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女性特色的慈禧用瓷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anie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咸丰时,由于太平军和清政府的交战,景德镇瓷业受到很大影响,咸丰五年以后御窑厂的生产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1861年以后,慈禧主政,太平天国被镇压,社会稳定,景德镇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出现复苏。与“同光中兴”的大环境同步,同光瓷器特别是光绪瓷器有直追雍乾之势,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慈禧用瓷。
  
  款识折射出慈禧的人生轨迹
  
  


  慈禧用瓷有“大雅斋”、“长春宫制”、“储秀宫制”、“体和殿制”、“乐寿堂制”款的瓷器。追名溯源,这些瓷器都与慈禧在宫中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有关。慈禧初进宫时居于储秀宫,在这里生下咸丰的独子同治,倍受恩宠,地位日隆,慈禧一生对这一段生活非常留恋。自热河回宫后,为便于垂帘听政,慈禧移居到皇帝寝宫养心殿后殿西耳房内的平安室。同治年长后,慈禧迁往长春宫。由于留恋初入宫时居住过的储秀宫,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50大寿时重又搬回储秀宫,连接翊坤和储秀两宫的体和殿成为慈禧进膳用茶之地。慈禧晚年在宁寿宫内的乐寿堂居住,颐和园内的乐寿堂也是常住之所。综上所述,慈禧入宫后的生活轨迹是:储秀宫-平安室-长春宫-储秀宫、体和殿-乐寿堂。因此传世的同治、光绪瓷器上常见的署“储秀宫制”、“长春宫制”、“体和殿制”、“乐寿堂制”款识的都是慈禧的专用瓷。
  至于“大雅斋”款的渊源则有些扑朔迷离。光绪时期有一大批署“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底书“永庆长春”款的粉彩瓷,据专家考证,这批瓷器也是专门为慈禧烧制的,理由是“大雅斋”是慈禧的私人堂款。因清人吴士鉴在其所著《清宫词》中有“大雅斋中鸟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的词句。其诗后小注中有“大雅斋孝钦自署斋名也”等语,“孝钦”即慈禧太后。许多专家大多据此推断,“大雅斋”是慈禧的斋堂室名,是慈禧写字作画的地方。此外,在故宫博物院的书画藏品中,慈禧的书画作品上常钤“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印。在慈禧传世的印章中,也有多枚形状各异的“大雅斋”印和“天地一家春”印,这也证明“大雅斋”是慈禧的私人堂款。清宫造办处内还登记有一块“大雅斋”匾,说明当年宫内确有“大雅斋”。
  而“天地一家春”由于圆明园被焚而无处寻觅。咸丰帝喜住圆明园,年初入园,冬至还宫,园内有一组建筑是咸丰后妃们的行宫。许多稗官野史上说当年园内有“五春争宠”,所谓“五春”指天地一家春、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慈禧曾在天地一家春居住,有人考证,慈禧在此获宠,故终生不能忘怀。不管野史如何演义,“天地一家春”为圆明园内一处建筑是无疑的,此处的生活是慈禧人生中的重要经历也是无庸讳言的。
  


  
  鲜花和慈禧用瓷
  
   “储秀宫制”瓷最具特色的是大盘,直径从40至90厘米不等。慈禧50大寿时搬回储秀宫,可以肯定传世的“储秀宫制”款瓷器中有一部分应是专为此次大寿庆典烧制的,如光绪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纹大盘。
   “体和殿制”瓷以各式花盆和盆奁居多,也有盒、灯笼尊等。档案记载御窑厂还为体和殿专门烧制过百只大鱼缸,但目前已很少见。“体和殿制”款的器物胎釉和绘画精细,多色地粉彩,也偶见有青花器物。纹饰以花卉居多,有慈禧喜爱的兰花、牡丹、菊花、水仙、荷花、梅花等。“长春宫制”瓷主要是文房用具,“乐寿堂制”瓷主要是花盆,风格与上述瓷器相类。
  “大雅斋”瓷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 向御窑厂下发20余种新绘瓷器小样,在光绪元年、二年相继烧成。据考证,共计4922件。“大雅斋”瓷也多是色地粉彩,用色浓艳,多以黄、绿、蓝、红、紫、藕荷色为地,有绿地墨彩、黄地墨彩、蓝地墨彩、紫地粉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藕荷地粉彩、蓝地粉彩等。花纹图案有牡丹花鸟纹、海棠花鸟纹、鹦鹉桃枝纹、喜鹊登梅纹、蜜蜂花卉纹、蝴蝶藤罗纹、鹭鸶荷花纹、青蜓荷花纹、藤萝月季纹、腊梅茶花纹、绣球芍药花纹、紫藤花纹、牵牛花纹、栀子花纹、桃花纹、菊花纹、葵花纹等。器物类型主要有花盆、盆奁、鱼缸、碗、高足盘、高足碗、羹匙、盖盒、渣斗等。“大雅斋”瓷也是以花盆居多,花盆形制多样,有方胜形、银锭形、扇形、双联形、四方委角形、圆形、长方形、花瓣形等。绘画细腻,做工考究。“大雅斋”器款识也极富特色,一般在器物显著位置(盘、碗、碟等在器内,其他在器表)红彩楷书“大雅斋”三字,旁边钤椭圆形、双龙环绕红彩篆书“天地一家春”印章式款,器底书红彩“永庆长春”楷款。
  


