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认识一个多彩的贵州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地方外宣的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br>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湖北、新疆、重庆、青海、山西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此栏目中刊载。感谢各地方的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并请其他省(区、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支持下,愿本栏目越来越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近两年,贵州对外宣传频出奇招,好戏连台。《多彩贵州风》在国内外连连演出,“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在京、穗、港、沪四地决赛,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在北京展出……贵州的名字接连出现在国内外的媒体上,知名度和美誉度正逐步提升。这些成果的取得,贵州省委外宣办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记者多年前曾到过贵州采访,对贵州这块美丽的土地、对贵州人民怀有很深的感情。基于此,也就急着想了解贵州近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就急着想了解这些变化是如何让世人知晓的。于是,就有了这次采访。
  
  通过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等对外文化推广活动,使外界了解了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对外大传播》:人们常说,贵州多彩。请你在谈贵州外宣之前,先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多彩的贵州,好吗?
  王素华:贵州确实多彩,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没有大海,什么旅游资源都有,且分布广、种类多。有千姿百态的山光水色,众多的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山水风光与文化资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贵州成为国内外旅游观光、度假与避暑的理想胜地。
  正如你所知道的,最壮观的“中国第一瀑”黄果树瀑布和十多个千姿百态的瀑布组成的黄果树瀑布群在贵州,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贵州举行,中国国酒茅台在贵州酿造。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
  《对外大传播》:贵州青山绿水,人民勤劳,民族文化丰厚。请问王素华主任,贵州是如何利用本省的民族文化资源做好外宣工作的?
  王素华: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立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举办了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推出了以歌曲《贵州恋歌》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将贵州苗、布依、侗、彝、土家等世居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一堂,加以艺术提炼,辅之以现代技术手段,重点打造了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这些都在整体上反映了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底蕴的丰厚及多样性。
  《多彩贵州风》在北京演出,受到了不少外国驻华使节的称赞,他们说,没想到贵州民族风情如此丰富多彩。他们表示一定要安排时间访问贵州。希腊驻华大使米哈依勒·坎巴尼斯认为,这台节目非常成功,可以推向世界。
  《多彩贵州风》推出至今,参加了第六届“相约北京”大型联欢活动,成为这一活动的一个亮点。这台大型民族歌舞诗已在国内19个城市及英国、马来西亚巡演,累计演出四十多场,票房收入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今年6月初,这台节目还参加了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活动。
  此外,还举办了“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暨经贸洽谈会”、“国酒茅台杯”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开磷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和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及旅游商品展销大会、中国乡村旅游国际论坛、首届旅游发展大会等一系列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在第二届黄果树瀑布节上,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及国内沿海省市一千多位重要客商参加了经贸洽谈会。
  《对外大传播》:这些活动,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王素华:通过这些活动,使外界了解了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此同时,世人不仅知道贵州是文化大省,还是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大省和劳动力资源大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系列文化旅游外宣活动提升了贵州旅游产业的影响力,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2006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达4747万人次,同比增长51% ,旅游总收入38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55% 。
  
  早谋划,注重效果,借助外力,坚持不懈打造品牌
  
  《对外大传播》: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王主任,请你详细谈谈贵州是如何结合本省的实际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的?
  王素华:如你所知道的,贵州是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不了解贵州的人只知道一些对贵州不公正的评价,“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了解贵州不多的人,只知道黄果树瀑布、茅台酒。近几年,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及对外宣传,了解贵州的人逐渐增多。
  推动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跨越。贵州目前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还不到一亿美元,扩大对外开放和对外宣传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近两年,贵州省对外宣传工作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形成了以“多彩贵州”主题宣传活动为主要代表的工作模式。其基本思路是,加强调查研究,强调定位宣传,制定外宣规划,及早谋划,注重效果,善于借助外力,坚持不懈地打造品牌,下大力气整合资源,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价值。
  《对外大传播》:那么,贵州对外宣传中是如何打好文化旅游牌的?
  王素华:我想给你举些例子,这样比干巴巴地讲些条条,更容易说清楚。
  我还是以《多彩贵州风》为例来回答你的问题。这出大型民族歌舞诗尽展贵州少数民族风采。借《多彩贵州风》参加第六届“相约北京”大型国际联欢活动开幕演出之机,举办了晋京演出暨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组织我省相关部门和企业,带着原生态表演队赴京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受到了中外人士的积极评价,实现了旅游与文化的双赢。
  


