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出版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化已经成为许多刊物既定的事实,科技期刊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大多数科技期刊在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的羽翼下办刊,既有取之不竭的科技资源,又有专款补助。被推向市场之后,这种局面不复存在,一切需要自负盈亏,领导者自然也要在决策上做出改变。和自己笔耕之下的刊物一样,编辑也要直面市场的冲击,接受磨砺。在新的环境下,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角色变化、对挑战应付裕如之外,还能坚守编辑原则的人,才能堪当优秀编辑之名。
科技期刊市场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市场化的科技期刊,需要遵从市场规则,要生存,就需要依赖广告收益。而广告商则主要通过期刊的发行情况以及读者对其广告产品的回馈、反应,判断一本专业期刊是否值得投放广告。故市场化后的科技期刊,需要继续保持其作为科技研究、专业知识探讨的权威平台方面的作用,以严肃、审慎的态度处理科技稿件,留住昔日的读者(作者);同时也需要面向市场,以开放的姿态做出改变,迎接更多领域的读者。以笔者所在的科技期刊《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为例,选择走市场化的道路之后,杂志的面貌、内容随之焕然一新。在保留过去关于施工机械与施工技术、养护机械与养护技术、桥隧机械与桥隧技术、设备管理与维修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基础上,新辟了工程聚焦、独家视角、行业动态、本刊特稿、产品大观、设备管理大家谈等栏目,试图从多角度、全方位贴近工程机械领域及其设备厂商、读者群。对于本刊的编辑而言,前面约40页内容与论文部分的最大区别显然不在于采用了彩页印刷。它们是本刊面向新读者的全新领域,赋予编辑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同时也将他们置身于陌生的领地中接受挑战。
对于一本科技期刊而言,读者的组成往往较为单一,主要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研究人员及从业人员。由于专业知识门槛的存在,很多时候,科技期刊的读者与稿件作者身份重合,即投稿者在读者群中占了极大比例。和市场化之前的通篇、全本皆显科技风格、毫不注重文章的可读性不同,走向市场的科技期刊需要“打扮”,以自己的风格去适应市场,迎合读者。市场化后的科技期刊赋予了编辑不同的角色,这些新挑战要求编辑除了昔日的校对专业术语、核对公式及物理量等基本能力,还应具有更多的技能,才能使杂志不但留住老读者,还因其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而赢得新的读者和广告收益。毋庸置疑,广告之于市场化科技期刊极为重要,这一点在所属行业的市场趋于低迷时尤为突出。笔者始终认为一份市场化的科技期刊,首先仍应属于一份科技类期刊,然后才是市场化期刊。虽然有很多科技期刊编辑有义务配合广告商的宣传,但是也要牢记一些原则——绝不能因为客户的利益而损害期刊的权威性。譬如,对于“软文”和那些质量达不到录用要求的“关系稿”,编辑要坚定地说不。只有坚持自己特色发展的科技期刊,才能在市场化漩涡下生存下来,并更好地发展。
文本内容,与时俱进
在这个“读图时代”,研究调查表明:大约90%的读者是受到大幅照片、艺术设计或特排字体(例如标题)的吸引才留意到版面;图文并茂的排版方式,至少会使杂志文本部分被阅读的可能性增加3倍。照片和信息图形大大增进了人们对文本的理解与对报道的兴趣,图形、照片和标题对读者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新闻类稿件的正文。因此,面对代表着市场越来越挑剔的读者,市场化科技期刊的编辑需要告别对“白纸黑字”的校雠、编排模式,充分认识到照片的力量,通过对图片和标题的妙用,为杂志以及广告客户获得更多的关注。当然,还可以帮助读者以更轻松的方式了解更多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行业信息。对于杂志而言,无论是关于行业的综合信息,还是来自合作广告客户的新闻稿件,配图的作用都是使文章锦上添花。既然选择了市场化,那么科技期刊所做的一切应受读者的需求驱动。在杂志中,整个版面的设计,包括文章标题和配图,都是为了留住读者。笔者所在的刊物与公路方面知识相关,因此编辑往往专注于沉降、级配、空隙率等专业术语,建筑类学报的编辑也无需为修改一篇关于支承结构设计的文章的标题而费太多心思。但是,作为面向市场的科技期刊,继续维持学报的严肃面孔无疑会让人兴味索然。除科技稿件以外的其他报道类文章拟出简练、达意而又能吸引人的标题,是走市场化道路赋予科技期刊编辑的新角色与职责。
关于标题的思考,有外国著作指出,我们应“假定读者不会阅读文章内容”。和编辑先读新闻报道内容、再拟定标题的做法不同的是,读者往往先读标题,然后才是文章主体。在很多时候,大字号标题可能会是读者所阅读的全部内容,因此应该使其非常明白,让读者一目了然,并决定是否进行深度阅读。标题的风格就像时装一样在不停地变换,一篇文章的标题还可以包括主标题、副标题、眉题或者引题,但其功能始终是明确的——尽可能简洁地透露更多信息,并在第一时间攫住读者的眼球与兴趣。标题是杂志与读者的最初交互,也是市场化科技期刊接受读者(即市场)检验的开始。因此,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勘误、校雠、润饰、编辑之余,还要接收新的挑战——为每一篇面向市场读者的文章拟定一个好标题。《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改版之后,就尝试着用新闻性词语的标题,一改以前学术性较浓的标题风格。这样的转变,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继续阅读;也可以通过浏览标题这种“快餐式”略读,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行业动态信息。市场化赋予科技期刊编辑的新角色。对于自己的作品,编辑们最好的检验方法是:在写好标题之后尽量忘记新闻稿件的内容,然后再读标题,并自问是否只读标题就能知晓文章的大致内容。
