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原位于宁夏南部,是中国古代西北重镇,亦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在众多的考古发现中,1981年在固原西郊雷祖庙村北魏夫妇合葬墓中出土的漆棺画(图一)尤其引人注目,是近年来北朝画迹的重大发现之一,为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具有代表性的北朝绘画史料。
北魏漆棺画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为夫妇合葬墓。男主人棺木为漆棺,绘有精美的漆画,但由于墓室早年进水,致使棺木散毁,漆皮剥落破碎。经过专家仔细拼对、修复后,画面保存较为完整的为棺盖、前档和左右侧板的漆画。
一、棺盖漆画(图二)
棺盖呈圭形,残长约135厘米,宽7.5厘米。棺盖边缘饰忍冬纹饰带,其问通过忍冬纹的变化,加饰飞鸟。正中上方左右有两座悬垂帷幔的房屋,均为单层庑殿顶,鸱尾翘起。二层阑额问有一斗三升和人字斗棋,红线勾勒,柱呈黄色。其上均有帷幔下垂。左边屋内榻上坐一中年男子,盘腿袖手,头戴黑色高冠,角巾披肩,身着红色长袍,左右各有一无冠女侍立;右边屋内为一中年女子,面目清秀,屋内设置、人物服饰及姿态同前,只是右边侍从已残毁无存,右屋之外左右还各立一戴高冠、长衣袖手的侍从。左屋左侧有黄底墨字榜题“东王父”三字,右屋左侧上方也有一黄底榜题,已残缺。屋顶正中各有一正面的金翅鸟,昂首张翅作欲飞状,左右两角也画有两只侧身站立的鸟。左屋宇的右上方画红色太阳,中有一三足乌;右屋宇左上方画一白色月亮,月亮中有魔仙图形,但已漫漶不清。棺盖正中自顶端而下有一条绘水涡纹的金色长河,呈曲波状直通尾部,长河中点缀有翱翔的白鹤、戏游的鱼鸭,象征着天河。屋宇之下,天河两侧,布满缠枝圈草纹图案,在近似菱形的图案中分别画有异鸟、獸、虎及三个束发张翼、人面鸟身的仙人。这类仙人正表现了统治者“生时长生,死后升仙”的神仙思想。东王父、三足乌、仙人及大量奇禽异兽是汉代壁画、画像砖石中普遍的题材,在这里与金色的天河配合起来,完美地烘托出祭奠墓主人亡灵的画面。整个画面主题突出,构思活泼,装饰饱满。
二、前档漆画(图三)
高66厘米,残长52厘米。画面内容为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正中一建筑作单层庑殿式,瓦作蓝色,阑额问为一斗三升式和人字形斗棋,屋内长方形榻上屈膝斜坐一中年男子,背后饰有一网状物。男子头戴高冠,身着窄袖圆领长袍,窄口裤,腰束带,足蹬尖头乌靴,是鲜卑族的装束;右手执耳杯,小指翘起,左手握麈尾。右侧站立两侍从,一人头戴黑高冠,巾角披于肩上,上身着交领宽袖白色大衣,下身着宽带长裙,足着乌靴,一手执耳杯,一手下垂;另一人发髻低平,上身着交领宽袖红色大衣,下身着彩色长裙,足着乌靴,交手于腹前。右侧亦站立两侍从,一大一小,上身均残缺,上身着宽袖长衣,腰束带,下身着窄口裤,足着乌靴,交手而立。其下两侧饰忍冬纹。中下部画面残缺,残留两侧各一人物上身,两人头梳高髻,面部丰圆,后有头光,硕耳戴环,裸胸佩饰璎珞,颈着项圈,手臂着钏,长眉大眼,侧身斜立,天衣绕臂而下,弓臂于耳际。两人之间饰有双线的金色边框。墓主人身着鲜卑服装、手持麈尾在国内同期绘画中比较少见,显示出墓主人一种高雅的贵族身份,耐人寻味。
三、左右侧板漆画(图四)
残长180厘米,宽105-87厘米。左右侧板漆画,内容可分为上中下三栏,上栏是孝子故事画,中栏是装饰性图案及直棂窗,下栏为狩猎图。
