识被认为是一种清醒的状态,能感受到你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感觉到自身的存在。
  笛卡尔还认为,人的意识是独立于人的肉体的,这种说法被称为是身心二元论。而且他还认为意识与肉体的相互作用是在大脑的松果体里发生的。当然,现在的科学家认为笛卡尔后面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还是有些人认为,意识是独立于物质世界的。
  虽然哲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可能很有用,但是他们得出的意识理论往往不具有可测性,也就是说,你没法证实或证伪他们的说法。有个神经学家就说过,你唯一从哲学家们获得的知识是,“我是有意识的”。
  神经元难以解释意识
  过去几十年里,神经科学家已经开始以证据为基础来理解意识,希望能通过一系列的证据去找到意识理论。现在许多研究人员发现了特定神经元或特定的神经活动,与意识的体验有关。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了大脑的一个区域,可以看成是大脑的意识开关。这个区域称为屏状核,电刺激这个区域时,人就会立刻变成了无意识。其实在此之前,英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之一——和他的同事早就推测出这个区域可能整合了大脑所有不同区域的信息,就像交响乐团中的指挥一样。
  但是寻找与意识相关的神经元和神经连接形式,不足以解释意识本身。例如神经的连接不能解释小脑不产生任何意识,相反大脑皮层(大脑的最外层)却会产生意识。要知道,小脑的神经元数量是远远多于大脑皮层的。
  另外,这些研究也不能解释下面的情况是否有意识存在,比如脑损伤的病人,其他的动物,甚至电脑。所以说,只通过分析神经元和神经连接,还是难以揭示意识的真实面目。我们还是需要一种完整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究竟是什么,以及是什么样的实体来产生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两种理论在神经科学学术圈里受到重视。
  整合的信息
  過去尝试了解大脑如何产生主观意识的,例如看到绿色或者听到海浪声时的意识,科学家通常是把大脑所有的活动细节内容都搞清楚,就像想把大脑放到榨汁机里挤出意识来,但是科学家都没成功地找到意识的真实面目。
  相比之下,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精神学教授朱利奥·托诺尼提出了整合信息理论是直接从意识为入手点,并反过来去尝试找到哪些物理过程可以产生意识的。
  这个理论主要观点是,意识是各种信息整合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是不可约化的。这就意味着当你睁开眼睛时,你不可能只看到万物是黑白的,或者只看到你视野左边的景象。相反,你的大脑把从感官系统和认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无缝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整合信息理论提供了一个数值φ来衡量不可约化性。如果φ是零的话,那么系统就可简化为每个部分的总和。但是,如果φ是个很大的数的话,这就意味着系统不只是每个部分的总和。这也意味着意识,可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神经系统中。所以说,整合信息理论有点泛心论的味道。泛心论是一个哲学学说,指的是万物皆有思想。
  整合信息理论的一个有趣的推论是,任何计算机都不可能模拟出人类的思维。(详见《意识可能无法在计算机上模拟》。)
  “全局工作空间”
  另一个被看好的理论是美国加州拉霍亚的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伯纳德·巴尔斯提出的“全局工作空间”理论。这个想法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很老的概念,称为黑板,是一个各种计算机程序都可快速访问的存储设备。
  任何东西,从某一个人脸的模样,到童年的回忆,都可以加载到大脑的黑板上,然后它可以再把信息传送到大脑的其他需要数据的地方。根据巴尔斯的理论,大脑从这个存储设备广播信息的行为就可以产生意识。
  全局工作空间理论和整合信息理论并不是两个相互排斥的理论。前面的理论可以解释一个实体是否有意识出现,而后者的理论可以具体地解释意识是如何工作的。所以说,这两个理论可以都是正确的。
其他文献
近日,《血型科学》杂志研究报告指出:O型血在多种疾病患病率上明显低于其他血型,比如O型血阳痿的几率低、不容易患老年痴呆,发生血栓的可能也比较小。另外,各国研讨机构也发现了O型血关于疟疾、胃癌或肝癌的耐性比较强,就算得病了也比较能抵抗。  这么一看,O型血简直完美,堪称血型中的贵族!事实果真如此嗎?  首先,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上的抗原命名的。红细胞上存在A抗原,是A型血;存在B抗原,是B型血;
期刊
AI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英文缩写,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制造出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智能机器,它包括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是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的模拟。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成为人类智慧的帮手,也渐渐成为人类的统治者。  福尔摩斯甘拜下风  “这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者的风度,但却是一副军人气概。那么,显见他