编辑角色,大胆转化
科技期刊市场化后,不仅在科技交流上的作用,还要肩负起传播所在领域的新闻动态、及时地为广告客户及读者提供信息和资源的职责。这个时候,编辑的角色就要进行大胆的转化,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稿件上的专业处理,还要为所在的期刊拓展多元化发展路线,赢得市场的立足点。对此,笔者有两点思考:
第一,合理利用网络优势资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可以让广告商的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可以显示网页点击率的网站,让他们清楚自己的产品获得的关注度。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通过创办配套网站,以更好、更及时地为广告客户服务,同时也有利于编辑在遴选信息方面给杂志的读者提供帮助。由于编辑与整个行业打交道,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比普通读者更宽广,对市场动态也有更好的判断,因此可以先行加工、处理爆炸式的信息,然后提供给读者。虽然媒体可能会改变,但是编辑的角色仍然是清晰的:以尽可能好的形式,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第二,编辑角色的准确定位。优秀的编辑可以帮助消费者从众多信息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利用,用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了解,帮助他们处理纷繁芜杂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广告商会在举办活动、产品发布会的时候,要求合作媒体配合他们的宣传工作。而科技期刊,现场采访、摄影等本该由记者一职负责的任务往往落在编辑的身上。如此一来,编辑其实分饰了采写、摄影、编辑、校对等多个角色,这无疑是在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又提出了其他与媒体相关的技能要求。以《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杂志为例,《工程聚焦》栏目要求编辑(记者)实地了解国内公铁路、桥隧项目;《独家视角》栏目要求编辑拥有策划、选题、驾驭文字的能力,能结合过去看未来,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或思路;《行业动态》最为贴近广告客户和行业内的读者,要求读者懂行、了解市场,最好有预判能力。除文字部分,编辑还需要协助美编选出最合适的照片或者图片,以收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而言之,编辑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其本职工作也开始游离原来的审稿、校对工作,而更加侧重于编与写。这样准确定位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更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杂志社)
科技期刊市场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市场化的科技期刊,需要遵从市场规则,要生存,就需要依赖广告收益。而广告商则主要通过期刊的发行情况以及读者对其广告产品的回馈、反应,判断一本专业期刊是否值得投放广告。故市场化后的科技期刊,需要继续保持其作为科技研究、专业知识探讨的权威平台方面的作用,以严肃、审慎的态度处理科技稿件,留住昔日的读者(作者);同时也需要面向市场,以开放的姿态做出改变,迎接更多领域的读者。以笔者所在的科技期刊《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为例,选择走市场化的道路之后,杂志的面貌、内容随之焕然一新。在保留过去关于施工机械与施工技术、养护机械与养护技术、桥隧机械与桥隧技术、设备管理与维修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基础上,新辟了工程聚焦、独家视角、行业动态、本刊特稿、产品大观、设备管理大家谈等栏目,试图从多角度、全方位贴近工程机械领域及其设备厂商、读者群。对于本刊的编辑而言,前面约40页内容与论文部分的最大区别显然不在于采用了彩页印刷。它们是本刊面向新读者的全新领域,赋予编辑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同时也将他们置身于陌生的领地中接受挑战。
对于一本科技期刊而言,读者的组成往往较为单一,主要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研究人员及从业人员。由于专业知识门槛的存在,很多时候,科技期刊的读者与稿件作者身份重合,即投稿者在读者群中占了极大比例。和市场化之前的通篇、全本皆显科技风格、毫不注重文章的可读性不同,走向市场的科技期刊需要“打扮”,以自己的风格去适应市场,迎合读者。市场化后的科技期刊赋予了编辑不同的角色,这些新挑战要求编辑除了昔日的校对专业术语、核对公式及物理量等基本能力,还应具有更多的技能,才能使杂志不但留住老读者,还因其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而赢得新的读者和广告收益。毋庸置疑,广告之于市场化科技期刊极为重要,这一点在所属行业的市场趋于低迷时尤为突出。笔者始终认为一份市场化的科技期刊,首先仍应属于一份科技类期刊,然后才是市场化期刊。虽然有很多科技期刊编辑有义务配合广告商的宣传,但是也要牢记一些原则——绝不能因为客户的利益而损害期刊的权威性。譬如,对于“软文”和那些质量达不到录用要求的“关系稿”,编辑要坚定地说不。只有坚持自己特色发展的科技期刊,才能在市场化漩涡下生存下来,并更好地发展。
文本内容,与时俱进
