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帮帮大地吧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一年开始了
  燕子用嘴衔着泥飞走了
  大地身上臭臭的泥消失了
  土拨鼠挖地洞
  挖到了大地的想法
  土拨鼠又把大地的坏想法给扔了
  突然开始下雨了
  雨点落下来
  给大地洗了個澡
  我们用双手创新未来
  减轻了大地的重量
  严嘉乐: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园林小学四年级学生
  指导教师:严雅楠
  编辑    沈不言
其他文献
少年自台阶上飞奔而下。  黄葛树的叶子掉下来,抚过他的前额落在脚边。地上,青叶子、黄叶子、枯叶子……零零星星,舒舒服服地躺在阳光里,累了就翻个身,倦了就陪着小风说悄悄话。  午后,偌大的校园里寂静无人,水一样的阳光在校园里荡啊荡,暖意一层层漾。虬枝盘旋的黄果树上,鸟儿们纷纷飞上枝头,晒它们的爪子和羽毛。暖阳惊扰了大树深处的寂静幽深,枝丫挨挨挤挤,有一片叶子待不住了,调皮地跳下来,在阳光里游啊游。其
期刊
茶腊塆,一个被青松翠柏淹没的小山村。冬季不期而至,雪花很少光顾。青杠树的叶子落在地上,厚厚一层,光秃秃的枝丫格外精神。因为太冷,周围挤满了老绿老绿的柏树。树林和山坡呈三面合围之势,把三五户人家簇拥起来。林子下面,紧围着瓦房茅屋的一圈毛竹水竹,瘦弱玲珑地绿着。不大的池塘里,“嘎嘎”地游着几只不怕冷的老鸭。一冲水田,以这个小塆子为起点自上而下叠序着,静静的如一块块镜子,映照着冷冰冰灰蒙蒙的天空。  这
期刊
1  吴桂英,老泰州的城里人。其父行船起家,靠水上运输发了家、致了富。旧时,人们有了钱就要买土地或置房产。老吴成了船老大后,便在泰州城里的集贤馆旁边买了一处不大也不小的四合院,在城里有了一块住场墩儿。老吴夫妻只有桂英这么一个独女,理所当然视她为掌上明珠。  桂英长到15岁时,母亲病故。过了两年,经媒人介绍、老吴做主,这棵独苗被嫁到泰州东边的海安城里一个叫臧如祥的人家。臧如祥是个粗通文墨的匠人,做泥
期刊
闪电前的闷热时光  总觉得自己没有青春期。就算有,一个字即可以概括:闷。  可能跟离家比较早有关。那时候的小学是五年制、六年制并存,我读了五年,刚11岁,便离开家了。自此,我就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家里,然后是别人的城市、别人的家乡。好在我后来明白,其实在这个世上,我们都是寄居者。但当时,在11岁,在我还没学会跟他人沟通、跟世界交好的时候,我就开始面临着一个必须独立存在并与外部协调的问题,这加重了我的紧
期刊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都守着土地过日子。小村过年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胡屠户的家门口。  胡屠户带着两个帮手,在开水锅里滚动着被吹得鼓胀的年猪,弓着腰用力地刮着年猪身上的黑毛。那个时候黑猪多,很少有白毛猪。  很快,猪毛被清理干净,脱了毛,白花花的年猪就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年猪还在热木桶里时,胡屠户会把猪蹄壳用特制的铁钩钩掉,我们都痴痴地、直直地盯着胡屠户那只拿着猪蹄壳的手,看他抛向哪里,然后蜂拥着去
期刊
1  做一名教师,是我儿童时代的梦。  1981年,我读小学一年级。学校有一排瓦房,几间草房。教室里学知识,校园内玩游戏,对于一个原来只在庄稼地里玩的野丫头来说,一切是那么新鲜有趣。就连上下学的路上,都那么有意思,春天可以摘小花,追小鸟;夏天可以采荷叶,捉知了;秋天可以跳格子,拾弹子;冬天可以滑冰,吃冻铃铛。  我的班主任孙老师像妈妈一样,悄悄地送我一块花布,让我母亲做花裙子给我穿。母亲没有做花裙
期刊
窗外的雨飄飘洒洒,像一片幕布,无边无际,朦朦胧胧。比起前些日子的聒噪,今天的雨显得格外平静。村子里的犬吠此起彼伏,我意识到,又到藏人追山(当地藏人的一种狩猎活动)的日子了。  藏人世代过着游牧生活,每至夏末秋初,在长达三个月的追山中,狗是不可或缺的珍贵伙伴。  追山,起初是远离故土流落他乡的藏人的一种谋生手段,后来生活好了,追山成了他们缅怀故土的传统仪式。但人与狗的情感并没有因此疏淡,反而愈发深厚
期刊
【编者按】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与社会文化。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讲学。  一  夏晓虹女士对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与社会文化深有研究,也被媒体视为温和的“女性主义者”。她对女性之间友情的认识,自有宽、深的视野。在她云淡风轻的气质中,最突出的一点正是“友情的品格”。她的淡
期刊
在江苏仪征市刘集镇古井街道,看年近七十岁的满玉宝老先生制作大京果,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场精神慰藉。  我们到满师傅作坊的时候,前期费事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包括挑选上等糯米,浸泡四十分钟,酥十来个小时,用粉碎机打成粉,再按九比一煮芡——十斤粉面拿出一斤煮成芡汁,这是和面的引子。繁复的准备是为了大京果的口感。  走进角角落落摆满花草的厢房,只见穿白围裙、戴白护袖的满师傅正在案板上与一堆粉面较量,揉、
期刊
春意盎然,江南天色饱满纯青,正是品尝香椿嫩芽的大好时光。偶遇菜市场里一簇簇新鲜的香椿芽,眼前就浮现出老家小院里那棵茂盛的香椿树,仿佛能依稀闻到浓郁的香椿味。  清人食香椿的嫩芽,谓之“吃春”。春雨淅沥,粗壮高大的香椿树紫色的枝干上,探出紫色的芽苞,羞羞答答像暗自怀春的少女,含蓄内敛。椿芽新鲜中透着丝丝娇嫩,轻轻一折便断,叶子芳香浓郁,泛着泥土的清新。香椿芽,有着春天清明的气韵,有着古老的田园气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