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秦桧形象几经变化,褒贬不一,因政治、时事变化而几经改变,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因为当时的时事而有不同的形象,元代官方所修的《宋史》将秦桧列进《奸臣传》,但流传至今的一些古代典籍对秦桧不乏正面评价,可见,在“忠”和“奸”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明明确确的界限,本文试就秦桧形象变化进行探讨。
一、秦桧在世时的形象
秦桧是南宋主和派代表人物之一,权倾朝野,他在世时形象多以正面为主。宋高宗极为宠信秦桧,多次加官进爵赞誉有加。绍兴十一年秦桧晋为左相,制词称赞他有学识、德行、气节、名声,“学穷六艺之蕴,行全九德之纯。气节冠于古今,声名震乎夷夏”;还忠君爱国、一心为民,“忠惟社禝之安,志切生灵之念”,其才华与贡献比之贤相萧何、裴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用兵行师,则頼指踪于萧何,解纷维艰,则寄安危于裴度。”
宋高宗对秦桧赞美至极。
绍兴十二年,秦桧进封太师,制词称:“三公论道,莫隆帝者之师;一德格天,乃大贤人之业。睠时眞宰,为世宗臣”,秦桧“碩大而光明,忠肅而恭懿,心潜于圣,有孟轲命世之才;道致其君,负伊尹觉民之任”,才干堪比孟轲、责任堪比伊尹、节义堪比程婴,“險夷一致,首尾七年,謀皆同予,國無異政”,君臣同舟共济、关系紧密、福祸相依、荣辱与共。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进封建康郡王,制词称:“早坚不夺之节,力拯无穷之基。自登冠于宰司,首定盟于邻好”,宋高宗赞誉秦桧乃一代贤相,有“光辅中兴之运”,功勛卓著,贡献颇大。
与秦桧同时代的官员对他也颇有好评。中书舍人刘才劭言其“道义接丘、轲之传,勋名真伊、吕之佐”,认为秦桧之道义传于孔丘、孟轲,为相之勋名堪比伊尹、吕尚。黄州知州曾惇歌颂秦桧“裴度只今眞圣相,勒碑千载可无人”[清 (清)陸心源撰《皕宋樓藏書志120卷》卷三十七史部
清光緖萬卷樓藏本],“问谁整顿乾坤了,学语儿童道相公。”绍兴十一年,利州通判程敦言:“见几似颜子,任重似伊尹”。绍兴二十一年,程敦厚在《绍兴圣德诗》极力赞扬秦桧“诞生圣相扶王室”。绍兴十二年,杨邦弼于殿试作策论时赞美秦桧:“又得贤相,相与图治,中兴之功,日月可冀”。绍兴十八年,敷文阁待制张嵲言,“道冠伊、皋,功逾周、召”。周紫芝也几次上颂诗赞扬秦桧,“圣贤一出五百岁,开辟以来能几人”,“时相论功固自贤,真儒一出定千年”。这些极具赞美性的话语虽存在一定讨好、奉承的成分,但从侧面也反映出秦桧在南宋初正面评价颇多。但也有较为负面的评价,张浚言“近与(秦桧)共事,始知其暗。”综上所述,秦桧在世时以正面评价为主,甚至被树立成“忠惟社禝之安,志切生灵之念”的“忠臣”形象。
二、秦桧去世后的形象
秦桧在绍兴二十五年逝世后,宋高宗认为他“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并在十一月为秦桧亲提神道碑“决策元功,精忠全德”,追封秦桧申王,赠谥号“忠献”,曹冠谥议言:“谨按谧法:虑国忘家曰忠,文贤有成曰献。宜赐谥曰:‘忠献’”。宋廷极为褒赏秦桧,官方把秦桧树立成“虑国忘家”、“文贤有成”的忠臣形象。
成书于淳熙年间(1174--1189)的《圣宋明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将秦桧列为五百家明贤之一,说明淳熙年间秦桧作为明贤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保存在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中的《靖康小雅》成书于1129年夏----1130年秋之间,此书认为秦桧是唯一一个敢向金国提出抗议、反对其立张邦昌为帝之人,他们夫妻被俘至北方是抗金的后果。《靖康小雅》言:“公为御史中丞,毅然独陈于虏前,以谓主上仁孝圣明,天下归心,废非其罪,岂计之得也”,还称秦桧:“公,儒者也,内激忠愤,不顾其身,惟义所在,岂古所谓忠臣耶?”此书《靖康小雅》对秦桧某些方面做了正面评价,认为秦桧是一忠臣,不顾一己之身坚决抗金、慷慨被俘。《三朝北盟会编》最终成书于光宗绍熙五年,可见此时对秦桧的正面评价依然很流行,因而《靖康小雅》中关于秦桧的正面记载才会被收录于《三朝北盟会编》当中。
