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毫重墨,不负今朝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漫人生路上风景无数,谢方端的少女时期正如娇美的春日,阳光和煦,白云飘逸,每一缕春风里都夹杂着淡淡的喜悦。生于书香门第的女孩仿佛被春风吻过的花,格外芬芳。小小年纪的谢方端最喜欢散发着墨香的书籍,喜欢在一行行文字间徜徉。
  谢方端幼年丧母,常随父宦游,她聪慧善读,少时跟父亲学声韵,长大后喜爱工诗填词,出口成章。
  父亲在朝为官,任所不停变换,一家人便随父亲在不同的地方流连辗转。谢方端的年少时光大多是在旅途中度过,一路上看不同的风景从眼前掠过,听马车的吱吱呀呀声将月光碾得碎落一地。
  少女的心总是多愁善感,每一片绿叶,每一朵花开,落入她眼中都能荡起点点涟漪。她将这些小心思诉诸笔端,便有了一首首清新雅致的小诗,如飘落的花瓣,一路旖旎,将她走过的每一寸土地染上清香。
  这一路上,她看了无数风景,乡关遥隔五峰青,故乡越来越远,她早早体会了游子的心酸,但那阅遍万物的目光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澈明朗。别人一辈子都无法体会的心情,一生都无法到达的远方,永远都没有机会品尝的人情冷暖,她全在少女时期一一经历。
  每一段经历都让人成长,那时的谢方端吟哦的每一首词都让人深深迷恋。在外六年,她远离故乡,缺少朋友,好在还有诗书为伴。在父亲的指导下,她阅读经史、写诗作对,将那孤寂难眠的日子转化成淡雅的墨香,岭南的四季全被她编织进一首首诗词里。
  一次次迁徒,一次次离别,一次次被生活洗礼的谢方端心底依然藏着一个娇俏的女儿心。她会在斜风细雨的黄昏倚在窗前,看雨雾将窗棂打湿,静静吟出自己的心声。
  每个少女的梦里都有一个情投意合的男子。谢方端梦里的那个男子远在故乡之畔,或许是幼时订下的姻缘,或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都像清风一样微不足道。重要的是,他学识渊博,喜爱诗词,他们能够在彼此的书信里看透对方的心意。
  既然良人已定,姻缘线已牵,谢方端自然需要回到故乡,与心上人相扶相携,共看流年。那些孤独的过往,那些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只能在夜里悄声说给身边人听。
  这个名叫刘宗衍的男子总是微笑着听她讲那些过往,和她一起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在墨香里两心相许。
  这世上最美的事不就是得一良人,一起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生活像火一样炽烈,未来在脚下一寸寸铺开,每一寸都是锦绣山河。对谢方端来说,这是她生命里的夏季,喜悦像阳光,浓得化不开,每一缕都耀眼得让人心生雀跃。
  孩子的出生更是将这喜悦四溢开来,那些甜得像蜜一样的日子,连诗词似乎都成了多余的。若能一生甜蜜幸福,纵使从此放下诗词,也是心甘情愿的吧。可四季的脚步从不为谁停留片刻,秋风终究会带走夏季的繁盛,徒留一片萧索。
  风华正茂的夫君忽然患病离世。顷刻间,整个世界陷入一片黑暗。此时的谢方端犹如站在空茫的天地间,故乡已远,前路漫漫。除了自己,无人能排解那无尽的忧愁与恐惧。无数个夜里,她辗转难眠,看风吹帘动,听流莺啼转,窗外春光已如约而至,桃红柳绿,一片繁华,而她的世界却停留在萧索秋日。
