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 ”时代下的焦虑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bbbcc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公司老板忽然收到人力资源经理张凯的辞职信,信上写着:“公司太热了,我想在家吹空调。”此热非彼热,尽管头上的中央空调已调低至16度,可是焦虑烦躁的心情仍然让张凯满头大汗。全民都在搞“互联网 ”,我们这样一家饲料企业该如何转型?原来的模式还要不要?新的模式怎么搞?老板心里没底,员工心里发慌,HR更是焦虑不堪。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硅谷,在这里产生过无数经济奇迹,是众多精英驻足过的地方。然而,“互联网 ”就像近日持续的高温,无声地侵袭着一幢幢高科技产业大楼。在中国电子大厦的高层里,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导,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先生,希望在流火的七月里,能为企业带来一丝清凉。彭剑锋说,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在“互联网 ”时代都显得格外焦虑,是主动拥抱、半推半就,还是抗拒变化,无疑是所有公司的艰难抉择。这个时代对应着新商业模式和新需求,跟不上只能退。正如俞敏洪所说:我们一定要变。改也可能是死路,不改一定是死路。我宁可在改的路上死掉。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关键点
  网状价值、有机生态圈
  记者: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6.49亿,普及率已达到47.9%,互联网产业正在深刻地影响传统产业,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已在进行当中。从管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概括,互联网时代有四个典型的特征:第一,互联网时代是互联互通的商业民主时代;第二,互联网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经济时代;第三,互联网是一个客户价值至上与人力资本价值优先的网状价值时代;第四,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共享的 “有机生态圈”时代。基于互联时代的四大特征,会对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彭剑锋:您说的这四大特征可以分别来探讨。第一,商业民主时代对企业的影响是,企业首先要从股东价值优先到各利益群体的价值平衡。从企业治理角度讲,过去是老板、股东说了算,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变得对称透明,各相关利益群体如客户、合作伙伴、员工等的诉求随时可以表达。因此,要平衡价值链所有参与者的利益,这是一个很大改变。其次,企业要从产品思维转到用户思维,遵照用户体验至上的原则。从产品设计上来看,企业面临的挑战已不再是你能设计和生产出什么产品,而是什么产品和服务能让消费者感知和接受,只有超越用户的希望才能赢得用户。再次,企业要从高端客户定位到得粉丝者得天下,让用户成为产品服务的一个组织部分。小米企业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它让用户参与产品设计与优化、品牌传播,让粉丝来决定产品的改进与创新趋势。在互联网时代,谁能跟用户进行深度的交流,谁能走进用户心里,谁就能赢得用户和市场。
  第二,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谁拥有数据,谁就拥有未来。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知识成为企业最大财富。企业最大的财富不再是人才,因为人才总是会流动的。企业也不再是业务驱动,而是大数据驱动经营管理。如维基百科,在全球有30万个编辑,但这30万个编辑都不是它的员工。用户既是客户又是员工。它会把不同的客户分成不同的专业群,把要研究的问题发到群里面,由群里的专业人士自己组织项目,维基百科再给予资金支持。通过项目合作制来整合全球的人才,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
  第三,客户价值至上与人力资本价值优先的网状价值时代对企业的影响是,员工和客户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员工变成客户,客户变成员工,共同构成一个价值创造网;人才资源要素是最活跃、最具有价值创造潜能的要素,企业要真正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优先投资和优先发展;人力资本合伙人制度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组织将去中心化,人人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在网状价值时代,人人都可能变成核心员工,变成最有价值创造能力的员工;客户优先的商业模式创新。客户价值免费模式实际是客户价值优先模式的一种体现,这与中国式消费创新是相适应的。
  第四,开放、共享的“有机生态圈”时代对企业的影响是,企业必須要开放合作,要构建多方共赢的资源配置平台;要把企业打造成成就员工的平台,所以企业要有两个生态圈:一个就是跟他的合作社区之间所形成的生态圈,另一个是员工之间、团队之间既是独立的自主经营体,同时又能协调共赢;在网状价值时代企业需要有跨界思维,不断打破利益分配格局,高效率整合各种价值创造,敢于创新;此外还要构建共创共享机制。
