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平江县从2012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以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认定星级职业农民730人,初步探索出通过搭建五大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模式。
搭建组织服务平台,营造培育氛围。平江县分别从组建机构、宣传发动、制定方案、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入手,注重分类分级引导,大力营造培育氛围,为广大农民搭建组织服务平台。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做到有人专抓。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亲自挂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农办牵头的综合协调小组,县农业局牵头的专项实施小组,部分专家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小组。各乡镇由主管农业工作副职负责,农业推广中心具体操作,设专门咨询台,对各村上报的培育对象按条件进行归纳,并做好调查走访工作。在村级农技服务点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联络点,及时把握农民需求动态。同时县政府专门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将培育工作任务分解到19个县直部门,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利用会议讲解、新闻媒体、大型调研走访、组织各类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做好宣传工作,以宣传车、展板、电视讲话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动,对惠农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多角度解读。三是抓好工作对接,做到服务到位。组织农业、畜牧、农机等部门200名技术干部,与每位培育对象进行服务对接,担任技术培训、政策宣传、信息反馈、跟踪服务等具体工作。
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强化素质提升。根据全县农民培训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创新了培训机制,丰富了培训手段。一是开展就地就近培训。对目前经营规模小、略懂技术、热心农业事业的起步型对象,开展专项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三年共到230个行政村,开展培训328场次,培训起步型农民近11000人。二是开展县、乡集中培训。以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为依托,以高产创建示范基地、龙头企业为实训基地,对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创业发展型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型培训。三年共培训1500人。三是开展异地提升培训。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依托,对初具实力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骨干等培育对象,进行创业和学历提升培训,三年共培训150人。
搭建星级管理平台,实行分级引导。在综合素质、产业规模、农业收益、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分别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量化或定性标准,制定了农民自愿申请、村乡县逐级审核、县政府批准的认定程序,并通过平时跟踪服务、年度审核,实行动态管理。在管理上实行“一年一审”动态管理。一是按星级认定。目前已全面建立近3500名培育对象档案库,遴选2300名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其中水稻生产的1800名、生猪养殖的300名、农机服务200名。根据对象分级分类培育情况,确定一星级培育对象400人、二星级培育对象200人、三星级培育对象130人,分批次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星级认定。二是分星级管理。对一星级培育对象以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为主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二星级培育对象实行乡镇与农业局双层动态管理,三星级培育对象由新型职业农民领导小组办公室动态管理,所有培育对象进出情况每季度报新型职业农民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数据更新。
搭建跟踪服务平台,开展全程化服务。一是建立“专家 技术指导员 职业农民 辐射带动户”技术服务网络,结合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队伍力量,对培育对象以上户指导、专家电话问诊、田间察看等方式为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建立了“平江县新型职业农民QQ、微信交流群” 两个平台,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信息互动、交流,加强了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间技术、市场信息、创业思路等交流学习。
搭建政策帮扶平台,助力农民创业。制定新型职业农民配套扶持政策试行办法,明确了惠农政策具体途径、重点支持对象、额度、发放形式、支持环节、操作规程;出台了水稻、生猪、农机政策性补助资金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的具体规定和操作办法;有关银信部门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小额贷款的操作细则。种粮动态补贴、种粮奖励、农业项目种粮大户中报、示范性家庭农场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优先选定为科技示范户,优先承担有关农业试验示范项目,土地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共协调乡村组户流转耕地8600多亩。截至目前,整合农业项目5个共700多万元,已向新型职业农民发放惠农政策资金210多万元,银信部门发放优惠贷款2200多万元。
搭建组织服务平台,营造培育氛围。平江县分别从组建机构、宣传发动、制定方案、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入手,注重分类分级引导,大力营造培育氛围,为广大农民搭建组织服务平台。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做到有人专抓。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亲自挂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农办牵头的综合协调小组,县农业局牵头的专项实施小组,部分专家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小组。各乡镇由主管农业工作副职负责,农业推广中心具体操作,设专门咨询台,对各村上报的培育对象按条件进行归纳,并做好调查走访工作。在村级农技服务点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联络点,及时把握农民需求动态。同时县政府专门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将培育工作任务分解到19个县直部门,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利用会议讲解、新闻媒体、大型调研走访、组织各类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做好宣传工作,以宣传车、展板、电视讲话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动,对惠农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多角度解读。三是抓好工作对接,做到服务到位。组织农业、畜牧、农机等部门200名技术干部,与每位培育对象进行服务对接,担任技术培训、政策宣传、信息反馈、跟踪服务等具体工作。
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强化素质提升。根据全县农民培训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创新了培训机制,丰富了培训手段。一是开展就地就近培训。对目前经营规模小、略懂技术、热心农业事业的起步型对象,开展专项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三年共到230个行政村,开展培训328场次,培训起步型农民近11000人。二是开展县、乡集中培训。以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为依托,以高产创建示范基地、龙头企业为实训基地,对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创业发展型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型培训。三年共培训1500人。三是开展异地提升培训。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依托,对初具实力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骨干等培育对象,进行创业和学历提升培训,三年共培训150人。
搭建星级管理平台,实行分级引导。在综合素质、产业规模、农业收益、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分别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量化或定性标准,制定了农民自愿申请、村乡县逐级审核、县政府批准的认定程序,并通过平时跟踪服务、年度审核,实行动态管理。在管理上实行“一年一审”动态管理。一是按星级认定。目前已全面建立近3500名培育对象档案库,遴选2300名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其中水稻生产的1800名、生猪养殖的300名、农机服务200名。根据对象分级分类培育情况,确定一星级培育对象400人、二星级培育对象200人、三星级培育对象130人,分批次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星级认定。二是分星级管理。对一星级培育对象以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为主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二星级培育对象实行乡镇与农业局双层动态管理,三星级培育对象由新型职业农民领导小组办公室动态管理,所有培育对象进出情况每季度报新型职业农民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数据更新。
搭建跟踪服务平台,开展全程化服务。一是建立“专家 技术指导员 职业农民 辐射带动户”技术服务网络,结合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队伍力量,对培育对象以上户指导、专家电话问诊、田间察看等方式为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建立了“平江县新型职业农民QQ、微信交流群” 两个平台,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信息互动、交流,加强了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间技术、市场信息、创业思路等交流学习。
搭建政策帮扶平台,助力农民创业。制定新型职业农民配套扶持政策试行办法,明确了惠农政策具体途径、重点支持对象、额度、发放形式、支持环节、操作规程;出台了水稻、生猪、农机政策性补助资金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的具体规定和操作办法;有关银信部门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小额贷款的操作细则。种粮动态补贴、种粮奖励、农业项目种粮大户中报、示范性家庭农场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优先选定为科技示范户,优先承担有关农业试验示范项目,土地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共协调乡村组户流转耕地8600多亩。截至目前,整合农业项目5个共700多万元,已向新型职业农民发放惠农政策资金210多万元,银信部门发放优惠贷款2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