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一个新的理念“核心素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小学英语的“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体,本文将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倪慧慧,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助于个人发展的品质和能力。小学高年级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交流能力、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有了对英语学习方法的认知。与此同时,英语教学的难度也开始增加,句子、语法、阅读等知识会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啰嗦乏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一大难题,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方法策略,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教育界同仁提供参考。
一、从“传统模式”走向“现代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竞争意识,对单词与语句的理解也远远胜于之前的学习阶段。这时候,教师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日渐提高的学习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做出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教学”转变。
例如,在教学动词的进行时形式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我在PPT课件中制作了人物进行体育运动的动态图片:正在运球的姚明、跨栏的刘翔等。在新课导入阶段,我向学生出示了我制作的动态图片,学生马上就被体育健儿的矫健身姿吸引住了。紧接着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at is he doing now?”学生们马上踊跃地回答起来,但因为没有接触过动词的进行时,他们回答的多数是“He is play basketball.”这样的错误语句,我马上对他们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引出了动词的ing形式。这样经过兴趣的激发和前后正误语句的对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了不少。
二、从“单打独斗”走向“小组合作”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单独的知识学习已经很难跟上整体的学习进度。这时再一个人“单打独斗”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与素养形成极为不利。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与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新的知识。
在小学阶段,合作无疑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绝佳途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享受掌握知识的喜悦。为此,我在班级里进行了小组划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合作,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后可以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小组整体学习水平都能提高,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小组内的交流合作能使这些闪光点展现出来。与此同时,我给一些平时在小组内不敢发言的学生做了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交流之中,大胆发言,勇敢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建议,不要怕出错误;其次,我还让不敢表达的学生在组内具备优先发言的权利,让他们先说出自己的思路,让他们在这一过程汇中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这样一来,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就能逐步的被激发出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同时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初步形成,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三、从“传统评价”走向“综合评价”
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将传统的评价方式改变为对综合能力的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传统评价只重学习成绩,根据成绩来评价学生,综合评价则不同,综合评价有激励式评价、启发式评价等方法,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价值观起了推進作用。
在课堂上,我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充分的展示,并及时的进行点评鼓励。比如,我发现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恰恰相反,这些学生往往有独到的见解。于是我在课上鼓励这些学生发言,在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给出了及时的评价。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小学生对表扬的渴望更加强烈,经过我的评价与激励,一些学生树立起了自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投入,经过长时间的鼓励式评价,班级里的学习氛围也变得更加健康,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各方面素养都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展开,“核心素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不停地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教学的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形成各种优良的思维习惯。相信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会不断提高,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宋惠芳.浅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 2017(15): 111-112.
[2]李陆林.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之学习能力的思考[J].江苏教育, 2017(49).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倪慧慧,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助于个人发展的品质和能力。小学高年级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交流能力、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有了对英语学习方法的认知。与此同时,英语教学的难度也开始增加,句子、语法、阅读等知识会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啰嗦乏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一大难题,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方法策略,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教育界同仁提供参考。
一、从“传统模式”走向“现代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竞争意识,对单词与语句的理解也远远胜于之前的学习阶段。这时候,教师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日渐提高的学习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做出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教学”转变。
例如,在教学动词的进行时形式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我在PPT课件中制作了人物进行体育运动的动态图片:正在运球的姚明、跨栏的刘翔等。在新课导入阶段,我向学生出示了我制作的动态图片,学生马上就被体育健儿的矫健身姿吸引住了。紧接着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at is he doing now?”学生们马上踊跃地回答起来,但因为没有接触过动词的进行时,他们回答的多数是“He is play basketball.”这样的错误语句,我马上对他们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引出了动词的ing形式。这样经过兴趣的激发和前后正误语句的对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了不少。
二、从“单打独斗”走向“小组合作”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单独的知识学习已经很难跟上整体的学习进度。这时再一个人“单打独斗”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与素养形成极为不利。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与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新的知识。
在小学阶段,合作无疑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绝佳途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享受掌握知识的喜悦。为此,我在班级里进行了小组划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合作,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后可以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小组整体学习水平都能提高,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小组内的交流合作能使这些闪光点展现出来。与此同时,我给一些平时在小组内不敢发言的学生做了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交流之中,大胆发言,勇敢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建议,不要怕出错误;其次,我还让不敢表达的学生在组内具备优先发言的权利,让他们先说出自己的思路,让他们在这一过程汇中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这样一来,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就能逐步的被激发出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同时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初步形成,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三、从“传统评价”走向“综合评价”
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将传统的评价方式改变为对综合能力的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传统评价只重学习成绩,根据成绩来评价学生,综合评价则不同,综合评价有激励式评价、启发式评价等方法,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价值观起了推進作用。
在课堂上,我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充分的展示,并及时的进行点评鼓励。比如,我发现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恰恰相反,这些学生往往有独到的见解。于是我在课上鼓励这些学生发言,在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给出了及时的评价。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小学生对表扬的渴望更加强烈,经过我的评价与激励,一些学生树立起了自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投入,经过长时间的鼓励式评价,班级里的学习氛围也变得更加健康,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各方面素养都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展开,“核心素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不停地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教学的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形成各种优良的思维习惯。相信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会不断提高,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宋惠芳.浅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 2017(15): 111-112.
[2]李陆林.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之学习能力的思考[J].江苏教育, 20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