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镇到底有几个“坏人”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福》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妇女不幸生活的画卷,为我们塑造了各种典型形象,里面有让人同情的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受害者,有让人憎恶的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有让人忧爱交织的以柳妈为代表的看客。我们对《祝福》的解读,通常是从阶级的角度,将《祝福》中的人物分为三六九等,而且这些人都是迫害祥林嫂的凶手,都是“坏人”,尤其是鲁四老爷,更是坏透了!但是,比照一下今天情况,对于一个大款老板来说,当他知道对方是个“不干净”的“克夫”的寡妇,他还能像鲁四老爷那样让她到自己家里来做保姆吗?而鲁四老爷却两次容纳了祥林嫂在他家吃住。最后,她被“辞退”(赶出),也是事出有因:祥林嫂对鲁四老爷家祭祀之事也要掺和,太不拿自己当外人了——从这一点上说,鲁四老爷这个人就不坏。
  “好人”“坏人”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呢?应该从人性角度来区分,看他们是否有道德,是否违法乱纪。而不应从政治、思想、阶级角度来区分。文化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而思想又决定了人们的行动。文化和思想影响着人,但又决定不了人性。可以这么说,鲁镇上的人,其人性本质是好的,他们的行动反映出来的不是人性丑恶,而是封建文化东西的丑恶。
  首先,我们从文化层面审视一下祥林嫂。注意,祥林嫂和鲁四老爷生活在同一时代,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她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普通劳动者、一个农村妇女,她的思维特征并没有鲁四老爷那样明显,所以很容易被贴上阶级的标签,赋予她与鲁四老爷以及那个时代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极力抗争的形象。如果我们从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模式上来探究这个人物,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应该过多地把她和鲁四老爷对立起来。她在文化上和鲁四老爷基本上是一致的。她和鲁四老爷虽然阶级地位不同,但是文化背景是相同的。她是认同封建理学那一套的,虽然她没有知识,不会像鲁四老爷那样对理学有多么深入的理解,但是理学的基础原则,还是在她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的。她再嫁时激烈反抗,体现的是鲁四老爷坚决维护的“烈女不事二夫”的准则。对自己再嫁的羞愧感,为了得到社会上人们的原谅去捐门槛和鲁四老爷认为她是“谬种”的观念是一致的。鲁四老爷认为她有罪,她也认为自己有罪。在思想上,我们看不出她和鲁四老爷有什么对立。在情感上,虽然她拼死反抗,但是再婚后安定的生活,她先是无奈后是满足地接受了。这种本能让她的生活偏离理学的轨道,因此带来了她和鲁四老爷及鲁镇上人的矛盾,这种矛盾并不是思想上的对立,而是现实生活中生存的无奈。祥林嫂为了生存无奈地“放纵”自己的情感而偏离了自己的思想。思想和情感的不一致,导致了她和鲁四老爷的矛盾也导致了她自己思想和情感的矛盾,她在思想上是不认可自己再嫁的,而在情感上为自己的再嫁生活感受到某种快乐。祥林嫂去捐门槛,代表了她的情感向思想的回归,她捐门槛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表示她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的统一。祥林嫂的行为,是受她的思想和情感的统一与对立驱使的。从品德和行为上看,祥林嫂是个“好人”,她的悲剧是由封建文化造成的。
  其次,我们研究一下《祝福》中主要人物鲁四老爷的文化特征。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的思维模式是什么,自然是明清时代居意识形态正统地位的理学思想,坚决维护封建伦理纲常是他做人的准则。“讲理学”框定了他的人生。他的情感模式自然要切合他的思想,所以,他对祖先的崇拜,对维新的仇视,对妇女再嫁的鄙视,这些都有其合理的文化、思想基础,不足为奇。他的行为模式,对祥林嫂身份的禁忌,对她再嫁的厌恶,对她亡于祝福时刻不近人情的痛骂,都表现出这个人的“大恶大毒”。文化决定了他的思维、行为模式,他觉得没有什么不妥,更没有负罪感。他是杀害祥林嫂的主凶吗?他要承担“法律责任”吗?不,他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迫害祥林嫂,还曾两次收留了她。我们看不出他人性“恶”的东西,如果说凶手,那么,封建文化糟粕才是凶手;如果说,被封建文化毒害,那么,鲁四老爷所受的封建文化毒害则更深。他身上体现的皆是封建理学那一套东西。所以,从品德和人性角度看,鲁四老爷也是位“好人”。
  鲁镇上剩下的人物有鲁四婶、柳妈和鲁镇上看客了。四婶不用说,好人一个。柳妈呢?她用男女间房事来和祥林嫂开玩笑,或者说,取笑祥林嫂。这种取笑虽然不高尚,但也无太大的恶意;她还为祥林嫂出谋划策,让她去捐门槛,其动机是好的,是为祥林嫂着想的。柳妈的对祥林嫂的取笑和出主意,都是封建文化驱使的。以往的分析是,柳妈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我们说,这样的分析是不准确的。柳妈深受封建文化的毒害,但说她是害人者,实在是过了。捐门槛不是强迫的,祥林嫂是欣然同意的,祥林嫂对柳妈的“支招”是感激的。柳妈的动机绝不是想害祥林嫂,而是想帮祥林嫂,从道德上说,这种动机是一颗善良之心引发的对祥林嫂遭遇的同情。结果的不妙,只能说明封建文化太浓重,绝不是捐个门槛就能得到“解放”的。所以,从道德和人性角度看,柳妈是个坏人吗?
