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探究性学习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文概述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实施的策略等。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条件性策略;操作性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教学过程包括:激发探究欲望;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建构:解决问题。
  
  1 启发引导阶段——激发探究欲望
  
  在这阶段。教师要把学生带人一种学习、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为探索活动提供动力,明确方向,通过提示矛盾、设置悬念等手段。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
  教学策略:
  (1)充分感知学习目标,引导提出问题。探究活动前教师的目的明确,但学生的探究目的却不一定明确。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要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使学生明确通过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提出问题,这样学习活动才会有针对性。
  (2)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奥苏泊尔认为:学生是否能习得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新知识的学习必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引导他们主动地加以建构。比如,推导“梯形的面积计公式”前。让学生回顾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方法。并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尝试、体验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效激活了学生认识结构中相关的知识经验,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为新课的探究活动铺路搭桥。
  
  2 探索发展阶段——独立探究,讨论交流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所以,教学中要让每名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探究,去发现、验证。重新创造相关的知识。学生独立探究后,小组成员再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心得与疑惑,相互启发,使信息双向或多向交流产生共同进步的效果。
  教学策略:
  (1)提供问题材料,便于学生独立探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的最好激发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该利用材料巧妙设计好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如,教学面积单位,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测量线段的长短用长度单位,你认为面积单位应用怎样的形状,才能方便测量?用怎样的规格比较合适?怎样用面积单位去测量?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是探究过程的主体,应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呈现出一种积极建构的态度。
  (2)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俗话说:授人以“鱼”只管一阵子。授人以“渔”却管用一辈子。为促进探究学习有效进行,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及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常见的问题解决策略有:制表、画线段等简图、应用反例、类比等。
  
  3 疏通建掏阶段——合作探讨,主动建构
  
  这一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加以整理,使其有序化、概括化、明确化,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信息与信息反馈能够在多层面、多方向上展开,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教学策略:
  (1)延缓评价,进行多层面的交流探讨活动。学生独立的探究活动及小组内部的交流活动结束后。教师不应急于评价,因为在学生的探索活动稍有眉目时,就把结论告诉他们,违背了探究学习的最初意愿。因此应开展组际交流、小组汇报等形式的活动使探究活动进一步深入。例如,前面所举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在合作探讨阶段,各小组交流汇报。列表梳理。这样就能比较系统地展示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建构。
  (2)创设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增进探究的信心。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每次探索活动的乐趣,因为探究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应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对探索成果的灵活运用。例如。梯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运用自己实践操作后得出的结论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堤坝的横截面的面积。给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了他们探究新问题的信心。
  
  4 综合应用阶段——知识整合、求异探新
  
  这里的“整合”。主要是指整理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内容”,主要是通过综合应用来完成。课堂的“生成”既有显性生成,又有隐性生成。数学课中的显性生成主要有:数学理论、数学技能、数学活动经验;隐性生成主要有: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想品德素质和个性品质等。
  教学策略:
  (1)将已发现的知识或方法纳入相应的认识结构,促进显性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只能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才能建构。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完成知识体系。例如,学了比例应用题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苹果与橘子的重量比是5:4。苹果重4.5千克,橘子重多少千克?(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设计开放题,培养学生求异探新品质。开放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题主要有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结论开放等形式。
  (3)引导评价,及时总结巩固成果,促进隐性生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比如。探索发现是否充分?问题解决的是否有效、简捷?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有何应用价值?从而促进课堂的隐性生成。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它改变了学生原来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今年是粮改饲试点的第三年,是大见成效之年。为系统总结和全面提升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我们聚集在大美青海,召开了粮改饲技术创新与推广现场会暨全国畜牧站长工作会议,主要任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至使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比较弱,为此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
就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爆管事故的分析处理和防止措施等作了简单的介绍。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学好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义。”“数学应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重视问题的设置    教学中我注重了开放性的习题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求圆环的
数感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数字的敏感程度。是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接感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去培养、去呵护学生良好数感的形成和建立,使学生对遇到的各种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能进行“数学地”思考。进而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数感。我的做法是:    1 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在现实中初步地建立数感    儿童的生
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因此。情境创设已被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重视。那么在数学情境创设中,如何真正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数学情境创设的一些思考。    一、创设趣味性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极大。在数学教学中尽量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充分激发学
数学对于儿童来说不应该是冰冷不可亲近的,只要我们教师走出“生产教学”的怪圈.将儿童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突出基于学生经验和理解的数学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寻求和积极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对数学教育进行改革,既寓教于乐又不会偏移我们的教学目标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月15日,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对凤阳县生猪养殖技术应用水平进行了调研。一、凤阳县生猪养殖模式1.家庭专业养殖模式。通常采取自繁自养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占总养殖场数的47%。
鞍钢7座高炉的各种水系统选用了自动反冲洗水过滤器来过滤杂质。通过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保证了水系统连续、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