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求高效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y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教育因素众多,关系颇为复杂。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如果阅读教学中,在有限的一节课内,教学内容太多太杂,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教学方法非语文化或泛语文化,我们的阅读课就会走入“高耗低效”的怪圈。在教学时,只有精准教学目标、精选探究主题、精简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本文试着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例,谈阅读教学中精简求高效的尝试。
  一、精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课堂行为的一面旗帜。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水平,挖掘出文本独有的语文训练要素和特有的语文魅力。还应真切理解三维目标,努力做到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交融和整合。《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写人散文,课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细致入神。
  备课组的老师在第一备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6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2.了解课文的景物描写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3.感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培养这种生活态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一篇课文八个教学目标,任务艰巨。而且八个目标中,有的相互交叉,有的相互重复,有的过于拔高,所以我在二备时,把教学目标精简成四个: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耸险峻的特点,以及对人物的衬托作用。
  3.通过对文字的品读,感受扫路人开朗豁达的精神品格。
  4.学习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这样简约、集中的目标,扣住了文本的主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相信教学目标精准了,课堂就能步入言意兼得、文法共赢的高效境界。
  二、精选探究话题
  阅读教学强调实效性,而探究性学习正是组织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达成“认知”“发展”双重目标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探究话题的设定上。如果探究的话题过于琐碎,随便拿课文中的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来讨论,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精选探究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潜心会文,交流碰撞,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我让学生先提前学习课文并质疑,再从学生的问题中精选出两个问题作为课堂同步探究的主题:
  1.天游峰有什么特点?课文明明写扫路人,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笔墨来写天游峰?
  2.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课文用什么方法让老人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贯穿于全文,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有一定的探究性和挑战性,又与文本的核心价值取向一致。有了这两个问题引领,学生就会着眼全文,通过品词析句,感悟到文章的意蕴、情感及表达方法,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三、精简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能够反映出教学推进的过程。好的教学环节简洁清晰,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流畅自然,师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教学的佳境,在无痕的训练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不好的教学环节拖沓繁杂,教学不能扣其要害,常常在某教学点上,反复地纠结缠绕,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环节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和整合。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教学中,我没有一段一段地讲,一个一个知识点地教,而是始终围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探究话题,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品词赏句,交流分享,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的训练整合到简单清晰的教学环节中,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再让学生读读、想想天游峰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在学生品读交流及感情朗读的过程中,天游峰高耸险峻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接着提出第二个探究话题:一个扫路人,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一样的,扫路人在作者的眼中他是怎样的人呢?自由读课文,用“~”画出课文中描写扫路人的语句,仔细品读后,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老人的特点,写在句子的旁边。学生带着问题默读静思,目光自然地停留在那些描写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上,在上面圈画批注。随即进行交流:随着作者和扫路人的交流不断深入,老人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和丰满。他精瘦朴实、健康慈善、热情乐观、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当一位学生交流到“‘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这一句时,我就及时追问:“老人真的不累吗?刚才我们已经领略了天游峰的高耸、险峻。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望而却步,半途而废,一个70岁的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能不累吗?”学生恍然大悟:是老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才使他忘记了疲劳和艰辛。我再次追问:“现在你们知道课文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描写天都峰的高耸、险峻了吗?”这样就很自然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问。   当学生交流到课文最后一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我又及时追问学生对这话的理解。“声音稍纵即逝,回荡在作者心里的仅仅是老人的笑声吗?”学生经过讨论得知,不仅仅是笑声,还有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精神。作者这样写是希望老人豁达开朗的精神能永远伴随自己,也永远伴随别人。
  最后在解读完扫路人形象,感悟开朗豁达的精神的基础上,我趁势让学生学习文章写作方法,并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
