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缺一不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实用有效的教学是新的关注点,本文旨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问卷的方式,针对现存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留学生 课外实践 汉语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留学生规模、现状与不足
我院自201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他们对中文有浓厚兴趣,在第一年汉语语言学习时,都能认真对待语言学习,且能通过HSK-3的考试。2016年-2020年本院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了中国文化课程,但由于开设课程之初,经验不足,了解学生需求不够,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为更好的开展汉语语言教学,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培养更优秀的留学生,我院决定开设中国文化课外实践课程,并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国际学生进行了中国文化课外实践的调查。发放问卷26份,收回26份,有效率为100%:
学生对建筑文化和艺术文化的记忆最为深刻,受调查学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对相关的内容仍有记忆,同时也证明了这两块内容教学是所有教学内容中最为成功的两个版块。在地域文化和文学文化这两块的人数较少,只有2人和4人,也证明了这两块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记忆并不深刻,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学生对建筑文化、艺术文化、风俗文化、饮食文化保有较高的兴趣,其次为历史和教育文化、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文化的兴趣为次高,之后为体育和竞技文化、文学文化、哲学与思想文化,而对地域文化的兴趣为最低。另外,学生对艺术文化中未接触部分,如:戏曲和山歌等,的兴趣为最高,到达61.54%,其余的内容皆有兴趣,以风俗文化、服饰文化、文学文化、宗教文化和体育和经济文化为其次的兴趣。
分析:学校已有的文化课课程还是取得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但是不认可的人比例并不低,可能可以根据后续题目:询问学生关于这门课的意见找到突破口,或者是更多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以改进课程的内容,提升课程的质量。通过学生的意见,可以得知课程的内容可能需要更加的丰富化,同时教师可以在过程中更多的去推荐课后的读物以让学生有学习的方向。并且可以课前的准备过程中更多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兴趣,让学生成为文化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在相关学习中的积极性,助力学习的开展和进步。
二、中国文化实践课建设的目标分析
在“一带一路”战略和来华留学生招生的系列政策文件的影响下,国际学生对外汉语课程必须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调整和改革。结合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方案中提升国际化水平的要求,通过对其他高职院校中国文化实践课程的建设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我国高职院校在中国文化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探索出一条基于文化认同感、文化融入感为导向的适合国内高职院校来华国际学生的中国文化实践教学之路,旨在打造出一门符合中国国际学生,有贵州本土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让学生“动”起来的国际学生中国文化实踐课程,让国际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感知和触碰真实的、立体的、鲜活的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教学具有开放性、广博性和联系性。
三、课程调研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也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汉字语言文化的演变代表着中国悠久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传承。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鲜活的生命是由文化赋予的,缺少了文化,语言将会显得苍白无力。国际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离不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汉语知识的学习,也要把中国文化的传授贯穿整个语言教学中。这样既避免了语言教学的枯燥性,也刺激了国际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有助于他们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
针对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课外实践课程问卷调查分析,我院老师分别于2020年9月,10月前往孔学堂,贵州师范大学,甲秀楼和文昌阁进行课程调研学习。
2020年9月甲秀楼和文昌阁:甲秀楼和文昌阁作为贵州省省会的地标性建筑物,始建于明朝,是贵州省会贵阳历史的见证,和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2006年“甲秀楼和文昌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师们前去学习的同时,还聘请到该景区的老师作为校外实践讲师为留学生授课。
2020年10月孔学堂,贵阳的孔学堂,在功能定位上是以“传承与弘扬儒学的圣殿,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为目标,具有教化、礼典、祭祀、典藏、研究、旅游等六大基本功能,就建设规模、面积、功能来说,堪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很荣幸,能与孔学堂达成合作伙伴,为今后留学生中国文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地。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有经验的高校开设课程进行了访谈,贵州师范大学国教学院,及广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都给我们呢提供了课程建设实施诸多方面的宝贵意见。
四、结论及建设
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学基本上以课堂为中心,将中国文化课局限于教室内,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其中,主要是单点线性延展的讲授式教学,国际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中国文化的丰富广泛,立体而鲜活,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教师授课或苍白的教材讲解体现不了的。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强调文化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文化的学习,不能仅限于传统的课堂形式,而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地去接受、感知中华文化,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入乡随俗。通过对校内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及各高校间经验分享,《中国文化课外实践》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推广性,能推动高职院校对国际学生的跨文化管理,实现培育亲华、友华的国际学生,让他们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张慧君.国际化进程中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D].中国高等教育.2007(24)