宋宁宗时,宋金关系趋于紧张,宰相韩侂胄等主战主张北伐。在朝廷的鼓励下崇尚英雄一时成了风尚,为鼓舞全民抗金斗志宋廷追封岳飞为颚王,为韩世忠建庙,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形象被宋政府有意抬高,而秦桧成为向金屈辱求和的反面人物。礼部侍郎李壁上奏“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宜亟贬秦桧以示天下。”开禧二年宋廷追夺秦桧“申王”爵,改谥号“忠献”为“谬丑”,言其“兵于五材,谁不能去之,首弛边疆之备;臣无二心,天之道也,忍忘君父之仇。”然以韩侂胄为首的“开禧北伐”仅几个月就被金军打败,以失败告终。史弥远计杀韩诧胄,函其首献于金,再次向金屈辱求和,嘉定元年宋廷恢复秦桧“申王”爵及“忠献”谥号,秦桧再次变成“虑国忘家”、“文贤有成”的正面形象。
宋理宗赵昀时,蒙古铁骑南侵,宋蒙爆发多次战争,南宋频频战败,宋廷为鼓舞士气,宝祐二年将主和派秦桧谥号改成“谬狠”,秦桧形象再次成为负面。
南宋秦桧谥号不断变化,绍兴二十五年谥号为“忠献”,开禧二年改成“谬丑”,嘉定元年恢复“忠献”谥号,宝祐二年再次改成“谬狠”,秦桧形象也随谥号改变而屡次变化。
三、元代以后秦桧形象
元代采纳了南宋末年对秦桧的官方评价,并将其列进《宋史---奸臣传》,记载他大量负面评价,“桧两居相位,凡十九年,节制君父,包藏祸心,俱和误国,忘仇斁伦”,“桧立久任之说,士淹滞失职,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桧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宋史---秦桧传》将秦桧彻底塑造成奸臣形象,只记载了大量对秦桧的负面评价,对其正面评价只字未提,且没有他家世的记载,尽管有很多史书如张扩编写的《东窗集》、程俱编纂的《东山小集》、刘才邵著的《檆溪居室集》等都明确表明元代存在很多秦桧母系、父系家族都出身高贵的证据。《宋史》也未收录有关秦桧文学才能的史料,他在1115年考中进士,并通过难度极高的策论、文论考试,这种测试终宋一代通过者只有几百位,他就是其中一位,可见他在文学上有极高造诣。《宋史》对秦桧文学作品记载极少,只收录了一篇文章,即1127年秦桧反对金国立张邦昌为皇帝、要求保留赵氏作为正统而写的请愿书。但《宋史》认为这封请愿书是马伸所写,秦桧只因是御史台行政长官才得以署名,因而请愿书并不能证明他文采斐然,只能说明他为人奸猾、狡诈、奸险。可见,记载秦桧某些正面评价的书籍在《宋史》编著时虽仍然存在,但并没有被官方采纳,元代秦桧被完全塑造成奸臣形象。 明末清初张岱言“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一反常规,不但不责怪秦桧,反而指责岳飞,认为“秦桧之谋,与岳飞可相辅以制女真,而激为两不相协以偏重于和,飞亦过矣。抗必不可和之说,而和者之言益固,然后堕其所以战而一恃于和,宋乃以不振而迄于亡。非飞之战,桧亦安能和也,然则有桧之和,亦何妨于飞之战哉”。张岱赞美秦桧“缓宋亡且二百余载”,王夫之从战略角度从新探究南宋初年的战与和、岳飞与秦桧问题。可见,这一时期,秦桧已不再是单一的奸臣形象,时人对其有较为正面或客观的评价。
清代赵翼认为 “书生徒讲文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宋之南渡,秦桧主和议,以成偏安之局,当时议者无不以反颜事仇为桧罪,而后之力主恢复者,张德遠一出而辄败,韩侂胄再出而又败,卒之仍以和议保疆”,“故知身在局外者,易为空言,身在局中者,难措实事,秦桧谓诸君争取大名以去,如桧但欲了国家事耳。”,秦桧主张议和是时势所需。
秦桧形象屡次变化,时而忠臣时而奸臣,可见,“忠”与“奸”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辩证看待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宋 (宋)徐自明撰《宋宰輔編年録20卷》宋宰輔編年録卷十六民國敬鄉樓叢書本
宋 (宋)徐自明撰《宋宰輔編年録20卷》宋宰輔編年録卷十六民國敬鄉樓叢書本
宋 (宋)徐自明撰《宋宰輔編年録20卷》宋宰輔編年録卷十六民國敬鄉樓叢書本
