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经验与创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u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是不争的结论,但语文丰厚的人文性,又是孕育学生高尚情感和审美品格的沃土;而语文创新能力更直接地来源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经验。经历是最大的财富,对语文来说,尤为如此;离开对生活、情感、社会,对人类文化精品的深刻的体验和阅读,感同身受,创新也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别是在文学教育中,我们更要辨情语文经验和创新的关系,放手发动和引导学生拓展、丰富阅读,深刻体验生活,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提升找到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语文经验创新并举
  
  创新是近年来教育界呼声最高的一句口号,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潜质和创新品格、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者最为迫切的任务。但论者在提倡创新的同时,有一种倾向,即创新似乎可以凭空而来,而不需要借助一切已有的东西,包括人类积累、传承下来的文化、经验,个人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于是乎,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近年来屡屡出现非出自肺腑、非源自生活的“非诚信作文”,而人人叫好的局面。学生胡编乱造,忽视生活这一语文的源头活水,拒绝沉静阅读,把语文引向了一个更为狭窄的胡同,其后果不久将逐步显现。要之,本文提出创新与经验并存的思想。当然所指经验取其广义,不只是习得的语文知识、技能,还指人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源泉,语文教学也肩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使命。但目前,在语文创新问题上,有些人把创新与经验对立起来,鼓励学生胡编乱造,还名之为“大胆想象”。如现在的高考作文就不乏这样的“虚伪诚信”,学生作文素材不是来自亲身体验或思考,也不是自己对人生、社会希求的曲折反映(如童话、故事、戏剧类话题作文),而是追求荒诞不经、离奇的情节,甚至背离了起码的社会公德,宣扬暴力、凶杀,所有这些,不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还是对学生做人的误导。
  经验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有着典型性和可推广性,当然有可学性,易为人效仿,这样可能会妨碍创新动机的产生。但那种对经验依赖的惰性如果加以克服,运用好这些经验,如语文阅读中公知的或有效的方法,对我们学好语文,形成创新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同时经验还有一层意义,我以为语文教学也应该特别强调的,那就是体验,亲身去实践或情感上体会、揣摩。
  
  一、语文经验的广泛性,决定了创新的多样性或深刻性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处延相等。大语文教学观早已为人们划出了语文经验的疆域。我们无论从社会、生活、家庭,还是从教师、同学或者从书本那儿,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知识,学到很多的技能,除非,我们对生活是个麻木者。特别是在文学教育上,学生多种鉴赏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广泛的经验。如欣赏《红楼梦》,我们除了要有小说历史背景知识,对作者人生阅历的把握,还要有从其他文学作品欣赏得来的方法,并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们方可以对这部小说的思想艺术或人物塑造等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否则,我们的结论只能是错误的或站不住脚的。语文教学大纲反复强调感悟、熏陶、诵读,这都体现了经验对语文学习和教学的重要作用,所以高明的教师课堂上分析得很少,而让学生读得很多,学生在涵泳中,对作品才会有深刻的体会,产生新的思想。所以经验语文学习观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有力反叛和挑战。
  当然在此,我们对创新也要有更宽泛的理解:创新不仅在时间上有区别,在创新的对象上也有所区别。笔者以为,语文创新最高境界是对以前各家成说的革新。如华罗庚十几岁时,就敢于对胡适《尝试集》提出质疑,则属于另一种创新,即质疑或不囿于成说。前二者都是相对于别人学说的不同之处以示其“新”;语文创新还应包括,体认到了一种自己以前未曾捕捉的情感,哪怕是对同一作品有了不同于自己以前的新认识;或者找到了一种新的解读方法,形成了一种能力;还有就是不借助资料,提出了凭自己经验得到了与别人结论一样的观点等等。可以说,语文学习的经历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是对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的变革和重塑。
  强调广泛经验对创新的重要性,也要改变现有阅读教学重复低效分析,阅读面过窄的现状,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多观察生活。
  巴尔扎克说:“因此,写书之前,作家应该已经分析过各种性格,体验过全部风尚习俗,跑遍整个地球,感受过一切激情;或者,这些激情、国土、风尚、性格、自然的偶然现象、精神的偶然现象,——都在他的思想里面出现。”体验的多样性、丰厚性,带来创新的生机。
  
