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模式上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成了以病人为中心,不仅有专科护理还要照顾到患者心理与社会方面的要求,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在身、心疾病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心理护理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预防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与行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语言是护患心理沟通的重要工具,语言技巧的运用在整体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语言技巧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在护患交往中,护士通过语言了解、观察病情,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遵守医嘱,配合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1]。患者也是通过语言来感受护士的服务态度。美好、恰当的语言能促进交往,密切护患关系。护士一番温柔的话语,能令病痛者停止呻吟,所以护士的语言对患者心态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讲究语言技巧,即可以直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又能把握患者的心态使其配合治疗。整体护理注重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把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融汇在每一项护理服务中,增强了护患间的沟通,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任。语言是护患心理沟通、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护士与患者的言语沟通中,要注意正确使用语词和达方式,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根据心理护理工作的需要,可将护士的语言行为分为几个方面。
1 文明礼貌性语言
护理人员首先尊重患者,才能受到患者的尊重。语言文明礼貌是语言美学的基本内容。护患交往中,护士应该使用尊重患者人格的文明礼貌性的语言。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出言文明礼貌使患者感到友好、平等,不仅可以减少护患关系中的纠纷,又可以满足患者希望受到被理解、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2 情感性语言
语言是门艺术,是人类沟通人类情感的桥梁。患者到医院求医,在陌生的环境中,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顧。良好的语言、适当的称谓,能消除病人对护理人员的陌生感,不仅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还能促进情感和信息交流,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排除各种忧虑和急躁情绪。如病情危重或癌症患者,他们生命有限比一般人敏感,护士语言稍有忽视,就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产生不利于疾病治疗的心理变化。所以,护理人员要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采用委婉、含蓄、安慰等语言,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灵活性语言
在工作中应注意护理对象的不同,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同。因为患者的病情、年龄、性格、工作性质、生活经历、婚姻家庭、文化素养、社会和经济地位等不同,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不一样。因此护士要运用语言应变能力,针对患者各自的心理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谈话对象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语言技巧,其目的是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4 保护性语言
护患关系是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因为护士和病人接触的多,患者的心理活动愿意给护士讲,护士可以事实求是地向病人解释病情和治疗情况,但要注意不同的对象不同对待,运用保护性语言,尽量减少对他们的精神压力。不要使用刺激性语言,更不要拿患者的生理缺陷或隐私开玩笑,病人不愿陈述的问题不追问。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心,使患者感到心理满足和慰藉。
在护士与患者的语言交流中,既有美好的有声语言,也有无声语言的交流,无声语言包括表情和动作,它可以配合语言加强表达能力,患者往往通过护士的表情观察自己的病情变化和服务态度,恰当的无声语言可以提高交流效果[2]。在心理护理工作中,不仅用语言与患者交流,还要在微笑、手势,眼睛的帮助下,利用非语言性技巧与患者沟通。护理人员应注意举止得体,让人觉得亲切、真诚、温暖,易于接近,取得患者的信任。无声的语言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心理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护士的语言能治病,也可以致病。美好的语言能给病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使患者身早日康复;恶性刺激的语言能使患者情绪低落,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效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注意提高语言技巧,更好地发挥语言在心理护理中的功能,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效果。通过语言技巧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配合和引导治疗,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效道,等.医护心理学[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1986:156
[2] 马文元.实用护理心理学[M].江西,江西科技出版社,1987
【关键词】心理护理;语言技巧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在护患交往中,护士通过语言了解、观察病情,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遵守医嘱,配合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1]。患者也是通过语言来感受护士的服务态度。美好、恰当的语言能促进交往,密切护患关系。护士一番温柔的话语,能令病痛者停止呻吟,所以护士的语言对患者心态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讲究语言技巧,即可以直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又能把握患者的心态使其配合治疗。整体护理注重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把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融汇在每一项护理服务中,增强了护患间的沟通,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任。语言是护患心理沟通、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护士与患者的言语沟通中,要注意正确使用语词和达方式,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根据心理护理工作的需要,可将护士的语言行为分为几个方面。
1 文明礼貌性语言
护理人员首先尊重患者,才能受到患者的尊重。语言文明礼貌是语言美学的基本内容。护患交往中,护士应该使用尊重患者人格的文明礼貌性的语言。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出言文明礼貌使患者感到友好、平等,不仅可以减少护患关系中的纠纷,又可以满足患者希望受到被理解、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2 情感性语言
语言是门艺术,是人类沟通人类情感的桥梁。患者到医院求医,在陌生的环境中,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顧。良好的语言、适当的称谓,能消除病人对护理人员的陌生感,不仅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还能促进情感和信息交流,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排除各种忧虑和急躁情绪。如病情危重或癌症患者,他们生命有限比一般人敏感,护士语言稍有忽视,就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产生不利于疾病治疗的心理变化。所以,护理人员要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采用委婉、含蓄、安慰等语言,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灵活性语言
在工作中应注意护理对象的不同,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同。因为患者的病情、年龄、性格、工作性质、生活经历、婚姻家庭、文化素养、社会和经济地位等不同,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不一样。因此护士要运用语言应变能力,针对患者各自的心理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谈话对象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语言技巧,其目的是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4 保护性语言
护患关系是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因为护士和病人接触的多,患者的心理活动愿意给护士讲,护士可以事实求是地向病人解释病情和治疗情况,但要注意不同的对象不同对待,运用保护性语言,尽量减少对他们的精神压力。不要使用刺激性语言,更不要拿患者的生理缺陷或隐私开玩笑,病人不愿陈述的问题不追问。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心,使患者感到心理满足和慰藉。
在护士与患者的语言交流中,既有美好的有声语言,也有无声语言的交流,无声语言包括表情和动作,它可以配合语言加强表达能力,患者往往通过护士的表情观察自己的病情变化和服务态度,恰当的无声语言可以提高交流效果[2]。在心理护理工作中,不仅用语言与患者交流,还要在微笑、手势,眼睛的帮助下,利用非语言性技巧与患者沟通。护理人员应注意举止得体,让人觉得亲切、真诚、温暖,易于接近,取得患者的信任。无声的语言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心理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护士的语言能治病,也可以致病。美好的语言能给病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使患者身早日康复;恶性刺激的语言能使患者情绪低落,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效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注意提高语言技巧,更好地发挥语言在心理护理中的功能,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效果。通过语言技巧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配合和引导治疗,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效道,等.医护心理学[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1986:156
[2] 马文元.实用护理心理学[M].江西,江西科技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