  互联网化
  关键点
  从传播到经营逻辑
  记者:未来,中国多个传统行业的生死牌将捏在“互联网化”手中,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说过,中国的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中国的传统产业,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趋势。互联网本质上是人的革命,是人的思维革命,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关系的重构,也是人的心理革命。您认为,“互联网化”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彭剑锋:我不太赞同李彦宏的说法。在某些领域,互联网的确是构建了新型的业务模式,并取代了一些传统的价值链环节,比如微信等OTT业务对短信的挤压,线上购票对传统机票代理渠道的冲击,在传统行业业务运作的诸多环节,互联网消灭了不少传统的模式。反过来讲,“互联网化”是依托于传统产业生态基础上的网络化过程,并非是彻底的替代关系,不管是互联网企业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延伸,还是传统产业嫁接互联网的突围,传统产业多年来所积累下的商业本质、产业链优势、供应链资源,是简单的互联网“轻模式”永远难以跨过去的,也是在短期内难以构建的。这
  也是传统企业所具备的天然的“防火墙”。
  我曾经对互联化的发展阶段做过一个总结,能清楚地看出“互联网化”对企业所带来的影响。第一阶段为传播互联网化,例如门户网站、Email、搜索引擎、BBS、博客、百科、问答、社交网站、微博、轻博客、微信等等。传播环节为网络营销。
  第二阶段为销售互联网化。例如淘宝、一号店、京东商城、亚马逊、移动商城、线上线下O2O等等。渠道环节为电子商务。比如阿里小微金融业务可以依据中小店主的交易数据和信用状况,提供小额贷款业务,也开始尝试虚拟信用卡业务,对淘宝用户推出资金透支。京东商城、苏宁易购试水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抢占的是银行信贷、信用卡的地盘。网上水、电、燃气、手机充值,以及网上医院挂号、打车APP等,虽然没有全部代替,但在购买渠道、产品层面上正植入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和基因。   再以酒店行业为例,随着APP的普及,OTA(无线下载)各显神通,又是综合服务平台,又是手机门户。本来OTA每间房挣的钱就是传统酒店的两倍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还会抢去更多的市场份额。
  可是OTA的日子也不好过。梁建章回到携程网后,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又是并购,又是投资。除了要对付来自去哪儿网和艺龙网的竞争和蚕食,还要提防阿里和腾讯的顺手牵羊,真可谓呕心沥血。
  再看看BAT的日子。马云被腾讯的微信弄得焦头烂额,也处于明显的焦虑中:内部强行推广“往来”;匆忙推出手机游戏;收购微博;甚至传出入股360的消息,要知道,“傲娇”的马云曾经扬言:阿里与360 永远不合作!
  马化腾呢?也在焦虑,且看他的一段话: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这个趋势的话,其实就非常危险的,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可能灰飞烟灭了。
  看来大家都在焦虑,都在纠结,都在苦苦思索和寻觅。跟14年前互联网浪潮一样,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给企业界带来无穷想象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转型的危机和被淘汰出局的恐慌。
  马云曾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两年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构成巨大挑战。感受到压力的不只是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焦虑也正在进行时。
  美团网CEO王兴说,在2011年之前,感觉自己就是互联网企业。但是,2011年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企业又开始细分,分为了传统互联网企业和移动互联网企业,而如今又进入了“互联网 ”时代。跑得不够快,互联网企业同样会被淘汰。实际上,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因为线上发展能力有限,拖累了线下的发展。所以说,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员都在焦虑。
  医治“焦虑症”,药方在哪里
  关键点
  线上线下融合
  记者:如果我們自己不革命,早晚会被别人革了命。传统企业兢兢业业地求生存、谋发展,却被一个个年轻的互联网后辈企业轻松超过,就连号称互联网起家的携程网也没有能幸免。“去哪儿网”上市一年不到,市值已经是携程网的一半多。很多企业,沾点互联网的光,换个互联网的新打法,轻轻松松地就超越了传统企业的市值。古人说“天道酬勤”,难道传统企业这么辛苦,这么努力,都没用吗?天道在哪儿呢?您能不能试开一张医治“焦虑症”的药方?