  二、语文经验的个性化特征,造就了创新的品位
  
  经验是实践性的,每个人的经历、爱好、兴趣各不相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不同,将决定其语文阅读的差异性、审美情趣的高低有别。而创新本质上就是要“异”、“有别”,同时还要“有品”,不是盲目求异,堕入庸俗,反道德的境地,那不是创新,而只是“造恶”。
  如何发挥语文经验个性化对语文创新的作用?
  1.要尊重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爱好,确保他们生活、学习经验的自由度。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写作上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多是对生活有自己理解、体认,对阅读有自己选择个性的人,改变他们的经验,势必造成他们创新来源的丧失,就难以要求他们去创新。
  2.支持学生从生活中形成的语文经验,特别是他们个性化的思想、观点。保护学生创新思维品格的重要途径,就是要爱护学生由经验中形成的可贵的,但时常“出格”的想法,这一点,在教师方面还要求具备更为宽容的学术品格,杜绝偏狭的思想。鲁迅在观看日俄战争影片时,不同于一般的日本学生和围观的中国人的态度情感,导致了他日后事业方向的改变,你能说这一种情感经历对他文学创作没有影响吗?可能没有人会否定,那么,在对待一般学生时,我们难道不也该保护他们这样类似的经验,以及由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吗?
  3.指导学生将个性化经验上升为有创见的思想或文章。经验带有零散性,故而对它要加以整理、修饰,使之成为更为系统的、完善的东西。如对“诚信”,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体验,在高考中,不少学生对同一话题,就写出了不同形式的文章,或者对它作了创造性的阐释,评卷老师对这些文章评了高分,既是对创新者的褒奖,也是对其他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积极暗示和期待。
  
