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yx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居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课程内容规定的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多方面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指阅读者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过程中,从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等角度出发,采取读写融合的策略,通过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以积累言语经验、发展言语技能、提升言语品质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在20世纪30年代用英文写作的以西方读者为受众,基于“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之目的的一部散文式历史人物传记。英文标题为“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乐天知命的天才:苏东坡》),是欧美国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苏东坡传记。全书采用微观叙事角度,立足生活琐事,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苏轼的生平,介绍其坎坷跌宕的人生经历。书中穿插了大量的趣闻轶事、野史掌故,也夹杂着作者画龙点睛的评论。该书是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极佳备选对象。一直以来,苏轼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选文资源,涵盖必修与选修系列课程。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对教材中苏轼作品阅读与鉴赏的延伸与拓展。这部传记不仅对学生修身养性、励志怡情有着借鉴意义,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具有重要的训练价值。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读写融合的策略来实施教学和训练指导呢?下面笔者以张振玉翻译的林语堂《苏东坡传》(群言出版社2017年7月第2版)为例,予以具体说明。
  一、在摘抄中夯实语言积累
  摘抄,即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根据某种需要而将原文摘录下来。摘抄是语言积累的必经路径。《苏东坡传》中有许多思想深邃、意味隽永、修辞精妙的语句,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感、增强文采的良好语言素材。学生通过摘抄,可以强化言语识记与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提高摘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操作如下。
  任务设计:评传结合是贯穿《苏东坡传》一书的基本笔法。书中不少评议涉及人生哲思,请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与上述话题相关的精彩语句,不少于3则。
  示例:
  (1)人身的不朽与精神的不朽是应当截然划开的,因为不管对身体如何看法,身体只不过是个臭皮囊。精神若经过适当的修炼,早晚会抛下这个臭皮囊而高飞到精神界去。(第十七章《瑜伽与炼丹》第161页)
  (2)人在能获得心的宁静之前(心情宁静便是佛学上之所谓解脱),必须克服恐惧、恼怒、忧愁等感情。(第十七章《瑜伽与炼丹》第161页)
  (3)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的事业人品,与生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第二十八章《终了》第267页)
  上述议论是作者对苏轼人生、人品等的洞察与睿见,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作者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设定摘抄的话题,其实是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信息筛选,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经验的梳理。“摘”是篩选与提纯,“抄”是识记与巩固。
  以特定话题为聚焦的摘记,是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促进读者主体语言积累意识的必要途径。由于指向相对明确,所摘记的语言材料才有可能内化为读者言语表达的库存。为激发学生阅读摘抄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名言警句摘抄交流、优秀摘抄作业展示等方式。在“摘什么”“如何摘”“摘后如何运用”等方面,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与指导。
  二、在评点中锐化语言美感
  评点是指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针对精彩语句或语段、章节等进行点评,释放语言表达的内容与形式之美。若说摘抄是对整本书中精彩语言素材的筛选与萃取,评点就是对筛选、萃取后的语言素材的分析与诠释。它是读者与传记文本、传记作家、传主等展开对话的桥梁。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练习。
  任务设计:排比、比喻是《苏东坡传》常用的修辞手法,请摘录书中运用排比或比喻手法的语句,简要评点其表达效果。
  示例:
  (1)排比句: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传〉原序》)
  评点:作者用一组排比判断句,从思想性格、兴趣爱好、政治立场、宗教信仰、官场职位等多个侧面高度概括苏轼的个性特点,给读者以传主形象总的轮廓。
  (2)比喻句:①……真正的苏东坡只是一个心灵,如同一个虚幻的鸟,这个鸟也许直到今天还梦游于太空星斗之间呢。(第六章《神、鬼、人》第43页)
  评点:以“虚幻的鸟”来比喻苏东坡的心灵,这是作者从苏轼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中点化而出的,激赏苏轼心灵之伟大。
  ②“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就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第十章《两兄弟》第98页)
  点评:由苏轼诗句“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中的核心意象“飞蓬”的特点漂泊不定,进而生发出新的喻体“海燕”,形象地概括了苏轼宦海沉浮而坚忍不拔的个性。
  评点是读者个体与所读作品展开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在一个章节或一本书的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点反馈,交流评点心得,讨论评点的方法、技巧等,是提高学生阅读评点技能的有效手段。
  三、在概括提要中把厚书读薄
