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于1948年,母亲在十堰竹溪乡下躲避战乱生下了我,而父亲因为经济困难不能治病,在我十个月的时候就去世了。
母亲是纺织工人,有时织布一直到凌晨两三点,全家靠着纺织来维持生活。
在我小的时候,十堰最早出现的汽车是私家车,有个帆布篷。也有少量的客车,但大多数还是敞篷的卡车。
那时候教育资源贫乏,由于连续三年没出大学生,竹溪的高中被撤掉,我们只能到邻县的郧县一中去读书,读高中全都是“走”出来的,走一趟要花5天。1964年,我进入郧阳师专学习。
我兴趣广泛,喜欢打乒乓球、篮球,经常组织演一些话剧,比如《白毛女》、《王二小》等。舞台的布置、道具都要花不少心思,尤其是灯光效果最难弄。
1968年,学校把我分配到了丹江口工区办事处中学。那时当教师很苦,假期少,工资只有30块5角,教的对象都是当地的菜农、居民。我在学校里教数学、音乐。
1969年十堰建市,1972年十堰市文工团成立,由于人才比较缺乏,第二年我被调到了十堰市文教局。
进入十堰市文工团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发现与专业演员相比差距很大。呆了两年,快30岁的时候,我决定转行。因为当时身边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大都在艺校学习了很多年,而我只能算是“业余爱好者”。
1975年,我誓言“不唱一首歌,不拉一根弦”,一心一意扑在了自己的新事业——灯光设计上。
我设计了新的戏剧《万水千山》和《溪门十堰》,从设计到布光,亲力亲为。后来,我在武汉话剧院进修灯光设计的时候,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赏识。
1978年,通过单位推荐,我到中央戏剧学院进修。回来后,我做了几部成功的作品,还搞了几个小发明。当时还没有可控硅技术,我在汽车工业大学旁听时,发现了电容调光,解决了一些灯光难题。
1983年,我进入十堰东风汽车公司。那时公司已经相当完善,规模很大。当时要想进二汽工作是一件难事。进入公司后我分到一套房子,只有30多平米,厂长级别的领导分到的房子也才40多平米。
我进入二汽时还没有文工团,分在工人俱乐部。随后,我挑选了一批孩子送到中央舞蹈学院深造。当时二汽自己创作的话剧《风神之歌》十分有名,在全国得过二等奖。
当年文工团的演出每天至少有两场。二汽工人俱乐部非常有名,财力雄厚,有1400多人,自动吊杆、自动调光器、音响一应俱全。俱乐部曾聘请北京的专家在歌曲、指挥、舞蹈等方面指导,当时创作了《风神颂》歌颂二汽。中央艺术团来二汽演出时,全都是明星,我还亲自参与了其中的舞台灯光设计。
1986年,我的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条件也日益变好。那时二汽的效益及工资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在路上只要看见穿着二汽衣服的工人别人都会很羡慕。你说你是十堰的没几个人知道,但一说是二汽的别人就立即明白了。
二汽会定期邀请一些剧团或艺术团来公司演出,门票都是免费派送。不少影视歌舞明星先后来二汽演出过。那些明星、名角都谢不了幕,被观众围着出不来。
二汽的艺术团也去全国其他地方演出。一次去北京演出碰到很多英国的舞台设备,主办单位还担心我不会操纵。其实大部分机器的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那些设备我都能很快学会使用方法。演出的压力也不小,有几次去中南海演出时,下面就座的全是中央领导,我心里特别紧张,害怕自己会不小心砸锅。
一汽和二汽还会定期进行交流,当时一汽条件好,有卡拉OK、舞厅,而二汽没有。1994年,二汽工人俱乐部开了第一家舞厅,大概800平米,归俱乐部管,非营利。我成了舞厅的负责人。
2000年,二汽开始改制。2004年,我成了一名离退休干部,去年正式退休。
我在国企里呆了那么多年,离职后有一种失落感。和一个朋友一人出资100万元,在竹溪县注册了一家建材公司。厂子2004年开始建,去年正式竣工。由于建设周期太长,又跟工人扯皮停工了半年,错过了机会。
现在我球也不打了,琴也不拉了,歌也不唱了,就是散散步,拣拣石头,打打麻将。人生就是这样,先是吃苦,然后尝到甜头。
我为竹溪县治理环境,自己出钱,在又臭又脏的大裕沟里挖淤泥,清了2万多立方米,还修了300多米的河堤。
我一生都潇洒,工作的时候遇到不快乐的事,一会儿就忘了。我最喜欢唱那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从小家里就很穷,我的孩子也一直都比较争气,我觉得这跟二汽的风气有关系。
“星光大道”和“超级女声”都是老百姓实现演艺梦想的舞台,我们当时要是有这样的机会就好了。过去提倡企业是职工的学校和乐园,现在很少提这些了。俱乐部完全市场化,基本没什么活动,靠出租房屋赚钱。即便有演出,性质也变了,更加商业化了。所有的老职工都感到有些失落,但没办法,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不是我们这一代所能主宰的。