  对此,省委外宣办为利用这次活动打响多彩贵州牌,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一是确定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借助国务院新闻办的牌子扩大影响。二是邀请中央、北京和港澳台以及外国驻京记者出席新闻发布会、观看演出、报道活动。三是选择中国网、中新网、新浪、千龙、中国品牌报道等较有影响的网站开办多彩贵州栏目宣传这一活动。四是请省领导、部门领导做客新浪网,走进国家电台、国家电视台直播间和在新浪网开设“多彩贵州博客”宣传贵州。
  由于前期谋划到位,为宣传贵州,提升贵州旅游的文化品位,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新路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落后”是相对的,但是可变的,只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善于发掘、勇于开拓,完全可以创造出优秀的文化成果
  
  《对外大传播》:不知此项活动取得了哪些效果?
  王素华:总起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外传播了贵州。贵州地处西南边陲,要为省外所认识,要为世界所感知,必须有一个涵盖贵州多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物质载体。《多彩贵州风》就是这样的一个载体,它由代表了贵州多元民族文化的22个节目组成,歌中有舞,舞中有歌,具有极其鲜明的贵州气派、贵州风格,观众通过节目可以淋漓尽致地感受贵州、体验贵州、“坐游贵州”。
  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多彩贵州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对外大传播》:第二个效果是什么?
  王素华:二是大幅提升了贵州旅游的文化品位。第六届“相约北京”大型联欢活动,首次推出了中国板块,而《多彩贵州风》又是主办方在中国板块中首推的原创作品。作为一台为提高旅游文化品位,进一步拓展海内外旅游市场量身定做的大型歌舞节目,《多彩贵州风》已成为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和重要成果。
  文化部一位领导对《多彩贵州风》的艺术水准曾这样评价说,它是一台具有整体艺术美的节目,通过舞台的诗化效果,展现了一幅贵州山水、人文的艺术画卷,再现了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涵。看这台晚会,是视觉的盛宴,艺术的享受。
  另外,这次在北京演出极大增强了贵州各族人民的自信心,使人们认识到“落后”是相对的,但是可变的,贵州多元民族文化中蕴藏着在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元素,只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善于发掘、勇于开拓,完全可以创造出优秀的文化成果。
  《对外大传播》:听说,这次演出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王素华:晋京演出和文化旅游推介共同形成了关注的热点,吸引了北京、香港文化界、旅游界的注意力。在《多彩贵州风》专家座谈会和贵州旅游发展专家座谈会上,13名文艺界知名专家对《多彩贵州风》进行了全面的评析,14名旅游专家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举行了《多彩贵州风》市场营销洽谈会暨签约仪式,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贵州青年旅行社、贵州山水旅行社与中国国际旅行总社、港中旅等6 大旅行社,签订了9份《多彩贵州风》门票销售协议书和意向合作书,把营销贵州旅游文化直接推到了客源地。
  与北京、香港6大旅行社的合作,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双赢,为贵州的文化产业开拓了新的广阔前景,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促进了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北京各大旅行社均表示要抓住这一商机,把《多彩贵州风》包装成系列产品,在北京市场积极宣传推广,并列入团队旅游行程,使之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外大传播》:“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也是一次很成功的外宣活动,请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王素华:1930年4月至1936年4 月,红军在贵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贵州88个县(市、区)中,有68个留下了红军的故事、红军的足迹。“遵义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光辉一页,“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在首都展示了贵州多彩的红色文化,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省委将纪念活动与对外宣传结合起来,在京举办“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前去参观的,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达十万之众。应该说,这也是一次宣传贵州的重要机会。省委宣传部、外宣办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浪等六十多家强势媒体的八十多名记者进行了报道。此举对宣传贵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展览不仅弘扬了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而且充分展示了贵州“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秀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使世界又一次看到了贵州。
  
