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你是想长大,还是不想长大;无论你是希望某种变化来得晚一些,还是希望经历得更早一些;无论你是乐于现状,还是寄望于打破按部就班的生活——所有的变与不变之中,只有样东西是你所无法掌控的,那就是时间。它永远都在你的意志之外,以自己的方式做着一种匀速运动。
2012年的末日谣传,已经在玩笑间结束,时间继续,希望或者绝望继续,改变或者不变也同样继续。对你我而言,一个新学期重新开始了,一年的新时光开始了,升级、毕业、高考、大学等等内容,就如循环数列一般,又开始了新一个周期。生活继续。
然而,结束并不一定意味着消失,开始也并非就一定是变化。2012年,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时间是把杀猪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Hold不住的青春,肿么办啊,亲!”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在过去的时光里,它几乎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叹息在很多人并不经意的平常日子里。
叹息的背后,是一种无力感。面对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迟钝,越来越仓惶,似乎对自己的每一种努力,都不再有曾经的把握和信心——即使无法追上时间的脚步,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稍微的停留,也许错过的就不是一班车,而是将永远被抛在路上。
无论这样的追赶,是被逼无奈还是心甘情愿,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试图能明白,有哪些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件,会成为影响我们加速或者减速的因素,甚至是改变方向。
2012年,许多“变化”正在不经意间释放出许多不一样的气息。也因为如此,站在这个时空交错的位置,我们也试图从中找到某些相关的内容,也许,只是一个名词,一种说法,而预示着的则是2013年,甚至更远的未来的走向。
也许,一些改变还只是一个开始,而每一种选择的结果,都是从开始而开始的。
1 高考也许将不再有落榜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除了言说人数之众和高考之惨烈,相信也是高中老师常用的提振土气的励志语之一。被置于这句话下的高中生,除了崇拜汉语登峰造极的夸张修辞功效外,悲催的地方在于,本该轻松享受的学习过程,因为这话一直都充满了“预备烈士”般的悲壮色彩,有了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而且找不到可以爬上来的出口。
一直被“人数”惊吓着,也先从人数的变化说起。
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15万人,自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峰值1050万人后,这已是高考人数连续第四年下降。四年时间,高考报考人数下降了135万人,下降总幅度约为15%。
与此同时,高考录取比例在几年中一直大幅度上升。高考第一大省河南,考生人数从2008年的98万人下降到2012年的80余万人后,录取比例从2008年的42%上升到2012年的86%:同样是以“分高、难考”著称的高考大省山东,其实际录取比例也超过了85%;上海高考报名人数连年下降后,2012年仅有5.5万考生,录取计划人数却高达4.9万人。
生源数量的大幅下降,让许多高校开始面临生存挑战。为解决招生问题,各地高校纷纷增加本科招生比例。除北京、上海外,许多地方的本科招生比例已超过60%,而最大的生源缺口则集中在高职(专科)批次和二、三本批次。
据2011年调查报告显示,在录取比例居前的几个省份中,即使专科分数线一降再降,依然出现了大面积高职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况。山东专科二批分数线从2002年的350分下滑至180分,招生计划仍无法完成,山西1.2万招生计划作废,陕西7.6万上线考生放弃填报高职院校,还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出现了零报考。近几年里,高考中的“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普遍。
在公办大学都生源不足的状况下,许多民办大学更是沦为了“野鸡大学”,以各种违规违法的手段骗取生源。
除了人口的自然下降,近年来,高中生留学数量连年攀升,也是高考分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北京、上海等地,选择留学的高中生比例都高达两位数。2012年,中国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成为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地。
这样的状况对高中生来说,虽然面对的还是那座“独木桥”,但是通过已经越来越容易了,甚至于是否愿意到桥的那头,可以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在越来越好考的大学背后,学生和家长更关注的是上大学的性价比和含金量。
有专家甚至预测,未来十年,我国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关门的危机,“高考落榜”这个曾经让无数人视为耻辱的词语,也许将在许多地方成为历史。而对后面几年的高中生来说,还有另一个被高校视为“噩梦”的利好数字,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初中在校生比2010年减少了270万人。
人物·正能量
江成博·做最好的自己