母亲是纺织工人,有时织布一直到凌晨两三点,全家靠着纺织来维持生活。
在我小的时候,十堰最早出现的汽车是私家车,有个帆布篷。也有少量的客车,但大多数还是敞篷的卡车。
那时候教育资源贫乏,由于连续三年没出大学生,竹溪的高中被撤掉,我们只能到邻县的郧县一中去读书,读高中全都是“走”出来的,走一趟要花5天。1964年,我进入郧阳师专学习。
我兴趣广泛,喜欢打乒乓球、篮球,经常组织演一些话剧,比如《白毛女》、《王二小》等。舞台的布置、道具都要花不少心思,尤其是灯光效果最难弄。
1968年,学校把我分配到了丹江口工区办事处中学。那时当教师很苦,假期少,工资只有30块5角,教的对象都是当地的菜农、居民。我在学校里教数学、音乐。
1969年十堰建市,1972年十堰市文工团成立,由于人才比较缺乏,第二年我被调到了十堰市文教局。
进入十堰市文工团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发现与专业演员相比差距很大。呆了两年,快30岁的时候,我决定转行。因为当时身边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大都在艺校学习了很多年,而我只能算是“业余爱好者”。
1975年,我誓言“不唱一首歌,不拉一根弦”,一心一意扑在了自己的新事业——灯光设计上。
我设计了新的戏剧《万水千山》和《溪门十堰》,从设计到布光,亲力亲为。后来,我在武汉话剧院进修灯光设计的时候,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赏识。
1978年,通过单位推荐,我到中央戏剧学院进修。回来后,我做了几部成功的作品,还搞了几个小发明。当时还没有可控硅技术,我在汽车工业大学旁听时,发现了电容调光,解决了一些灯光难题。
1983年,我进入十堰东风汽车公司。那时公司已经相当完善,规模很大。当时要想进二汽工作是一件难事。进入公司后我分到一套房子,只有30多平米,厂长级别的领导分到的房子也才40多平米。
我进入二汽时还没有文工团,分在工人俱乐部。随后,我挑选了一批孩子送到中央舞蹈学院深造。当时二汽自己创作的话剧《风神之歌》十分有名,在全国得过二等奖。
当年文工团的演出每天至少有两场。二汽工人俱乐部非常有名,财力雄厚,有1400多人,自动吊杆、自动调光器、音响一应俱全。俱乐部曾聘请北京的专家在歌曲、指挥、舞蹈等方面指导,当时创作了《风神颂》歌颂二汽。中央艺术团来二汽演出时,全都是明星,我还亲自参与了其中的舞台灯光设计。
1986年,我的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条件也日益变好。那时二汽的效益及工资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在路上只要看见穿着二汽衣服的工人别人都会很羡慕。你说你是十堰的没几个人知道,但一说是二汽的别人就立即明白了。
二汽会定期邀请一些剧团或艺术团来公司演出,门票都是免费派送。不少影视歌舞明星先后来二汽演出过。那些明星、名角都谢不了幕,被观众围着出不来。
二汽的艺术团也去全国其他地方演出。一次去北京演出碰到很多英国的舞台设备,主办单位还担心我不会操纵。其实大部分机器的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那些设备我都能很快学会使用方法。演出的压力也不小,有几次去中南海演出时,下面就座的全是中央领导,我心里特别紧张,害怕自己会不小心砸锅。
一汽和二汽还会定期进行交流,当时一汽条件好,有卡拉OK、舞厅,而二汽没有。1994年,二汽工人俱乐部开了第一家舞厅,大概800平米,归俱乐部管,非营利。我成了舞厅的负责人。
2000年,二汽开始改制。2004年,我成了一名离退休干部,去年正式退休。
我在国企里呆了那么多年,离职后有一种失落感。和一个朋友一人出资100万元,在竹溪县注册了一家建材公司。厂子2004年开始建,去年正式竣工。由于建设周期太长,又跟工人扯皮停工了半年,错过了机会。
现在我球也不打了,琴也不拉了,歌也不唱了,就是散散步,拣拣石头,打打麻将。人生就是这样,先是吃苦,然后尝到甜头。
我为竹溪县治理环境,自己出钱,在又臭又脏的大裕沟里挖淤泥,清了2万多立方米,还修了300多米的河堤。
我一生都潇洒,工作的时候遇到不快乐的事,一会儿就忘了。我最喜欢唱那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从小家里就很穷,我的孩子也一直都比较争气,我觉得这跟二汽的风气有关系。
“星光大道”和“超级女声”都是老百姓实现演艺梦想的舞台,我们当时要是有这样的机会就好了。过去提倡企业是职工的学校和乐园,现在很少提这些了。俱乐部完全市场化,基本没什么活动,靠出租房屋赚钱。即便有演出,性质也变了,更加商业化了。所有的老职工都感到有些失落,但没办法,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不是我们这一代所能主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