  从事外宣工作要有政治智慧、政治原则性和政治责任感
  
  《对外大传播》:这些年,贵州在对外宣传方面,硕果累累,你认为,取得这些的背后有哪些经验可与人分享?
  王素华:我想,下面几条是值得总结的。
  省委外宣办是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一个工作部门,省委、省政府重视外宣工作是顺利完成各项外宣工作的重要保证。省领导亲自动手做外宣工作。省委石宗源书记特别强调领导要亲自抓外宣,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军除了从宏观上进行指导、部署外,很多具体的外宣活动,亲自出面推动。因而保证了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
  还有,外宣工作往往是和一些重大的事件结合在一起的,完全可以未雨绸缪,提前筹划,争取主动。近两年我们贵州省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之所以使贵州对外影响力有所提升,知名度有所提高,得益于早在一年前、一年半以前就在准备了。比如说《多彩贵州风》晋京演出、“遵义会议永放光辉”北京展都是提前策划,取得成功的例子。
  我想,借助外力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可作为第三条。贵州自身资源有限。近两年贵州一些重大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很重要的是借助了外界的力量。比如,2005年以来,贵州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和国外搞的系列外宣活动,就借助了中央、当地宣传部门、外宣办、媒体和中央媒体驻国外分社和记者站的力量。借助他们的力量,才使得贵州的外宣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果。
  其他方面,如把各方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举办活动起点要高,要有大手笔;从事外宣办工作要有政治智慧,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政治原则性和政治责任感,忠于国家利益。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名外宣工作者,要勤政、廉政,充满激情地工作
  