  整个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展开,简洁清晰,环环相扣,流畅自然,学生在不断地阅读探究、品词品句、感情朗读中不知不觉步入学习的佳境,在无痕的训练中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
  四、精心设计练习
  训练是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完整的有实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显性的任务,还应当完成理解和欣赏语言文字的文采、条理与章法和学习并运用语言文字及其组织章法等隐性任务,这样才能全面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在解读完扫路人形象,理解课文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当堂写话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20年后作者和扫路人相见的情景。
  20年后,我再次来到天游峰。在山脚下的一座小屋前见到了老人,我一眼就认出了他……(重点外貌描写)
  我迎上去和老人打招呼,他略微迟疑一下,也想起我来了……(重点动作描写)
  他搬个小凳在我旁边坐下,他依然那么健谈……(重点语言描写)
  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我让每三个同学组成合作组,每人自主选择一个环节写,五分钟后,各小组拼成一篇文章,并围绕“是否体现老人朴实健康、豁达开朗的个性特点”进行评价修改。最后每一组都完成了一篇很好的习作。灵活选择的自主性、多元评价的开放性、小组合作的趣味性使整个练习对学生充满吸引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最优的发展。
  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不可能解决很多问题,只有精选教学目标,精简探究话题,精简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抓住一点或者两点做足文章,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思考自由,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走向扎实和高效,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其特有的魅力。
其他文献
一次作业的评价、一节课堂教学评价可能是总结性评价,而对于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来说,又转化为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表现所做的激励性评价,它侧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但是日常的评价活动尚存在以下缺失:  一、美术课以“作品为中心”的评分标准,偏向知识与技能目标,忽略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以“教师自我中心”,缺乏反馈意见的途径,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与教育方式使学生畏惧参与评价活
梅·杰米森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黑人女航天员,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女性。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曾经从事过工程师、医生、科学大使等多种职业。如今,她又有新的努力方向,作为“百年星舰”计划的领头人,她努力推动星际旅行,使之在下一个世纪成为可能。  Best known as the first black woman to go into space, Mae Jemison has done muc
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于5月20日至6月20日如期举行。今年宣传月的主题为“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其实,游戏对于儿童,就像水之于鱼——水是鱼儿的家园,又像风之于鸟——风让鸟儿飞得更高……我们可以举出更多类似的比喻,来证明游戏对儿童有多么重要,说服你一定要给孩子们机会去游戏。不过,今天我们先不谈儿童,谈谈我们自己。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吧:在你的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段快乐经历是什么?不
十月的田野,五谷丰登,遍地芬芳,黄的黍谷,红的高粱,满眼都是炫目的色彩;十月的田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稻菽千重浪,硕果万里香。从大漠边关到南国海疆,每一片土地上都收获着幸福,每一缕秋风中都飘荡着成熟的气息和瓜果稻菽的浓香。柳芽初绽的春天,我们种下种子和期望,耕耘中流下辛勤的汗水,收获五谷是我们永恒的盼望。绿油油的夏天,我们遥望秋的果实,收获的喜悦终于在十月的金风里展现得淋漓酣畅。  十月的山峦,
一日,我在某幼儿园大班观摩活动区现场。亮亮拿了一盒玩具坐到桌旁独自玩着。玩具是一些不同长短、颜色的细棍和若干表面带有小坑的圆球。  他先插了一蓝一绿两个刺球,并将他们随意放在盒里。而后,又很快插出三架飞机,就是那种以中间一个球做中心,旁边插出两个翅膀,后面还有一个尾巴的。  他双手分别拿着一架飞机一边在桌子两边行走,一边自言自语:“呜……呜……”玩了半天,不断东瞧瞧,西看看。大概过了5分多钟,我看
小班入园半年来,本班幼儿能够逐渐脱离妈妈的怀抱,情绪稳定地上幼儿园。特别是游戏时间,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我想他们一定沉浸在游戏的喜悦中。可是,他们真的都适应幼儿园生活了吗?他们在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吗?这时,一个“假笑”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真热闹,假融入  “快来救火啊!我家着火了!”娃娃家的小朋友正在玩消防员灭火的游戏。只见几个小朋友一起拿着纸杯,从房间这头飞快地跑到那头,假装灭了火又跑回来。
摘 要:为促进高等院校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扩大高校国际国内影响力,研究如何推动高校信息化服务的变革,构建校园网络服务新体系,已经成为高校网络管理和信息服务相关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文章以承办ICPC重大赛事为例,提出以赛促建提升高校网络及信息服务的灵活应变能力的新思路,阐述赛前的规划布局,制定网络布局方案及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介绍大赛全程的各类信息服务,就高校如何构建高标准的网络架构及提供信息服务
朋友要结婚,邀请我们去新疆参加婚礼。早闻新疆风光优美,景色如画,我们决定借此机会自驾游新疆,探寻祖国美丽山河。  租辆越野车出发  朋友的婚礼在库尔勒举行。我们从成都出发,坐飞机抵达库尔勒参加婚礼,之后搭上从库尔勒开往乌鲁木齐的末班火车。进入乌鲁木齐,天宽地广,人丁稀稀,景物清清。仰望蓝天,白云之间还有日月同辉的奇景。迫不及待的我们租来一辆越野普拉多,一路向北行驶。  在新疆开车,人少车少,风景好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黄荣怀教授在第一届北京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智慧教育的三个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的报告。  黄荣怀指出,不能简简单单的只从技术的角度谈智慧教育。在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中,黄和团队创办了国际智慧学习环境协会,并且和加拿大的某所大学合作,每年举办一次Workshop,吸引了很多国际上的专家。此外,还创建了网站和期刊。2014年第一届国际智慧学习环境会议在香
摘 要:教育改革、在线教育、STEM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识别这些要求,成为教学设计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该研究从市场真实数据入手,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教学设计能力需求,包括:根据现有研究提出教学设计能力分析框架;使用爬虫技术获取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与“教学设计”相关的岗位数据,进行分组、分词等文本预处理,并使用分类器验证分类合理;依据教学设计分析能力框架和分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