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中国,高素质的兵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haid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多年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京军区“临汾旅”向世界打开了“大门”。30多年来,他们先后接待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事和民间代表团,为外宾进行军事表演600多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光辉形象。
  
  迎外观念:开放的尺度放大了
  
  时间回转到1975年1月9日。这天,“临汾旅”迎来了某军政干校外训队圭亚那籍学员爱德华·科林斯和他的同学们,当科林斯看到官兵弹无虚发的实弹射击、迅猛精湛的刺杀技术、凶猛顽强的擒拿格斗后。他还意犹未尽,但安排就此结束,他只得草草地拍了几张照片留念。
  2005年5月18日,已是圭亚那国防军参谋长的科林斯再次走进了“临汾旅”。检阅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后,便是“临汾旅”旅长金川向他介绍旅里情况,他边微笑着点头,还不时用笔记录。就在旅长介绍完毕后,他说:“旅长先生,我可以提几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金川旅长坚定而自信的回答让科林斯大感意外。此刻,他的思绪又被拉到30年前的那次来访参观,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可没有宾主相互提问的安排。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部队的任务使命、军事训练、武器装备性能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而金旅长都是每问必答。更令他吃惊的是,金旅长还让他参观了沙盘作业室、网络学习室、武器展示库等场所。在这些地方,他时而拍照,时而提问,而且对各种武器装备亲手抚摸,爱不释手。
  看完军事表演后,他又走进战士宿舍、兵器室、俱乐部,并和战士一起共进午餐。在饭堂,他高兴地拿出当年拍摄的照片和大家交流起来:“原来你们住的是平房,给我看的是刺杀操、投手榴弹、跳木马,我也没有机会和士兵交流。现在我可以与你们平等交流了,你们的变化太大了!你们越来越自信,中国军队越来越开放了!”
  2009年4月29日,46个国家的59名驻华陆军武官、副武官走进了“临汾旅”,在这里,他们走进战士排房、走进连队饭堂,观摩了“合成营对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实弹战术演习”。武官团团长、曾在3年前来过“临汾旅”的瑞士驻华武官盖贺奇微笑着对金川旅长说:“上一次您让我们看了连的战术,希望在我第三次见到您时,您能让我看一个旅规模的演习!”金旅长微笑着说:“会的,会有那天的!”
  
  装备换代:实战能力突飞猛进
  
  1976年8月7日上午,“临汾旅”迎来了第一位来访的外国元首——博茨瓦纳总统塞雷茨·卡马(时任交通部长叶飞陪同)。卡马一行参观了警卫连、修理所和军事技术。而展示军事技术表演的图片显示的是刺杀操、射击、连战术等最基础的军事技术。显然,这是当初迎外的最高规格了。
  从一入伍就在“临汾旅”仪仗队当迎外兵,并且一直负责外事工作的旅外办主任王春金深有体会:“当时国家不富裕,没有更多的经济实力用来研发和装备新式武器,官兵的服装也没现在好,迎外课目的场面也没有今天这么大。每次给外宾表演时,很多官兵心里都不太是滋味,只能在军事素质和战斗作风上赢得外宾的掌声。”
  “根本原因还是武器装备落后!”金旅长说,“80年代以前,我们步兵的主战装备也就是步(机)枪,手榴弹、火箭筒这‘三大件’,迎外军事表演课目的设置自然就受到了限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军事科技水平也迅速提高,反坦克导弹、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榴弹发射器、新型反坦克火箭等先进的新式步兵武器陆续装备部队,步兵装备实现新的跨越。在此基础上,根据作战任务的变化,“临汾旅”新增加了多种火器射击、对抗演练、反恐战术演练等实战性更强的内容。这些变化使迎外的场面更加壮观,也给官兵带来了自信。
  “自动步枪速射”是“临汾旅”中很能体现官兵军事素质的迎外课目,班长宋海龙曾用81式自动步枪20发子弹打出了198环的好成绩,被外国人誉为“中国枪王”。2006年3月7日上午,在为苏丹高等军事学院防务学院代表团表演同一个课目时,射手杨振伟使用新装备的95式自动步枪打出了199环的好成绩。更让人高兴的是,在随后的训练中,杨振伟和其他两名射手还打出了200环满环的好成绩。
  一时间,很多记者走进“临汾旅”采访杨振伟:“是不是意味着你的枪法超越了宋海龙?”杨振伟说:“我并不觉得我的射击水平比宋海龙强。因为我用的是带光学瞄准具的95式自动步枪,武器本身的性能比81式好!”
