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878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规范化引发了社会关注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体现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传承和发展了新时代的精神。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开展,在建设优良校园精神文明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基于我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结合我国的发展形势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提出我国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开展我国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关键词:志愿服务 工作体系 发展路径
  一、引言
  大学生志愿者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持有“奉献、友爱、进步”的价值观念,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为促进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晚,规范的志愿服务机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自2008年以来,由于举办了许多大型的国际化的活动,我国的志愿服务开启了新的篇章。经过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猛,社会长足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志愿服务快速发展,尤其是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渐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与支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传播优质文化,促进校园建设,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高校文明建设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想氛围,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因此大学生志愿活动是新时期高校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抓好大学生志愿活动,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创新志愿服务路径,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律体系。本文采取实证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1.日常工作管理不规范。高校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包括志愿者选拔、注册与教育培训、志愿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志愿者组织规章制度完善与奖励措施以及服务宣传等方面。在日常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进行人员招募的主要目标为组织者的需要或者项目的需求,通常忽略掉志愿者个人的满意度,没有站在志愿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二,缺乏对志愿者的系统培训,训练形式较为单一,达不到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的效果。第三,舆论宣传形式缺乏多样化,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没有在很大程度上的宣传志愿服务精神,缺乏宣传力度。第四,我们主要依据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长短对其进行考核,往往忽略项目的特殊性和其服务的质量,考核缺乏科学性。
  2.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作为人自身行为的先导,只有具备了正确的道德思想,才能使行为被引导至好的方向。许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他们的主要动机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志愿服务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希望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追求。然而,也不能忽略少数学生迫于周围环境的压力才参与其中,他们对于自身并没有十分准确的定位这种志愿活动具有半强迫性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事业中,必须要确保志愿者可以正确认识并理解自身所参与的志愿服务,带有纯粹的志愿动机来参与志愿活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于志愿者服务的认识以及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
  3.制度保障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发展迅猛,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参与志愿活动的大学生也愈来愈多,然而许多問题也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不断显现出来,例如保障机制问题。保障机制不完善是影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发展的问题之一,制约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发展。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来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使得志愿者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国家颁布了许多关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律条文,在完善制度保障机制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缺乏对立法的宣传力度,在具体条文的执行过程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导致大学生志愿者们的个人权益无法获得足够的法律保障。
  4.项目资金缺乏。志愿服务常态化运作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但在实际运作时其需求与经费供给不足之间经常呈现矛盾状态。从志愿服务的角度来讲,其志愿活动具有自发性、公益性、无偿性等特征,志愿者是自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对绝大多数的志愿者而言,他们的物质条件不是很优越,而且大学生志愿者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需要一定的资金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如果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则会阻碍志愿服务活动继续进行。例如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经费,包括交通费、住宿费、通信费等多个方面。如果需要大学生志愿者自己贴补经费,或者出现因为经费不足而导致志愿活动无法开展的情况,则会对志愿者的积极性造成影响,极大地打击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信心。
  5.高校志愿服务缺乏多元化。许多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服务内容往往较为单一,服务范围也比较窄小,服务对象有限,惠及面较小,导致大学生缺乏参与志愿活动的兴致,甚至有些大学生是迫于社会和环境的压力而参加实践活动,并非自觉自愿参与志愿活动。与此同时,很多学校在发起志愿活动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随着志愿服务精神的不断深入,不少高校也相应地组织了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志愿活动具有很多益处,但这些具有政治色彩的活动往往不能够持续开展,在特定的时间段具有明显法人效果,到后面也就不了了之。大学生难以在流于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真正领会到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其主观能动性也较差,服务效果不够显著。
  三、构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对策体系
  1.创新志愿服务路径。由于志愿服务活动消耗时间比较短,需要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期间具有针对性地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创新志愿服务路径,针对具体的问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首先,在招募志愿者的环节,在保证志愿者的专业程度与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录用志愿者的关键在于志愿者的研究方向与服务单位的需求是否一致,是否可以为服务单位提供有效适用的建议。其次,也可以进一步创新服务路径,针对开展志愿活动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给予志愿者与之相关的课题,志愿者可以基于课题进行科学调研。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是联结高校与社会的一个桥梁,服务单位以志愿者为媒介,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提供课题资金,邀请科研单位共同研究课题,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2.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出台了针对志愿服务的法规条文,然而这类条文都较为宽泛,不切合实际,不能给予志愿者健全的保障。事实上,随着公益理念的深度普及,我国当代大学生主动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愈来愈高,但志愿服务的完成不能仅凭热情,如果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受到损失却没有得到补偿与尊重,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必然会降低。基于此,可以出台一项专门针对志愿服务的保险法,增加关于志愿服务的条例,规定服务单位及志愿组织为志愿者购买相关保险,以保险的形式降低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风险。因此,颁布一项针对志愿服务的全国性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3.构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过去,志愿者们得到的大多是精神上的鼓舞,大部分人也认为志愿服务是无偿的,没有想要获取利益的动机。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开展,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以体现个人的自我价值,获得自我奉献后的社会成就感,因此希望自己在志愿活动中的付出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然而,如果没有较为健全的激励机制,大学生志愿者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将会被极大地打击,甚至有人会选择退出志愿者行列。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兴致。志愿服务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定期的量化考察。