  彭剑锋:我们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我们明知道企业应转型,却不知道该怎么转;我们明知道应主动拥抱互联网,却不知道该如何拥抱。如果非要我开一张药方,我只能遗憾地说,我开不出来。因为所有企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所有的咨询专家也都在尝试着下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现在很时髦的一个词是O2O,也就是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现在热门的O2O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比如大众点评网、团购网站等,传统服务业大多寂然无声,因为它们不知道怎样和O2O联系上。
  面对互联网的变革,做鸵鸟是不行的。我们要用互联网精神打造传统服务业。不仅仅是要使用互联网技术,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何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
  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但是互联网时代,这个重要的三位一体被解构了。正是因为工业化的发达,产品和生产能力不仅不再稀缺,而是极大地过剩;产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渠道垄断变得不可能;最根本的是,媒介垄断被打破,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体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单向传播式方式宣传热门商品、诱导消费行为的模式不再行得通了。移动互联网进一步颠覆了现有的商业价值体系和参照物。过去,零售商和品牌商习惯了自吹自擂,而粉丝经济的核心是参与感。企业应当主动邀请用户参与到从创意、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价值链中来。
  互联网也颠覆了价值创造的规律。我们必须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找到用户真正的痛点、痒点,为客户创造价值。就像雷军说的:要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来。如果仅仅提供商品本身的消费价值,由于大量同质化商品的存在,粉丝是没有动力去买你的东西的。
  许多新兴互联网O2O企业,做的都是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利用服务和产品的过剩,跟商家讨个好折扣,以此吸引大批客户,低价批发低价销售,美其名曰“团购”。收集一批用户评价,给商户评级排名,再设法跟商家或者用户收钱,这样的就叫“点评网”。一旦他们聚敛了巨大的用户,就跟过去的分销渠道一样,垄断了商家和用户交流的渠道,就会有很强的话语权,就会在两边赚取超额利润,但更多地是向商家获取高额佣金。过去工业化时代的国美、苏宁,就是上一代的渠道垄断者。
  因此,传统服务业要在新格局里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核心价值,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但是我还坚信: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代替不了线下的实体体验。比如,酒店做好产品和服务,餐厅做出美味的菜品,永远都是线下企业最重要的核心价值,线上平台永远无法替代这种体验式服务。互联网提供了我们跟用户沟通和交易的更有效手段,不需要或者极少需要任何第
  三者插足其间。我认为,最好的药方就是线上线下相互取暖,共同发展。
  新一轮人力资源管理危机
  关键点
  八大危机预警HR
  记者:学术专家和企业老总的双重身份让您既有理论的高度,同时又掌握着大量的实操经验。请您分析一下,在“互联网 ”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彭剑锋:无论是企业界还是管理界,大家对“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讨论得比较激烈,称之为“互联网 ”。一方面,我认为“互联网 ”的说法并不准确,准确地说应该是互联网化;另一方面,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 ”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化经营,或者说是产业互联网时代。我认为,在新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第一,选人比培养人更重要。在互联网产业化时代,企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就是人才的供应链的打造,另外一个要防止后院着火,构建起人才的防护链。这两个链条应该说,不管是对于传统企业向互联网的靠近,还是互联网开始向传统企业的渗透,都使企业不得不应对两面作战的问题,面临双链条价值链的挑战。
  第二,互联网专业人才与传统产业人才的文化冲突与融合,这涉及空降互联网人才的存活率与忠诚度问题。传统企业在转型时期,首先面临着存量人力资本的潜能开发问题,包括哪些人才是可以进行潜能开发的,哪些人才是要进行能力管评的。除了存量以外,还包括增量人才的引进,对引进的人才,如何对他能力进行二次开发。
  我们现在面临的矛盾是,大量的传统产业在引入互联网人才的时候,会面临着与互联网原有的人力资本价值思维上的矛盾。比如说传统企业本身人力资本成本很低,现在大力引进互联网人才本身面临高薪问题,空降的互联网人才跟传统人才待遇差异非常大,如何来平衡地面部队跟空降部队两者之间的待遇差异。另外,就是我们所讲的互联网现在强调客户价值优先,这样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传统企业家希望短期能看到实际效果,但是互联网的投入,让很多传统企业家心里没底。此外,还有个性尊重、有效授权、容错率等矛盾。
