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最后10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与欧盟的成立,俄欧等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寻找新的国家认同。厘清俄罗斯知识分子与精英身份的演变过程及其在国家政治格局中的历史作用,展示当今俄罗斯国内对“俄罗斯思想”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揭示俄罗斯意识形态的发展路径,也是理解和解决当代俄罗斯国家认同问题的关键。
【机 构】
: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俄罗斯莫斯科119991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深圳大学副教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最后10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与欧盟的成立,俄欧等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寻找新的国家认同。厘清俄罗斯知识分子与精英身份的演变过程及其在国家政治格局中的历史作用,展示当今俄罗斯国内对“俄罗斯思想”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揭示俄罗斯意识形态的发展路径,也是理解和解决当代俄罗斯国家认同问题的关键。
其他文献
围绕唯物史观的哲学变革,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宗教批判理论在宗教研究的方向上完成了从宗教批判的结束到宗教的社会批判的理论转向,而从宗教研究的目的即宗教解放的现代世俗化目标上来说实际实现了从理论的解放到现实的解放的立场转换。由此,马克思对路德及其宗教改革的评判发生了一次革命性转向——即始初从理论的解放的立场上对路德及其宗教改革的政治与文化考量,到其后基于唯物史观从现实的解放的态度上的经济与历史分析。在此意义上,唯物史观是我们开展路德、宗教改革以及宗教理论研究的指导原则,意识形态理论是应对20世纪宗教与资本主义之
“一带一路”战略、“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新形势,不仅改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外在环境,也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成果转化应利用好“一带一路”战略构筑“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跨国网络乃至全球网络.利用“互联网+”行动构筑“无缝衔接、快捷转化”的服务体系,利用“中国制造2025”构筑“创新支撑、中国智造”的新型模式,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筑“市场主导、全民推进”的推进机制。
赵树繁,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山水画创作高研班导师,1991—1994年留学日本广岛大学,出版有《赵树繁书画作品集》、《赵树繁书法作品集》等。书法作品曾入选《当代青年书法家百人集》等,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40多次,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2次、联展2次,作品入选广岛现代美术作品展并被收入作品集。曾获得“当代山水画优秀艺术家”称号、当代山水画艺术杰出成就奖等。
现代西方文化在根底上是一种“尚争文化”,这集中体现在它对“争斗”的崇拜上。所谓“争斗崇拜”就是视竞争和斗争为绝对的、普世的,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争斗崇拜”弥漫在整个现代西方社会中。它不仅是世界和平的巨大障碍,而且对人们的肉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健康和社会健康造成了巨大伤害.对人类和其他生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致命的破坏。“尚争文化”之所以在现代西方社会如此盛行,其背后的哲学支撑物是现代原子式个人主义,实体思维,二元对立思维以及非道德主义。要建构“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缔造和平的国际秩序,就有必
走向“生活之道”,成为当今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之一,哲学不应只被当作“理论学科”,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双重主题“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即为明证.诸如亚历山大·内哈马斯这样的当代哲学家也走在前列。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作为思辨的哲学”曾始终压倒“作为生活的哲学”而占主导。但“哲学生活”却被视为一种值得过的“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也有“回归生活”的取向。生活与自我的关联.也就是如何“自我的建构”也是被“生活哲学”所关注的核心话题,福柯提出的“生存美学”是为表率,但是这种追问方式却过于西方化了。“生活哲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公共史学迅速发展,促使史学出现了三个层次:学院史学(职业史学)——公共史学——通俗史学。公共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赞同从狭义上理解公共史学和公共历史学家,即强调他们与公众合作生产历史知识。公共史学的兴起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原因,如西方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史学地位的下降与社会对历史的兴趣的增长,以及“历史记忆”项目的开展等等。公共史学的讲述需要一定技巧,历史学家的学术知识和通俗知识需要相互协作,这样才能保证历史知识的生产、传输和接受。对于公共史学的评价,不能套用学院史学的标准,而应该
现代民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实现和保障公民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中国在文化民生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去权利化”现象,公民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公民的个性色彩得不到展示。公民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回应,部分公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保障公民权利。发展以公民权利为基础的文化民生,必须让公民成为文化民生建设的真正参与者、推动者、受用者、评判者。
文化的包容性是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与处置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包容心。西方文化的包容性属于契约范畴。是立约双方互相妥协而产生的契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立约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都受到其契约限制,这种限制是有形限制而非无形限制,其包容性是“共相性包容”,本质上是排斥特殊性和多样性的: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关系既非世俗生活与超越生活之间的契约性互相包容,亦非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的契约性互相包容。而是个人生活与个人生活之间的默认性互相包容,其包容性是“殊相性包容”,本质上是容纳特殊性和多样性的。
就业政策重点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公正与和谐发展的体现。文章结合我国弱势群体就业的保障性政策与灵活性政策的发展演进状况,提出二者应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以促进弱势群体的就业: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政府发挥“就业托底”作用;适当限制弱势群体就业的过度“灵活化”,增强“保障性”;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有机结合;强化失业保险功能,健全社会对话与协商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构建弱势群体就业援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