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内容为王的交流者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m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张小圆桌,几把椅子,约两平方大小的柜台——故宫内的星巴克,可算是其在北京最小的店面,但由于身处明清两代皇帝的禁宫内,自它开业以来一直就是舆论和大众关注的焦点。2007年1月,中央电视台英语主播芮成钢向星巴克全球总裁提出将该店搬出故宫的建议。1月15日,芮成钢将经历写成博客文章发表,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
  其实这个小插曲早在芮成钢接受笔者采访时就提到了。
  


  采访芮成钢的动议早在2005年就已经有了,可是就在笔者正准备联系采访的时候,传来他被选为“耶鲁世界学者”的消息,之后他便启程去了美国,开始为期一年的学习。现在芮成钢结束了在号称“美国总统的摇篮——耶鲁”的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异国学习,他对自己目前从事的新闻工作有新的想法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芮成钢。
  
  要用外国人的语言和逻辑方式去说服他们
  
  当我们来到梅地亚中心,给芮成钢发短信说我们已经到了。很快,他的短信就回过来了,说5分钟后到,短信是英文的。等落座后,芮成钢接过笔者的名片,第一个举动是将名片翻过来,看名片背后的英文介绍。这两个小细节,一下子让我在头脑中强化了他作为CCTV-9的新闻主播的印象。
  我们的谈话从寻找大家都熟悉的人开始。两三个回合,便找到了。笔者的一位领导正好是他好朋友的朋友。这个小插曲让笔者想起了曾经风靡网络的一个游戏: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不超过7次。换句话来说,在一个中国穷乡僻壤的老农民和一个美国金融界的财经精英之间,寻找联系的点,不会超过7个人,就能联系上。于是采访是在一种轻松随意的气氛下进行的。
  “我采访福特的董事长比尔·福特,他要去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时间特别紧。他和高盛公司全球总裁约翰·桑顿是好朋友,我俩有许多共同认识的人,我开始跟他聊起共同认识的人和事,他觉得很少有中国记者了解这些往事,很兴奋。我抓起他的手说,给我10分钟,我们聊一会儿。他坐下了,没有人敢拦他。我准备了十几个问题……” 芮成钢的“杀手锏”在于碰到嘉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关系拉得很近,“马上就热乎起来。”
  入选2005年“耶鲁世界学者”的芮成钢,是历届“耶鲁世界学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尽管耶鲁坐落在美国小城纽黑文,但在长达300多年的历史中,已培养了一大批影响过美国甚至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这包括最近的6位美国总统中的4位。而培养领导者正是耶鲁建校300多年来坚持的历史性目标,“世界学者”项目作为应对策略和“耶鲁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给未来领导者拓展国际理解力的机会,更力图建立一个未来领导者的全球网络。
  据芮成钢介绍,2005年“耶鲁世界学者”的18个成员是一个相当有趣的人员组合,比如,芮成钢的隔壁邻居是巴拿马的财政部长Vincent Perez,他即将在2008年竞选菲律宾的总统。还有巴拿马的财政部长Joaquin、巴哈马的警察局局长Marvin Dames、尼日利亚律师Hauwa Ibrahim(她曾为尼日利亚一位即将被处死的未婚妈妈作辩护)、越南一位公共卫生领域的医生Khuat Oanh,以及肯尼亚一位互联网的创业者Henry Njoroge,等等。
  “大家都认为我是中国最国际化的青年之一。我想,我见过的人已经很多。因此,我也是如此‘气势汹汹’地来到耶鲁,”芮成钢说,“但我发现,原来我错了。”
  与世界各国的重要人物朝夕相处更让他体会到了与新闻采访完全不同的人生经验。“我们以前看世界还在一个局限的角度,耶鲁使我们成了真正的‘世界人’,”芮成钢说,“也只有这样,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应该怎样去向世界介绍中国,以及怎么帮助中国。”
  “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存在很多误解。有的人还用“冷战”的眼光看待现在的中国,”芮成钢说,“中美关系可能是21世纪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关系,而胡锦涛2006年4月访美,将两国互相了解的期待升至高潮。”
  当笔者问及芮成钢在耶鲁一年的学习和收获时,芮成钢说:“我出去之后,发现除了官方平台,即类似《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这样从事对外交流工作的机构之外,只要你懂得外语,能够有这种世界的背景,你都可以做(外宣)工作。”“只是很多时候,很多人的语言驾驭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说得不好,说得不到位,因此不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在工作的过程中,身为对外宣传的实践者都知道“三贴近”的重要性,其中一项是用受众对象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芮成钢也在接受不同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与外国人打交道,要用他们的语言、他们的逻辑方式去说服他们。如果双方的言谈举止和思维模式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那么他们就会觉得和你交流,在语言和思想上没有障碍。
  
