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拍 “郝建秀”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1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向来信奉“每一次拍摄都是又一次成长”这句话,因此每部专题片杀青之时,我都会努力去盘点一番,想想“经历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拍摄《郝建秀小组的“火车头”精神》,我自感是经历最多的,也是理解最深的,更是收获最宝贵的。毕竟,一种激励了国人半个多世纪的精神,就这样在我的镜头下具象成影像符号,提醒着我们:原来有一种精神会穿越时代而长青,时至今日仍感动你我——这种精神,就是郝建秀小组的“火车头”精神。
  一次偶然的拍摄
  很早就听说过郝建秀这位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也知道她和李沧这中国纺织人集体的故乡有着难以分割的密切联系——曾位于李沧区的国棉六厂就是她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至今厂里还有一个以她命名的“郝建秀小组”。但我从来没想过她会和自己的制片工作产生什么关联,直到2016年我参加了一次展览,才发现,其实她离我并不遥远。
  2016年的一天,在李沧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举办了“纪念郝建秀小组成立63年系列展览”,数以千计的纺织人会聚一堂来见证这场盛事。出于记录素材的需要,我们也来到了这次展览,并有幸遇见了著名的“郝建秀小组”的姐妹们。


  说是姐妹们,其实她们的年纪参差不齐,有二十出头的年轻小姑娘,也有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郝建秀小组”成员,也有一副共同的表情——全都充满了激动和感慨。通过和她们的交谈,我了解到:在建国初期,为了响应国家“大干快干”的号召,中国纺织人掀起了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高潮,而国棉六厂的郝建秀,就是当时纺织人的最优秀代表,她发明的“郝建秀工作法”让中国纺织业如虎添翼。为了弘扬这一精神、推广先进经验,“郝建秀小组”应时而生,并在随后的年代里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掌握了这一情况后,我们产生了创作灵感:要将“郝建秀小组”搬上党教荧屏,用她们的“火车头精神”来感召世人。回到部里,我们马上进行了汇报。不出所料,部领导认为将这段红色的历史拍成专题片很有时代意义。就这样,本是一次普通的记录素材之行,却最终催生出一部专题片。
  让资料说话
  “郝建秀小组”已经走过了六十四年的风雨征程,个中发生的故事数不胜数。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素材中准确把握到专题片的主线,我们议了又议,认为既然是弘扬这个小组的“火车头”精神,那就干脆抓住要点,将小组的历代组长都搬上荧屏,希望通过群像式的人物描写来突出弘扬“火车头”精神这个制片宗旨。事实证明,这个思路走对了。
  没想到的是,对第一代组长王秀英的采访拍摄就陷入了难题。因为老人已过世多年,无法进行实时采访了,但总不能将第一代组长跳过不拍。于是我们商量起对策来,最终决定,要发挥出“资料”的价值——我们手头关于王秀英老人的资料多是老照片、老视频,就让资料来承担起讲述故事的功能吧。
  王秀英是位老劳模了,留下的照片和视频都不少。我们将选用的原则定位在了“奉献”这两个字上,因为我们觉得,总结她的事迹,这两个字是最精准的。她付出的比常人多得多,曾经因为工作繁重,流产了两次,还有过一次宫外孕,导致丧失了生育能力。面对如此大的牺牲,她在以前的采访中却从容地说“我值”!“我值”,情真意切地道出了她的奉献情怀。于是,我们在片中选用的和她相关的资料,都在阐明“奉献”,也都在讴歌“奉献”:老人在机器前忘我劳动的照片、正在义务修理机器的老照片、面对镜头坦言自己的奉献观……如此集中的“火力”,既体现出老人的奉献精神,也反映出了“郝建秀小组”的工作真谛——无私奉献。


  就这样,本是无米之炊,却借助老资料,为观众奉献出了别样的精神盛宴。
  寻求最佳表达
  第五代组长仇美春所处的年代很有代表意义。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国民生产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年代,“郝建秀小组”不再单纯地讲求拼命硬干,而是努力赛业绩争荣誉,比学赶帮超。于是我们决定将仇美春作为拍摄重点之一,多花点笔墨。
  在拍摄仇美春时,我们发现,她的资料也不少,而现实中老人身体也很健康。那么是以实时拍攝为主呢,还是采用典型画面较多的资料?我们商量了许久,觉得老资料的影像价值高,不用可惜;而实时拍摄的画面较生动,且具有时代气息。所以最终决定要“鱼和熊掌,兼而得之”,让资料和实拍融合互动起来,共同为片子服务。