  同样,自从装备了反坦克火箭后,打运动坦克的成绩也比原来用无座力炮射击成绩好,而且因为威力增大,射击效果也更加壮观。射手文刘刚说:“无座力炮的空回量比较大,我每次射击时心里都晃悠,就怕万一。现在改用反坦克火箭后,从来没失过手!”
  装备的更新换代给迎外兵带来了自信和良好的成绩,也是装备的更新换代,壮了军威,扬了国威。官兵素质:人人当新闻发言人
  迎外无小事。作为中国军队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临汾旅”官兵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乎党和国家的声誉,关乎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形象。
  上世纪70年代时,来访的外宾特别喜欢询问战士的生活、训练情况。而面对各种肤色的外宾提问时,这些训练场上的“中国枪王”、“武状元”们,心里却没有底,又担心自己说错话,干部会批评。因而,在外宾面前有时表现得支支吾吾,完全没有了他们在训练场上的风采。
  “当时,基本不安排外宾与战士直接接触,也不安排外宾到连队就餐。”旅外办王主任介绍,“当时的战士文化程度普遍很低,有的连家信都不会写,干部的文化水平也并不高。所有的翻译都是上级派来的!”
  改革开放后,兵员的文化层次有了提高,部队在加强对官兵政治理论、保密知识、礼仪常识教育的同一位外籍记者走到一名士官面前问。“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战略伙伴。”士官用英语沉着地回答。
  “台湾海峡会打仗吗?”智利记者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语给一位列兵出了一道难题。“作为一名战士,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我们的职责,我们随时听从祖国召唤。”列兵从容不迫的回答让智利汜者连连点时,开办了外语班、电脑班,并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官兵参加自学考试和成人教育。官兵的整体素质提升后,部队也开始安排外宾到连队食堂与官兵就餐,安排来访的外国记者与战士座谈了。
  2002年7月10日,来自16个国家30家媒体的105名记者来到“临汾旅”观看迎外表演。官兵们不畏炎热,精湛的军事技能,博得观礼台上观众的阵阵掌声。应各国记者的要求,表演结束后,进行了一个现场答记者问。
  一位记者问一位上等兵:“你们的津贴这么低,不感到吃亏吗?”士兵回答:“我是按照我国的《兵役法》在尽义务,参军是我自愿的选择,作为一名战士我很自豪。”
  “美国是不是中国最大的敌手?”头。过后,时任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这个旅的每一位官兵都能当好新闻发言人。”
  事实上,越是军事强国的来访者,看得越认真,问得越仔细。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外宾来访时,一有机会,就向官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次,美国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华莱士走进了“临汾旅”,这位资深记者在观看完军事表演后问战士朱诗亮:“作为士兵,想到过死吗?”面对世界知名记者略带挑衅性的询问,朱诗亮说:“牺牲对于每个军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贵国的巴顿将军不是也说过‘军人就是牺牲吗’?我们热爱和平,但随时都准备着为祖国而牺牲!”