  当苦难袭来,唯一能够破解的只有自己。她重新拿起笔,在无眠的夜里写下一首首诗词,将心底的相思与忧愁一一宣泄在笔墨间。
  忧愁已让人如此煎熬,比忧愁更难的还有现实的忧虑。孩子嗷嗷待哺,公婆需要赡养,四面漏风的墙,需要她一一填补。面对这难以承受的重担,她没有哭哭啼啼,也没有撒手不管,而是“育子成材,夜纺授经,四时不辍”。她以柔弱之躯挑起生活重担,纺纱织布,不管严冬酷暑,没有一刻停歇,任纤纤十指变得粗糙丑陋,任岁月在脸上刻下道道痕迹。
  然而她从不在苦难里迷失,她会一边劳作一边教子,她会写诗教导孩子,她也会在劳作的间隙将思念的目光看向远方,仿佛透过重重迷雾能看到深爱的夫君在云端对她微微一笑。
  她的生命进入漫长的冬季,孤寒无助,白雪茫茫,但她没有在冬季里沉沦,依然是那个气定神闲的女子,纺纱写诗,教子吟诗,也为别人解疑答惑。她的脸上始终有着淡淡的笑意,仿佛漫漫寒冬在她眼里也不过一道别致的风景。
  她在漫长的冬季里学会了笑看风雨来去。这世间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风雨总是如影随行,赶不走,避不开,与其为此苦恼,不如把这风雨当作一道道风景,好好观赏,用心体会。
  正是这样的淡然心态,让谢方端独自撑过了几十年的寂寞风雨。晚年时,她随儿子居于官署,此时的生活终于向她露出笑脸,她不再操心柴米油盐,只安心做一个富足的老太太,看花赏月,安稳度日。
  她依然喜欢写诗,岁月带走了年少青涩,留下一个心思细腻的才女。她还热心教人作诗写文,时常与人探讨诗词歌赋。此时的谢方端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总有人愿意聚在她身边,听她说话,看她写诗,她成了桃李满天下的学者。
  人间苦难由来已久,而历史记下了谢方端这个名字,除了才情,更多的是对她生活态度的肯定。无论经历什么,她都微笑接纳,从不言苦。面对风雨,抱怨和沮丧只会让你沉沦,不如把它当风景,微笑以对,淡然处之。
其他文献
恋笔纪  《宋诗鉴赏辞典》中说古人写给妻子的悼亡诗中,以潘岳的《悼亡》最为著名,但其中除了“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等数语外,无沉痛语;元稹的《遣悲怀》写“贫贱夫妻百事哀”,语言虽动人,但元稹的用情不专令人唏嘘,且后文颇有官僚口吻;只有梅尧臣此诗,最真挚、最纯洁,当为千古第一。  又是梦,梅尧臣在黑夜中慢慢睁开眼,愣了愣,恍然明白这四周荒凉的月光才是种种现实。就在刚才,那美丽端庄的面容,那轻柔温婉
期刊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看一朋友传来其书画院的照片,院内有牡丹亭、竹苑、荷花塘,也有鹅卵石小道、青石板、石拱桥。  好时光就当与好景致相伴。看着这些好景致,我心生羡慕,人已走在其中了。有天若能去这样的地方,才敢相信尘世中不曾辜
期刊
剪一段流光织成锦瑟华年,多少往事都沉淀于时光的沧海中。司马光砸缸救友那年,张氏还在蹒跚学步。她并不知道,十几年后,她的命运将会与这个人人称颂的神童紧紧系在一起,携手相依,白首不离。她的父亲张存是个独具慧眼的人,从那时起便注意到了司马光。  张存与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同僚,两人交情颇深,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评古论今。每每会友,司马池总是带着爱子司马光,偶尔也会让他在朋友面前略展才华。看着眼前这个聪明
期刊
