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话“劳动”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在我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中,有不少和劳动有关的诗词歌赋。
  文史学家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里记载,“三皇”之首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都要“御驾亲耕”,百姓也要在这天开始下田耕作。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述了周武王在二月初二不仅举行盛大仪式,还率文武百官亲耕。到了宋元时期,二月初二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既是“耕事节”,又是“劳农节”“踏青节”。发展到明清两代,皇家对二月初二的劳动意义更加重视。自雍正以后,每年二月初二,皇帝都会走出圆明园,带领朝廷官员和皇后、宫女到专门开辟的“一亩园”扶犁耕田。民间流传着一首打油诗:“二月初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生动反映了当时皇帝对二月初二“劳动节”的重视。
  古人都认为,农历二月初二是传说中龙王抬头降雨的好日子,农人们把这一天当作一个隆重的节日来过,预示着春耕劳作要由此开始,新的一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所以到了现在,无论节日内容如何变化,劳动的精神都一直得以延续,是劳动创造了一切成就,是劳动推动了文明进步。
  翻开我国古代诗歌作品,历代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古人辛勤劳动的诗篇,歌颂劳动之美、劳动之乐的美好情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就有大量描绘劳动生产的农事诗。像那首著名的《伐檀》一开头就讲“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是一首描写伐木工人劳作的民歌。《芣苢》诗曰:“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则是农妇们采摘车前子草的乐歌,既生动又欢快,热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
  “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妇孺所知,寥寥数句,就把劳动者的辛勤和劳苦写到了极致。他的另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则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依然吃不饱、穿不暖,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读来令人感慨动容。
  白居易在《觀刈麦》里把劳动的艰辛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感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农历五月,是麦收时节。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野去,给正在割麦劳作的男子送饭送水,这些农民在麦田埋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为的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儿活儿。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不能不为诗人对农家的同情与怜惜所感动。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责编 / 刘博)
其他文献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送穷文》中写道:“利居众后,责在人先”,这一名句,正是他为官做人的真实写照。他常常告诫自己,分享利益时,要自觉把自己排在大众的后边,而承担责任,就要主动抢在他人前头。  古往今来,是“见利思义”,还是“见利忘义”,始终是衡量人品高下的重要准则。正如孟子所言:“义,人之正路也。”许多仁人志士,在利益诱惑,甚至生死面前,坚持以义为重,勇于舍个人之小利,求人生之大义,有的乃至舍
[摘 要] 中央苏区时期,党支部工作的许多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和借鉴运用。这些重要经验主要包括:明确党支部的功能地位、彰显党支部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突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训练、注重探索运用有效的工作方法、注重党支部各方面建设的系统推进等。  [关键词] 中央苏区;党支部工作;历史经验  [作者简介] 卢文华(1966—),男,安徽省天长市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副
在学习和运用历史方面,毛泽东堪称全党学习的光辉典范。他对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总结,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有着精准的科学把握。因此,他在评价历史事件、点评历史人物时,往往有着高于常人的非凡见解和穿透时空的远见卓识,蕴含了许多决策用人的道理。  一、决策用人的关键在于多谋善断  多谋善断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1959年,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多谋善断这句话,它的重
以胡萝卜为原料,在1000Pa的压力以下,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胡萝卜片微波真空干燥进行研究,得到了干燥曲线及干燥过程温度变化曲线;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微波真空干燥胡萝卜的适宜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和汪曾祺都曾是独树一帜的大家。可是,鲜有人知道,他们都曾有个相同的“癖好”——逃学。  出生于湘西凤凰的沈从文,6岁那年被父亲送入私塾。但生性顽皮好动的沈从文一点儿也不喜欢私塾的呆板与严厉,他便时常逃出去玩儿。对儿时的沈从文来说,湘西的自然环境与日常生活实在比私塾里的功课有意思多了。可好景不长,沈从文逃学的事儿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并没有过多地责骂和体罚他,而是把管教不严的板
近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两部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新法规,一部法规列出了某些添加剂的名单,此法规将从2013年6月起生效;另一部法规对食品成分中所含酶、调味剂等添加剂和营养成分
每到年底时,又是总结"爆表"时,一时间忙煞了"四海之内"的各路笔杆子。当此挑灯夜战之际,笔杆子们最大的苦恼不是"无米下锅",而是有时"缸中米"太多,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一箩筐的事
贾县长从市政府参加完“年终表彰奖励大会”回来后,让边秘书把卫生局局长、民政局局长和教育局局长找来,指着桌子上摆着的三面锦旗,阴沉着脸说:“你们三个看看,咱们县的卫生、民政和教育工作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作第一’,知道这是谁的功劳吗?我告诉你们,要是没有边秘书,你们都得给我‘拖后腿’,所以,市政府发的一万五千元奖金,一分也不能给你们,都得给边秘书。你们有没有意见?”这三个得“第一”的不但没意见,而且还在
[摘 要] 赶考精神的产生与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赶考精神产生与形成的历史背景源于中国共产党从历代王朝兴替的“历史周期律”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建设新中国、建设执政党的政治抱负中确定目标,从世界政党兴衰中反思自身,从60余年执政经验中科学总结。“赶考”精神产生与形成的文化渊源源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源于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传统思想;源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力戒奢华思想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