  接下来,我们走进了仇美春的家里,将镜头对准老人,听她讲述起过去那个年代里“郝建秀小组”发生的一幕幕难忘往事,用她的口来告诉观众:当年她和她的小组是如何争上游、夺先进的。“……怀着身孕到郑州参加全国劳动比武,摘下了全国操作能手的桂冠,比武回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风风火火直奔工厂,向姐妹们传授经验……”老人的话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对“郝建秀小组”的拼搏精神也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同时,我们在关于她的资料里精挑细选,找出那些她事业中最闪光的片段,做成集锦,展现在荧屏上。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在全国表彰大会上仇美春英姿飒爽的身影,那充满激情的定格最直观地道出了她和她的小组的荣誉和贡献。
  对仇美春的拍摄结束后,我们觉得:采取实时采访和资料引述相结合的方式,无疑是对“郝建秀小组”一脉相承的“火车头”精神的最佳表达之一。
  此时无声胜有声
  时光荏苒,到如今,郝建秀小组已经传承到了第九代,组长是姜玲。虽然时代变化了,但“火车头”精神依然在纺织车间里璀璨生辉。我们经过分析,认为今天的郝建秀小组做得更多的,就是科技创新。因此我们的镜头,也要对准创新、体现创新。
  那么该如何进行具体拍摄呢?我们注意到:如今的纺织车间不再是以往的机器轰鸣、设备杂乱的模样,而是更加接近于一个一尘不染的现代化实验室。这给了我们灵感:干脆少用同期声采访、解说音等声音元素,而尽量用画面来展现出“郝建秀小组”充满现代科技气息的工作场面。
  于是,我们将镜头对准了车间,来了个大全景,将充满科技含量的现代化车间的场面展现给观众,借以体现出:“郝建秀小组”的精神与时俱进,“郝建秀小组”的工作也在与时俱进,科技攻关正成为小组的主旋律。同时,加以言简意赅的解说词和画龙点睛的同期声,来告诉观众:“郝建秀小组”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没有过时。而这正是我们拍摄此片的最大价值。
  拍摄结束后,感想的确很多,而此时能够写出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此外,还有一辈子就休过一次假的第三任组长杨美珍、为了事业毅然放弃上大学机会的第六任组长郭爱珍、多次拒绝高薪诱惑坚守在小组的第八任组长程波……更有那些默默扎根本职岗位的众多组员们,由于篇幅所限,无法把她们的故事一一道来,只有牢记她们的奉献与付出,并永远铭记“郝建秀小组”的“火车头”精神。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一项事业,总是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开启崭新的征程;一支队伍,总是在不断的学习成长中跨上更高的臺阶。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中组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精心组织、系统谋划,于6月25日至30日在浙江传媒学院举办了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骨干培训示范班。来自全国各级党员电化教育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战线上的同行们济济一堂,接受了全面深入、
期刊
如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工作自然也要经受时代的洗礼。此次杭州培训,我更坚定了这个看法。回望过去,党员教育历经电化教育、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建阶段,发展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渐行渐近、逐步发展,走出了一条順应时代热潮的党员教育“创新之路”,推动了党员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可谓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成。  在培训班上,我通过学习逐渐了解到:江苏省探索创作的党建题材动漫、
期刊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边境县吉木乃县,有这样一位扎根牧区的远教人,他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和热忱,为牧区远教事业的发展开垦出一条不同寻常的“拓荒路”。他,就是吉木乃县远程中心干部安艳勇。  从头越 前路攻关无限  每一个“半路出家”的远教工作者,都要经历苦练专业技能的打基础阶段,安艳勇也不例外。2011年,他从奎屯市考进了吉木乃县远程办。原先就有电脑维护工作经验的他当时自信满满,但和县远程办主任的第一次谈话就