  再看鲁镇的一帮看客。他们是有道德的,对祥林嫂说述阿毛的故事,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有同情的叹息和落泪。有了这种同情,他们便是有人性的,便不是坏人。后来的冷漠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祥林嫂不正常了,有点痴呆和疯了;二是祥林嫂是个不干净的克夫的寡妇。这时,人性的东西便只好退后了,这些看客只能受封建文化支配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了。而他们的文化、思想和鲁四老爷、祥林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从道德、人性说上说,这帮看客本质不坏。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祥林嫂婆婆一帮人的行为。
  他们不是鲁镇人。用今天眼光来审视,我们是无法理解的:一个媳妇怎么那么怕婆婆?怎么就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而绑架罪和拐卖罪怎么就无人去管?但是,从封建文化上看,他们做的又都是符合理学正统观点的:祥林嫂是个“克夫”的女人,是她克死了祥林,又没给祥林家留个后,这样的媳妇,婆婆怎么能对她“好”?“出门的女子泼出去的水”,处置权当然在于婆家——这些观念是从哪来的?当然是封建文化的东西。
  所以,从文化层面审视鲁镇上的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有人性的,他们本身并不坏。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批判矛头指向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的——封建文化糟粕。这和五四时期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一句话,先生在《祝福》中批判的是封建文化而非中国人的劣根性。
  作者单位:江苏泗洪中学。
其他文献
一、“寻访最美田中人”征文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地处襄州区中心地段交通路,毗邻襄阳东站,遥对东津新城,交通便利。进入校门,放眼望去,一排迷人的樱花含苞待放,正如十七八岁的美男少女用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给我们的校园添上最亮的一笔。那饱经沧桑而又激励了无数学子的勤奋石,以及那承载着万千学子美好未来的教学楼,彰显了田家炳中学勤奋进取、严谨务实的主题。走在密密的樟树林,阵阵拂过的清风令人心旷神怡。平整洁净的塑
作文之道,始于审题,承于立意,终于表达。审题之道,在于准确和规范,立意之道在于运思和创意。只有意在笔先,才能胸有成竹。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的“意”是文章的灵魂。它不仅可以指思想,它还可以指一篇文章的情绪或心境,或表现为一种“理”或“趣”,一种美。立意即确定主题,就是确定写作意向,展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是对材料和文题的综合认识、深刻评价和精准把握。  思维能力是写作
【摘 要】优秀的记叙文除了要有一个好的主题与生动传神的语言外,还需要有曲折多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并引起读者兴趣,增强感染力。如何设计情节?悬念、转折、巧合、误会是其中常用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记叙文 教学 情节设计    优秀的记叙文除了要有一个好的主题与生动传神的语言外,还需要有曲折多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并引起读者兴趣,增强感染
在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因写作素材欠缺而使文思难以拓展的现象普遍存在,素材的选用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提高的瓶颈。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必须从素材感知、素材筹划、素材控制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厚积薄发中展示才情,写好议论文。  一、素材感知,训练时把握多维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素材意蕴,首先要提升学生看待素材的眼光。  生活中并不缺少好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好素材的眼光。发现好素材的眼光取决
【摘 要】朗读在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理解鉴赏作品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朗读,可以体悟情感,丰富想象,体悟语言美,感受诗的意境,积累知识,发现诗歌蕴涵的言外之意。  【关键词】朗读 体悟情感 想象 意境 积累    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即使存在着时间和文化上的差异,但在情感上是有共性的,所以诗歌鉴赏方法有迹可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人人皆知,那么如何通过朗读来达到
【摘 要】新材料作文是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形式。细察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它们之所以能胜出,首先是对材料理解得透彻;其次是善于整体性地把握材料,洞察材料的意义;再者是善于超越材料直接概括出的意义,利用相似性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意义延伸到其他领域。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 审题 立意    在今年的19套高考试卷中,新材料作文占10个,成为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形式。为什么各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向经典作品学习语言是途径之一。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文是大家公认的美文,江苏省把它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现代散文选读》。对该文的语言特色文学评论家赞不绝口:“诗的语言”,“音乐的旋律”,“辞藻华美流畅,色彩浓丽繁复”,“节奏跌宕起伏,汪洋恣肆”……不过,多是大而化之的赞誉,不便于中学生学习。笔者不辞知识浅陋,试对《翡》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色和优点,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而言,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使学生追求思维和表达的创新。  福建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是“深刻、丰富、文采、创新”,其中“深刻”排在首位。所谓“深刻”,是指作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而对“创新”的阐述要点之一
杜甫的诗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三吏》《三别》即是杜甫的代表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孜孜以求的理想。尽管他郁郁不得志,后来又经历了安史之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但这些并没有击垮他。纵观他的一生,始终心忧社稷,“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的永恒主旋律。  一、吟咏自然,心系祖国  杜甫有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清新明朗,亲切自然。字里行间
日前,有幸现场观摩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郑晓龙老师在白银一中执教的一堂作文课,并聆听了其关于作文教学的报告。郑晓龙老师闲庭信步是的授课体态,家常式的师生交流方式,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的课堂过程,朴素执著的课堂作文观,都启示着我反思自己的作文课堂及当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学语文老师费时最多却收效甚微的难点,每次给学生上作文课,给学生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