  用轻松的、诙谐的交流方式,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每天主持两档新闻节目,一档中文、一档英文。中午把全世界发生的新闻介绍到中国来,把外国的东西讲得生动一点,让中国人听明白怎么一回事。晚上,再把中国新闻用英文说给外国人听。一天之内有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芮成钢原先一天的工作安排是这样的。对此,有媒体曾称芮成钢为“一个成功的两栖动物”。想知道他有哪些新的体会吗?
  芮成钢说:“必须要讲故事。必须幽默。我发现外国通常习惯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而不是拿一些很大的、很专业、很艰深的词语来吓人。同样一本书,西方的讲述方式可能是运用故事,而中国则会用‘伊斯兰教、二元文化’这样的字眼。”
  被媒体报道的芮成钢更像是一个完人,一个完美无缺、超凡脱俗的人。但是我们眼前的他,依然有着二十多岁年轻人的顽皮和“滑头”。当我请他给自己打个分数时,他追问,哪方面的分数,英文的,还是工作的?
  “虽然我很少出国,上次去美国是第一次。但是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也许,我不能说我的英语是最好的。这样的说法显得有夸大之嫌。不过,我一定是内地用英语和人沟通最好的人。我的激情演讲,英文比中文还流利。”
  芮成钢谈起自己比较得意的演讲。正是那次在美国大企业和财团的CEO峰会上遭遇星巴克的新任CEO兼总裁吉姆·当诺的即兴演说。芮成钢利用这次机会表达了自己对故宫内修建星巴克的不满。对于那间故宫中的星巴克,芮成钢说:“我到故宫欣赏美景,看啊看啊,突然在非常古老的院落中看到一个大大地、绿色的星巴克标记,太突兀了。很刺眼。”
  中国的紫禁城里竟然也有一个星巴克的店,芮成钢和他无数的中外朋友都认为他和中国故宫的氛围极不协调,有碍观瞻。因此在当时的发言中,芮成钢先是说:“中国成为星巴克在全球的第二大消费国,这是星巴克的一次成功。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并不喝咖啡。”这话让星巴克的总裁很有面子。接下去,芮成钢又说:“我不知道星巴克是否有在印度的泰姬陵、英国的白金汉宫开分店的计划,星巴克的标记会不会贴到世界七大奇迹的墙上了吧。”这样的说法让在场的人都乐了。当芮成钢将建议星巴克从故宫搬出去的帖子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之后,很快就有一大堆他的“粉丝”和网上的支持者跟帖。
  用轻松的、诙谐的交流方式,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芮成钢在谈话中不断强调的一点。
  
  不要惧怕有不同的声音
  
  谈到这次“耶鲁求学之旅”给自己最大的感受时,芮成钢认为是在对外介绍中国情况时,多承认自己的不足。
  “我刚刚到耶鲁,是听不得别人说任何中国的不好。班上有17位同学,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各个行业。如果听到有人说中国不好,我拍案而起,一定要和别人辩论个一二三。这样的效果不一定好。其实退一步,没关系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电影《霍元甲》,李连杰演的。最后有一个镜头给我触动很大,影片中霍元甲和俄国大力士比武,按照当时中国打擂台的规矩,双方是要签生死状的。但是霍元甲说:‘我们不要签那个(生死状),那个是中国的陋习。我们要以武会友。’你看看,100年前的霍元甲多厉害,他敢于承认中国的不足。”
  不要惧怕有不同的声音。西方人习惯于辩论,把一个本来不清楚的东西,通过双方的陈述,去了解它。“我很欣赏周恩来说过的一句话‘求同存异’。一味争论谁对谁错,这样的辩论不一定有好结果。辩论不是A说服B,更不是B说服A。”
  笔者最想知道芮成钢遇到了哪些对中国不了解的事情,他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芮成钢想了想,他说:“我觉得他们的误解源于对中国的不了解。班上来自印度、中东和越南的同学对中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不了解。缺乏信息。其实很多人对中国目前的社会体制不太明了,所以产生了很多疑问。需要抓住机会,为他们答疑解惑。”
  芮成钢无意中说出了一个小故事,其精彩程度让笔者不禁拍案叫绝。在达沃斯会议上,举办方邀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作为嘉宾出席,芮成钢则是会议的主持者,他非常高兴将成思危介绍给美国的参议会议长:“这是中国的副委员长,相当于你们的副议长。在中国,他也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这是一个参政议政的民主党派。”就这样一个简短的介绍,用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让外国人见识到了中国的民主进程。
  