“大家坐在教室里承受着变味的教育带给我们的痛苦为的是什么?仅仅为了考一个好大学?为了一纸文凭?”“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就算是机器,也不是为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机器。”“因为没有理想,别人这样,我们也就这样,因为没有理想,我们沉默,我们屈服,我们麻木。同学们,我想我们可以醒来了……”2012年4月9日,在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升国旗仪式上,一名叫江成博的高二学生,将此前老师审定的主题为“远大理想”的演讲稿,偷换为自己写的《做最好的自己》,发表了5分钟抨击现行教育的激情演讲,被称为是“90后”对现行功利教育的强烈反击,多家媒体聚焦,引发全国范围对教育弊端的大讨论。
徐砺寒·小纸条的正能量
假如你在路上撞坏了别人的车会怎么做?江苏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徐砺寒用一张小纸条告诉你。2012年11月2日下午,徐砺寒在上学途中不小心剐坏路边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为了等到车主向其道歉赔偿,徐砺寒在原地等了20多分钟。眼看快到上课时间了,徐砺寒留下一张字条:“尊敬的车主:我是扬大附中的一名学生,在今天中午的放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主要是一划痕及左后视镜,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在字条上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就在他准备离开时,正遇上回来的车主,明白了经过的车主大为感动,自己承担了所有维修费用,并在网上发帖称:“孩子,谢谢你,你让我们这些被尘俗污染太久的大人的心灵被好好清洁了一回,让我获得了久违的感动。”这张纸条被车主朋友拍照发上微博后,引来广泛转发,感动了无数网民,称一个高中生用一张小纸条为人们带来了久违的正能量。徐砺寒也被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2”评选为年度网络人物之一。 张文驰·生命只有一次
“高考可以重来,生命只有一次。”2012年3月26日,在高考备考的关键时刻,湖北省襄阳一中的高三学生张文驰,前往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血细胞采集室捐献造血干细胞,兑现自己的承诺,救助福建一名4岁白血病患者。他也成为目前年龄最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1年18岁生日时,张文驰选择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俗称“骨髓库”)作为自己的成人纪念。2011年10月,在骨髓库140万份数据检索中,张文驰与福建这名患者配型成功,征求他的意见时,张文驰确认了捐献意愿。他的义举获得高度赞誉,被称为“90后最美中学生”。2012年高考,张文驰以540分的文科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录取,实现了成为一名飞行学员的梦想。
理想·南科大转正
2012年4月24日,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获准成立,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这是一所寄托了无数人理想的大学,从筹备之初就备受争议和瞩目。南科大2012年招生的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的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洞察力等综合能力,2013年招生的能力测试除了考察以上四方面能力,还须考察考生人文科学素养。参加南科大2013年自主选拔能力测试的考生,须在高考志愿提前批次自主选拔志愿第一志愿填报南科大。高考成绩(折合百分制)60% 高中学业成绩(折合百分制)10% 南科大能力测试成绩(折合百分制)3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2 到大学里面去上高三
高中毕业,通过高考,才能升入大学,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而从2012年开始,这种“常识”也许将发生某种变化。
2012年7月13日,浙江大学正式试行“拔尖创新学生培育”方案,在浙大竺可桢学院设立“启真班”,对浙江省内户籍普通高中的高二期末优秀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选拔,选拔方式为“中学阶段成就评审、招生学校综合测试相结合,学业成绩和课外成就相结合”,对象为“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综合素质高”的高二学生。
通过考核选拔的学生,作为预科生直接进入浙大学习,完成衔接年(原高三学年)学业者,于下一年度正式录取为浙江大学学生,将不再参加高考。2012年10月,浙江省首批选拔出来的80名高二学生,正式进入浙大,在大学里开始了自己的“高三生活”。
按照浙大的解释,这一方案是为了满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天赋。然而,该方案一出台,就被质疑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提前掐尖圈生源。
优秀大学需要高质量的生源,这本来无可厚非,而随着高考人数的持续下降,为了抢到优质生源,国内的许多一流大学都卷入了抢夺大战,各种招生“潜规则”不时被爆光。
面对硝烟弥漫的生源争夺,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认为,如果浙大这样的选拔人才方式也可以的话,是否还可以从高一学期末、初三学期末就开始选拔人才?这样的话,大学都做了中学应该做的事,学生的培养时间全部前移,中学教学秩序被打乱,其他学生势必也受到影响。