  三、经验的不断积聚、整合,孕育创新的时机到来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已为人所共知,而积累,人们常理解为词、句或篇章的累积,这是片面的。因为任何诗、词、歌、赋,如果你仅仅记住其字、词、篇章,而没有对这些内容的深入体验,情感上的把握、理解,也只能是“吊书袋”,不能为我所用。因此,积聚不应是量上的叠加,而应该是经验的增多,表现为:对客观社会阅历的增多,二是个人情感体验的增多。
  不仅如此,在反复多次经验中,人们对语文现象不断进行取舍、重叠、选择、比较、鉴别,不断获得崭新的认识。如读《水浒传》,同样性格的石秀、李逵让潘菽读出了不同气质,同为官宦的林冲、鲁达、杨志让茅盾发现了他们遭际、思想意识、性格上的千差万别。
  1.要善于从经验的比较中创新。经验多了,在大脑中形成了记忆,而记忆会因其色彩、新旧不同而或深或浅。对已有经验进行比较,是创新的基本方法之一。经验多了还不够,还要善于从经验中比较不同。如比较苏辙、苏洵、李桢《六国论》观点、出发点不同及其合理性;比较汉以来人们对孟尝君其人的不同评价。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专题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采用文献研究法,广泛阅读,不断经验,以求出新见解。再如常用的同题材不同文体的比较阅读亦是。
  2.经验进行反复比较可以创新;同一对象从不同方向体验,也能激发创新的灵感。如逆向思维,反向思维,换位思考,老话题新探讨等
  3.经验迁移,借鉴创新。如《读者》中有篇写自己与比尔·盖茨比经历的文章,即有从与高玉宝比童年之类文章中受到启发的影子,令人耳目一新。再如《朱贵开店》这样的高考佳作也无不有《水浒传》、《孔乙己》等名著的影响。经验创新脱胎于经验,又有不同,要体现智慧的灵光或能令人会心,才真正富有创新的亮点。
  4.经验扩充,同类印证,体认上的创新。这一点在诗歌教学上尤为值得一试。对同一题材或同一情感的诗歌,学生读多了,才能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日益对某一情感或某一首诗有前所未得的认识,或者才可体会其蕴含的更深的更新的意义。
  5.放大经验,细化经验,实现创新。写作特别是写叙事类文章讲究形象、生动、感人的效果,读那些名篇佳作,莫不对生活阅历有十分细节化、感人的描绘。只有将那些曾经感动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集中、深入、细致的刻画,文章才会显出别于一般的效果。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写好作文,在写作上有创新,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对生活经验进行放大或细化,剪裁和修饰的好处。
  语文的经验和创新不是一对矛盾,明乎此,我们就能够理性地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现象作一些反思和审视:
  第一,要改变过去重历练而轻阅读,特别是多读的做法,不断强化学生语文阅读量,特别是大纲以外的中外名著的阅读。
  第二,要改变过去重分析而轻学生习得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摆正教师的位置。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其语文能力应该让学生在经验中培养、提高。
  第三,要改变轻传统语文教学精华而重学习结果的做法。汉语文有着独特的学习方法,如诵读,而有一段时间,我们过多把精力放在对篇章的主题、写作特点解析上,尤其是这些结论性的东西又是教师或教参给的,学生未能有较多的诵读、感悟和接受熏陶的机会,不能品尝摘到果子的喜悦。
  第四,要改变写作不重视学生阅历,统一命题,统一题材或体裁的做法。这一点现在虽有改变,如高考作文,但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一统过死,束缚学生个性的作文训练还大量存在。
  第五,要改变过去重标准答案,忽视学生个性见解的现象。在考试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个性,多样化答案的机会。
其他文献
目前的建筑类型可分为办公、商业、文化、体育、医院、学校、住宅等建筑类型。办公建筑的严紧、宽敞性;商业建筑的繁华、变换性;文化建筑的传递、窗口性;体育建筑的功能、宽
现代主义艺术以其反传统的姿态吸引了众多的理论家的目光,本文分析了斯宾格勒、齐美尔、奥尔特加、卢卡契等四位理论家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观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传统精神使得
推广“根保”拌种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举措———根保示范工作简析河北省沾化县科委一、1996年根保示范推广工作情况在县政府领导同志关心支持下,我们县科委1995年在富国镇、古城镇、泊头
一、前言安徽某地钨矿区位于岭南—仙霞华夏系构造带与绩溪复式背斜构造带的交接部位。该矿区钨矿带的产出,受到地层、构造及岩 I. Preface A tungsten mine in Anhui Prov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北宋杰出词人苏轼左迁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充黄州团练副使时创作的一首词,原题是“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是借物喻人、写法独特的好作品。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苏轼自幼才华横溢,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有过一个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期,但
中美语文教学的比较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借鉴美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从而对中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完善有所启示,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语文课堂教
良种集锦晚熟桃新品种(红雪桃)获金奖浚县中华冬熟果树研究中心工程师马玉玺精心培育的晚熟桃新品种红雪桃,1994年11月荣获河南省农村科技博览会银奖之后,日前又荣获河南省第八届发明展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一种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病变特征的肿瘤性疾病,由于超强毒株不断出现,使传统疫苗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长期
摘要: 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评价方面存在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评价建议”,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以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都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 课程评价策略    一、关于语文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在语文课程发展中的地位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
如今,在公开课活动中,常常会听到学生滔滔不绝的精彩发言,欣赏到教师演员般声情并茂的“表演”,一切近乎完美,几乎无可挑剔。这是随堂课少见的一种景象。然而,我不禁产生了一定的疑问:这是否是真正的“好课”?是否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得到多大的发展?我坚持认为:公开课常常是最“完美”的,却又缺乏生成的、意外的精彩;公开课创设的是一种完美和谐的教学情境,但学生并不一定能获得最和谐、最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