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鲁笳情寄大泉山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04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5月,我走太原,过西安,穿八百里蜀道,来到自秦汉以来就是祖国西南重镇的成都市。由于一路长途跋涉,到了新兴宾馆我便倒头大睡。直到我的同房喊我吃午饭才醒来。我匆匆洗漱后就赶往餐厅,进门一看,除领导同志的那桌还有空位外,其余的餐桌已座无虚席。正在我犹豫的时候,我一眼看到陶鲁笳同志在向我招手,我便走过去坐在他的旁边。这时我看清同桌有陶老的夫人贾于慈同志和其他几位领导。简单的问候之后,陶老就对我说:“前些日,大泉山的支部书记石刚同志要来找我,想办个加工厂,我想就不要让他们来了。我给你写个条,你回去后去找一下你们市的领导,请支持一下。”说着陶老就放下筷子喊工作人员要了一张信纸,在餐桌上写了起来。其他领导大概都知道陶老的工作习惯,大家都继续吃饭,谁也没说话。我呆呆地坐在那儿,看着陶老聚精会神地写了一段文字,好像不太满意,又喊工作人员要纸。这时,陶老的夫人说话了:“老陶,回去写吧!你看,你写信,影响树全吃饭了。”陶老抬起头看见我不动筷子,笑着说:“对!回去写,我们先吃饭。”说着也拿起筷子与大家一起用餐。饭后,陶老的夫人对我说:“树全,你晚上来取信吧!”我笑着说:“没问题,晚上见!”
  我与陶鲁笳同志相识多年。他是江苏溧阳市人,193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49年在太行革命根据地工作,1949年2月任太行区党委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1953年1月至1965年8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山西省军区政委。1965年9月后曾任国家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主任,国防科工委主任、政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等职。曾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陶老非常关心大同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我们每逢见面都要长谈,有好几次陶老与我谈话到深夜一、二点钟,那还是在他的夫人多次劝阻下才肯休息。
  与陶老的相识,我逐步了解到大泉山的历史渊源。1955年,毛泽东主席主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山西省委把阳高县委书记王进同志写的大泉山的文章送给主席。毛主席亲自动手修改了这篇文章,并把原来冗长的标题(《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绿林成荫,花果满山》),改为生动、醒目的标题:《看,大泉山变了样》,还写了精辟的按语:“很高兴地看完了这篇好文章。有了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整个华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照样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了。并且不要很多的时间,三年、五年、七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问题是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我们要求每个县委书记都像阳高县委书记那样,用心寻找当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使之推广。”1956年1月,中央在中南海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会议讨论《农业40条》,当谈到水土保持、绿化全国的问题时,陶老又向毛主席汇报了阳高县大泉山采取挖鱼鳞坑、开渠、培埂、堵沟等四条办法绿化荒山的经验:过去的大泉山是一个只有36户人家的小山村。群众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流描述着这里的自然条件是:“山山和尚头,处处裂嘴沟,旱天渴死牛,雨天水土流,满野黄土坡,十年九不收。”粮食平均亩产不过50斤,群众生活苦不堪言。山上的一位居土张风林在解放前曾为绿化大泉山艰苦奋斗了10年,取得了一些成绩。解放后,张风林在党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经过7年多的时间,依靠党支部的领导和群众的集体力量,他的理想一步一步得到实现。
  接着,陶老又向毛主席汇报说,1953年我去阳高县调查发现了这个典型。当时,县委书记王进、大泉山党支部书记高进才和张风林陪我参观了大泉山。从山上转到山下,边看边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山坡自上而下,遍挖鱼鳞坑,每坑的边上都植树,树小时,坑内种植农作物,可以现年得利。树大了,就停止种植农作物。为保护鱼鳞坑不被水冲,他们在山坡上打了一道一道拦水埂,埂里挖连环卧牛坑,使之上通鱼鳞坑,下通排水渠,埂上全压杨柳枝条,使埂又结实又长树。这样,遍山挖鱼鳞坑,就可以遍山蓄水,遍山植树,而且树的成活率高。他们把这种作法叫作,“土蓄水,水养树,树保土。”加上他们在沟壑里也由上而下层层打埂,节节蓄水,分段拦沙,每筑一坝,就修一个台地,成为良田。沟底二岸全都营造了护岸林,从而形成一整套治理水土流失、化害为利的有效措施。1954年实现合作化后,加快了大泉山的面貌改变,使过去的荒山、荒坡、荒沟成了梯田成排、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花果满山的优美景地。毛主席听了以后高兴地说,大泉山张风林真好啊!你回去后对他说,我们感谢他!我们要把大泉山在报纸上大肆宣传,要写书,要写传单,给来参观的人每人发一份。