  语言是载体,重要的是上面承载的文化
  
  “在美国,是没有听说过什么‘主持人班’的。如果我告诉他们,我为中国中央戏剧学院的主持人班代课,他们会笑掉大牙。美国只有新闻专业,而一个真正的新闻主播要有10年以上的新闻经验,才能担当起这个职位。而中国有时候还没有将‘主持人’和‘报幕员’分开。”
  “语言是载体,更重要的是上面承载的文化。我从小都没有刻意背过单词,我只是对文化感兴趣。学习到了语言,只是学习文化时的一个附加值。对于我而言,是份额外的礼物。在耶鲁,很多美国同学夸我的英语说得好,甚至比一般的美国人都要好。我相信这个‘好’是指我的语言质量高。不仅是说我的发音准确,而且认为我表达的信息有深度。其实一个美国黑人的发音也会很标准。” 芮成钢的话让笔者想到也许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听见别人开口说话,就知道这个人有没有读过大学。能不能提供有意思的谈话内容,是很多人评论一个人是不是有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看来这个道理,在世界上任何国度都行得通。
  “很多学外语的同学,总是希望自己有一口标准的美式腔、英式腔。你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啊,费那么多时间控制发音,还不如多看两本书呢。我就吃过发音太标准的亏。”芮成钢的谈话总是说到一个地方,想起一件事情来。每一个案例都恰到好处地印证了他刚刚说的话,这种交流的方式让笔者大呼过瘾。和《对外大传播》一直追求的“鲜活的个案分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次的故事是这样的:芮成钢去美国使馆办签证,因为是第一次出国,操着一口地道、流利的美腔英语的芮成钢引起了签证官的注意,只见签证官反反复复检查芮成钢的护照,就是迟迟不盖章。芮成钢急了。于是解释自己的身份,告诉对方自己的发音是因为学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被训练成如此的。对方这才相信他去美国是为了完成学业的。
  在传播方面,芮成钢比较推崇里根的一句话:“我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流者,但是我交流最伟大的内容。”芮成钢最高的理想是做个内容为王的交流者。
  1998年,芮成钢在伦敦国际演讲比赛中击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选手,拿到第四名的成绩,“第一名是罗马尼亚人,英文说得很差,长得也不漂亮,但为什么英国的皇室、议长评她为第一呢?因为她讲的内容好” 。
  