  《对外大传播》:王主任,记得你的祖籍在江西,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长期在贵州省委外宣办工作,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地走上贵州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的岗位的。我想,你个人也一定有许多感受,许多体会。不知是否这样?
  王素华:是这样的。我在省委宣传部工作了34年,其中在外宣办工作了18年。这当中,有取得成绩的快乐,也有工作遇到困难时的苦恼。可以说,真是五味杂陈。但总的是,快乐多于苦恼。那种取得成功的喜悦,非自己亲身经历,难以言表。
  根据我多年的实践,作为一名外宣工作者,一定要勤政、廉政,充满激情地工作。在外宣办,想混日子也容易,也不容易,但浪费时间和生命不仅是国家的一大损失,对个人来讲,也是虚度了年华。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勤政、廉政,充满激情地工作。
  当然,不能简单地把勤政理解成不迟到、不早退或者是刻板地完成任务。勤政是指要充满激情地工作,创造性地工作,要宝刀不老。要永远像一把火,不仅要点燃自己,还要照亮周围。既要有热情,又要工作有序,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时多问一句,多想一步,就会完美得多。
  还有,作为一名对外宣传工作者,你只会完成交办的任务,只能算称职,但够不上优秀。外宣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讲,比的是策划、创意。如果把外宣工作当成一个常规性工作来做,没有新意,就很难取得效果。
  在省内组织一个报告会、一个新闻发布会,或者在省内报纸一版发表一篇文章,省内都得听、得看。但对外宣传就不一样,人家完全可以不买你的账,不喜欢就不会去听,不会去看。
  由此可见,科学务实的创意是保证,外宣工作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多彩贵州风》晋京演出的成功、“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比赛到京、沪、穗、港去进行决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意的成功。这充分显示出决策的缜密和敢为人先的气魄。我常告诫自己,在工作中一定要创新、创新、再创新。
  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效果,没有效果的事,是劳民伤财。所以,做外宣工作就更要讲效果。作为塑造贵州整体形象的外宣工作,工作做得好,活动策划得当,就能达到预期效果,提升贵州的形象,反之,就可能会出现零效果,甚至出现负效果,毁坏贵州的形象。
  因此,这些年来,结合本省的实际,多从文化、旅游的角度推介宣传贵州,因为工作扎实,效果自显。我也经常告诫自己,必须加强责任意识,牢记“外宣讲效果”的理念,养成注重效果的习惯。如果外宣无效,不仅浪费财力,还会贻误战机,误国事、误省事。要研究本省宣传的重点、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成本低、效果好,增大价值系数。我们还在努力,相信贵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为更多的国内外人士所了解,所向往。
  (图片由贵州省委外宣办提供)
  (信息反馈至dengshulin9519@126.com)
  责编:邓树林谭震
其他文献
作者的话:  中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的发展足以令许多国家羡慕。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大若天下》一书,最早以法文出版,后来又分别以中、英、阿、西、俄、日和德文出版。书出版后,时间又过去了几年,我仍然生活在中国,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一个用那么短的时间取得了那么大成就的国家,我们充满了乐观。如今,这种乐观是很多发达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山西之行    山西是另
期刊
编者按:有读者说:“一个作者写多样的人和事,或者多个作者写同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书都吸引人。”《日日如新——外国驻华大使夫人访谈录》一书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生活的故事。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使夫人,她们看中国的视角和体验都带有新鲜感。  当她们随着命运之船驶向久已向往的古老又现代的中国,所有的记忆正在成为她们一生的珍藏。在一路感受、一路收藏的过程中,她们通过自己的视角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信息。
期刊
2005年是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在北京大学和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支持下,本刊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和媒体人,推出一组特别报道“斯诺百年”,从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层面对斯诺的新闻理念和实践进行研究。  因此,当“海伦.斯诺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之际,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共同邀请本刊参加此次研讨会。    今年是海伦.斯诺百年诞辰。为纪念
期刊
Anglo-American Tort Law     編者按: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
期刊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鲜的——这句话用在香港相当合适。因为香港每天都在发展变化,都有新的现象值得观察,有新事物需要学习。对于我们这些内地驻港的记者来说,香港不是一个概念,也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对象”。可以这样说,除非你是一位勤力、有心而且善于思考、深入香港各方面的记者,否则,即使是干完3~5年任期,对香港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上。“我熟悉香港”,“我对香港很了解”之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知。我有一位留学海外
期刊
两张小圆桌,几把椅子,约两平方大小的柜台——故宫内的星巴克,可算是其在北京最小的店面,但由于身处明清两代皇帝的禁宫内,自它开业以来一直就是舆论和大众关注的焦点。2007年1月,中央电视台英语主播芮成钢向星巴克全球总裁提出将该店搬出故宫的建议。1月15日,芮成钢将经历写成博客文章发表,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  其实这个小插曲早在芮成钢接受笔者采访时就提到了。    采访芮成钢的动议早在2005年就已经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 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 《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 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
期刊
编者按:《与总编面对面/总编手记》栏目开办三年来,约请了一批在对外传播领域较有成就的总编(社长)或对外媒体的领军人物,就所从事的外宣工作,谈经验,谈感受,谈思考,不仅反映了总编(社长)所在媒体的特点,也对其所在领域的前沿动态作了前瞻性分析。  在中国唯一的英文新闻周刊《北京周报》担任社长兼总编辑的王刚毅,2007年初出任《北京周报》的上级主管单位中国外文局的副总编。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期刊大会上,《
期刊
2007年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举行系列新闻发布和采访活动,请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李东生介绍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商标专用权保护,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等方面情况,组织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工商局“12315”指挥调度中心、广告监测中心、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和罚没物品展示厅。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年来第一次举办的现场系列新闻发布和采访活动。  境外
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启动全球发行   中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出的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巨大文化工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全球发行工程2007年1月12日在北京启动。  文库几乎涵盖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主要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全2册)、《荀子》(全2册)、《儒林外史》(全3册)、《牡丹亭》(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