六珠是珠鳖鱼一族的首领,世人都道珠鳖鱼可解疠病,神奇无比。却不知唯一拥有此功效的鱼只有一尾,那便是集日月精华、养天地灵气的珠鳖鱼首领。人间凶险复杂,为保族人安宁,六珠设下法术,使人类入不了他们栖息的水泽。  山中幽静,不知岁月更迭。所谓过犹不及,正因为葛山澧水的灵气甚重,所以千百年来这里不生草木。可是不知哪年哪月,一株兰草的种子随风飘摇落在了澧水中。彼时,六珠正慵懒地顺着水流游荡,美丽的小尾巴扫起
期刊
红红草莓酱:只有填满肚子,人才不会空虚。  王雨要做海贼王: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身在课堂心在厨房:真羡慕那些学习起来就忘了吃饭的人啊。—来自一个吃起饭来就忘了学习的人。  云朵是颗糖:真理掌握在吃早饭的人手里。  我何必说谎:早饭我唯一不吃的两样东西是午饭和晚饭。  爱吃海鲜的海子:我有一个梦想,面朝大海张开嘴,所有海鲜都免费。  papi酱也是一种酱:人这辈子有
期刊
一叶碧云轻,建业城西雨又晴。  换了罗衣无气力,盈盈,独倚阑干听晚莺。  何处是归程?脉脉斜阳满旧汀。  双桨不来闲梦远,谁迎?自恋苹花住一生。  —清·冯煦《南乡子》  一场雨淅淅沥沥,许是下了很久,一点一声愁。江南才子冯煦久坐窗前,任由它点点滴滴随阶而去。而后他轻轻阖上眼,回忆排山倒海般涌来,长歌未尽,斜阳未暮,余温散去之余,落笔成叹。  建业城西,茅舍竹篱,安放着一颗沉寂的心,此间无关世事纷
期刊
陈与义出生时,大宋洛阳城的杏花飘零如雨,陈府后园里的池塘里落着厚厚一层碎白。他天资聪颖,幼时便有神童之名。虽极富文采,却温润恭谦习文刻苦。24岁那年考中进士,此后仕途顺风顺水。  只是年少多闲情,所担的又是一个闲职,为官三年后他便潇潇洒洒地辞了官,邀几个知己好友成日里吟诗赏画,好不快意。  那是陈与义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生活。北宋末年的洛阳城,不管城外时局如何动荡不安,城内的杏花依然和着花影里的美娇
期刊
晨雾缭绕的山林间,一条石径曲曲折折地通向山中,粗衣布衫的晚唐诗人杜荀鹤踏着露水慢慢走来,他走得很慢,仿佛在听鸟鸣,在感受风的轻拂,然后在“风暖鸟声碎”的吟咏中继续行走着……  杜荀鹤出生时虽家境贫穷,但也勉强被送入私塾读书,所幸他天资聪颖,学问极好。年少的他心有壮志,索性离家外出求学。红尘之大,天地之广,终于让他敞开胸怀漫游其中,但生不逢时却是他无法左右的。  彼时正值战乱频起,社会动荡不安,一路
期刊
她和西施在同一个地方卖艺。她们是当地弹琵琶最好的两个女子,只是行事作风大不相同。每次都是西施第一个弹奏,因为容颜倾城,总能吸引人们前来围观。而她却一直在帷帘后面默默等待,每次最动人的曲子都是出自她手,令人如痴如醉。只是她不肯露面,因而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一天,她弹琴时发现一位公子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都盯着西施看,唯有那位公子自始至终都轻合双目,静静等着听最后一支曲。她对这位公子一见倾心,那公子似
期刊
那天,蔡州城的瑟瑟秋风宛如哀歌,在人耳际轻旋。  颜真卿阖目静思,内心一片清明,等待最后的时刻。人生浅短,匆匆易逝,岁月飘摇间他已至古稀之年。再不是当年潇洒远游的意气少年,再不是锄奸讨逆处事果敢的平原郡守,更不是一杆翰笔写诗书的颜氏鲁公……  老了,老了,连过往都老了!倘若重回那时多好,他还是心无旁骛的十三郎,终日独坐书房,读书学字。墨香萦绕,窗轩向阳,偶有微风轻拂,日光便在宣纸上投映出斑驳树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