  提要,即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对书本主要内容的概括表述。阅读人物传记,采用概括提要的方法,对整本书或书中有关章节的人物事迹进行概述,删繁就简,以便快速把握内容梗概。提要书写格式通常有语段式、提纲式、列表式三种。教师仍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编写提要的写作训练,如下所示。   任务设计:阅读《苏东坡传》第二十七章《域外》,写一段话,简要概述本章内容要点,200字左右。
  示例:
  苏轼年届六旬,被贬海南。他带了幼子苏过从雷州半岛渡海抵岛。上岛后被安置其于官舍中。当地气候恶劣,居民迷信,流行庙中祷告、杀牛祭神以治病的做法。苏轼设法改易。岛上生活艰苦,苏轼随遇而安。他与当地百姓相处融洽,深受黎族人喜爱。朝廷佞臣再次打压苏轼兄弟。他被逐出官舍,住进简陋的“桄榔庵”。他写寓言故事调侃派来监视他的朝臣董必。苏轼过着一贫如洗却轻松自在的生活:他用阳光止饿,教苏过读书习字,亲手制墨,采草药,整理《东坡志林》,完成最后15首和渊明的诗作。
  从阅读角度讲,写作提要是为了把长文读短,把厚书读薄,撮取传记事迹精华。从写作角度讲,写作提要是为梳理、积累素材。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经过筛选和整合后的“提要”,做素材运用的相关训练设计。
  任务設计(1):试以上述《域外》一章内容提要为论据素材,列举它可用作论据来论证的相关话题,用关键词进行描述,不少于3个。
  示例:①乐观,豁达;②仁爱,亲和;③坚忍,从容;④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等等。
  任务设计(2):试以上述《域外》一章内容提要为论据素材,以“逆来顺受,宠辱不惊,是一种可贵的达观”为开头句(段旨),写一个议论段,200字左右。
  示例(略)。
  通过编写提要,把厚书读薄,这是一个去粗取精,由博返约的过程。而变换形式与目的的多样化提要写作训练,则有助于读者强化阅读理解,加深阅读体验,丰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四、在赏析中品味传记表达艺术
  赏析是指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对全书或有关章节、片段,就其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行欣赏、分析与评述,从而加深对作品语言表达艺术的深度认知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能。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知识渊博,为文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通观《苏东坡传》全书,作者善用多侧面、多层次的对比来塑造传主形象,展现传主人格,这是一大鲜明特色。教师可以用“对比”做锚定,指导学生进行“赏析”写作。
  任务设计:用“跳读”的方式阅读《苏东坡传》全书,找出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传主形象的语例,写一篇文章,简要赏析该书对比手法运用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标题自拟。
  为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写作“辅助支架”。这里所述的“辅助支架”,是指针对写作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或该知识点在所读的整本书中的表现类型等做必要提示。如上述写作任务,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辅助支架”(如表1),让学生在阅读原著、填充表格的过程中,为成文作铺垫。
  此表供学生参考,旨在提示学生要细读全书,找出使用对比手法的例证,进而辨别其类型,分析其目的,在此基础上完成赏析文章的写作。
  此类赏析文章写作,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精读整本书的能力与研讨能力。如何让学生赏得精妙,分析到位?这需要教师在写作“辅助支架”的设计上下功夫。赏析文章写作,总要牵涉相关的文章学、文学鉴赏、美学等知识。因此,教师设计写作“辅助支架”时,应将相关知识内隐到支架中去,以便于学生因枝振叶,沿波讨源,找准赏析文本的切入点,快速搭建立意构思的框架。
  五、在专题研究性小论文写作中促进思想的建构
  专题研究性小论文写作是指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基于对书中所述内容进行质疑、审辩而进行的具有专题研究性质的小论文写作。这种小论文写作,选题小而集中,针对性强,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通读全书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具有专题研究性质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对书中陈述的观点或援引的文献材料等提出质疑。
  例如,《苏东坡传》结尾提到:“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回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看来,苏轼一生之沉浮,以“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乐趣”来概括,是否妥当?作者为苏轼作传,为什么要反复突出这一点?请在通读全书,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试写一篇小论文,予以解析。
  林语堂偏爱苏东坡,他以极致之笔抒写这位“快乐天才”的“快乐哲学”。贯穿《苏东坡传》全书的精神主脉是“快乐”,因而苏东坡人生征途中的一切都被镀上快乐的釉彩。这种传记写作立场未免过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林语堂忽视或者舍弃了苏轼心路历程中“徘徊在参与与畏祸之间”[1]的灰色区域,而突出其积极参与和超然物外的一面,这恰恰暴露了这部历史人物传记写作的缺失,未能全面、忠实地还原传主的人生真相与人格全貌。历史人物传记写作,不能片面地强调传主心灵故事的完整性与纯粹性的建构,而要尊重历史事实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学生写作专题小论文,能够获得传记写作原理等知识,实现深度阅读,这是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设计中应该精心考虑的重要支点。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阅读,实际就意味着在建构‘认知产品’,除非毫不理解阅读文本;写作,就是建构基于文本的‘文本产品’。”[2]前者是用“心”在写,后者是付诸笔端,二者其实都是在进行着言语的建构与运用。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实践中,针对阅读的不同阶段和阅读的具体内容,采取上述诸种读写融合、多管并举的措施,有利于实质性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让学生在阅读技能与写作技能两方面都得到充分的训练与发展。摘抄、评点、提要等是侧重整本书阅读理解之能力指向而实施的积累性写作,赏析与评论则是侧重整本书阅读与鉴赏、评价与创造之能力指向而实施的评论性写作、探究性写作,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中,积累性写作与评论性写作、探究性写作是交织并行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萧庆伟.论林语堂《苏东坡传》的文献取向[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3.