上栏孝子故事,以横卷方式展开,画幅以黄色三角状火焰纹图案相问。故事情节的发展及主要人物的行动方向,右侧是由前向后发展,左侧则恰好相反。孝子故事由数幅具有连续性的单幅画面构成,每幅故事有榜题。左侧有蔡顺、丁兰、尹伯奇等孝子故事,其中以尹吉甫之子尹伯奇的故事最为少见。右侧是郭巨与舜的故事,以舜的故事最为有趣。现存八幅,内容丰富,完整地表现了故事首尾连接的全过程。表现形式由过去的单幅发展成数幅有统一格局的连环形式,且每幅画面都有说明内容的榜题,规矩整齐,在我国连环画史上是一种进步。孝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较为一致,面相长圆,着夹领、窄袖长袍,脚蹬乌靴。男戴高冠,女作高髻,均是鲜卑人的服饰。孝子故事是汉民族的传统故事,但漆画中的人物均为鲜卑装束,形象地体现了当时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实际情况,是绝好的社会历史资料。
上栏与中栏之间相隔有宽约4厘米的云纹装饰带,之下是高约40厘米的三排联珠龟背纹,左侧横向排列约有10个圆环,圆环直径约12厘米。左右侧板前方的中部画有一个长方形的直棂窗,在直棂窗后有头戴高冠、身着夹领衣的一男一女,边饰水波纹。联珠龟背纹的圆环内对称地画三种图样:一为两个裸体状的人物,圆脸,眉目清秀,肩臂上缠绕飘带,有圆形头光,翩翩起舞,似为供养天人;另两种图样为怪兽、奇禽,姿态多变各异。
中栏与下栏也有云纹装饰带相隔。下栏为狩猎图,残毁严重。图中画的是山峦突兀、猛兽狂奔、武士策马狩猎的形象,有的猎手挽弓待发,有的猎手正投掷武器,野兽竞相奔逃,反映了鲜卑族人以“射猎为业”的民族特点和生活风俗。
北魏墓漆棺画整体设计周密、主次分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创下了考古史上多个第一,其内容不仅提供了当时中原、北方、西域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事实,也为后人了解北朝绘画艺术及髹漆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北魏漆棺画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为夫妇合葬墓。男主人棺木为漆棺,绘有精美的漆画,但由于墓室早年进水,致使棺木散毁,漆皮剥落破碎。经过专家仔细拼对、修复后,画面保存较为完整的为棺盖、前档和左右侧板的漆画。
一、棺盖漆画(图二)
棺盖呈圭形,残长约135厘米,宽7.5厘米。棺盖边缘饰忍冬纹饰带,其问通过忍冬纹的变化,加饰飞鸟。正中上方左右有两座悬垂帷幔的房屋,均为单层庑殿顶,鸱尾翘起。二层阑额问有一斗三升和人字斗棋,红线勾勒,柱呈黄色。其上均有帷幔下垂。左边屋内榻上坐一中年男子,盘腿袖手,头戴黑色高冠,角巾披肩,身着红色长袍,左右各有一无冠女侍立;右边屋内为一中年女子,面目清秀,屋内设置、人物服饰及姿态同前,只是右边侍从已残毁无存,右屋之外左右还各立一戴高冠、长衣袖手的侍从。左屋左侧有黄底墨字榜题“东王父”三字,右屋左侧上方也有一黄底榜题,已残缺。屋顶正中各有一正面的金翅鸟,昂首张翅作欲飞状,左右两角也画有两只侧身站立的鸟。左屋宇的右上方画红色太阳,中有一三足乌;右屋宇左上方画一白色月亮,月亮中有魔仙图形,但已漫漶不清。棺盖正中自顶端而下有一条绘水涡纹的金色长河,呈曲波状直通尾部,长河中点缀有翱翔的白鹤、戏游的鱼鸭,象征着天河。屋宇之下,天河两侧,布满缠枝圈草纹图案,在近似菱形的图案中分别画有异鸟、獸、虎及三个束发张翼、人面鸟身的仙人。这类仙人正表现了统治者“生时长生,死后升仙”的神仙思想。东王父、三足乌、仙人及大量奇禽异兽是汉代壁画、画像砖石中普遍的题材,在这里与金色的天河配合起来,完美地烘托出祭奠墓主人亡灵的画面。整个画面主题突出,构思活泼,装饰饱满。
