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的促读策略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人物传记撰写法、批注读书法、比较阅读法、辩论探讨法、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健康的阅读品质。这里我谈谈思维导图阅读法。
  思维导图法是整本书阅读的促读策略。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博赞提出来的。思维导图是思维的可视化,即将思维以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形象地展示思维的过程,可以增进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学生在名著阅读中使用它,可以将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可视化,将阅读变成“自己在说、自己在想、自己在做”的事,是与作者及文本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碰撞,是对文本的重构、再建和提升,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思维的矫正和提升。下面我从几个方面以名著阅读为例,讲讲如何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

一、情节脉络图


  《西游记》的前七回是全书的精华所在,一开始就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升到全书的首要地位,表现悟空极强的叛逆性和反抗精神,他否定等级观念,要求打破固有的尊卑秩序。悟空的活动空间是虚幻的,从人间——地界——天宫。具体情节是栩栩如生的,充分展现了他的猴性、人性和魔性。前七回“提供了佛教和道教的神谱,主要人物一一展现,实际上为后文众妖魔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前七回的情节丰富,出现了大闹龙宫、大闹冥界、两次招安、三次大闹天宫,如何很好地梳理情节脉络?我们以猴子的名称演变为切入点,运用思维导图对其情节加以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悟空的形象进行分析。这样既清晰直观,又富有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实现与文本真正的沟通。图示如下。


二、人物關系图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一路困难重重,矛盾重重,这支队伍能否担负起去西天取经的重任,取决于队伍是否团结一心,而起主导作用的当属唐僧和悟空,他们的内部矛盾就是叙事故事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线索。
  如果用思维导图对此分析,就不难分析出这支队伍经历收徒弟、组建队伍,铲除二心、化解内部矛盾,同心降服妖精、救人于水火的过程。故事从“三调芭蕉扇”开始发生转换,唐僧师徒从先前的“自救为主转而变为他救为主”,表现出取经队伍“对类的关怀”——大乘佛教所说的普度众生的意义。以“悟空和唐僧的关系”变化的过程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如下。
  五行山获救,师徒结缘→贸然打死劫匪,师徒心生嫌隙→中计戴上紧箍,师徒关系始稳定→三打白骨精,师徒关系“破裂”→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师徒彼此慢慢信任→悟空打死强盗被赶走,假悟空打晕唐僧,师徒关系再次破裂→观音指出假悟空,师徒合意同心。
  “小说第十三回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由此,取经路上种种妖魔鬼怪都是取经人心思所化。取经路上战妖魔鬼怪实为战心魔,实为铲除‘二心’,建立和谐默契关系的‘修心’历程。”取得真经普度众生其实是一个人从自我救赎到“对类的关怀”,整个故事的隐含义和象征义也就在此明了。

三、人物形象图


  名著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要想真正把握书中的人物形象,切不可以旁观者的视角解构文本,切不可追求概念化的认识或结论,一定要走进“文本现场”,从不同的角度去接触、了解、品读、分析、探究人物,感悟作者写作此人物的意图。我们以《水浒传》中鲁智深为例,绘制思维导图,与文本对话,深入文本,探究其形象,感悟作者寄托的情感和意图。
  图示如下。


四、主题理解图


  优秀的文本刻画人物,会把人物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往往不满足于描写个别人的经历,而是在作品中写出一个社会的缩影。《骆驼祥子》叙写了祥子——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生活悲剧,在他身上,“‘买车’象征着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理想与命运搏斗的过程,他的堕落是一个普通人希望逐渐泯灭,人性逐渐丧失的过程”。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骆驼祥子的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缩影,他的形象塑造反映了强烈的时代气息,有着极为典型的悲剧性意义。祥子的悲剧有力地控诉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恶行,否定了旧社会用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做法。
  我们以“祥子的悲剧命运”的思维导图为题,从社会、他人、自身三个方面对《骆驼祥子》的主题理解和剖析,深入文本,做深度阅读。图示如下。



  小结:通过思维导图这个促读策略,教师引领学生把每个知识点进行梳理,让学生与作品“对谈”,在浅显的表象分析基础上,导向深层次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解读能力,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阅读一直是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对初中生而言,阅读不仅是应试教育考察的重难点,还为高中阶段实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起着重要铺垫。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各项教学工作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涌入的许多创新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里仍存在着一些附于浅表层面的套路化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真实分析,从而导致部分阅读教学的无效和寡效。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重“文”轻“言”,另一种是重“言”轻“文”的偏差。由此带来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引导方法失当”与“学生学习低效”的隐性问题,新的课程标准下,这两种倾向需要得到纠正。本文将从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入手,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小组的合作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作品的赏析,强化学生学习中个性化体验
一、教学主张凝练及内涵阐释rn教学主张,是教师对于自己信奉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方式等的个性化表达.它犹如教师的教学指南针,对教学实践起着观照和引领作用.语文
期刊
低年级是儿童学习古诗的起步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古诗学习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rn一、部编版小学低年级教材古诗选编分析rn
期刊
2019年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语文教材统一使用部编版。与苏教版教材相比,部编版教材的一个明显改变就是传统文化篇目的增加。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古诗文教学,让学生积累古诗文语言从而提升核心素养,是亟待解决的。本文进行如下尝试。一、找准朗读点,书声琅琅  作为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重要途径的朗读,是
期刊
在语文课堂当中应用趣味教学策略直接有效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进一步地迎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在基础阶段针对趣味教学的内容,教师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要确保寓
期刊
《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首先就来源于音律的美感,然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了解作者创作古诗词的初衷。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必然要从诵读开始,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而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换掉一个则会让整个诗词意境大改。了解这些,我们才有可能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词,他们想通过这些字抒发什么样
期刊
高中课程已经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到了首要地位,而核心素养的根本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文作为一个语言学科,其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辨证性、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能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大胆质疑,从而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死板,习惯了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学习古诗,就是使学生在积累、内化语言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亲近感,增强理解和认同.如何让古诗真正在现代学
期刊
《牧场之国》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第二篇课文,该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是“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笔者紧扣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