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价购得的商铺无人问津的那两年,我几乎没有睡过一晚的囫囵觉。”站在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迪康·银色诗典”的项目大门前,陈斌(化名)用“欲哭无泪”和“麻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现在的感受。地处一环路内,紧邻城隍庙电子市场的银色诗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一环路内商铺的租赁价格普遍过百(100元每平米每月)的今天,这里却是以33元每平米每月及35元每平米每月的低廉租价艰难度日。
“包租婆”刚当半年,商家陆续搬空
“我们都是在2004年的3—9月从成都市迪康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那里购买到银色诗典的一楼底商,”在陈斌出具的一份购买合同上记者看到,在购买合同签订的当日,购房者就与“四川世纪银丰商业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经营协议。
甲方:业主姓名
乙方:四川世纪银丰商业有限公司
该协议第二条及第六条分别注明:“二、合作经营期限自2004年12月30日起至2009年12月30日止,共5年。”
“六、经双方商定,委托经营期内乙方将每年支付委托经营效益给甲方。委托期内每年的委托经营效益金为该物业成交价(以《商品房买卖合同为准》)的8%,在本协议签订时,乙方将前三年(该处将“第”三年涂改为“前”三年)的物业委托经营效益金,即该物业成交价(以《商品房买卖合同》为准)的8%,合计*佰*拾陆万三千玖佰伍拾叁元一次性以现金支付给甲方。
“这才只是他们骗局的开始,当时这份《合作经营协议》是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附属协议形式签订的,从签订协议的当天到世纪银丰失踪,所有业主没有拿到过《合作经营协议》中所描述的一分钱,更别说是8%的投资回报了。”陈斌义愤填膺地告诉记者,协议中所说的63953元,也不过是在购房时作为优惠手段,一次性冲抵了购房款。
作为这次返租商铺骗局的亲历者,陈斌向记者细述了该项目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全过程。
2004年底,“迪康·银色诗典”竣工交房。2005年元旦正式开门营业,就在所有业主开始憧憬过上“包租公”、“包租婆”的惬意生活时,所谓的“返租”陷阱正在悄然露出狰狞的嘴脸。2005年5月,由“世纪银丰”统一招租的商家开始陆续撤离,短短不过四个月时间,整个商铺全部搬空,记者辗转联系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家:“当时只是跟世纪银丰签订了非常简单的经营协议,从进驻不过2、3个月的时间,世纪银丰就不再收取租金,也没有人来负责商场的整体管理,所以,当世纪银丰几乎是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后,商家也是在2005年末前陆续撤场。”据透露,有部分商家甚至连书面合同都未签订,仅凭口头协议应允短暂进驻,租金更是从未交付过。陈斌及业委会认为:“所谓的《合作经营协议》,从开始,不过就是开发商和负责经营的这家壳公司精心设计的回款骗局而已。”
“黑色两年”,业主抱团自救无果
“2006年和2007年,当年承诺按年返租的商铺在世纪银丰撤场后整整空置了两年的时间。”这两年,对于陈斌和购买了银色诗典的众多业主而言,是不堪回首的两年,“从开始的义愤填膺,四处寻找开发商和经营公司,想要追回损失;到后来很多业主更愿意选择性失忆,干脆把当年的购房款当做是股市里血本无归了。”陈斌告诉记者,选择在银色诗典购铺的业主,更多的是像他这样倾注半生所得,想要靠这处商铺收益给自己一个安稳下半生的普通市民。