  4.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制度。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工作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很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很多的志愿组织无法为志愿者提供长期的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导致大部分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过程中饱有热情,却难以真正发挥自己的本领,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涉及较强的专业性的志愿服务时,要保证其接受了相关的培训,通过训练掌握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要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防止大学生志愿者们在进行志愿服务过程中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而出现尴尬的局面。高校的志愿组织大多由大学生群体自己负责和管理,团队向心力、凝聚力、协调能力不够强,不利于志愿活动的高效完成。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依靠志愿者的知识和技能来获取实效。因此很有必要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系统、专业、规范的培训。
  5.采取适度激励的策略和方法。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具有无偿性、自愿性、公益性等特征,是志愿者自發参加与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不排除一些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的多种动机。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理解他们参与活动的多种动机。在这个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的一些措施,重点在于这些举措是否会对志愿服务精神作出一定的消极影响。这种担心非常有必要,其中关键点就在于适度性这个问题,要把握好度。我们需要把这些具有功利性的措施界定在保障而不是报酬这样的范围内,就不会使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换言之,对多样志愿服务动机的包容并不意味着我们鼓励志愿者怀有不纯粹的志愿服务动机,我们的本意在于对大学生感悟志愿服务精神进行适时的引导,采取适度的激励政策,多措并举是切合实际的策略。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与此同时,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也迅猛发展。志愿服务对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校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载体,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指导意义。大学生是我国志愿服务队伍的主力军,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在志愿服务活动的事业方面的发展相对青涩,很多地方都需要完善,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完善,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长久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健颖,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80-81.
  [2]黄艳,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02,93-97.
  [3]傅学强,王志,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208-210.
  [4]时小燕,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河海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高低是企业在市场取胜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将成本在不降低产品质量良的前提下降下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现代化企业应更加关注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为此企业就要寻求好的成本控制办法,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技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的恰到好处,这是现代企业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成本降下来了,企业才更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企业要有全局意识,树立一个系统的
期刊
摘 要: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社会运作原理,我们要真正理解中国法治的社会根基,除了要理解以西方社会经验总结而来的现代法治的社会根基——市民社会之外,更应当理解中国社会自身蕴藏着的原理与逻辑,从而寻求一条市场与国家二元互动培育中国法治的社会根基道路。  关键词:法治社会根基 社会结构 培育路径  一、引言  以现代法治为核心的社会秩序的构建已经成为中国各个阶层的一致性共识。不同于西方
期刊
摘 要: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下,必须狠狠抓住改革发展的机遇,提高全要素的生产效率。汽车行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无效供给和供需错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凸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因此必须转变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式。本文主要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转变发展方式 新能源汽车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在凯恩斯学派
期刊
摘 要:《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管理条例》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权交易的地方法规,存在以下问题:该条例仅规定了初始水权确权登记,而没有规定水权交易登记制度;该条例没有对水权交易过程进行规制;该条例仅规定了违规取水用水的行政责任,没有规定水权交易的相关民事责任;该条例没有规定水权交易的监督机制。建议完善水权交易的地方性法规,规范水权交易行为,使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权交易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寻,从而解决宁夏回
期刊
摘 要:“青椒”是网络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高校青年教师是青年中的重要群体,青年教师的现状决定了高校的未来。高校共青团如何更有效地联系服务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只有通过更新联系服务理念,创新工作载体,搭建发展平台,关注需求困难,才能断完善对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整体设计。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高校青年教师  一、高校共青团联系服务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  中国共青团组织作为规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企业出现成本过高、利润减小的现象。企业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除必要的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成本降低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降低成本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成本控制 降低成本 企业管理  成本泛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是反映和监督劳
期刊
摘 要:文章在分析卫生类高职院校管理人员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管理岗人员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针对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岗人员的培养的途径。应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和调动管理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学校组织的凝聚力。使学校的持续发展得到保障,更好地服务区域政经济文化发展。  关键词:卫生类高职院 管理岗人员 培养路径  一、引言  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要改善卫生类高职
期刊
摘 要:农村人口外流、劳动力缺失、经济发展速度缓慢都是造成城乡差距大的主要原因,其中农业流通模式仍较为落后。城市的居民买不到“放心”农产品,农民在农村也买不到“价廉物美”的消费品。这些都和政府对农产品、农村生活日用品等产品流通环节缺乏监管、农村流通基础设备落后和流通缺乏组织规模有关。大通农场是一种新型创新型农业模式,具有典型的“互联网+”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典范。大通农场不再依托传统的批发市场来进行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应用性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探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模式,提出从认定办法、实践能力提升方案、激励机制和监督与反馈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双能型”教师 四位一体  2000年教育部教高司函[2000]36号文中首次提出“双师素质”及工科类 “双师型”教师概念。关于“双能型”教师的界定,是在“双师型”教师的基本上
期刊
摘 要: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评估是高校发展的保障线,学生评教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纳入教务管理的常规工作中。文章说明了学生评教存在的必要性、目的和意义,也深入分析了当前学生评教在理念和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更科学的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学生评教更好地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服务。  关键词:学生评教 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