期刊
除了修眉画眉植眉让自己更加好看外,一般没人认真考虑过眉毛的作用。为什么眼睛上面会长两道眉毛?为什么人类在进化中脸上的毛消退了,而眉毛却留了下来?  一年级的老师可能会这样解释:眉毛可以防止灰尘杂质进入眼睛。但这个答案完整吗?近期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给出了新的解释:眉毛是我们交流时的重要符号,正是眉毛使我们人类占据了进化上的优势!  我们最亲近的古人类祖先尼安德塔人以及丹尼
期刊
AI走入司法  你能想象AI进入司法领域,影响司法决策吗?事实上,美国许多州已经开始接受AI介入司法决策程序并对AI程序大加赞赏。不仅在美国,AI走入司法是全球未来的趋势。  AI的高效、不会疲惫是它的一大优点。据报道,2016年上半年,我国法院受案1002.9万,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18.94%,截至2017年6月20日,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已经突破1428万件,比2016同期高出12.8
期刊
說到防弹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认为防弹衣里面装有钢板,虽然最初的防弹衣的确如此,但那真的超级笨重!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防弹衣里的材质早已做过大大的改良,比如,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研制出的新一代军事防弹衣,简直强大到爆!  这款防弹衣的材质是一种全新的聚合物聚氨酯脲(PUU),其最大的特点是:比钢铁还要结实15倍,但却像纤维织物一样柔软,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种全新的聚合物
期刊
说起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或者气候学家,很少有人会想到詹姆斯·克罗尔。这位19世纪的英国科学家揭示了地球为何出现周期性冰期的奥秘,是天文气候学最早的奠基者。而且,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克罗尔曾受到查尔斯·达尔文、威廉·汤姆逊(即开尔文勋爵)等科学巨匠的极力推崇,但他最终在贫困中死去,他的名字也很快变得鲜为人知。这样一位有着杰出学术成就的科学家,为何会被世人遗忘呢?  热爱科学的门卫  1821年,克
期刊
中国人有一句俗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说人要有敬畏之心。这里所说的敬畏,是指对鬼神世界的敬畏。  但是,人敬畏的对象也不限于神明。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曾让哲学家康德深深敬畏。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第一次在加利福尼亚见到高达100多米的巨红杉之后,写道:“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一辈子都忘不了,它们让你深深敬畏。”可见,壮观的自然景物也同样能引起人敬畏。  这些敬畏的共同点是,意识到世界上有某种比我
期刊
一个舒适或快乐的周末之后,周一开始又面对漫长的工作和学习。这一天,不少人都是在糟糕的心情中度过的,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们认为,星期一之所以让人感觉糟糕主要有以下原因:  人们在周五比较兴奋是因为期待周末,而之所以不喜欢周一,这归结于一个事实:从快乐的周末到工作日的情感转变。所以无论如何,星期一總是一个星期里最糟糕的一天。  工作日人们往往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周末常常被用来补觉。科学家称,额外的睡
期刊
“喂!”当我在边上朝你喊,你可能会调头朝我看。但在调头之前,你身上有一样东西——耳膜——已经“先行”了,就是说,已经做好准备,把听觉的焦点集中到我这个方向上来。这一生理反应有助于我们把看和听的对象对应起来,在嘈杂的环境中,更能听清对方的说话。  这个最近才被发现的小秘密缘起于科学家一个小的好奇:当我们的眼睛在扫视(所谓扫视,就是眼睛把视觉的焦點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例如,我们的眼球每秒钟要对
期刊
饮食与我们的肠道菌群  大家都知道单一、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是,为什么如此呢?食物究竟是通过什么来影响人体的身体机能?  是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群,能影响体重、消化能力、新陈代谢和某些疾病的患病风险。肠道菌群越多样化,人体某些疾病的患病率越低。没有脾脏、胆囊、扁桃体和阑尾,人可以继续正常生活,但是肠道菌群一旦消失殆尽,就意味着命不久矣。  健康、多样的饮食是维持肠道菌群多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