9年前,周洋(化名)跟新婚不久的丈夫拿着双方父母给的十六万余元置办婚礼的钱在这里买下了12.78平米的商铺,“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看中一环路内的地段和年均8%的高额回报。”据周洋回忆,当时的销售人员说,商场竣工投入使用后,开发商(事后才知道只是开发商委托的经营公司)负责整体运营3-5年,对外宣传及整体招商。等商铺经营走上正轨,再将商铺交还给投资者,由投资者决定是自用还是继续往外出租。而且,前3年的房租会以“在总房款中扣除”的方式返给他们。周洋在跟丈夫商量后,以每平米12584元买下了这处商铺,“当时承诺的前三年租金在抵扣房款时才告知我们,由于我们的《合作经营协议》只签订了2年,所以只能抵扣第一年的租金12866元,询问其他业主都是签的5年协议才回返前三年的租金,我们还是愿意接受这样的返租模式,欣然签了购房合同。”岂料这才是悲剧开始。经营公司相继撤场,商铺闲置,租金无法落实兑现,想要跟开发商及经营公司对簿公堂,跟法院工作人员到现场查找时,却发现成都市迪康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地处玉林的办公地址根本从未存在过,所谓的经营公司更是早已人迹杳然。
为了盘活资产,生产自救,2005年9月,业主大会召开,银色诗典经营公司成立,业主投票选出的业主代表将全权负责银色诗典一楼底商的招商工作。作为业主代表之一的陈斌告诉记者:“由于项目地址离城隍庙电子市场很近,经营公司成立之初,就想要趁着地利之便,将一楼底商打造成电子市场。”但临街的两处主要通道却被二楼的业主告知,这两处通道产权属于二楼业主,一楼业主无权使用。
原来,作为与成都迪康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开发单位,二楼商铺的整体产权属于四川省轻工业集体资产管理中心所有,该中心拥有银色诗典一楼底商临街两处主要通道的产权,导致一楼的底商根本无法从临街处直接进入,而需要辗转至项目背街处的小巷方能进入一楼市场。“这样的情况导致我们根本无法对一楼市场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只能高价租下临街4处独立产权的铺面,打通后做成出入口对外统一招租。”但无法避免的是,一楼商铺的整体打造出现问题及经营成本摊高已成不争的事实。
据了解,为了底层商铺的出入通道口归属问题,全体业主已经经历了长达5年的漫漫诉讼路。迄今为止,临街两处主要出入口仍是大门紧闭。“我们的4次诉讼判决结果均为败诉,接下来如果仍无法解决,我们只能走信访途径。”陈斌告诉记者,这处所谓的返租商铺令业主蒙受经济损失的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包租婆”刚当半年,商家陆续搬空
“我们都是在2004年的3—9月从成都市迪康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那里购买到银色诗典的一楼底商,”在陈斌出具的一份购买合同上记者看到,在购买合同签订的当日,购房者就与“四川世纪银丰商业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经营协议。
甲方:业主姓名
乙方:四川世纪银丰商业有限公司
该协议第二条及第六条分别注明:“二、合作经营期限自2004年12月30日起至2009年12月30日止,共5年。”
“六、经双方商定,委托经营期内乙方将每年支付委托经营效益给甲方。委托期内每年的委托经营效益金为该物业成交价(以《商品房买卖合同为准》)的8%,在本协议签订时,乙方将前三年(该处将“第”三年涂改为“前”三年)的物业委托经营效益金,即该物业成交价(以《商品房买卖合同》为准)的8%,合计*佰*拾陆万三千玖佰伍拾叁元一次性以现金支付给甲方。
“这才只是他们骗局的开始,当时这份《合作经营协议》是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附属协议形式签订的,从签订协议的当天到世纪银丰失踪,所有业主没有拿到过《合作经营协议》中所描述的一分钱,更别说是8%的投资回报了。”陈斌义愤填膺地告诉记者,协议中所说的63953元,也不过是在购房时作为优惠手段,一次性冲抵了购房款。
作为这次返租商铺骗局的亲历者,陈斌向记者细述了该项目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全过程。
