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突破是什么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kek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届三中全会解决的大问题和取得的大突破
  
  人民论坛记者:与3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对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最大突破是什么?今后的着力方向在哪?
  王 珏:最大突破就是从根本制度上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制度欠缺问题。今后,如何使农村现代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如何使农业现代化扩大规模效益、经济效益,使农民收入更好地增加,使城乡差距、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使农村真正实现现代化,与城市并驾齐驱,统筹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
  除土地制度外,另外四项制度怎么突破?农村现代化必然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户籍制度必然进一步深化解决。现在这个问题有了实质性突破,如农民在城市时间长了可以落户,当然,还要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
  这一次也提到了金融问题,应更好地解决。如温州等地成立村镇银行,真正为农民服务,使农村发展有融资条件。
  公共服务制度方面,最大的一项是社会保障制度,这次三中全会也提出来了。应该统筹发展,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完善统筹解决农村养老、医疗、失业低保问题的制度。这次三中全会也提出了方向,当然再具体的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以农村自治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制度方面,乡一级的管理制度应进一步改革,突出为农民服务的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农村自治应更突出,为农民更好地提供服务,保障各种权利。
  把土地制度根本解决,其他制度有了初步解决,并进一步系统化、组织化,农村改革发展和中国改革发展也就有了动力和保障。
  人民论坛记者: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于我国下一步改革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王 珏:十七届三中全会所决定的重大事项,是从根本制度上解决当前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钥匙。从土地制度出发的办法很好,也不必有更大变化。坚持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制度,同时真正解决了农民的各种权利、利益保障的问题。农民有了一种财产,才有财产性收入,才能真正富起来。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未来改革发展可能具有的历史贡献
  
  人民论坛记者: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对比,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未来改革发展可能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贡献?
  王 珏:首先,方向明确了,清楚了。和当年的土地承包制相比,农民有了自己一定的经营权。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消除,比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土地承包制的问题,又深入一层。可以说,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了更根本的问题。这是在当前现实背景下,与时俱进地深化改革,可促进农村的大发展。
  其次,我认为更明确了改革的利益主体。所谓主体,就是利益之本,通过改革真正受益。比较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可以看出:农村改革很彻底,90%以上的地区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有一个明确的利益主体——农民,并使农民这个农村改革的依靠力量,通过改革获得了最大利益,成为改革的主体,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30年后的再深入改革研究、探索,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有了明确的改革主体。
  通过改革,使农民拥有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释放了土地资源作为市场经济生产要素流动、优化配置的活力。这样做的作用在于发挥农民和广大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让他们不仅有劳动收入,还可以有财产性收入,如土地的租金、流转收入、股份、分红。
  人民论坛记者:这次会议是不是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可能?
  王 珏:农村问题的解决,确实要从根本上突破。农村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群体性事件、上访事件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应该说,十七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另外,也探索了工业怎么支持农业的问题。工业可以到农村去投资。原来工业到农村投资,有不少是以损害农民利益为成本的。农民有了土地流转权以后,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工业投资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农村的市场主体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蓬勃发展。
  总而言之,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方向,接下来推进改革发展的政策、法律也就有明确的指针,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也就必能取得长足进步。(采访整理:人民论坛记者 曾金胜)
  
  延伸阅读
  从历届三中全会看我党治国理政思路图
  纵观党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作出的。从“历届三中全会”这一视角纵向切入,可简要勾勒出党治国理政的思路图。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开始,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
  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会议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扫清了道路。
  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这八个方面支撑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厦。这一《决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这次会议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新农村
  十五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这些决定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自觉性更高了。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不仅是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被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其他文献
渡过眼前的危机事小,真正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把大中国的力量整合好,使包括中国农民在内的全中国人真正走向世界    人民论坛:许多人对目前是否面临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持有不同看法。一些经济学家把连续两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定义为“衰退”,所以尽管美国有次贷危机,但是否已陷入衰退还在争论。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李旭章:最近《纽约时报》载文指出,技术上是否严格符合衰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人人都感觉到衰
期刊
全球经济危机是否来临  进入2008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连锁效应依然没有消除,美国金融市场动荡,美元走低,股市大幅跌荡,经济下滑明显,欧元区、日本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势也明显减缓;国际市场上油价、粮价高企,对发展中国家的打击直接而强烈,已触发不少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继越南发生经济危机之后,泰国、印度也曝出货币加速贬值、股市暴跌现象……这一切引发人们对于世界经济危机的担忧,世界经济危机真的来临
期刊
评述由头  近期,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铺开,抗震救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地震爆发到现在,社会各界、网民们对地震中发生的事情空前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为捐款捐物、献计献策,也表现在对一些热点话题的讨论,例如“专家预测地震”、“王石捐款”、“范跑跑”事件等,都成为人们关注争议的焦点。抗震救灾中媒体与公众关注的争议话题有哪些?其中表达了公众怎样的心态?值得关注,有待评说。      话题一:地震预测  
期刊
初级阶段的两大项 “双重使命”  我想提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所担负使命的特殊复杂性问题,希望引起深刻的注意。这种复杂性集中体现在两大项“双重使命”。  第一大项“双重使命”,就是既要通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和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解放生产力,又要促进社会公正,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个“两难”命题,其特殊复杂性就在于:二者在本质上是统
期刊
在我国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中,政策被架空难以落实的“棚架”现象阻碍了决策的有效贯彻落实,执行不力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县级政府是最接近基层、直接同群众打交道的一级政权组织,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提高县级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必须克服“棚架”现象,提高行政执行力。  荥阳市委以改革监督体制为突破口,通过监督、评价和用人机制的联动,创新“大组织、大督查、大考评”的工作机制。面对决策后执行力薄弱
期刊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一个典型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中国经济规模增大,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增长越快,对世界经济贡献就越大。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占世界的10%,经济增长速度10%,那就等于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1个百分点。当然,外部世界对中国也会有不少影响。   第二,中国作为一个成功的转型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我觉得软影响对其他
期刊
30年前,农村的改革发展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切入点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个主题是怎样破题的?换言之,它的切入点是什么?30年后,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就更清楚了。农村的改革发展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切入点。1984年邓小平在同外宾谈话时明确指出,“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
期刊
我认为三中全会的主题透露出三个重要的信号:  第一,改革的信号。30年前中国的改革就是从农村起步,30年后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其重大的意义不在于农村改革的本身,而在于传递出来的信号。即党中央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必须再次抓住农村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中国改革发展,表明了中国将会以30年前那一种昂扬的改革姿态来加快推进现阶段的改革,改革会一直向前。如今在中
期刊
十七届三中全会有诸多值得深入关注的亮点    人民论坛记者:纵观十七届三中全会,您认为有什么令人瞩目、特别值得深入思考的亮点?  谢春涛:十七届三中全会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新亮点,就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这在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在党的历史上,不是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列席中央全会的也曾有先例,但往往是相应级别的同志才
期刊
●对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满意率达到94.81%;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90%的受访者表示应该给满分  ●对志愿者群体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94%的受调查者给出了80分以上的高分  ●对人民解放军、武警战士、消防官兵、公安干警等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70.3%的受调查者打了90分以上  ●对医务工作者、国际救援队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给80分以上的分别占受调查者的85.36%、8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