  另外一方面,互联网人才如何去了解传统产业,并找到自己的价值创造点,这个也是现在互联网人才在传统产业很难存活的关键。
  因此,HR要创新企业的工作环境,创新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方式,不能用传统产业的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去评价新型的创新性的人才,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真正具有跨界的思维。
  第三,产业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定位、职能转型与新能力。从我们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大趋势来讲,不管是华为也好、腾讯也好,都在推行所谓的“三支柱模型”,三支柱模型已经成为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的新的职能。三支柱模型,基本上把人力资源分成三个部门,一個是人力资源专家中心(COE),要有产品经理,实际上就是要成立专家中心。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来讲,在专家中心里面,战略层面是专家,真正思考战略问题的是COE中心,包括战略参与、流程优化、制度制订、确定标准、文化培养等。第二个中心就是人力资源平台部,在腾讯,已经不再叫人力资源平台部了,而是叫共享交付中心,除了人力资源要实现共享以外,同时要向各个业务部门交付人力资源产品服务。这已经变成一个趋势。第三个部门就是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主要负责人力资源政策落定、制度落定。了解各个业务系统的需求,为各个业务系统提供业务支撑。
  很多企业即使找到三支柱模型,同样也面临着三个部门之间的如何协同,如何实现闭合循环。腾讯、华为的人力资源部门,现在都叫项目小组组长,组织内部围绕客户需求,围绕公司战略做项目。项目小组的人员,有的人可能是在COE中心,有的人可能在HRBP中心,有的人在共享服务中心,但是都要参与公司的各种项目的研发与管理。所以这就需要通过项目化运作拆除人力资源职能边界墙,组织项目任务小组与业务部门融为一体,这时候人力资源要实现项目式管理模式与分布式的网络结构。
  这里面就面临着绩效考核也要发生变化,我把它称之为复合式绩效。既有岗位绩效,又要有项目绩效,对人力资源管理传统职能,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运行方式、组织方式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华为为例,整个人力资源组织结构跟原有的完全不一样。他的全球COE是专门研究绩效、专门研究组织、专门研究需要发展、专门研究劳工关系等等,主要是从专业角
  度进行的。HRBP是按照业务线进行的,共享服务中心是面对整个公司来建立共享服务体系。所以这个人力资源部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部完全不一样,需要:上能够跟战略去对接;左能够给业务提供支持;右能够运筹全球的人力资源,形成人力资源服务的生态圈,打造人力资源服务的供应链;下要关注员工需求,让员工能够参与,同时也要让粉丝纳入人力资源体系里面,从粉丝里面挖掘兼职的人才。从粉丝里面挖掘人力资源的价值贡献,应该说是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的职能和全新的挑战。
  第四,人力资本价值主导时代,如何给人力资本定价。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本真正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过去我们说在传统经济条件下,货币资本占主导地位,所以利润都被货币资本拿走了。现在到了人力资本时代,人力资本说了算,就面临着你要参与利润分享,分享多少?多少归你来分享?这就面临着到底怎么给人力资本进行定价,分配比例怎么确定。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多新概念,如人才众筹与人才IPO,这就涉及到人力资本管理。价值管理要重新回归到三个要素,一个叫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一个叫人力资本的价值评价,还有一个是人力资本的价值分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典的人力资源价值管理三要素。
  第五,去中心化、自组织、创客化对基于能力的任职资格的挑战。从华为开始,在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源体系,就是传统的任职资格体系。但是传统的任职资格体系现在面临的问题,在构建任职资格标准的时候,基本上是站在昨天看明天,我们在设计各种人力资源任职资格标准的时候,基本上是所谓绩效优秀的人跟绩效不好的人。依据绩效优秀总结最优事件,形成我们所谓的任职资格体系。任职资格标准基本上是基于过去的成功来看明天,来为明天选拔人才。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的思维是站在后天看明天。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人才没有非常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比如以项目为核心的组织结构之中,不像传统的职能式组织结构,人的职业生涯是可以非常清晰的规划出来的,但是像在小米,在很多的企业连职位都没有,人人都是一个工程师职位,这就面临着传统的任职资格等级制度在互联网时代面临挑战,到底要不要继续坚持搞任职资格。对任职资格本身来讲,如何来建立复合式人才标准的任职资格,这就需要我们打造新的成长链。
  第六,人才高流动下的员工满意度与敬业度及员工共享服务。在传统经济跟互联网融合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就是双方人才的增长,如何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与敬业度?是员工为企业做出贡献,才得到回报,还是企业先满足员工需求以后,员工再做贡献,然后企业再给员工回报呢?