  [2]朱建军.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理论、标准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75.
  注: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立项编号:MJKYT2019-105)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欧孔群)
其他文献
这些学校的“校长室”没了  9月以来,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治理机制改革,通过办公室空间布局、课堂组织形式、师生角色定位、学校治理方式以及行政管理职能的“五个重构”,淡化学校行政色彩。其中,教师和校领导办公室设计成开放式,突出了学校教育的专业功能。这些做法获得众多好评。(来源:光明日报)  小学开设财商教育课  在移动支付形态多元化背景下,小学生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成为一种
期刊
确保全区教育部门  专项整治任务见实效  本刊讯 日前,全区教育部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在自治区教育厅召开。会上提出,全区要进一步聚焦重点难点,着力提高专项整治精准度、针对性,持续抓好控辍保学、学生资助资金监管、营养膳食资金监管、中小学教师减负、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等工作;要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专项整治各项任务落到底、见实效。会上,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百色市相关负责同志作经验交流发言。各市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我校一年级语文“1+X”群文阅读拓展型课程(以下简称群文阅读拓
期刊
获2016年南宁市车辆建筑模型比赛学生团体总分第二名,学生潘立恒获第21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小学男子组遥控电动越野车竞速项目二等奖、学生杨凯获小学男子组四驱车拼装竞速项目三等奖……这是南宁市大联小学近年来获得的成绩。2017年以来,该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投入600多万元建成“南宁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科技教育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科技教育逐渐成为该校的一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校一年级语文“1+X”群文阅读拓展型课程(以下简称群文阅读拓展课)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目标,倡导聚焦教材语言材料的特点,结合课标的学段目标与
期刊
古诗文演绎教学的四种课型  宁波大学教授冯铁山在《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古诗文演绎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立足古诗文,进行“推演引申,铺陈发挥”的言语实践,一般有四种基本课型。第一种是诵读演绎,包括诵读出感、诵读出情、诵读出疑、诵读出神四个教学环节。第二种是鉴赏演绎,教学时先是梳理物象,明确“写什么”,然后是体验情感,揣摩“写怎样”,接着是理解意象,弄懂“为什么”,最
期刊
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教学策略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教师张红霞在《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7期上撰文认为,精彩的小说阅读课教学离不开对次要人物的赏析、挖掘。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感知和欣赏次要人物形象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定向阅读描写次要人物的词句,找出其言外之意,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心理等要素勾连起来,逐一比对,找出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联系,发现次要人物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此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教育领域,借助信息技术衍生的各种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微课就是其中之一,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为例,对微课制作进行探讨,以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思想准备:充分认识微课的概念及作用  微课是一种将视频作为教学主要载体,将不同
期刊
随着一阵清亮的上课铃声响起,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育集团马鹿山小学学生李易朗背着非洲鼓,匆匆赶往上课地点。“非洲鼓的声音很好听,我很喜欢,而且学习非洲鼓我能学到很多乐理知识。”李易朗说。  10月17日下午,记者在马鹿山小学感受到了该校师生的勃勃生机。每到校本课程时间,该校2 000多名学生就全部动起来,氛围非常活跃。过去,该校是一所薄弱学校,周边群众对其“看不起”。现在,该校特色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
期刊
随着各类教育信息化项目的深入实施,我校有幸成为交互式一体机及智能移动终端应用试点学校。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引领师生依托交互式一体机及智能移动终端开展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下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利用交互式一体机及智能移动终端,构建一个课堂内外无缝衔接的学习环境,将交互式一体机及智能移动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