  无论是“大雅斋”,还是 “长春宫”、“储秀宫”、“体和殿”、“乐寿堂”款的瓷器,都是慈禧生活用瓷,从器物器型到颜色纹饰都充满了女性特色,秀丽精巧,典雅柔和。慈禧用瓷中花盆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与她酷爱鲜花是分不开的。慈禧御前侍女德龄在《清宫二年记》一书中说:“太后除掉权势货财外,花卉也许就是伊最宝贵的嗜好品了。”在清宫旧藏的许多幅照片上,慈禧都在摆满鲜花的厅堂内或坐或站。兰花、牡丹、菊花为慈禧最爱,慈禧乳名兰儿,兰花自然是宠花之首。当时不仅宫内苑圃中栽种各类兰花和牡丹,慈禧衣服上也常绣兰花和牡丹图案。光绪年间举人徐珂在《清稗类抄·豪侈类》一书说:“孝钦常御之服为黄缎袍,上绣粉红大牡丹花。”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颐和园三海以南海为最,遍海皆荷花。园内有三四千盆菊花,种类在八九十种以上。慈禧用瓷中有如此多的花盆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她所用的盘碗碟勺、笔筒鱼缸、粉盒渣斗等日常用瓷也都是用花卉纹装饰的。这些绘饰着鲜花的瓷器是女性爱美天性的见证,展现了这位政治强人柔美的一面,当然也耗尽民脂民膏。
  慈禧用瓷颜色艳丽而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诸色用尽。花卉多用色地衬托,浅地艳花,艳地浅花,和谐呼应。瓷器纹饰繁复而热烈。若是单饰牡丹,便是盛开的、怒放的,张扬而热烈。若是多种花卉并饰,则杂而不乱,多而不挤。不少花卉纹中还绘有小鸟,充满灵动之气。画工细腻而精致。
  
  仿品与市场
  
  