2004年底,“迪康·银色诗典”竣工交房。2005年元旦正式开门营业,就在所有业主开始憧憬过上“包租公”、“包租婆”的惬意生活时,所谓的“返租”陷阱正在悄然露出狰狞的嘴脸。2005年5月,由“世纪银丰”统一招租的商家开始陆续撤离,短短不过四个月时间,整个商铺全部搬空,记者辗转联系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家:“当时只是跟世纪银丰签订了非常简单的经营协议,从进驻不过2、3个月的时间,世纪银丰就不再收取租金,也没有人来负责商场的整体管理,所以,当世纪银丰几乎是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后,商家也是在2005年末前陆续撤场。”据透露,有部分商家甚至连书面合同都未签订,仅凭口头协议应允短暂进驻,租金更是从未交付过。陈斌及业委会认为:“所谓的《合作经营协议》,从开始,不过就是开发商和负责经营的这家壳公司精心设计的回款骗局而已。”
“黑色两年”,业主抱团自救无果
“2006年和2007年,当年承诺按年返租的商铺在世纪银丰撤场后整整空置了两年的时间。”这两年,对于陈斌和购买了银色诗典的众多业主而言,是不堪回首的两年,“从开始的义愤填膺,四处寻找开发商和经营公司,想要追回损失;到后来很多业主更愿意选择性失忆,干脆把当年的购房款当做是股市里血本无归了。”陈斌告诉记者,选择在银色诗典购铺的业主,更多的是像他这样倾注半生所得,想要靠这处商铺收益给自己一个安稳下半生的普通市民。
9年前,周洋(化名)跟新婚不久的丈夫拿着双方父母给的十六万余元置办婚礼的钱在这里买下了12.78平米的商铺,“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看中一环路内的地段和年均8%的高额回报。”据周洋回忆,当时的销售人员说,商场竣工投入使用后,开发商(事后才知道只是开发商委托的经营公司)负责整体运营3-5年,对外宣传及整体招商。等商铺经营走上正轨,再将商铺交还给投资者,由投资者决定是自用还是继续往外出租。而且,前3年的房租会以“在总房款中扣除”的方式返给他们。周洋在跟丈夫商量后,以每平米12584元买下了这处商铺,“当时承诺的前三年租金在抵扣房款时才告知我们,由于我们的《合作经营协议》只签订了2年,所以只能抵扣第一年的租金12866元,询问其他业主都是签的5年协议才回返前三年的租金,我们还是愿意接受这样的返租模式,欣然签了购房合同。”岂料这才是悲剧开始。经营公司相继撤场,商铺闲置,租金无法落实兑现,想要跟开发商及经营公司对簿公堂,跟法院工作人员到现场查找时,却发现成都市迪康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地处玉林的办公地址根本从未存在过,所谓的经营公司更是早已人迹杳然。
为了盘活资产,生产自救,2005年9月,业主大会召开,银色诗典经营公司成立,业主投票选出的业主代表将全权负责银色诗典一楼底商的招商工作。作为业主代表之一的陈斌告诉记者:“由于项目地址离城隍庙电子市场很近,经营公司成立之初,就想要趁着地利之便,将一楼底商打造成电子市场。”但临街的两处主要通道却被二楼的业主告知,这两处通道产权属于二楼业主,一楼业主无权使用。
原来,作为与成都迪康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开发单位,二楼商铺的整体产权属于四川省轻工业集体资产管理中心所有,该中心拥有银色诗典一楼底商临街两处主要通道的产权,导致一楼的底商根本无法从临街处直接进入,而需要辗转至项目背街处的小巷方能进入一楼市场。“这样的情况导致我们根本无法对一楼市场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只能高价租下临街4处独立产权的铺面,打通后做成出入口对外统一招租。”但无法避免的是,一楼商铺的整体打造出现问题及经营成本摊高已成不争的事实。
据了解,为了底层商铺的出入通道口归属问题,全体业主已经经历了长达5年的漫漫诉讼路。迄今为止,临街两处主要出入口仍是大门紧闭。“我们的4次诉讼判决结果均为败诉,接下来如果仍无法解决,我们只能走信访途径。”陈斌告诉记者,这处所谓的返租商铺令业主蒙受经济损失的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