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w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语感?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语言产生感知和感受的心理行为能力。中学生要学习语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脱离语感而获得听、说、读、写水平的提高,所以,中学语文教学只有重视语感的培养,语言的学习才能得到长足的深化和升华。
  在语文学习中如果能够具备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是一种特别好的心理倾向。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
  一、感受字词意蕴,奠定语言基础
  中学阶段,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感受往往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完成的。这是因为语言符号的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已由最初对“共同性”的识记认知,发展到了对“个体性”的理解感悟阶段。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认为,语言和言语是有差别的。语言是按照一定法规组成的完整的符号系统,它的语词和语义关系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即约定俗成的;而言语则是侧重实用性的,就情境的不同,表达的形式也会不同,所以言语的语词和语义关系常常是变化不定的,这就使得语言运用具有了“任意性”的特点。
  再从对语言理解的角度来讲,我们根据语法规则来理解所获得的意义往往是对语言“共同性”的认知,而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者、写作者却常常为了传达某种特殊的意义、内涵的心理、别样的情绪,总是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固有的规则,于是语言便有了千姿百态的“个性”。对此,古人的见解颇多:例如陆机的“文外曲致”,刘勰的“情在词外”,钟嵘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司空图的“味在咸酸之外”,都异曲同工地对“写作时须有言外之意”的要求表达得十分清楚。所以,只有“个性化”的言语,才能使表达变更精彩,更深邃。
  面对“个性化”语言组成的作品,学生该如何阅读,怎样领悟?难题一个个摆在眼前,如何解决?只能从培养语感的基础做起。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数量的词语积累作为语感训练的素材,辅之以大量的阅读训练,使学生的语汇积累如滚雪球般日益增多。学生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词汇、新语言时,可能初见很茫然,二见还不明白,但是反复到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时,就一定豁然开朗,了然于心。对语言的学习,永远都离不开语言环境,只有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学习,日积月累,才能有语感的初步形成。
  二、激发想象联想,获得生动感受
  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当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时,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特点。”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借助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形象世界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这样描写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里用“袅娜”一词写荷花的丰姿,就不能单单理解为“柔软细长”,而应当借助知识经验与生活积累,尽可能地在脑海中呈现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苗条体态,公园里迎风摇摆的杨柳细枝,神话中美貌仙子的轻柔飘带……。只有让丰富活跃的想象与联想自然而然地渗透到阅读体验中来,才能使学生领会其内涵,体验其情味,对语言的感受也就随之变得具体、生动、真切了。
  阅读时,对语言意象形成感知的速度快慢与否、完整程度,标志着一个人对语言感受能力的高下。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只有头脑中有丰富的意象积累,才能被一个个语言符号构成的作品语词迅速唤起,进而在头脑中组合成相对准确的、形象鲜明的、情境逼真的新意象。但中学生有限的生活阅历,大大限制了他们想象力的发挥,极大地影响了意象组合的准确性、完整性,因而妨碍了他们对语言感受力的发展。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丰富学生头脑中的意象积累,主要的途径还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三、加强诵读感悟,夯实语感体会
  感情只有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
  教材中的名篇佳作,大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它们是课堂教学运用的“法宝”,可以用来作为语感训练的材料。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诵读过程,每一位有感情的读者都可以通过有表情、有节奏、有感受地反复诵读,掀起内心情感的惊涛巨澜,不由自主地让自己跟随作者的笔触爱他所爱,恨他所恨,入境入情,最终达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境界。
  例如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作者用了“嚷”、“抢”、“扯”、“裹”、“塞”、“抓”、“捏”、“哼”等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语,刻画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些问题呼之欲出,这份情感跃然纸上。如果在读每一篇文章时,都能养成反复揣摩、仔细推敲的好习惯,那么,对提高语言的感受力定然大有裨益。
  朗读可以帮助我们在体味作者情感的同时与之共鸣。背诵,可能帮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丰富阅历。前人言,“《文选》烂,秀才半”。多少语言大师之所以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不都是因为他们“腹有诗书”吗?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诵读过的文章多了,烂熟于心的作品多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晓悟别人的遣词造句,进而使自己的遣词造句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心应手起来了。
  总之,语感既是奠定语言基础、丰富生活体验、培养思想情趣和进行文学欣赏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人文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如果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培养学生语感,语文学习将焕发生机。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白银区银光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反思性教学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有效语文教学策略的实施,高中语文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已经难以再发生太大的变化了
研究一种机电控制系统用于HL-36(46)车铣复合数控机床。该系统采用2个4轴PMD控制器,控制多轴运动;嵌入式PC通过ISA总线访问PMD和ATMEL89C51;PC利用DSP的双口存储器交换数据,ATM
在斯洛伐克建立合资企业的类型和前提斯洛伐克共和国正致力于使其成为欧盟的最终成员之一,为此,政府法律工作者也在力图使该国的法律与欧盟的法律相互协调一致。对于潜在的外国
商品检验1.进出口商品检验业务:指商检机构和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指定的检验机构,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所从事的进出口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重量、包装、安全。卫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境互动,情知互动”的发展过程。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也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是要激发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罗丹说:“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
在减负政策的强制要求下,学校已经逐步减轻学生负担,但减负工作仍不完全奏效,甚至恶化为“不减反增”的减负悖象且长久不消。在现阶段里,家庭成为“不减反增”减负顽疾的关键
刚刚过去的一周是我省首个法治宣传周,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志愿者走上街头分发材料,法律咨询服务走进社区,“法律大篷车”开
报纸
“互联网+”时代,技术为多学科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土壤,让学习更加个性化、协同化,为孩子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面提出了促进课程融合的新观点,将
提出并实现了利用统计词频信息和语言信息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特征,计算特征的权重值时不仅考虑词频,还利用了特征的集中度、分散度.经过训练和统计对每一类文本形成特征的权重向
本文在总结太阳黑子和径流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乌江的径流资料和太阳黑子资料,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探索了在月、季和年尺度上,太阳黑子变化与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