  “story ,story, story”——用故事串联新闻
  
  国外在写地址的时候,总习惯先写门牌号码,然后是街道名称、城市名,最后才是国家。一切从细节出发。因此西方的新闻也是强调“story,story, story(故事)”,以故事来串联起一个新闻事件。比如说,亨利家的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内容。然后告诉你,像亨利这样门口挂着类似牌子的家庭在这个小镇上有多少家。这个牌子上的内容属于哪个组织的,这个组织现在正做一件怎样的事情。“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让他们的新闻显得亲近、人性化。胡锦涛总书记不是说‘以人为本’嘛。你问我如何做一个好的节目。我觉得不要上升到怎样的高度,只要落实到实处。”芮成钢说。
  “在美国,我去了很多著名的媒体,观察他们的直播平台如何做,也和很多大牌主播聊天。结果发现中国国内目前的硬件不一定比他们差。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动脑筋琢磨如何把节目做得有趣。”芮成钢曾经做过一期让他自己引以为自豪的节目。那是一期瑞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访谈节目,最初,芮成钢并不热衷制作这个节目,毕竟做过太多重量级的人物了。可是在北大校园里第一次看到访谈对象时,芮成钢眼前一亮:只见这位老先生身上穿着阿玛尼的西装,扎着马尾辫,脚下是后面有两个滑轮的尖头皮靴,两手戴满了戒指。如果光看他两手的戒指,你会以为这是个暴发户;但是看他的马尾辫和尖头皮靴,你又会觉得他是一个嬉皮士。当时,芮成钢让摄影师给所有这些地方特写,然后在节目中,请观众根据这些细节来猜测这个人的身份,同时给出三个答案:嬉皮士、成功的商务人士、诺贝尔奖得主。最后在告知大家真相的同时,引导大家来注意刚才的细节。
  “比如说他手上虽然戴满了戒指,但是镜头放大之后,我发现其中的一枚戒指上的图案是迷宫里的一个小人。这位先生说,他觉得经济学实在太神秘了。终其一生的研究不过是在迷宫中寻找出口。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我问他,有没有人说过你很性感。这个老头儿说他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最性感的诺贝尔奖得主’。在瑞典,第一性感的是公主,第二就是他了。”这一期节目中,芮成钢把80%的经历放在塑造这个人的形象上面。结果节目很成功。如果中央电视台有“点收视率”的话。相信那一期的节目肯定名列前茅。
  世界500强企业的全球主席和总裁中,芮成钢已经采访了三百多位,还有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二十多位。“我的能力很有限,我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完全领会这些大师的智慧和阅历,但和他们交流,我总能学到一点东西,从看他们衣饰的搭配、待人处事的做派、内在思想的考量与智慧的闪光,从每个人身上哪怕只捕捉到一点,加起来就会丰富自己的人生,让我变成一个精神上更富有的人,这是我比较看重的,也是我来电视台工作最大的收获。”
  芮成钢幸运自己做过传媒这条生产线上的各个工种,“我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是我是从县级电视台锻炼,再到市级台锻炼,再回到中央电视台做记者、编导,最后再过渡为主持人,一步一步地来。所以当一件新闻产品经过电视节目的生产线到你的手里时,你一眼能看出这个产品的好坏,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你知道它最值得买的地方是什么,什么地方不好,需要你去修补” 。
  (信息反馈请至zhoujin_gongwu@sina.com)
  责编:周瑾
其他文献
对于很多中国观众来说,白岩松是他们很熟悉的一个名字;不过,对于芸芸海外观众、特别是外国人而言,这个发音还算顺溜的中文名字恐怕除了“中国人”、“闭路电视”(注:中央电视台的英文缩写CCTV与“闭路电视”的缩写一样),很难让他们还能联想起什么。  但是,如果请他们来当评委,这并不影响他们给白岩松今年3月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打一个比较好看的分数。原因何在呢?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媒体研究学者辛欣博士一语道
期刊
虽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6月4日在埃及开罗大学发表的重要讲演,依然在世界政坛的公共空间里不停回荡;而那些饱含情感冲击力和心灵穿透力的叙事语言和新外交理念,更是在全球十几亿穆斯林的头脑中,被不断重放、回味和冥想。整个演讲,虽不到一个小时,但是点面兼顾,入情入理,既坦诚直白地剖析了美国与整个伊斯兰世界现存的隔阂冲突及其根源,又以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全面阐述了新政府“认真倾听、重塑形象
期刊
我胸中不由自主涌出一股怜悯。  “你好中国之旧金山友谊商店”的玻璃橱窗外,一群美国人趴在窗台上。目不转睛地望着最新型号的海尔和长虹高清全息投影设备。这些奢侈品只有极少数在中国有亲戚的人,或者能搞到人民币及人民币兑换券的才能拥有。  《2046年美国节俭生活指南》中反复告诫,美国满大街是兑换人民币的人。他们用蹩脚的普通话,流窜在街头巷尾,逢人便问:“朋友,换钱!换钱!”这样的人不少,也很烦人。  我
期刊
2007年9月,我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研讨班。该班以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授课、与美国政府、国会、军方及媒体的高层人士交流座谈等方式进行,以了解美国政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国会和军方应对媒体及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为重点,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我受益匪浅。其中,感受颇深的是新闻发布的口径准备问题,这也是作为新闻发布时通行的国际惯例和必须做好的功课。 
期刊
库布其沙漠地处中国黄河中游的南缘,黄河为弓,沙漠为弦,“库布其”在蒙古文中译为“弓上的弦”,这里一千年前是一片沃土,一百年前是一片荒漠,现在正 在成为绿洲。  2007年8月26日,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七星湖召开。此次论坛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华海外联谊会、国家林业局、中国工程院、 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国驻华机构共同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
期刊
作者的话:  中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的发展足以令许多国家羡慕。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大若天下》一书,最早以法文出版,后来又分别以中、英、阿、西、俄、日和德文出版。书出版后,时间又过去了几年,我仍然生活在中国,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一个用那么短的时间取得了那么大成就的国家,我们充满了乐观。如今,这种乐观是很多发达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山西之行    山西是另
期刊
编者按:有读者说:“一个作者写多样的人和事,或者多个作者写同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书都吸引人。”《日日如新——外国驻华大使夫人访谈录》一书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生活的故事。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使夫人,她们看中国的视角和体验都带有新鲜感。  当她们随着命运之船驶向久已向往的古老又现代的中国,所有的记忆正在成为她们一生的珍藏。在一路感受、一路收藏的过程中,她们通过自己的视角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信息。
期刊
2005年是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在北京大学和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支持下,本刊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和媒体人,推出一组特别报道“斯诺百年”,从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层面对斯诺的新闻理念和实践进行研究。  因此,当“海伦.斯诺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之际,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共同邀请本刊参加此次研讨会。    今年是海伦.斯诺百年诞辰。为纪念
期刊
Anglo-American Tort Law     編者按: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
期刊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鲜的——这句话用在香港相当合适。因为香港每天都在发展变化,都有新的现象值得观察,有新事物需要学习。对于我们这些内地驻港的记者来说,香港不是一个概念,也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对象”。可以这样说,除非你是一位勤力、有心而且善于思考、深入香港各方面的记者,否则,即使是干完3~5年任期,对香港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上。“我熟悉香港”,“我对香港很了解”之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知。我有一位留学海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