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正一步步地多元化。在方方面面都要求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作为学生课后学习效果巩固手段的作业自然也要得以相应的改革。尤其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要通过丰富的、创新的、有效的作业形式与内容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从“根据学生差异布置分层作业”“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注重对学生作业的合理评价”三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作业应该如何布置,以期切实发挥作业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趣味性
关键词:
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离不开作业,但鉴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所布置的课堂作业是非常枯燥无味且非常单一的,所以很多学生一听教师要留作业就怨声载道,对作业的兴趣着实不大。所以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对此,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为学生布置作业以及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以期实现學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根据学生差异布置分层作业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之间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性,在作业方面如果教师针对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布置相同的数学作业,很有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从而出现一些抄袭的现象。实际上,在教学中这种现象也并不少见。这样的统一的作业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影响。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分层性的有针对性的作业,以确保不同的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不给消极完成作业的学生以借口,让学生能够差异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分数乘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跟学习能力弱、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隐性的分层(这样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然后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基础题,即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为分数,并已知高为底的几分之几,让其求高;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如让其除了计算高以外,还能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样一来即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不用再为自己不能完成的题而伤脑筋,从而不再害怕作业的布置,不再把数学作业视为洪水猛兽。
二、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作业缺乏浓厚的完成兴趣,除了因为数学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外,还有数学作业太过枯燥单一的原因。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探究类型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对数学作业充满兴趣,在课后能够自发性地去探索,从而出色地完成数学作业。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在缺乏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应付了事、互相抄袭的现象,使数学作业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时候,在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实现良好掌握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出一个图形,然后对这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移动,对这个图形进行变化,从而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图案。学生对这个作业非常感兴趣,认为这个作业与以往不同,具有操作性和艺术性。而且班级中很多在课余时间学习过绘画的学生,对于图形设计有着强烈的兴趣,在下课之后就积极地投入图形设计中,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出色地完成了数学作业。
三、注重对学生作业的合理评价
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认真批改,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且数学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之时,也需要对其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必须是有针对性的,不能流于形式。同时在给予评价时,教师需要注意使用一定的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以期对学生学习期间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加以保护,不断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这样鼓励性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才不会让作业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例如,针对在数学作业中有着特殊见解以及妙解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作业当中写道:非常好,想法十分新颖,继续努力。针对一段时间进步非常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作业评语中写道:为你点赞,进步神速,继续保持。而针对马虎大意的作业,教师可以这样来写评价:马虎可不是你的好朋友哦。这些有针对性的鼓励评语,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促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对自身错误进行及时改正。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可制定一些个性化的评价标准,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制定与学生个性相符合的评价标准,促使评价具有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以此来促使学生进行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在数学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对数学作业进行创新性的改进是十分有必要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的提升,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改革过程中把握好提升的原则,更加高效地促进新课改的进程,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为人才培养奠基。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7.
[2]董想生.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的改革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73-74.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趣味性
关键词:
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离不开作业,但鉴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所布置的课堂作业是非常枯燥无味且非常单一的,所以很多学生一听教师要留作业就怨声载道,对作业的兴趣着实不大。所以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对此,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为学生布置作业以及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以期实现學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根据学生差异布置分层作业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之间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性,在作业方面如果教师针对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布置相同的数学作业,很有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从而出现一些抄袭的现象。实际上,在教学中这种现象也并不少见。这样的统一的作业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影响。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分层性的有针对性的作业,以确保不同的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不给消极完成作业的学生以借口,让学生能够差异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分数乘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跟学习能力弱、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隐性的分层(这样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然后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基础题,即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为分数,并已知高为底的几分之几,让其求高;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如让其除了计算高以外,还能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样一来即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不用再为自己不能完成的题而伤脑筋,从而不再害怕作业的布置,不再把数学作业视为洪水猛兽。
二、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作业缺乏浓厚的完成兴趣,除了因为数学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外,还有数学作业太过枯燥单一的原因。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探究类型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对数学作业充满兴趣,在课后能够自发性地去探索,从而出色地完成数学作业。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在缺乏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应付了事、互相抄袭的现象,使数学作业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时候,在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实现良好掌握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出一个图形,然后对这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移动,对这个图形进行变化,从而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图案。学生对这个作业非常感兴趣,认为这个作业与以往不同,具有操作性和艺术性。而且班级中很多在课余时间学习过绘画的学生,对于图形设计有着强烈的兴趣,在下课之后就积极地投入图形设计中,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出色地完成了数学作业。
三、注重对学生作业的合理评价
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认真批改,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且数学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之时,也需要对其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必须是有针对性的,不能流于形式。同时在给予评价时,教师需要注意使用一定的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以期对学生学习期间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加以保护,不断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这样鼓励性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才不会让作业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例如,针对在数学作业中有着特殊见解以及妙解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作业当中写道:非常好,想法十分新颖,继续努力。针对一段时间进步非常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作业评语中写道:为你点赞,进步神速,继续保持。而针对马虎大意的作业,教师可以这样来写评价:马虎可不是你的好朋友哦。这些有针对性的鼓励评语,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促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对自身错误进行及时改正。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可制定一些个性化的评价标准,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制定与学生个性相符合的评价标准,促使评价具有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以此来促使学生进行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在数学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对数学作业进行创新性的改进是十分有必要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的提升,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改革过程中把握好提升的原则,更加高效地促进新课改的进程,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为人才培养奠基。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7.
[2]董想生.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的改革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