一些中学老师也表示了自己的隐忧,上海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说:“过去是通过高考招生,后来自主招生将时间提早到高三上学期后,现在又将时间提早到了高二学期末。”刘京海称,如今的自主招生已经影响到了高中的正常教学秩序,一些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到高三下学期就基本不在学校里了,有的在校外补课,有的自己在家里复习,都不再跟随学校的节奏。
从对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的呼吁,到自主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从单一的分数衡量模式到分数与综合素质并重的人才选拔方式,这一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制度性的缺陷需要完善。至少,对高中生群体中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来说,“独木桥”不再是唯一的通道,他们不用再过分担心,会重演在一场考试中马失前蹄就因此失去未来的悲剧。
公平·大多数
性别歧视:高考录取分数男女有别
2012年高考招生中,多所高等院校按照性别划招生录取分数线,一些小语种、国防生的女生录取分数线明显高于男生,有的分差高达40分,引发广泛关注。这种差异化招生方式,因为之前没有足够的信息公示与说明,引发舆论普遍质疑,诸如“大学有没有必要调节性别比例”、“男女有别的做法是否涉嫌性别歧视”、“大学招生自主权的界限在哪里”、“教育不公平问题出路何在”等成为讨论的焦点。有学者称此举违反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 “保送生”制度的终结
在每年的高考生中,有一个群体一直备受争议,这就是“保送生”。
所谓“保送生”,是指由确定的中等学校推荐、保举成绩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经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他们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而直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制度,该制度开始于1985年。
教育部“阳光高考”网公示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拟录取保送生比例占本科生招生计划的10%以上,其中中国科技大学比例更超过20%。在这一制度实施的这些年里,“保送生”已成为名校的重要生源渠道。
该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为选拔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弥补高考“一刀切”的弊端。由于种种原因,保送过程中的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已变得越来越严重,被诟病为“选官不选民”。而对数量众多的农村高中生来说,“保送”进入大学更无异于皇帝的新衣。
2011年,来自山东聊城农村的陈金辉,高三时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被保送进入清华物理系。像他这样的幸运儿,在农村高中生中就等于“极品”。
2012年5月,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公布的《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状况报告(2011)》显示,农业户口学生中,获保送资格的比例为0.3%,非农户口学生中有0.8%获得保送资格。家庭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绝大多数位于城市的“超级中学”,几乎垄断了中国排名靠前大学的保送生生源。 这一现状,似乎将要开始改变了。
2012年10月,一名中国教育学会负责人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上的说法受到广泛关注,即从2014年开始,参加全国中学生5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学生(竞赛时间是在2013年),参加高考将不再具有保送资格。实际上,这并不是新闻,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早就已确定了奥赛学生停止保送的时间表。2013年,将是奥赛获奖学生享受保送资格的最后一年。
改变的还有另一个“资格”。2012年,北大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学校范围,扩大到了县级中学、农村中学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共有三十余所这三种地区中学的校长获得推荐资质。2012年共有292所中学获得北大2013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共推荐学生425人,最终确定417名候选人。推荐制候选人将获得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待”,或者10、30、60不等的加分。
“以前,有推荐资格的多是省会等大城市里的优质高中,这对于我们在县级高中就读的广大学生来说很不公平。”河南省夏邑县高级中学的吴萍(化名)说,“北大为我们开了扇窗,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的名校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对于无数梦想进入名校,身居社会下层的优秀高中生来说,这也许就是照进他们梦想的第一缕阳光。