二、前档漆画(图三)
高66厘米,残长52厘米。画面内容为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正中一建筑作单层庑殿式,瓦作蓝色,阑额问为一斗三升式和人字形斗棋,屋内长方形榻上屈膝斜坐一中年男子,背后饰有一网状物。男子头戴高冠,身着窄袖圆领长袍,窄口裤,腰束带,足蹬尖头乌靴,是鲜卑族的装束;右手执耳杯,小指翘起,左手握麈尾。右侧站立两侍从,一人头戴黑高冠,巾角披于肩上,上身着交领宽袖白色大衣,下身着宽带长裙,足着乌靴,一手执耳杯,一手下垂;另一人发髻低平,上身着交领宽袖红色大衣,下身着彩色长裙,足着乌靴,交手于腹前。右侧亦站立两侍从,一大一小,上身均残缺,上身着宽袖长衣,腰束带,下身着窄口裤,足着乌靴,交手而立。其下两侧饰忍冬纹。中下部画面残缺,残留两侧各一人物上身,两人头梳高髻,面部丰圆,后有头光,硕耳戴环,裸胸佩饰璎珞,颈着项圈,手臂着钏,长眉大眼,侧身斜立,天衣绕臂而下,弓臂于耳际。两人之间饰有双线的金色边框。墓主人身着鲜卑服装、手持麈尾在国内同期绘画中比较少见,显示出墓主人一种高雅的贵族身份,耐人寻味。
三、左右侧板漆画(图四)
残长180厘米,宽105-87厘米。左右侧板漆画,内容可分为上中下三栏,上栏是孝子故事画,中栏是装饰性图案及直棂窗,下栏为狩猎图。
上栏孝子故事,以横卷方式展开,画幅以黄色三角状火焰纹图案相问。故事情节的发展及主要人物的行动方向,右侧是由前向后发展,左侧则恰好相反。孝子故事由数幅具有连续性的单幅画面构成,每幅故事有榜题。左侧有蔡顺、丁兰、尹伯奇等孝子故事,其中以尹吉甫之子尹伯奇的故事最为少见。右侧是郭巨与舜的故事,以舜的故事最为有趣。现存八幅,内容丰富,完整地表现了故事首尾连接的全过程。表现形式由过去的单幅发展成数幅有统一格局的连环形式,且每幅画面都有说明内容的榜题,规矩整齐,在我国连环画史上是一种进步。孝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较为一致,面相长圆,着夹领、窄袖长袍,脚蹬乌靴。男戴高冠,女作高髻,均是鲜卑人的服饰。孝子故事是汉民族的传统故事,但漆画中的人物均为鲜卑装束,形象地体现了当时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实际情况,是绝好的社会历史资料。
上栏与中栏之间相隔有宽约4厘米的云纹装饰带,之下是高约40厘米的三排联珠龟背纹,左侧横向排列约有10个圆环,圆环直径约12厘米。左右侧板前方的中部画有一个长方形的直棂窗,在直棂窗后有头戴高冠、身着夹领衣的一男一女,边饰水波纹。联珠龟背纹的圆环内对称地画三种图样:一为两个裸体状的人物,圆脸,眉目清秀,肩臂上缠绕飘带,有圆形头光,翩翩起舞,似为供养天人;另两种图样为怪兽、奇禽,姿态多变各异。
中栏与下栏也有云纹装饰带相隔。下栏为狩猎图,残毁严重。图中画的是山峦突兀、猛兽狂奔、武士策马狩猎的形象,有的猎手挽弓待发,有的猎手正投掷武器,野兽竞相奔逃,反映了鲜卑族人以“射猎为业”的民族特点和生活风俗。
北魏墓漆棺画整体设计周密、主次分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创下了考古史上多个第一,其内容不仅提供了当时中原、北方、西域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事实,也为后人了解北朝绘画艺术及髹漆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