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心素养理念引导英语听说教学

来源 :中学生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英语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还包括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英语听说能力,是最基础的英语能力和素养。鉴于听说教学的基础性,所以,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在核心素养指引下帮助学生夯实核心素养的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那么,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如何在核心素养引导下教学呢?
其他文献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英语写作这一部分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下也随之提高。英语和语文一样,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英语的知识点比较的繁琐零碎,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常会觉得英语太麻烦无从下手,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无从下笔。
新课改是大势所趋,各大中小学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了教育教学调整,充分改良日常教学方式方法。素质教育的理念愈发深入日常教学,经过调研对比,学者普遍认为现今高中英语教学成效尚可,多集中在理论知识的牢固。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无法做到融会贯通,难以真正运用在生活中。
引言不管学习哪一门语言,词汇的积累往往都决定了人们对这一语言掌握的熟练与否。高中英语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而且这些词汇的词形和语义复杂程度也大大增加。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方式都是靠着机械地背诵单词表,不知道讲求方法,教师也往往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造成了孤立学习,复习不足的局面。
初中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技巧,而产生消极学习的念头,难以融入到英语课堂中,配合教师的工作。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状态,使学生正视英语学习,发挥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哲学家、教育家陈献章在《与友人论学书》一文中说: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不思考只能是囫囵吞枣,思考以疑问为先。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大贤无不善思善问。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语言输出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两个重要板块。本文以输入假设理论和语言的输出假设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个案研究,运用笔者日常教学中运用的PIPI读写整合流程,探讨如何促进初中生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素养,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以教师必须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呢?
庙会是地域性极强的民间文化,具有大众性狂欢色彩,其举办的形式与频率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庙会活动的有序展开离不开组织者的分工合作、经费筹措与保障、活动载体与内容的更新变化等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杨太公会是江西赣南客家家族式独特的民俗活动,也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了30多年,其长盛不衰的关键因素是基于客家人感恩报德心理价值取向及祈福求平安的信仰目标,有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与完善的运作机制。从办会主体上设置入会条件并使办会人员有序轮替,使杨太公会民俗文化得到传递;以“写硝”筹资及本金投标取息确保了充裕的办会经
考古工作不但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近年来,江西省考古和历史工作者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并通过整理、研究、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凸显其证史、鉴史和育人功能,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数据”应用在教育行业是技术引导教育变革的大趋势。面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教师应着力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用能力,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程晓堂赵思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