宋 (宋)劉才邵撰《檆溪居士集12卷》卷四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清 (清)陸心源撰《皕宋樓藏書志120卷》卷三十七史部清光緖萬卷樓藏本
宋 (宋)吳曾撰《能改齋漫録18卷》卷十一記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 (元)佚名《宋史全文36卷》卷二十一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 (元)佚名《宋史全文36卷》卷二十二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元)佚名《宋史全文36卷》卷二十一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 (宋)周紫芝撰《太倉稊米集70卷》卷二十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宋 (宋)周紫芝撰《太倉稊米集70卷》卷二十九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宋史》卷473:帝曰:“秦桧何如?”浚曰:“与之共事,始知其暗。”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 北京: 中华书局,1988.卷169,2773页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 北京: 中华书局,1988.卷170,2775页
宋 (宋)徐夢莘撰《三朝北盟會編250卷》卷二百二十 清許涵度校刻本
宋 (宋)徐夢莘撰《三朝北盟會編250卷》卷二百二十 清許涵度校刻本
元 (元)脱脱撰《宋史496卷》卷三百九十八列傳第一百五十七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三·秦桧传·结语评价
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三·秦桧传·结语评价
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三·秦桧传·结语评价
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三·秦桧传·结语评价
张岱《石匮书后集·卷第十一·袁崇焕列传》 .殆知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五
一、秦桧在世时的形象
秦桧是南宋主和派代表人物之一,权倾朝野,他在世时形象多以正面为主。宋高宗极为宠信秦桧,多次加官进爵赞誉有加。绍兴十一年秦桧晋为左相,制词称赞他有学识、德行、气节、名声,“学穷六艺之蕴,行全九德之纯。气节冠于古今,声名震乎夷夏”;还忠君爱国、一心为民,“忠惟社禝之安,志切生灵之念”,其才华与贡献比之贤相萧何、裴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用兵行师,则頼指踪于萧何,解纷维艰,则寄安危于裴度。”
宋高宗对秦桧赞美至极。
绍兴十二年,秦桧进封太师,制词称:“三公论道,莫隆帝者之师;一德格天,乃大贤人之业。睠时眞宰,为世宗臣”,秦桧“碩大而光明,忠肅而恭懿,心潜于圣,有孟轲命世之才;道致其君,负伊尹觉民之任”,才干堪比孟轲、责任堪比伊尹、节义堪比程婴,“險夷一致,首尾七年,謀皆同予,國無異政”,君臣同舟共济、关系紧密、福祸相依、荣辱与共。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进封建康郡王,制词称:“早坚不夺之节,力拯无穷之基。自登冠于宰司,首定盟于邻好”,宋高宗赞誉秦桧乃一代贤相,有“光辅中兴之运”,功勛卓著,贡献颇大。
与秦桧同时代的官员对他也颇有好评。中书舍人刘才劭言其“道义接丘、轲之传,勋名真伊、吕之佐”,认为秦桧之道义传于孔丘、孟轲,为相之勋名堪比伊尹、吕尚。黄州知州曾惇歌颂秦桧“裴度只今眞圣相,勒碑千载可无人”[清 (清)陸心源撰《皕宋樓藏書志120卷》卷三十七史部