  毛主席为大泉山写的按语以及赞扬大泉山和张风林的话传达下去后,大泉山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经过两年的努力,进一步控制了水土流失,基本上做到了土不下山,水不出沟。而且大泉山的经验,在大泉山高级合作社的8个自然村迅速得到推广。在1956年、1957年两年间,他们利用冬春农闲时间,组织全社劳力,上山下沟,挖鱼鳞坑,植树造林,修水平梯田,筑坝造田,在六个山头植树2000多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57年,大泉山高级合作社受到国务院的嘉奖。同时,在毛主席按语发表两周年时内,全国先后有22个省、市、自治区3万多人到大泉山学习参观。著名学者竺可祯和苏联水利专家等也到大泉山参观,对大泉山的绿化荒山和水土保持工作都给予很高的评价。1958年,毛主席在成都会议期间,还在两次讲话中提到大泉山和张风林。一次说,我们的东西都从群众中来的。用鱼鳞坑的办法绿化荒山,是大泉山的一个和尚创造的。不同群众接近,任何东西也创造不出来。另一次说,大泉山治理水上流失、蓄水用水的经验,一经在全国推行,更发展了,更系统化了。现在许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采取了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群众自办为主,即所谓“蓄、小、群”的办法,治水、用水,也即按照沟壑的走向,自上而下,梯级开发,修筑许许多多的纵横相联的小水库,群众叫做“葡萄串、满天星。”效果很好。
  晚上,我去了陶老的住所。他交给我一封信。信中是这样写的:
  前年我到阳高大泉山村去过一次,这是30多年前,毛主席赞扬过的一个绿化典型,并作过批示向全国推行大泉山的绿化经验。30多年前我虽去过大泉山,并向毛主席当面汇报过大泉山的绿化的情况。这次我重去大泉山,看到30多年来,大泉山的绿化成绩很突出,过去杨柳树多,现在完全是大片的松柏树。该村的支书石刚同志向我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能帮助他们办一个木材加工厂。他们木材蓄积量,办一个小型木材加工厂是完全可能的。但我心有余而力不足。请您能关心一下这件事。使昔日毛主席赞扬过的绿化先进典型,在改革开放中,能重显辉煌。
  工作顺利!
  陶鲁笳
  1995.5.25
  
  这天晚上,陶老又一次与我谈了很久很久……
  6月初,我回到了大同市。带着陶老的深情,我多次找了市主要领导。带着陶老的深情,我生平第一次来到了大泉山。在支书石刚同志的陪同下,我登上了大泉山的最高峰,眺望着远处茫茫的黄土,踏着脚下这凄清的绿舟,我沉思着……我想着陶老端坐在餐桌旁俯视书写的样子;我想着人口、资源、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主题;我想着大同市要把旅游业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仿佛聆听到一个宏亮的、浓厚的湖南口音在一次又一次地说:“大泉山的张风林,你真好啊!”
其他文献
该文定义了*σ紧空间的概念.它是σ紧空间和可分空间的推广.文中讨论了*σ紧空间的一些性质以及*σ紧性与*Lindelof性,c.c.c和可分性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点可数基讨论了一些
我们考虑重置期权的定价问题.重置期权的价格将随某些确定日期上一些时间区间内的股票价格的算术平均值重新设置.我们在风险中性框架下获得一些基于正态分布上的显式定价公式
由于在信号处理等实际问题中所采集的数据都是离散的、有限长的,有限离散空间CL上Wilson系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来,Strohmer和Kutyniok给出CL的具有一般时频格的Wilson
该论文由六节组成.第一节介绍了小波分析的背景和发展历史;第二节总结了框架,主要是L2(R)上三种框架的基本理论;第三节是论文的主要结果,讨论了Weyl-Heisenberg框架恒等式成
紧框架下的压缩感知方法产生的背景是:在许多应用如图像或信号处理中,信号本身不是稀疏的,但是在紧框架的作用下可以表达成稀疏的.即未知的信号x∈Rn在紧框架的表达下为x=Dx,
框架理论最早是在1952年由R.Duffin和A.Schaeffer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出的,它是对正交基一种自然的推广.事实上,如果{f}是L(R)中的正交基,那么对任何f∈L(R),在L(R)中收敛的意义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本,改善学生学习观念,有效发挥学生课堂主动性与积极性。其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课堂参与度。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不少老师可能认为“诗化”教育只是语文老师的事,而数学学科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诗话不沾边。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偏见与借口,儿歌教学法就是一种“诗化”教育,能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