  “你,很了不起!”华莱士显得异常兴奋,亲切地和朱涛亮拥抱。结束1天的采访,华莱士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士兵,不但精通军事,而且个个很有政治头脑,富有牺牲精神。”
其他文献
电子图书市场在德国才刚刚起步,相对美国来讲,德国在这方面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德国《明镜》周刊2009年推荐的50本畅销书中,只有29本可提供电子版本。而美国《纽约时报》在2008年推荐的112本畅销书中即有102本可提供电子版本。到2010年底,相对于美国的电子图书占据市场份额的10%,对于电子图书在德国的市场份额乐观的估计也只有0.3%左右。    德国电子图书的历史及现状    2000年,美
期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借船出海,委派专人于2010年10月23日至31日参加了在利比亚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友好大会”和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第九次“中沙经贸研讨会”以及中沙建交20周年座谈会。大会期问,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新疆发展成就的外宣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魅力新疆》主题发言    2010年10月23日至26日,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友好大会”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全国人大
期刊
在传统意义上,国家形象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大众媒体,但中外媒体的制度差异使得我国利用媒体改善国家形象的战略实施不如人意。与大众媒体相比,学者及其学术活动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所具有的价值鲜有论及。但事实上学者身份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更高,由学者参与的学术活动产生的影响更客观、深入、持久。    学者战略对国家形象传播的有效性    与媒体从业人员相比,学者在国家形象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学者的影响力首先来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09年,如果被称为是中国的“智库年”,似乎也不为过。从年初开始,被中央政府钦点成立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汇政、商、学三界,强势重磅登场。接下来的“全球智库峰会”,又几乎云集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的“智囊团”、“思想库”、“政府外脑”、“影子内阁”,讨论的焦点议题又是炙手可热的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影响。一时问,国内外媒体上关于“中国思想库数量超过美国”,“崛起的中国意欲构筑软实力强权”等评论
期刊
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新闻官员和记者研修班”在北京举行。研修班期间,来自五大洲43个国家的95名政府新闻官员和媒体记者走访北京、贵州两地,与中国新闻官员、大学教授、新闻记者就中国新闻发布制度、中国外交政策等进行互动交流,并参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贵州电视台等新闻机构,走进中国农村、苗寨,亲眼见证中国变化。  95名学员中,大部
期刊
县一级电视台从事外宣工作的电视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题材显得很“小”,在当地或者一定的范围之内,它们算是不错的题材,但在境外播出,就显得“小”了。江苏建湖电视台做外宣片已有将近六年的时间了,与所有的县级台一样,我们也面临着题材太“小”、题材匮乏、题材越做越少等困惑,为此,我们在处理题材的时候,尽量用世界的“大”眼光来讲述这些地方“小”事,使“小”题材也能走向世界,“登堂入室”。
期刊
当哥本哈根会议成为地球上每一个人关注的话题的时候,低碳也成为了一个流行名词,作为关乎这个星球存亡的一个关键词,它频频出现在各个媒体的报道中,如何做好“低碳”报道,却成为了一个难题。  对于绝大多数记者来说,并不具备相关科学的学历背景,复杂的科技术语和专业数据也成了记者头疼的事。但是,在做这种报道时,如果能够运用好那些看似复杂的素材,不仅能够为文章增强可信度和厚度,也能够使科学之外的政治和经济话题显
期刊
2009年10月,为期19天的“感知中国·以色列行”活动在以色列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是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以色列外交部联合主办的;  我是第一次踏上地中海东岸这片神奇的土地,此前,想象中的以色列,足战火、硝烟,当然还有经济发达。但当我从法兰克福乘4个小时飞机抵临以色列中心城市特拉维夫机场时,看到浩瀚的大沙漠里蓝宝石一样生动的湖泊。很快就被这里的安静、祥和所感动。  以色列是一个只有600多万人口
期刊
编者按:本期选取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工人》和《华尔街日报》的《中国正在成为绿色技术领导者》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认为,《中国工人》的一组报道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主题不宏大,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表达主题的最佳方式。后一篇点评则提出。在做科学事件的报道中。我们应巧用术语和数据。运用比喻化繁为简。    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12月将“中国工人”这个特殊群体与驻阿富汗美军总司令麦
期刊
不久前,由土耳其作家工会外联部主任Dursun OZDEN先生率领的土耳其摄制组圆满完成了专题纪录片《吐鲁番坎儿井》的拍摄工作,该纪录片以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为线索,围绕坎儿井这一生命源泉展开叙述,内容充分反映了当地各族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幸福生活的美好现实,该纪录片将在土主流的NTV新闻频道分期播出。此次活动作为两国政府部门支持的民间文化交流项目,既是落实中央领导提出加强对土耳其对外宣传工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