清光緖萬卷樓藏本],“问谁整顿乾坤了,学语儿童道相公。”绍兴十一年,利州通判程敦言:“见几似颜子,任重似伊尹”。绍兴二十一年,程敦厚在《绍兴圣德诗》极力赞扬秦桧“诞生圣相扶王室”。绍兴十二年,杨邦弼于殿试作策论时赞美秦桧:“又得贤相,相与图治,中兴之功,日月可冀”。绍兴十八年,敷文阁待制张嵲言,“道冠伊、皋,功逾周、召”。周紫芝也几次上颂诗赞扬秦桧,“圣贤一出五百岁,开辟以来能几人”,“时相论功固自贤,真儒一出定千年”。这些极具赞美性的话语虽存在一定讨好、奉承的成分,但从侧面也反映出秦桧在南宋初正面评价颇多。但也有较为负面的评价,张浚言“近与(秦桧)共事,始知其暗。”综上所述,秦桧在世时以正面评价为主,甚至被树立成“忠惟社禝之安,志切生灵之念”的“忠臣”形象。
二、秦桧去世后的形象
秦桧在绍兴二十五年逝世后,宋高宗认为他“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并在十一月为秦桧亲提神道碑“决策元功,精忠全德”,追封秦桧申王,赠谥号“忠献”,曹冠谥议言:“谨按谧法:虑国忘家曰忠,文贤有成曰献。宜赐谥曰:‘忠献’”。宋廷极为褒赏秦桧,官方把秦桧树立成“虑国忘家”、“文贤有成”的忠臣形象。
成书于淳熙年间(1174--1189)的《圣宋明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将秦桧列为五百家明贤之一,说明淳熙年间秦桧作为明贤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保存在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中的《靖康小雅》成书于1129年夏----1130年秋之间,此书认为秦桧是唯一一个敢向金国提出抗议、反对其立张邦昌为帝之人,他们夫妻被俘至北方是抗金的后果。《靖康小雅》言:“公为御史中丞,毅然独陈于虏前,以谓主上仁孝圣明,天下归心,废非其罪,岂计之得也”,还称秦桧:“公,儒者也,内激忠愤,不顾其身,惟义所在,岂古所谓忠臣耶?”此书《靖康小雅》对秦桧某些方面做了正面评价,认为秦桧是一忠臣,不顾一己之身坚决抗金、慷慨被俘。《三朝北盟会编》最终成书于光宗绍熙五年,可见此时对秦桧的正面评价依然很流行,因而《靖康小雅》中关于秦桧的正面记载才会被收录于《三朝北盟会编》当中。
宋宁宗时,宋金关系趋于紧张,宰相韩侂胄等主战主张北伐。在朝廷的鼓励下崇尚英雄一时成了风尚,为鼓舞全民抗金斗志宋廷追封岳飞为颚王,为韩世忠建庙,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形象被宋政府有意抬高,而秦桧成为向金屈辱求和的反面人物。礼部侍郎李壁上奏“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宜亟贬秦桧以示天下。”开禧二年宋廷追夺秦桧“申王”爵,改谥号“忠献”为“谬丑”,言其“兵于五材,谁不能去之,首弛边疆之备;臣无二心,天之道也,忍忘君父之仇。”然以韩侂胄为首的“开禧北伐”仅几个月就被金军打败,以失败告终。史弥远计杀韩诧胄,函其首献于金,再次向金屈辱求和,嘉定元年宋廷恢复秦桧“申王”爵及“忠献”谥号,秦桧再次变成“虑国忘家”、“文贤有成”的正面形象。
宋理宗赵昀时,蒙古铁骑南侵,宋蒙爆发多次战争,南宋频频战败,宋廷为鼓舞士气,宝祐二年将主和派秦桧谥号改成“谬狠”,秦桧形象再次成为负面。
南宋秦桧谥号不断变化,绍兴二十五年谥号为“忠献”,开禧二年改成“谬丑”,嘉定元年恢复“忠献”谥号,宝祐二年再次改成“谬狠”,秦桧形象也随谥号改变而屡次变化。
三、元代以后秦桧形象
元代采纳了南宋末年对秦桧的官方评价,并将其列进《宋史---奸臣传》,记载他大量负面评价,“桧两居相位,凡十九年,节制君父,包藏祸心,俱和误国,忘仇斁伦”,“桧立久任之说,士淹滞失职,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桧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宋史---秦桧传》将秦桧彻底塑造成奸臣形象,只记载了大量对秦桧的负面评价,对其正面评价只字未提,且没有他家世的记载,尽管有很多史书如张扩编写的《东窗集》、程俱编纂的《东山小集》、刘才邵著的《檆溪居室集》等都明确表明元代存在很多秦桧母系、父系家族都出身高贵的证据。《宋史》也未收录有关秦桧文学才能的史料,他在1115年考中进士,并通过难度极高的策论、文论考试,这种测试终宋一代通过者只有几百位,他就是其中一位,可见他在文学上有极高造诣。《宋史》对秦桧文学作品记载极少,只收录了一篇文章,即1127年秦桧反对金国立张邦昌为皇帝、要求保留赵氏作为正统而写的请愿书。但《宋史》认为这封请愿书是马伸所写,秦桧只因是御史台行政长官才得以署名,因而请愿书并不能证明他文采斐然,只能说明他为人奸猾、狡诈、奸险。