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知识很多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学习数学能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引入问题情境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阐述了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作用,并简要分析了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最后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42-02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研究表明,有效的情境创设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符合学生爱探索的心理特点,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角度
  师资力量不足。数学对初中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数学师资团队的建设非常重视,但即便如此,数学师资团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很多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也是数学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最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相对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没有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导致在课堂上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教学角度
  教学方式没有创新。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多学校依旧沿用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很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虽然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思维。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而教师习惯了自身的风格,导致创新意识严重缺乏,会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成绩以及学习效果的提升。很多教师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全面的评价。
  (三)学生角度
  学生的主体地位未体现。教师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很多教师习惯了主导课堂,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本都是教师一味地讲课,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被动地接受,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也是很多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的重要原因,学生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才能获得进步。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能使学生找到状态,让脑细胞更加活跃,让学生对事物保持热情,并且能够集中自身注意力,提高自己理解、感知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保障。实践证明,学生若是对学科感兴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质量,并且能够持续保持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能够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先要将知识的概念传授给学生,然后再逐步教授背景、定理以及公式,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慢慢接受数学知识。从模糊到清晰,从抽象到形象,从假设到求证,让学生能对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并且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三)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锻炼的一种能力,大量实践证明,学习数学对发展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人们思维的启发是从认识事物开始的。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是特别强,因此,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思维的发散进行铺垫,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产生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并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生活化策略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师一定要创设学生能融入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对知识有了兴趣,才能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让学生具备学习的动力,从而对数学知识不再抱有抵触心理,而是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
  比如,在教学初一上册关于比0小的数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如班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回答45人。教师再问,那100减去45还剩多少?学生回答还剩55。教师继续问,那45减去100呢?这个时候,学生会对问题产生疑问,从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种问題情境既建立在学生的原有认知上,又能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脑中的新知识与旧知识产生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最好的教学案例一定来源于生活,学生若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很好地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便能产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同时还能清晰地了解知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另外,教师还可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如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趣味教学模式以及生活化教学模式相结合,便可以形成一种混合多元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既符合时代特点,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当代数学教育工作的要求,可以有效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确保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师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性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课堂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观念类及性质类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的结束阶段则可以设置拓展性问题,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逐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断定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一个边长分别为5cm、7cm且角为60°的三角形,再制作一个同样长度但是夹角不是60°的三角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制作的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通过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知识的魅力,并且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在交流中让学生对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原理形成认知,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设置悬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导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在心里形成内驱力,激活思维。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会运用多种思维进行思考,培养勇于质疑和挑战的精神,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有效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三)发展性策略
  根据发展性策略,创设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教师应兼顾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单一且片面的,没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内心是渴望得到教师肯定的,并且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并兼顾每一名学生。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三角形剪纸,在课堂上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然后向学生提出,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结论、有什么感想等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推理的过程,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敢发言。
  联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利用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 语
  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很多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坚持生活化、自主性以及发展性等原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从而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使教学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思意.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讨[J].科普童话,2019(27):75.
  [2]武德强.初中数学相关问题情境创设方法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刊),2020(5):8,11.
  [3]张 琦.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学周刊,2020(14):29-30.
  [4]張建林.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升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0(85):93-94.
  [5]王 敏.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初探[J].试题与研究,2019(20):119.
  [6]詹立民.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学通讯,2019(20):33-34.
  [7]蔡统林.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19):89.
  作者简介:顾宇环(1997— ),女,江苏苏州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度改革,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重点。核心素养倡导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初中数学教学应当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目标,从多个途径积极构建高质量的课堂,为学生日后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就当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途径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文章在分析思维导图特征与小学习作痛点的基础上,结合“特征”与“痛点”,提出了习作思路“裂变”的新期待——“特点”对“痛点”,促成小学生“习作兴趣”“文章思路”以及“行为逻辑”的改变,使习作课堂的具体活动与思维导图充分结合,推动习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思路;“裂变”;记叙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3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开展民俗节日活动有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幼儿认知的发展和幼儿社会规范的形成,文章从“师幼共构”角度出发,提出了尊重幼儿,让民俗节日活动儿童化;分析内容,让民俗节日活动教育化;满足需要,让民俗节日活动化三种活动策略,以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体验,提升幼儿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幼儿传统文化素养;民俗节日活动;幼儿园活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期刊
摘 要:劳动教育是一门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开展全员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坚持因校、因人制宜原则,基于学校、地方等课程资源现状,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学校特色,加强研究,精心规划、设计校本化方案,制订合理的素养目标和评价机制,强化管理、落实举措。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本化;素养目标;课程资源群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教师备课时普遍重视教学过程设计而忽视教学目标设计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及教学实践,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极为重要。过分关注教学过程,忽视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有本末倒置之嫌。文章作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研读课程标准、读透教材和教辅资料,结合班上学生学情,设计出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和更具体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现状;教学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其中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培养学生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和品格。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培智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培智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和困境,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特点,文章提出了提高培智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并以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例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师采用集体化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小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已经被较为广泛地应用,并且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在初中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任务驱动策略的充分应用,来进行教育教学。鉴于此,教师需要更加精心地对任务驱动策略进行研究,并对该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再次学习。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锻炼学生各个方面的语言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进一步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空间想象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可以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几何图形,实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从而更加高效地学习几何知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这些知识,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上,导致一些学生空间想象力不
期刊
摘 要: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案,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借助导学案分别从加强计算教学、平面几何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几点提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微信公众平台出发,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平台资源以及链接小程序在线作业反馈和视频资源,充分发挥了微信公众平台的聚合功能,搭建了教与学的平台。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基础上,针对移动学习特点,增加学习过程跟踪、学习资源推送、横向答疑、学习评价等功能,最终营造一个泛在、强交互、重体验的移动学习环境。文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学策略研究,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