在这个“读图时代”,研究调查表明:大约90%的读者是受到大幅照片、艺术设计或特排字体(例如标题)的吸引才留意到版面;图文并茂的排版方式,至少会使杂志文本部分被阅读的可能性增加3倍。照片和信息图形大大增进了人们对文本的理解与对报道的兴趣,图形、照片和标题对读者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新闻类稿件的正文。因此,面对代表着市场越来越挑剔的读者,市场化科技期刊的编辑需要告别对“白纸黑字”的校雠、编排模式,充分认识到照片的力量,通过对图片和标题的妙用,为杂志以及广告客户获得更多的关注。当然,还可以帮助读者以更轻松的方式了解更多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行业信息。对于杂志而言,无论是关于行业的综合信息,还是来自合作广告客户的新闻稿件,配图的作用都是使文章锦上添花。既然选择了市场化,那么科技期刊所做的一切应受读者的需求驱动。在杂志中,整个版面的设计,包括文章标题和配图,都是为了留住读者。笔者所在的刊物与公路方面知识相关,因此编辑往往专注于沉降、级配、空隙率等专业术语,建筑类学报的编辑也无需为修改一篇关于支承结构设计的文章的标题而费太多心思。但是,作为面向市场的科技期刊,继续维持学报的严肃面孔无疑会让人兴味索然。除科技稿件以外的其他报道类文章拟出简练、达意而又能吸引人的标题,是走市场化道路赋予科技期刊编辑的新角色与职责。
关于标题的思考,有外国著作指出,我们应“假定读者不会阅读文章内容”。和编辑先读新闻报道内容、再拟定标题的做法不同的是,读者往往先读标题,然后才是文章主体。在很多时候,大字号标题可能会是读者所阅读的全部内容,因此应该使其非常明白,让读者一目了然,并决定是否进行深度阅读。标题的风格就像时装一样在不停地变换,一篇文章的标题还可以包括主标题、副标题、眉题或者引题,但其功能始终是明确的——尽可能简洁地透露更多信息,并在第一时间攫住读者的眼球与兴趣。标题是杂志与读者的最初交互,也是市场化科技期刊接受读者(即市场)检验的开始。因此,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勘误、校雠、润饰、编辑之余,还要接收新的挑战——为每一篇面向市场读者的文章拟定一个好标题。《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改版之后,就尝试着用新闻性词语的标题,一改以前学术性较浓的标题风格。这样的转变,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继续阅读;也可以通过浏览标题这种“快餐式”略读,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行业动态信息。市场化赋予科技期刊编辑的新角色。对于自己的作品,编辑们最好的检验方法是:在写好标题之后尽量忘记新闻稿件的内容,然后再读标题,并自问是否只读标题就能知晓文章的大致内容。
编辑角色,大胆转化
科技期刊市场化后,不仅在科技交流上的作用,还要肩负起传播所在领域的新闻动态、及时地为广告客户及读者提供信息和资源的职责。这个时候,编辑的角色就要进行大胆的转化,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稿件上的专业处理,还要为所在的期刊拓展多元化发展路线,赢得市场的立足点。对此,笔者有两点思考:
第一,合理利用网络优势资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可以让广告商的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可以显示网页点击率的网站,让他们清楚自己的产品获得的关注度。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通过创办配套网站,以更好、更及时地为广告客户服务,同时也有利于编辑在遴选信息方面给杂志的读者提供帮助。由于编辑与整个行业打交道,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比普通读者更宽广,对市场动态也有更好的判断,因此可以先行加工、处理爆炸式的信息,然后提供给读者。虽然媒体可能会改变,但是编辑的角色仍然是清晰的:以尽可能好的形式,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第二,编辑角色的准确定位。优秀的编辑可以帮助消费者从众多信息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利用,用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了解,帮助他们处理纷繁芜杂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广告商会在举办活动、产品发布会的时候,要求合作媒体配合他们的宣传工作。而科技期刊,现场采访、摄影等本该由记者一职负责的任务往往落在编辑的身上。如此一来,编辑其实分饰了采写、摄影、编辑、校对等多个角色,这无疑是在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又提出了其他与媒体相关的技能要求。以《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杂志为例,《工程聚焦》栏目要求编辑(记者)实地了解国内公铁路、桥隧项目;《独家视角》栏目要求编辑拥有策划、选题、驾驭文字的能力,能结合过去看未来,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或思路;《行业动态》最为贴近广告客户和行业内的读者,要求读者懂行、了解市场,最好有预判能力。除文字部分,编辑还需要协助美编选出最合适的照片或者图片,以收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而言之,编辑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其本职工作也开始游离原来的审稿、校对工作,而更加侧重于编与写。这样准确定位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更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