  慈禧用瓷的主要收藏地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但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慌忙出逃西安,宫内与园内器物被明抢暗偷,慈禧用瓷也免不了流向民间。慈禧死后三年大清灭亡,民初也是宫廷瓷器流向民间的重要时期。这些是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慈禧瓷器的源头,也是民国仿品的摹本。民国时出现了慈禧用瓷的仿品,有仿“大雅斋”的,有仿“体和殿”的等等,主要是花盆、鱼缸等陈设器,但多施彩厚重,纹饰不够精细,器胎粗糙,与真品形似而神非。如2002年南方某拍卖公司拍卖了一件署“大雅斋”款的光绪黄地粉彩花果纹大缸,直径54厘米,高45.5厘米,以23万元人民币成交。此器釉彩艳俗,纹饰杂乱无章,画工较呆,无真品繁复热烈而又精雅灵动的神韵。而且目前所见“大雅斋”均为楷书横款,器表上多与双龙环绕红彩篆书“天地一家春”印章式款相呼应。因此综合款识、用色和纹饰来看,笔者以为应是民国仿品。
其他文献
如果,以传统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标准来评述当代篆刻现象,无疑将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  至少,与秦汉玺印、明清流派印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  回过头去看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齐白石以其凶悍劲猛的风格将明清流派印的乐章奏响,也奏完了最后一首响亮的曲子,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终止,延续数百年的流派印艺术也随之划上了一个难再续的终止符。当然,这结果无需去遗憾。  齐老先生走后不久,中国篆刻艺术的创作经
期刊
近日,首都十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和编辑联合评出了“山水文园2006年艺术品市场十大新闻事件”,提供了一个观察2006年艺术品市场的角度。      2006年6月,北京全面征收3%个人艺术品交易所得税。   1997年9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书画作品古玩等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54号);北京市地方税务局2005年3月9日发出通知(“京地税个〔2005〕11
期刊
综合1月16日北京市文物系统工作会议、1月30日北京市文物拍卖工作总结会信息,北京市2006年文物艺术品市场经营额突破100亿元。  在文物艺术品市场百亿元经营额中,北京市文物商店总经营额约2.35亿元,文物拍卖总经营额约80.8亿元,古玩旧货市场总经营额约18亿元,第9届古玩艺术品博览会成交额约5.2亿元。  在文物艺术品拍卖中,57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文物拍卖业务,占文物艺术品
期刊
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据不完全统计,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  人形纹主要有婚礼图、舞蹈图、青春幸福图、百人图、丰
期刊
2006年12月17日,随着北京翰海《长江万里图》以万元的天价成交,《长江万里图》将吴冠中个人作品的拍卖行情推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高度。 万元的价格,也成为是目前国内在世油画家作品拍卖的最高价。  继去年10月吴冠中油画长卷《长江·1974》捐献故宫,湮没三十年的一段往事重新浮出。1971年,吴冠中从农村调回,参与北京饭店的《长江万里图》大型壁画的创作。创作组成员有设计师奚小彭、绘图画家吴冠中、袁运
期刊
清王朝的推翻,中华民国的建立,使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轰然倒塌,各种新思想、新学派流入中国,给传统文化以巨大的冲击。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使民主、科学的思想渗入到了更多中国人的心中,在学术、艺术界的各个领域里,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引领风骚的大师级人物。然而,整个社会的大变革,似乎对印坛的影响甚小。篆刻艺术遵循着其内在的规律,平稳而不失亮点的向前发展着。  纵观民国时期的印坛,是一个承
期刊
水彩画,顾名思义,是“水”调“彩”而出的艺术,毛笔是绘制水彩画的工具。广义上说,水彩画艺术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早期文明中。有学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水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绘画。现代意义上的水彩画技法,始于欧洲。经过不断的流传和改进,时至今日,长于展示颜色块面丰富变化的水彩画已成为广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水彩画最初随传教士传入中国,历经百余年的发展、融合,演化成今天朝气蓬勃的局面,
期刊
从海内外皇家玺印拍卖的情况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的玺印热呈现出了两个特点:一是拍卖场上出现的皇帝玺印基本上都是清代皇帝的印玺,这是因为虽然皇帝玺印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皆有制作,但遗存者却寥寥无几,其中只有明清两朝的帝玺遗存较多。特别是清代帝玺基本上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只有一小部分因历史原因散失民间和海外;二是皇帝玺印的买家基本上是能够对帝玺有较好把握和理解的华人收藏家,这也是由于皇帝玺印深厚的文化
期刊
历代画家以十二生肖中的猪入画者不多见,吉林省博物院珍藏着一幅上世纪60年代征集的书画大师齐白石的猪画。当白石老人的这幅《小猪出栏图》展现在眼前的时候,迎面扑来的是他作品中洋溢的浓浓乡情。   白石老人出生在乡间,从小放牧、砍柴,又当过耕田的农民和雕花的木匠,这些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后来创作的选材角度。就其作品数量和题材来看,白石老人的大部分创作灵感和创作冲动都是来自他浓厚的乡土感情,一直到晚年,他笔
期刊
印章材质的多样化选择,是中国印章体系的重要特征。  古玺印的原始形态,经历过一个陶质的阶段。随着青铜文化的成熟,青铜作为印材的主流地位在整个印史上延续了近二千年。卫宏《汉旧仪》记述秦以前印章的材质状况是,“民皆以金、玉、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表明先秦已经进入印章质材多样化的阶段。由比较单一的青铜转为对明确体现财富与地位的金、银、玉的追求,是社会等级秩序明晰化的反映,同时也蕴涵着印章审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