期刊
辽宁省盖州市现有终端站点241个,其中乡镇站点2个,村级站点221个,街道站点2个,城镇社区站点14个,农村社区站点2个。在组织系统积极构建各项工作新常态的新形势下,远教工作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如何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加支部活力的问题。为此,盖州市委组织部对全市部分终端站点采取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了抽样调研。  一、当前我市农村远程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  盖州市贯彻落
期刊
编者按:党员教育工作应如何进行创新,才能切合实际、满足实需、指导实践,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辽宁省抚顺市以“微”入手、从“微”突破、化“微”为实,让“微”力量成为助推全市党员教育工作创新的又一时代源泉。  自媒体、多媒体、新媒体、融媒体等众多“媒体新概念”汇聚成了一股时代巨潮,正涌入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引导着人们的思维、阅读、学习等产生了势不可挡的变化。面对基层党员群众的媒体阅读习惯正发生深刻变
期刊
2016年6月,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即将结束三年的援藏工作。在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中山市农业局援藏干部黄丽萍仍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  字幕:2016年6月28日,距援藏队撤出还有21天  同期:黄丽萍(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成员、墨脱县农牧局副局长):2013年7月22号(我)来到这。在没来之前我知道这边比较落后,只听说这边路非常艰险、非常难走,但是不知道落后成这个样子。不是有四句话
期刊
走进湖南省醴陵县孙家湾村,只见簇新的村居林立,家家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花卉,不少人的家门口都摆着辆小汽车,你遇上的每一位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开怀的笑。这里就像一座安逸的大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说起孙家湾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村民们都说,是因为他们有位好书记叶志钢,还有他推广的远程教育。  在村站点找到了依然忙碌的叶书记,说起孙家湾的变化,他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原本孙家湾村很穷,我上任以来,全力发展村集体
期刊
古人云“文无定法”,讲的是写文章应该不拘一格。文章如此,专题片也是如此。党建专题片的创作者无不在极力追求精致优美的高品质与推陈出新的好创意,因而我们才有幸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由于专题片和纪录片各自拥有鲜明的风格特点,一般而言,担负着宣教作用的党建人物专题片不太适合做成纪录片。但有时候,在党建专题片中恰当地融入纪录片典型的“纪实元素”,也会为党建专题片增添一抹亮色。  《墨脱路 墨脱情》是一部由
期刊
河北省孟村县有个小村庄——王林村,村党支部书记叫王春。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平时很少叫他“王书记”,却更爱叫他“远教迷”。这是为啥?“为啥?”王春说,“就因为我喜欢远程教育,没事儿就张罗大伙儿来站点学习,所以他们才这么叫我。”  王林村不大,耕地也不太多,在过去垄沟刨食、靠天吃饭的时候,村民的日子就不太好过。王春打当上村支部书记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想让村民的日子真正富起来。可王林村的自然条件也就这样了,致
期刊
屈指算来,我在党员电教的工作岗位上已然挥洒了五载汗水,虽然说时间并不算很长,但我内心之中积淀的对这份工作的感受却有很多。回望来时路,可以说是既有风雨,也见彩虹。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路走来的心境,我想就是这句吧——“不为辉映只为爱”。  初出茅庐万事难  2012年,我从安徽歙县电视台调进了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来之前,很多人就给我打起了预防针:“电教跟电视不同,想干好可不容易,尤其是拍电教片,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