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发于去年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次贷)危机正逐步演化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人们在关注美国金融危机究竟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同时,也在思考美国政府庞大的金融拯救计划,终将给中国的宏观调控带来哪些重要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国内股市遭受冲击。有研究表明,今年以来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的相关性已高达95%以上。继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及俄罗斯等多国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收到明显成效,道琼斯股指、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中国沪深股市震荡下行,沪指的十年成本线岌岌可危。看来,在全球金融动荡触底反弹之前,投资者的信心很难全面恢复,任何致力于短期稳定的救市措施都将面临沉重的抛压,成为“昙花一现”的“短期利好”消息。
中资银行的海外投资受损。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后,国内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民生、中信、兴业、华夏等9家上市银行相继透露持有相关资产。据估算,9家银行与雷曼相关的风险敞口折合约5亿美元,占9大行的资产比例较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近日表示,中国的银行国际交易量不大,涉及次贷的总量可能不超过100亿美元。
美元疲软造成外汇储备损失。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总额已达1.85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债券占一半以上。在这些美国债券中,美国国债与“两房”为代表的美国政府相关企业债券,各有约5000亿美元和3400亿美元。由于美国政府为危机融资的主要手段依然是传统的国债,因而随着美国救市计划的实施,美元汇率极可能在转强之后再度走弱。而美元贬值,将导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持续缩水。
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受成本激增、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的困境。近两年来,企业各种成本累计增幅已达20%左右。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前8个月的数字来看,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2.4%,增速仍比较乐观,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增速减缓了5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经历重大调整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 “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自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为了筹集现金,国内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已开始降价销售。8月份,反映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可以预计,伴随商品房成交量的持续下滑,购房者持币观望心理增强。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进一步导致开发商面临现金流短缺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也将大为提高。
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宏观调控带来哪些启示
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的宏观调控带来如下三方面的重要启示:
宽松的货币政策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给日后金融系统危机带来潜在风险。华尔街出现的金融风暴,实质上是一场信贷危机,它与疯狂透支的消费方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当债务链出现断裂,消费的热度就会急剧下降。为鼓励消费者的无节制开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鼓励金融“创新”行为。然而,过度宽松的金融货币政策必然导致流动性泛滥和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任何泡沫总有破裂的一天。不靠金融监管当局的主动“挤压”,就只能依靠市场自身的被动“调整”。从目前中国经济的整体情况看,因为金融系统开放程度有限,对华尔街“病毒”还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伴随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如何把握金融创新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将成为中国金融业健康成长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只有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才能有效抵御美国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在目前外需疲软的情况下,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需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首先,在目前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工业和房地产投资的拉动有可能会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其次,由于国际市场的疲软,对国内生产投入的增多还可能造成产能过剩。所以,扩大内需的着力点要放在促进国内消费增长上,还要继续加大向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投入。只有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协调增长,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长期良性发展的轨道,并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面对国际市场这池“深水”,中国的“走出去”政策须更为谨慎,对外投资需要有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在当前欧美经济不景气,大量国际投行破产倒闭以及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收购欧美优秀企业的确面临新的机遇。然而,中国企业“走出去”配置全球资源仍需考虑严格评估、谨慎操作,充分估计收购兼并所带来的各方面风险。中国企业既要积极实施 “走出去”战略,又要深入研究投资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民俗和文化传统,制定好各种预案,保证投资项目的成功。(作者为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