其他文献
有人将我们正经历的阶段称为“大退潮”,从实业到金融,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行业,皆是如此。宏观方面,GPD增速降至7%,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跌落50荣枯线,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报道抢占着各大财经媒体头条。至于互联网,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电商还是其他O2O、B2B、B2C平台,更是烧钱做“销金窟”,度过了野蛮生长的初始阶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监管政策逐步落地后,死亡,是一大批企业的必然归宿。  放眼四
透视人才市场,你也许对履历断档、人档失联现象不以为然,可当你一旦“一推了事”,会发现——  一个牛皮纸袋,装载着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风雨历程,浓缩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然而,近几年却常有“档案只对官员有用,对普通人而言作用不大”的论调出现,致使许多人对人事档案掉以轻心、置若罔闻,弃档、丢档、缺档、无档情况时有发生。人事档案是个人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组织关系的凭证,具有法律效用。当因档案不全甚至没有档案而无
HR来信:  我公司受境外一家公司的委托,为其境内聘用的一名合伙人代为支付薪资报酬。现该合伙人与境外公司发生争议,但由于诉讼方面的限制,转而向我公司提请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并附带提出其他一些请求,请问司法实践中认定劳动关系的标准或者依据有哪些?  专家回复:  根据描述,该合伙人和贵公司不一定存在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符合以下情形的应认定为劳动关系:  
1990年,在南京江苏路与宁海路的交叉口,一家并不显眼的空调专卖店开张营业,这就是今天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苏宁电器(以下简称“苏宁”)的第一家门店。  如今,当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火箭式上升,雪崩式垮塌”的悲剧不断上演的同时,反观苏宁却以一种持续、快速、稳健的成长步伐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民营企业成功经营的范例。在经营规模迅速扩张的背后,苏宁的人才队伍建设或许能给诸多正处在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提供一个现实版
他做企业,把企业带到了世界第一;他去登山,把业余爱好玩成了“7 2”(登顶七大洲8000米以上的最高峰,徒步穿越南极和北极,全世界不过10人);他闲来创作,把著作卖成了畅销书,让专业作家艳羡不已。他,就是王石。十多年前,第一次与王石见面是在沈阳绿岛,那个时候他刚刚登山回来,穿着满身是兜的衣裤,一点儿不像个企业家。时过境迁,观其外表,依然不像。那么,他又是如何定位自己的?  放权:企业家要拿得起、放
编者按  中国国企高管薪酬长期以来都是国企改革的难点。近年出现的高管天价薪酬,不断挑战公众敏感的神经,使得高管薪酬改革成为政府监管机构及社会大众不能再回避的话题、当下,我国政府力图通过对高管薪酬管控范围的持续“扩容”逐步改善高管的激励体制。此举是否奏效,我们拭目以待  近年来,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话题一直比较敏感。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薪酬、福利科目复杂,内部层级差距不合理等现象让国企高管年薪制度备受争
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学习、不懂得遗忘、不懂得再学习的人。  ——阿尔文·托夫勒(美国著名未来学家)  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始于工厂或工程实验室,而是始于教室。  ——李·艾科卡(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前总裁)  在传统组织中,高层管理者在思考,基层人员在行动;而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一个人的思考与行动都必须合为一体。  ——彼得·圣吉  善于学习,并能够迅速地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进行心理测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做了一次“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总共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考试,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其成绩都有明显提高,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敢于发表意见,与
正念修行在东西方世界拥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它不仅是南传佛教国家最为推崇和重视的修行方法,而且是西方国家最为普及、最受关注、最有影响力的佛教修行体系。不仅如此,“正念”的概念和其帮助人们平复情绪的心理治疗方法也逐渐在职场中流行起来。  为缓解快节奏工作带来的焦躁感,职场圈中正在倡导一种“放慢、放空、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正念”的概念已经逐渐融入企业管理领域,成为一个职场新名词。正念提倡职场
美国有这样一本期刊,刊名叫《焦虑症杂志》,专门针对心理焦虑问题做文章,但却缺少非焦虑者的样板引路。比如中国职业农民、脑瘫患者余秀华,她已不再是连泥带水的“湿人”,而早已火得一塌糊涂。“我请求成为天空的孩子/即使它收回我内心的翅膀。”读过这样的诗句后,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一位女白领说,莫说人家是“脑瘫”,该说自己是“脑残”,整日里忙在焦虑中,不知道活着为了啥。  可以说,面对“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