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举报线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xiao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报线索管理,是检察机关惩治腐败,及时、有效、规范地查处职务犯罪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公民行使检举、控告等基本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举报宣传周”、“检察长接待日”、等活动,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激发群众踊跃举报犯罪,为查处职务犯罪提供了大量的线索,职务犯罪查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尽管也有一些关于线索管理的规定出台,由于缺乏一个完善而协调的线索管理体系,随着前期举报线索的增加,举报线索管理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线索管理没有真正地做到规范、有序:线索多头管理,散失遗漏、初查随意性大、成案率低、督办不力等现象,打消了群众的举报积极性,线索举报数量日渐萎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管理举报线索,不仅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查处和打击职务犯罪的效率,也影响到群众参与反腐活动的积极性。目前的举报线索管理机制是否能适应当前举报工作形势,是检察机关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举报线索管理现状
  根据最高检制定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规定,目前,各级检察院都是按这一流程操作并进行举报线索管理。经过多年的总结,有的地方也结合当地实际,对举报线索的统一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使举报线索管理机制更完善操作性更强,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线索管理分类不科学,管理不规范,处理起来没有重点,线索查办成案率低,跟踪不及时,向上反馈结果慢,造成一定程度的线索积压等现象却是普遍存在。
  二、当前举报线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线索统一管理、归口办理执行不力,举报线索多头管理,散失遗漏。非举报中心直接受理的线索管理混乱;存查线索没有时间限制;匿名举报与不成案线索缺乏反馈的有效机制;举报线索统计数据难以反映真实情况。
  2、线索审查评估较为随意,没有科学、客观、公正的审查评估机制。线索的分析、选择往往采用个人审批方式,审批者往往从经验、感觉出发,受审批者的经验、知识面、爱好、灵感、良知等诸多因素影响,难以保证线索审查评估的准确性。线索分流目的性、针对性较差,不能够很好地因案制宜进行分流,初查成功率偏低。
  3、线索跟踪督办不力,线索有没有初查,初查程度如何,是否实际上归检察机关管辖,线索能否成案,案件风险怎样,举报中心往往不得而知,举报中心仅仅成为线索的流转部门,线索管理功能难以很好地发挥。
  4、线索的综合分析、整体运用功能发挥不够。有些线索涉及地域广,或者内容只言片语,或者地方干扰重重,虽然上下级检察机关进行了线索的备案审查,但往往是备而不查,难以整合线索资源,发掘有利价值;难以研究分析犯罪动态,难以总结职务犯罪的新特点、新规律;难以为职务犯罪预防及时提供疗效,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三、加强对举报线索管理之对策
  1、规范移送登记程序和二次分流行为。实行“一个窗口”管理模式,所有举报线索须经统一登记后方可进入案件的办理流程。
  2、完善对举报线索的分流和分类管理。举报中心受理线索后,应全方位地评析、审查举报材料,对是否具有可查性,经评估后先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再根据线索不同特点以及轻重缓急,将线索分类、审查和筛选。
  3、整合存查线索利用价值。建议存查线索统一由举报中心建立存查线索库,包括初查部门初查未成案的线索,分门别类专门登记存档,确定专人管理。线索存查必须先由举报中心提出存查意见,检察长评审后才能入库,严禁擅自存查;初查部门未成案线索,在反馈时自动入库。专管人员负责跟踪收集涉案信息,并保持和加强与举报人或有关方面的联系,一旦有新的举报或者具备初查条件时,具备分流或初查条件的,及时分流或初查。
  4、规范和严格执行回复制度。严格按照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的规定,认真做好跟踪、督办、催办工作,要求承办部门按时反馈查处结果。
  5、加强举报线索管理的科技含量。不断完善、规范登记表和台账。设计一套举报线索管理系统软件,具备基础常规管理功能和综合功能。除应具有举报线索登记、录入、储存、查询等长规管理功能外,还应具备审批、分流、反馈、统计汇总、比较分析、建立各类资料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综合功能。增加举报线索的保密性能,只有以系统管理员身份进入方可显示具体内容,实现举报案件的密码举报管理,保护举报人、被举报人和涉案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通讯地址:江苏省沛县人民检察院,江苏 沛县 221600)
其他文献
案情:2012年5月某日,马某驾驶牵引型大货车沿323国道由西往东行驶。当日凌晨3时许,在某地快要会车时车右后轮辗压了躺在行车道上的无名氏,致使无名氏当场死亡。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马某应负事故主要责任。  分析:对本案有二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马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理由是马某未确保安全,致使无名氏当场死亡,并负事故主要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马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如下:  1.根
期刊