北京大学:不是北京人的大学
2012年暑假,来自河南新蔡的“90后”青年程帅帅,在北京大学校门前表演“踩高跷”和给送新校牌“北京人大学”的行为艺术,表达对高考录取不公的抗议。2012年高考,北京市高考一本线理科线为477分,文科线为495分,比河南的理科540分、文科557分分别低63分和62分。北大在有7,327名考生的北京投放了414个招生名额,而在有80.6万考生的河南只投放了108个名额。
2012年高考前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指出,2011年北京考生考取北大的机会是河南考生的46.5倍,上海考生上复旦的机会是河南考生的95.8倍。《21世纪经济报道》公布的数据也称,北京户口考生考取清华的可能性是1/362,河南户口考上清华的可能性是1/8855。
高考·最坑爹
作文·2012年高考作文题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这是2012年高考安徽省作文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给出的材料。该作文题在网络票选中夺得2012年高考作文题“最坑爹作文”“最离谱作文”“最雷人作文”三项大奖!一位网友感叹道:“我上了二十多年学,博士后出身,这题是啥意思我都弄不清楚!真为难一群孩子们了。”
扩招·长达13年的大学扩招叫停
持续了13年的大学本科扩招终于叫停了!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这也意味着,开始于1999年,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在执行了长达13年后被叫停。
连年的扩招虽然让读大学容易了许多,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扩招使得大学师生比例严重失衡,高等教育质量明显下滑;过度扩招也打破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使高校就业率大跌,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薪酬普遍偏低;招生人数大幅增加使不少高校开始大规模扩建,掀起高校基建热,导致很多大学背上了巨额债务。人。推荐制候选人将获得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待”,或者1 O、30、60不等的加分。
“以前,有推荐资格的多是省会等大城市里的优质高中,这对于我们在县级高中就读的广大学生来说很不公平。”河南省夏邑县高级中学的吴萍(化名)说,
“北大为我们开了扇窗,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的名校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对于无数梦想进入名校,身居社会下层的优秀高中生来说,这也许就是照进他们梦想的第一缕阳光。
2012年最大的教育新闻,无疑应该算“异地高考”。历经各方多年奔走呼吁,这一牵涉数千万“候鸟学生”的政策,终于在2013高考前开始破冰。
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历来被视作高考改革中的“硬骨头”。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要求31个省(区市)在201 2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决定一出,各方围绕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户籍改革等问题立即展开了激烈讨论。
在29个省市已出台的就地高考标准中,均通过设定“门槛”的方式,对考生学籍、在该省市就读时间或父母社保证明等条件有所限制。总体而言,异地高考分为“率先破冰”、“缓冲落地”、“分步实施”三种模式。
“率先破冰”的有黑龙江、安徽、河北、重庆、湖南、浙江等省市,推出的具体政策以“低门槛”为显著特点,缘于这些省份大多为人口流出大省或考试大省,压力较轻,条件一般要求为父母在当地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学生一般要有在当地两年以上的高中连续学籍。这些省市的“异地高考”都从2013年开始实施。
“缓冲落地”的山东、江西、福建等省,因为本省生源较多,本地考生相对压力较大,选择在201 4年开始实施“异地高考”。
争议最大的北京、上海、广东,因为人口流入数量庞大,情况复杂,都采用了“分步实施”的过度渐进办法。与其它多数省份以“学籍、社保、固定住所”等为主的条件相比,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异地高考门槛明显要高。
北京规定2013年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2014年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大学本科部分还没有计划放开;广东省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从2014年开始可以报考高等职业学院,2016年可以报名参加高考;上海异地高考政策要求父母持有人才引进类居住证,孩子是上海学籍,而真正试行的时间表,至少要到2014年以后。 激烈反对放开异地高考的同样大有人在,在北京与上海等地,反对者与支持者街头对峙辩论的场景多次出现。这些反对者认为,放开异地高考,将损害本地学生的利益,剥夺和侵占本该属于本地学生的升学名额。
公平的基础不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是要尽可能让绝大多数的人享有同等的机会,就如北京大学不是北京人的大学、复旦大学不是上海人的大学一样。而解决“异地高考”这一难题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高考本身。