可见,记载秦桧某些正面评价的书籍在《宋史》编著时虽仍然存在,但并没有被官方采纳,元代秦桧被完全塑造成奸臣形象。 明末清初张岱言“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一反常规,不但不责怪秦桧,反而指责岳飞,认为“秦桧之谋,与岳飞可相辅以制女真,而激为两不相协以偏重于和,飞亦过矣。抗必不可和之说,而和者之言益固,然后堕其所以战而一恃于和,宋乃以不振而迄于亡。非飞之战,桧亦安能和也,然则有桧之和,亦何妨于飞之战哉”。张岱赞美秦桧“缓宋亡且二百余载”,王夫之从战略角度从新探究南宋初年的战与和、岳飞与秦桧问题。可见,这一时期,秦桧已不再是单一的奸臣形象,时人对其有较为正面或客观的评价。
清代赵翼认为 “书生徒讲文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宋之南渡,秦桧主和议,以成偏安之局,当时议者无不以反颜事仇为桧罪,而后之力主恢复者,张德遠一出而辄败,韩侂胄再出而又败,卒之仍以和议保疆”,“故知身在局外者,易为空言,身在局中者,难措实事,秦桧谓诸君争取大名以去,如桧但欲了国家事耳。”,秦桧主张议和是时势所需。
秦桧形象屡次变化,时而忠臣时而奸臣,可见,“忠”与“奸”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辩证看待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宋 (宋)徐自明撰《宋宰輔編年録20卷》宋宰輔編年録卷十六民國敬鄉樓叢書本
宋 (宋)徐自明撰《宋宰輔編年録20卷》宋宰輔編年録卷十六民國敬鄉樓叢書本
宋 (宋)徐自明撰《宋宰輔編年録20卷》宋宰輔編年録卷十六民國敬鄉樓叢書本
宋 (宋)劉才邵撰《檆溪居士集12卷》卷四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清 (清)陸心源撰《皕宋樓藏書志120卷》卷三十七史部清光緖萬卷樓藏本
宋 (宋)吳曾撰《能改齋漫録18卷》卷十一記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 (元)佚名《宋史全文36卷》卷二十一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 (元)佚名《宋史全文36卷》卷二十二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元)佚名《宋史全文36卷》卷二十一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 (宋)周紫芝撰《太倉稊米集70卷》卷二十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宋 (宋)周紫芝撰《太倉稊米集70卷》卷二十九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宋史》卷473:帝曰:“秦桧何如?”浚曰:“与之共事,始知其暗。”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 北京: 中华书局,1988.卷169,2773页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 北京: 中华书局,1988.卷170,2775页
宋 (宋)徐夢莘撰《三朝北盟會編250卷》卷二百二十 清許涵度校刻本
宋 (宋)徐夢莘撰《三朝北盟會編250卷》卷二百二十 清許涵度校刻本
元 (元)脱脱撰《宋史496卷》卷三百九十八列傳第一百五十七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三·秦桧传·结语评价
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三·秦桧传·结语评价
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三·秦桧传·结语评价
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三·秦桧传·结语评价
张岱《石匮书后集·卷第十一·袁崇焕列传》 .殆知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