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后的风景线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hanghuaduzha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苏作民俗银帽饰,大家首先就会联想到帽镇和帽字。这两大类银饰目前存世量最大,而且旧时被人们装饰在儿童虎头帽子迎面最显眼的部位,所以时至今日仍为人们所熟知。然而,“深藏”在帽后披风上的帽铃却已经鲜有人识了。
  帽铃又叫排铃,学名帽后饰,是儿童虎头棉风帽上的装饰物。帽铃最初就是零散的一个个小银铃铛,十多只为一组缝在风帽后面的坠脚处,一来可以坠住披风不致轻易被风吹起;二来也是其最主要的功能,时刻播报儿童的动向,孩童只要迈步一走,帽后的铃铛们就立刻叮当作响,提醒家长加以关注。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感觉一个个单独的铃铛缝制到帽子上太过费时。清代中期起,就有银楼制作了一种新式的整体帽铃,即以一片錾花银片为主体,在银片的下端钻上数个小孔,每一孔眼内坠上一枚带链银铃,人们只须将银花片缝在风帽上面即可,既美观又便捷。这一新发明迅速被推广开来,并很快得到丰富、发展和革新。
  最原始的整体帽铃以实用性为主,制作工艺较为粗糙,就只是在整片银片上錾刻些简单花纹作为装饰。后来,人们的审美要求逐步提升,银匠师傅们又在帽铃花片制作的艺术性、装饰性上做起了文章,单一的整体花片被扩展为嵌宝花片、镂空花片等多种样式并存。花片上的装饰纹样也极大的丰富起来:富贵花卉纹、吉祥仙人纹、博古清供纹、珍禽瑞兽纹、戏曲故事纹……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帽铃铃铛的款式也相应得到了美化,从单一的圆形铃铛发展为果形铃、斧形铃、钟形铃三足鼎立。
  江苏苏中宁扬镇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帽铃制作的中心区域,这一区域制作的帽铃可以算得上是帽铃中的精品。其最大的特色有两点:一是花片厚实精美。苏作帽铃花片制作起来通常采用模压、錾刻工艺相结合的手法,通过两种互补工艺制作出来的花片花纹饱满,气韵生动,细节刻画细致入微,立体感、层次感强烈,再加以鎏金工艺,格外光彩夺目,精美绝伦。二是题材丰富吉祥。苏作帽铃的常见题材极其丰富,几乎囊括了传统吉祥装饰纹样中的所有种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一品清莲(廉)、和合二仙、福寿三多、鹤鹿同春、麒麟送子、太平有象、麻姑献寿、双星对弈、五子夺魁、太师少师、三星拱照、太白醉酒、米颠题石、连生贵子、金鱼(玉)满堂、刘海戏金蟾、鲤鱼跳龙门等。
  帽铃既美观又实用,在苏中地区流行了百余年,存量本应不少。但因其花片、铃铛皆轻薄易损坏,不少人家都习惯拿残损的帽铃去银楼回炉重制他物,即便幸存至今的也大多残缺不全。如今,全品相、好题材的帽铃更是属于凤毛麟角,近年来成为银饰藏家关注的新宠。
  银鎏金麒麟送子蟾宫折桂鹿鹤同春封侯挂印帽铃
  此件帽铃可以算得上是苏工帽铃设计的一个集大成者,集中展示了众多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帽铃主体是一幅“麒麟送子”图,童子骑坐在口吐玉书的麒麟之上,寓意家族子孙昌盛;童子手持桂花象征“蟾宫折桂”而回;空中的仙鹤、地上的神鹿谐音“六合同春”;左边的猿猴伸手欲摘悬挂在苍松之上的印盒形蜂巢,谐音为“封侯挂印”。这件帽铃设计巧妙,模具制作精细,图纹繁复,寓意美好,是不可多得的一件晚清苏工帽铃杰作。
其他文献
我国最早带有彩票性质的活动始于民间。元代,一些寺院就曾使用“拈阄射利”的抽奖票出售一些物品,这是彩票的雏形。明末清初,南粤地区就活跃着专事赛鸽的“广人放鸽会”。到了乾嘉时期,广东一带民间从放鸽会中衍生出一种“白鸽票”,由众人先行醵资,抓阄猜射。  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杭州刘学询在北京会试时发行“闱姓”。其规则是,将应试者每人的姓印在纸上,定价出售,由购买者填选中榜者的姓,发榜后,按猜中的多
期刊
在拍卖场上,在各大卖场中,彩宝镶嵌的戒指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门类。而提到戒指的意义,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它被赋予的那种独特的承诺意味。其实除此之外,在琳琅满目的戒指门类中还有一种鸡尾酒戒指,其华丽的风格和表达经济、人格独立的感觉,使得其近年来在时尚圈魅力大展,颇为流行。  追溯起来,鸡尾酒戒指的兴起要回到上世纪初美国禁酒时期,由于政府禁止喝酒,民间就出现了地下酒馆,人们去喝酒时还喜欢带上一个或若干个