5 近六成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成“跳闪族”
高考改变命运,这本是流传多年的理想,现在却变成了许多人的自嘲。大学扩招、教学质量下滑、专业设置老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无数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和职场竞争中无所适从。
2012年11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联合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新人在短短三年内,变动两次以上工作的占57%,变动三次以上的占32%。另一份来自智通人才的调查报告也显示,65%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不到一年,其中不到半年就走人的占37.98%,25.58%的人只干了一两年,仅9.3%的大学生能干满两年以上。
对这些工作不到半年就离职的大学生,社会称其为“跳早族”,而对那些入职不到一个月就换工作的毕业生则称为“闪辞族”。
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在《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对职场新人主动离职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31%的受访者认为“个人发展空间不够”,25%的人认为“薪资福利偏低”,13%的人“想改变职业或行业”。此外,因为大学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导致辞职的占到45%,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屡“跳”屡“闪”的深层原因。
事实上,对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首次就业的盲目性、选择岗位的不科学性、工作定位的不准确性普遍存在,单纯呼吁大学生多一份坚持、少一份轻率,以对自己青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跳早”和“闪辞”。
除了“80后”、“90后”一代自身所有的缺点,如何改变大学教育质量,科学设置专业,强化大学学习期间的职业意识培养,对于未来的职场新人类来说,也许才是帮助他们改变这种“跳跃”状态,寻找到从理想到现实的有效方式。
从高中到大学再到职场,是很多人都将走过的最重要的一条道路,每一次身份的转变背后,其实就是你的人生,而面对不停变化的世界,选择的智慧也许比选择本身更重要。2013,改变之中,你的未来由你选择!
爱情·高中生当众接吻被开除
2012年12月,大庆石油高级中学的一对高中生在食堂当众接吻被学校开除,引发各方热议。学生称自己是在玩类似于“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家长认为开除的处罚过重,学生有错应给予教育,促其改正;校方则表示是按章办事,学校明文规定学生不许“早恋”,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而大众普遍认为,学校直接“开除”的做法很暴力,是学校教育缺失的表现,不负责任。
与此同时,教育部下发了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其中,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老师和学校还要帮助学生积极应对考试压力,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2012年的末日谣传,已经在玩笑间结束,时间继续,希望或者绝望继续,改变或者不变也同样继续。对你我而言,一个新学期重新开始了,一年的新时光开始了,升级、毕业、高考、大学等等内容,就如循环数列一般,又开始了新一个周期。生活继续。
然而,结束并不一定意味着消失,开始也并非就一定是变化。2012年,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时间是把杀猪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Hold不住的青春,肿么办啊,亲!”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在过去的时光里,它几乎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叹息在很多人并不经意的平常日子里。
叹息的背后,是一种无力感。面对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迟钝,越来越仓惶,似乎对自己的每一种努力,都不再有曾经的把握和信心——即使无法追上时间的脚步,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稍微的停留,也许错过的就不是一班车,而是将永远被抛在路上。
无论这样的追赶,是被逼无奈还是心甘情愿,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试图能明白,有哪些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件,会成为影响我们加速或者减速的因素,甚至是改变方向。
2012年,许多“变化”正在不经意间释放出许多不一样的气息。也因为如此,站在这个时空交错的位置,我们也试图从中找到某些相关的内容,也许,只是一个名词,一种说法,而预示着的则是2013年,甚至更远的未来的走向。
也许,一些改变还只是一个开始,而每一种选择的结果,都是从开始而开始的。
