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载体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科学文化发展作出的一大卓越贡献。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纸张作为人类保存和传播文明的载体,使思想家、哲学家的智慧传给一代又一代知学善用的人,构成了现代著名的书籍和档案,不断推动着社会进步。
  在纸被发明和使用之前,先民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很多书写载体。中国古代文字的书写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在没有更好的书写载体以前,天然石壁就成为古人进行刻画和记录的首选载体。石质材料非常容易获得而且方便加工,为石刻的大量出现创造了条件。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出现了最早的刻画陶文。在此之后,陶器就成为图文信息最初的载体之一。后来,人们在龟壳和动物的胛骨上书写,被称为“甲骨文”。甲骨主要是指龟甲腹板与牛的肩胛骨,也包括羊、猪的肩胛骨,甲骨这种在今天看来完全不适合作为书写材料的物质,却是中国最早使用的文献记录载体之一。青铜器是金文铸刻的载体,金文是指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青铜器以钟、鼎为代表,所以金文也叫做钟鼎文。金文在商代早期就已经出现,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达到繁盛。早在商代时,人们就已经开始用原始的笔和墨在竹片或者木片上写字,所用的竹片就是竹简。一份简短的文件往往要用数枚竹简记录,一部书要耗费上千片竹简。缣帛在古代是一种较为贵重的文献载体,主要为贵族所用,用来记载他们的言行、功德,或者用绘画的方式来祭祀鬼神,或是记录改定后的正式文本。
  但是无论是竹简还是缣帛都有缺点[1]。竹简太笨重,一本书就要用一辆车或者几辆车才能拉完,不方便保存和运输,而缣帛又太贵重,只有贵族才能用得起,人们迫切地需要更方便、更轻巧、更经济实惠的书写材料。1957年在西安市郊出土的灞桥纸[2],是用大麻和苎麻制成的,说明造纸术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但是最初的纸张还是比较粗糙不平,后来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革命性的改良,极大地扩大了原料的来源,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为原料制成了纸,献给朝廷,从此造纸术便推广开来。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根据明代《天工开物》记载,明代造竹纸的过程可以分为5个步骤[3]。
  第一是斩竹漂塘:砍下竹子放在水塘里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并且捣碎。
  第二是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完全煮烂成为纸浆。
  第三是荡料入帘:等到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这一步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第四是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面压上重石,将水压 出。
  第五是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再揭下来就成了一张张 的 纸。
  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随着造纸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纸张基本上已经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人们开始使用桑皮、藤皮造纸,而且有了活动式的帘床纸模,这样就可以反复捞到数张湿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后来,造纸术外传到世界各地,主要有以下三条线路。
  一是东线。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置四郡,此后至公元3世纪晚期,许多汉代人为躲避战乱迁至此地,造纸术随之而来。公元5世纪初,造纸术由居住于朝鲜半岛的汉人传到日本。公元610年,朝鲜半岛僧人昙征东渡日本,向当地介居民绍了中国儒家经典和笔、墨、纸的制造技艺,指导人们种植构树,以构树皮造纸。
  二是南线。公元二三世纪,广西人士燮担任交趾郡太守,收留了許多由中原南下的有技艺、有学识的人,造纸技术由此传至越南。3世纪以后,越南当地已经开始生产构皮纸。南宋末年,中国百姓为躲避战乱,定居爪哇岛,造纸术被传至此地。
  三是西线。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拔斯王朝为控制中亚,爆发怛罗斯之战。唐军战败,随军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人俘虏,造纸工匠给当地人传授造纸技艺,由此开启了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公元1151年,西班牙萨蒂瓦出现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由此造纸术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地。
  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8世纪的2000多年中,造纸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知识的保存、记录和传播,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荫柯. 中国古代发明[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0:18-21.
  [2] 陈美东.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0:207-216.
  [3] 宋应星. 图解天工开物[M]. 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13:378-389.
其他文献
相较于其他类别的科技期刊,科普期刊因其普及性拥有更大的显在或潜在受众市场。尽管科普期刊在我国科技期刊中所占比例不大,发展不尽均衡,却是科技期刊中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媒体融合的代表性刊群之一。也正是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科普期刊受到来自市场的更大挑战和考验。在巨大的生存与发展挑战面前,有很多科普期刊选择改变办刊方向,逐步脱离“科普”定位,转变为学术期刊、技术期刊或者面向某个行业的综合指导期刊;也有部分科普
期刊
加拿大“教育部长联合会”(Council of Ministers of Education Canada,以下简称“CMEC”)于2007年在联邦层面施行针对学生学业的评价项目,即泛加拿大学生评价项目 (The Pan Canadian Assessment Program,以下简称“PCAP”)。这个项目针对全国13岁的学生的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进行测试。本文将围绕PCAP三个测试项目之一的科
期刊
煤气中毒:CO是元凶  提起CO2(二氧化碳),大家可能会想起温室效应,低碳减排等词语,也知道CO2 是我们日常呼吸代谢的产物,但提起CO,大家的了解可能就不如CO2那么深入了。CO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汽车尾气、煤气发生炉及所有含碳物质(包括家庭用煤炉)的不完全燃烧都会产生CO。  我们常常听说的煤气中毒,就和CO有关。煤气中毒就是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家庭用煤炉(比如液化罐和燃气灶)
期刊
戚发轫  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曾主持研制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主持神舟号飞船总体方案,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術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2019年,戚发轫院士获得2019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奖项。  从一
期刊
从出版理念、选题策划、成本构成等方面,以系统化思维方式对我国童书出版的短视频营销进行探索式研究。首先,介绍短视频营销时代,童书出版应具备的“系统化+碎片化”理念、“严肃性+娱乐性”理念,就选题策划时如何配合后期短视频营销给出方案;其次,深入剖析童书进行短视频营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最后,以抖音为例,提出适合目前我国童书出版现状的短视频营销三种模式。  短视频以其简明、生动、便捷的特点
期刊
我国科普期刊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辉煌发展阶段、“文革”的十年停滞阶段、改革开放后的“百花齐放”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面对新媒体和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科普期刊通过改革创新走向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之路的新历程。  1 科普期刊发展初期  我国早期真正的科普期刊数量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1933年创刊的《科学画报》和1937年创刊的《科学大众》影响较大,而较早创办的《亚泉杂志》(1900年创刊
期刊
访谈人物简介  任晓媛,MyH2O吾水信息平台执行总监;2018年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科学家榜单,2019年入选福布斯全球30岁以下社会企业家榜单,以及BBC全球年度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名单,2020年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青年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约有22亿人没有安全管理的饮用水服务,7.85亿人仍然缺乏基本饮用水
期刊
科普的内容对应着公民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即公民具备的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科普的内容是科普的核心和灵魂。根据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6.2%,比2005年的1.6%提高了近三倍,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但整体发展不平衡,与世
期刊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包括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环节之一,是推动“绿水青山”发展的关键步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产业,改善乡村生态条件,生态环境的建设,关系到乡村居民的生存条件。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普自媒体逐渐成为公众获取科普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商业模式定义与分类,结合科普自媒体的特点,可将科普自媒体分为自主创作型、资源合作型、媒体依托型。各科普自媒体的商业模式各具特点,也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科普自媒体自身要不断加强内容建设、人才建设、品牌建设,此外,还需要各方的协助和努力。  1 科普自媒体商业模式分类  根据原磊对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的梳理,商业模式的定义从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