[2]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高等教育研究2013(7)
基于“中特高”背景下国际学生中国文化实践课程建设探究 院级 YZD2020-02
关键词:留学生 课外实践 汉语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留学生规模、现状与不足
我院自201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他们对中文有浓厚兴趣,在第一年汉语语言学习时,都能认真对待语言学习,且能通过HSK-3的考试。2016年-2020年本院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了中国文化课程,但由于开设课程之初,经验不足,了解学生需求不够,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为更好的开展汉语语言教学,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培养更优秀的留学生,我院决定开设中国文化课外实践课程,并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国际学生进行了中国文化课外实践的调查。发放问卷26份,收回26份,有效率为100%:
学生对建筑文化和艺术文化的记忆最为深刻,受调查学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对相关的内容仍有记忆,同时也证明了这两块内容教学是所有教学内容中最为成功的两个版块。在地域文化和文学文化这两块的人数较少,只有2人和4人,也证明了这两块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记忆并不深刻,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学生对建筑文化、艺术文化、风俗文化、饮食文化保有较高的兴趣,其次为历史和教育文化、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文化的兴趣为次高,之后为体育和竞技文化、文学文化、哲学与思想文化,而对地域文化的兴趣为最低。另外,学生对艺术文化中未接触部分,如:戏曲和山歌等,的兴趣为最高,到达61.54%,其余的内容皆有兴趣,以风俗文化、服饰文化、文学文化、宗教文化和体育和经济文化为其次的兴趣。
分析:学校已有的文化课课程还是取得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但是不认可的人比例并不低,可能可以根据后续题目:询问学生关于这门课的意见找到突破口,或者是更多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以改进课程的内容,提升课程的质量。通过学生的意见,可以得知课程的内容可能需要更加的丰富化,同时教师可以在过程中更多的去推荐课后的读物以让学生有学习的方向。并且可以课前的准备过程中更多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兴趣,让学生成为文化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在相关学习中的积极性,助力学习的开展和进步。
二、中国文化实践课建设的目标分析
在“一带一路”战略和来华留学生招生的系列政策文件的影响下,国际学生对外汉语课程必须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调整和改革。结合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方案中提升国际化水平的要求,通过对其他高职院校中国文化实践课程的建设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我国高职院校在中国文化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探索出一条基于文化认同感、文化融入感为导向的适合国内高职院校来华国际学生的中国文化实践教学之路,旨在打造出一门符合中国国际学生,有贵州本土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让学生“动”起来的国际学生中国文化实踐课程,让国际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感知和触碰真实的、立体的、鲜活的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教学具有开放性、广博性和联系性。
三、课程调研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也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汉字语言文化的演变代表着中国悠久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传承。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鲜活的生命是由文化赋予的,缺少了文化,语言将会显得苍白无力。国际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离不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汉语知识的学习,也要把中国文化的传授贯穿整个语言教学中。这样既避免了语言教学的枯燥性,也刺激了国际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有助于他们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
针对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课外实践课程问卷调查分析,我院老师分别于2020年9月,10月前往孔学堂,贵州师范大学,甲秀楼和文昌阁进行课程调研学习。
2020年9月甲秀楼和文昌阁:甲秀楼和文昌阁作为贵州省省会的地标性建筑物,始建于明朝,是贵州省会贵阳历史的见证,和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2006年“甲秀楼和文昌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师们前去学习的同时,还聘请到该景区的老师作为校外实践讲师为留学生授课。
2020年10月孔学堂,贵阳的孔学堂,在功能定位上是以“传承与弘扬儒学的圣殿,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为目标,具有教化、礼典、祭祀、典藏、研究、旅游等六大基本功能,就建设规模、面积、功能来说,堪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很荣幸,能与孔学堂达成合作伙伴,为今后留学生中国文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地。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有经验的高校开设课程进行了访谈,贵州师范大学国教学院,及广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都给我们呢提供了课程建设实施诸多方面的宝贵意见。
四、结论及建设
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学基本上以课堂为中心,将中国文化课局限于教室内,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其中,主要是单点线性延展的讲授式教学,国际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中国文化的丰富广泛,立体而鲜活,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教师授课或苍白的教材讲解体现不了的。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强调文化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文化的学习,不能仅限于传统的课堂形式,而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地去接受、感知中华文化,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入乡随俗。通过对校内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及各高校间经验分享,《中国文化课外实践》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推广性,能推动高职院校对国际学生的跨文化管理,实现培育亲华、友华的国际学生,让他们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张慧君.国际化进程中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D].中国高等教育.2007(24)
[2]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高等教育研究2013(7)
基于“中特高”背景下国际学生中国文化实践课程建设探究 院级 YZD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