违法阻却事由,即可豁免侵权人侵权责任的情形。侵权责任的一般违法阻却事由同样适用于个人资料隐私权侵权责任,但在实践中因为个人资料隐私权的特殊性,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若不加甄别地简单机械适用相关理论,势必将会使大量网络用户的个人资料隐私以“合法”之名被广泛侵害。  一、受害人的同意  网络用户在注册、登录、使用网络服务及各类应用程序时,众多网络内容提供商及应用软件开发商等商业机构均会强制用户阅读其拟定的
期刊
摘 要:明确预防工作思路,确定工作方向;完善和创新制度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注重预防,机制保障;狠抓落实,严明纪律,追究责任。  关键词:注重预防;明确思路;机制保障;追究责任  近年来,检察机关广大干警能够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做到依法、公正、忠诚、廉洁执法,但也存在着个别以案谋私、以权谋钱、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不廉洁等违法违纪的问题和行为。这与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反腐败、建设
期刊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民诉法的修改实施,拓展了民事检察检察监督范围,增加了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手段,丰富和完善了监督制度,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困扰民事检察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拓宽了民事检察权的伸张空间,为检察机关强化监督职能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新民诉法实
期刊
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经过多年的试行,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然而,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的这一制度,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要想这一制度在我国落地生根,就应适应我们的社会大环境,因此社区矫正不仅仅是司法界的事,更应增强社会的参与度。  一、 增强群众参与度的必要性  (一)社区矫正将犯罪置于社区之中,更有利于罪犯重新回归社会。众所周知,刑罚是国家创制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特殊
期刊
摘 要:刑事禁止令是一种配合刑罚起辅助预防作用的强制性约束措施,我国的刑事禁止令于2011年在《刑法修正案(八)》中得以明确,分为管制刑中的禁止令和缓刑中的禁止令两种。本文从分析禁止令的性质和原理出发,阐释我国目前执行禁止令的措施和现状,力求对禁止令的执行有进一步的追问和探索。  关键词:禁止令;管制;缓刑;社区矫正  2011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在管制刑和缓刑的规定上增添了“禁止令”的相
期刊
一、当前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现状  中纪委十七届五次会议上,胡锦涛书记提出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从重点领域、部门和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各单位各部门积极结合本部门实际,采取措施提升廉政风险防控能力,以期能够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明显遏制,形势较为严峻。十七届中
期刊
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全国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案件都要运用到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成了突破职务犯罪案件的一大“法宝”,同时监视居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侵害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检察机关如何在办理自侦案件中运用监视居住成了广大检察干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试通过检察机关在如何运用监视居住措施办理自侦案件的角度,做一些探讨。  一、监视居住适用的条件
期刊
摘 要: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办案所依据的法律条文,进行了重大修改和补充。严格依法办案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应有之义,因此,如何依照新的《刑事诉讼法》办理反贪案件,是摆在每名反贪干警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从办案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应对新刑诉法带来的新问题。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改;反贪;问题  新刑诉法已经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刑诉法作为“小宪法”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重
期刊
庭前会议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亮点之一,庭前会议制度的确立,通过在起诉、审判之间植入中间程序,不仅突破了中国刑事审判程序由起诉到审判直接过渡的做法,同时丰富了刑事审判开庭前审查的措施,这将会大大提高庭审效率。  一、我国设置庭前会议程序的目的与价值考量  庭前会议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对该项制度的价值定位,是解决庭前会议制度相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对该二项内容的确立,要以法律规定的内容为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