期刊
宝石是不是越天然越好?工艺越复杂就一定越值钱?在国内的珠宝收藏、投资、消费领域中,相信很多人都曾产生过类似的疑惑。今天,本刊编辑部特地为读者系统梳理出关于珠宝认识常见的“十大误区”,你有没有中招呢?  误区一:雕刻工艺越复杂越好?  以翡翠为例,很多质地上乘的翡翠料往往只是做成很简单的手镯或者戒面,而不加雕刻,以显其天生丽质。而一些有杂质或者绺裂的翡翠或白玉,才往往被能工巧匠雕刻成人物或者场景图案
期刊
与喜欢直接的西方人相比,向来讲究含蓄的中国人所理解和关注的珠宝是什么样的?一起来听听几位业内人士如何畅聊珠宝——  重工艺更显文化品位  蒋蔚(珠宝收藏爱好者)  我周围的人更喜欢碧玺和水晶,认为这些才是最传统的珠宝。很多宝石都被作为宗教圣物,比如藏传佛教的“八宝”就有绿松石,碧玺和水晶也往往被做成念珠或者佛像摆件。而红蓝宝、钻石等一般都是被分割,做成戒指、项链和耳环,很少有人用它做挂件和摆件。由
期刊
明代早期的50年,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众多代表明朝最高艺术水准的作品也出自这一时期。正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名为“明:皇朝盛世五十年(1400—1450年)”特展,就是围绕这一时期的珍贵中国文物来建构的。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绘画是能非常清晰明确地反映这一时期风貌的艺术载体之一,尤其是明代绘画,更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赵孟 《双马图》  绢本设色。一棕马与一白马立于树
期刊
大约自2008年开始,无论是在国际珠宝界还是国内市场,一股“中国风”蔚然成潮,并且至今不衰。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海内外诸多珠宝品牌不断以中国元素为设计主轴,制作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成品。  中国元素“绽放”  18世纪后期,随着大量中国手工艺品和古玩进入欧洲,中国元素开始风靡西方的上流社会。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皇室贵族更以佩戴富有东方风韵的珠宝来彰显身份和地位。  历史的巧合往往耐人寻味。在
期刊
11月3日,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吸引了海内外600多位华人收藏界人士,“收藏家的责任与素养”成为与会者共同的研讨主题。  开幕当天,大会通过了《上海宣言》,宣言指出,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收藏盛况空前。但趋利轻义的倾向有所滋长,收藏家文化底蕴不深的矛盾日益显现。宣言提出“责任素养和担当意识”,希望收藏界认真总结,以回归收藏的本原。大会还重申,收藏家应当加强自律,
期刊
陈老莲一生作品无数,可记载中叶子却只有两套:一套是『水浒叶子』,妙趣横生,广为人知;一套是『博古叶子』,高古奇骇,谈及甚少,虽无『水浒叶子』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但在艺术地位上却绝不亚于前者。  所谓叶子,是古时候喝酒行令的酒牌,叶面上记有牌号、题赞和酒约,标明牌价、叶面内容、行令方式。《水浒叶子》共40幅,也就是说,只有40个好汉经过精挑细选有幸入画,一叶一人,形态衣着各不相同。  而《博古叶子》全
期刊
“圩田岁岁正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夹道垂杨一千里,风流国是太平州。”这是宋代大诗人杨万里《题广济圩三首》中的一首。诗中描述的富足的风流国“太平州”是现在安徽省当涂县、繁昌县和芜湖县一带,宋时为太平州,元朝至元年间改称太平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改称之为太平府。  时间倏忽转换,杨万里著诗五百年后的明末清初,太平府出现了一个独树一帜的新画派,因太平府所在地当涂史称姑孰,这一画派被称为姑孰画派。姑孰画派的
期刊
今天我们暂且不细究玉石分类。据相关记载,中国自古代以来,如山东等地就出产蓝宝石。只不过,域外引进的宝石文化,在整个中国宝石文化历史中都占有相当比重。有研究学者认为,域外引进的宝石文化中不仅涉及到作为矿物单晶体的狭义的宝石,还涉及到琉璃、松石、玛瑙等作为矿物集合体岩石的玉石,和珍珠、玳瑁、琥珀、珊瑚、砗磲等作为生物有机质的宝石,构成了宝石的广义。  至于域外彩色宝石文化传入究竟在何时,说法不一。公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