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堅力量,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与发展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也凸显了其创新发展。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382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教育和渗透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和观点,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它不仅包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还包括对祖国、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高度忠诚,增强了民主法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理解和接受了中国公民参与政治的原则,促进了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完成。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与教育者互动,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独立、主动、主动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提出意见或发现问题的权利和能力,善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在想象中发展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挖掘他们的个性潜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教育的主要任务。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追求统一性、恒定性、恒定性、恒定性,强调规范和标准相同的学生的要求,忽视大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忽视大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和渐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的不同,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忽视个体差异现象,就会拉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难以激发求知和实践的欲望,从而影响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在信息传播的强大特性下,尽管大学生具有了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但这些信息中夹杂着消极、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从而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无端的质疑,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信息把关方面的作用难以发挥。这无疑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有效性,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威信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为大学生本身在中学时代就忙于学习,对社会的了解不深,自己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新媒体的消息的影响,也很容易被一些外表光鲜亮丽的不良思潮所迷惑,从而对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有了认识,甚至失去了理想信念和信仰。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机会不均等
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参与的往往是少数人,不参与的学生也不喜欢参加其他活动,经常参与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一些积极分子,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各社团群体等,一般的学生参与程度比较低。因此,一些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仅有少数学生积极参与的精品、重点实践活动上,而忽视了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能覆盖全体大学生,没有实现所有学生的均衡发展,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宗旨。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
首先必须明确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体系、培养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来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大学生人才,且是由自己独立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大学生个性不是提倡“个人本位”,否定社会制度和法律权威,而是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大学生的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特长发展和潜能发挥。其中要重视大学生潜能的开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潜能,为其提供一个锻炼与实践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发挥专长,实现自身价值。最后树立个性教育意识。认识和尊重大学生的差异性,积极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注重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个性化教育意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使教育内容和方法更加合理得体,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个性化教育。
(二)充分依托新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在传统媒介时代,受环境制约,教育内容建设更倾向于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实践环节的开展。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对于实践环节的条件限制,主要体现在新媒体界对社会实践的多渠道宣传和激励,通过新媒体界的传播,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得实践的内容和基本情况,通过网络直播和在线互动可以更好地激发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在传统媒体时代,教育对象参与社会实践受到地域、经济、知识等因素的限制,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大众化、信息的共享化、知识的交互化等特征为教育对象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外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所有教学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将体驳、情景、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融入到教学之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大学可利用重大事件或纪念日开展大型实践活动,如利用雷锋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培育爱心,培育德性;以建党节为契机,开展观看红色电影、传承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精神等党史爱党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欣.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20.
[2]张凯. SWOT分析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对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0.
[3]徐维克.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4]许倩.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优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382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教育和渗透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和观点,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它不仅包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还包括对祖国、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高度忠诚,增强了民主法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理解和接受了中国公民参与政治的原则,促进了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完成。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与教育者互动,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独立、主动、主动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提出意见或发现问题的权利和能力,善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在想象中发展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挖掘他们的个性潜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教育的主要任务。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追求统一性、恒定性、恒定性、恒定性,强调规范和标准相同的学生的要求,忽视大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忽视大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和渐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的不同,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忽视个体差异现象,就会拉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难以激发求知和实践的欲望,从而影响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在信息传播的强大特性下,尽管大学生具有了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但这些信息中夹杂着消极、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从而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无端的质疑,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信息把关方面的作用难以发挥。这无疑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有效性,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威信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为大学生本身在中学时代就忙于学习,对社会的了解不深,自己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新媒体的消息的影响,也很容易被一些外表光鲜亮丽的不良思潮所迷惑,从而对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有了认识,甚至失去了理想信念和信仰。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机会不均等
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参与的往往是少数人,不参与的学生也不喜欢参加其他活动,经常参与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一些积极分子,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各社团群体等,一般的学生参与程度比较低。因此,一些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仅有少数学生积极参与的精品、重点实践活动上,而忽视了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能覆盖全体大学生,没有实现所有学生的均衡发展,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宗旨。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
首先必须明确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体系、培养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来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大学生人才,且是由自己独立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大学生个性不是提倡“个人本位”,否定社会制度和法律权威,而是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大学生的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特长发展和潜能发挥。其中要重视大学生潜能的开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潜能,为其提供一个锻炼与实践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发挥专长,实现自身价值。最后树立个性教育意识。认识和尊重大学生的差异性,积极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注重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个性化教育意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使教育内容和方法更加合理得体,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个性化教育。
(二)充分依托新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在传统媒介时代,受环境制约,教育内容建设更倾向于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实践环节的开展。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对于实践环节的条件限制,主要体现在新媒体界对社会实践的多渠道宣传和激励,通过新媒体界的传播,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得实践的内容和基本情况,通过网络直播和在线互动可以更好地激发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在传统媒体时代,教育对象参与社会实践受到地域、经济、知识等因素的限制,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大众化、信息的共享化、知识的交互化等特征为教育对象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外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所有教学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将体驳、情景、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融入到教学之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大学可利用重大事件或纪念日开展大型实践活动,如利用雷锋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培育爱心,培育德性;以建党节为契机,开展观看红色电影、传承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精神等党史爱党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欣.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20.
[2]张凯. SWOT分析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对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0.
[3]徐维克.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4]许倩.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优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