1 高考也许将不再有落榜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除了言说人数之众和高考之惨烈,相信也是高中老师常用的提振土气的励志语之一。被置于这句话下的高中生,除了崇拜汉语登峰造极的夸张修辞功效外,悲催的地方在于,本该轻松享受的学习过程,因为这话一直都充满了“预备烈士”般的悲壮色彩,有了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而且找不到可以爬上来的出口。
一直被“人数”惊吓着,也先从人数的变化说起。
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15万人,自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峰值1050万人后,这已是高考人数连续第四年下降。四年时间,高考报考人数下降了135万人,下降总幅度约为15%。
与此同时,高考录取比例在几年中一直大幅度上升。高考第一大省河南,考生人数从2008年的98万人下降到2012年的80余万人后,录取比例从2008年的42%上升到2012年的86%:同样是以“分高、难考”著称的高考大省山东,其实际录取比例也超过了85%;上海高考报名人数连年下降后,2012年仅有5.5万考生,录取计划人数却高达4.9万人。
生源数量的大幅下降,让许多高校开始面临生存挑战。为解决招生问题,各地高校纷纷增加本科招生比例。除北京、上海外,许多地方的本科招生比例已超过60%,而最大的生源缺口则集中在高职(专科)批次和二、三本批次。
据2011年调查报告显示,在录取比例居前的几个省份中,即使专科分数线一降再降,依然出现了大面积高职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况。山东专科二批分数线从2002年的350分下滑至180分,招生计划仍无法完成,山西1.2万招生计划作废,陕西7.6万上线考生放弃填报高职院校,还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出现了零报考。近几年里,高考中的“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普遍。
在公办大学都生源不足的状况下,许多民办大学更是沦为了“野鸡大学”,以各种违规违法的手段骗取生源。
除了人口的自然下降,近年来,高中生留学数量连年攀升,也是高考分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北京、上海等地,选择留学的高中生比例都高达两位数。2012年,中国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成为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地。
这样的状况对高中生来说,虽然面对的还是那座“独木桥”,但是通过已经越来越容易了,甚至于是否愿意到桥的那头,可以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在越来越好考的大学背后,学生和家长更关注的是上大学的性价比和含金量。
有专家甚至预测,未来十年,我国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关门的危机,“高考落榜”这个曾经让无数人视为耻辱的词语,也许将在许多地方成为历史。而对后面几年的高中生来说,还有另一个被高校视为“噩梦”的利好数字,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初中在校生比2010年减少了270万人。
人物·正能量
江成博·做最好的自己
“大家坐在教室里承受着变味的教育带给我们的痛苦为的是什么?仅仅为了考一个好大学?为了一纸文凭?”“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就算是机器,也不是为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机器。”“因为没有理想,别人这样,我们也就这样,因为没有理想,我们沉默,我们屈服,我们麻木。同学们,我想我们可以醒来了……”2012年4月9日,在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升国旗仪式上,一名叫江成博的高二学生,将此前老师审定的主题为“远大理想”的演讲稿,偷换为自己写的《做最好的自己》,发表了5分钟抨击现行教育的激情演讲,被称为是“90后”对现行功利教育的强烈反击,多家媒体聚焦,引发全国范围对教育弊端的大讨论。
徐砺寒·小纸条的正能量
假如你在路上撞坏了别人的车会怎么做?江苏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徐砺寒用一张小纸条告诉你。2012年11月2日下午,徐砺寒在上学途中不小心剐坏路边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为了等到车主向其道歉赔偿,徐砺寒在原地等了20多分钟。眼看快到上课时间了,徐砺寒留下一张字条:“尊敬的车主:我是扬大附中的一名学生,在今天中午的放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主要是一划痕及左后视镜,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在字条上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就在他准备离开时,正遇上回来的车主,明白了经过的车主大为感动,自己承担了所有维修费用,并在网上发帖称:“孩子,谢谢你,你让我们这些被尘俗污染太久的大人的心灵被好好清洁了一回,让我获得了久违的感动。”这张纸条被车主朋友拍照发上微博后,引来广泛转发,感动了无数网民,称一个高中生用一张小纸条为人们带来了久违的正能量。徐砺寒也被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2”评选为年度网络人物之一。 张文驰·生命只有一次
“高考可以重来,生命只有一次。”2012年3月26日,在高考备考的关键时刻,湖北省襄阳一中的高三学生张文驰,前往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血细胞采集室捐献造血干细胞,兑现自己的承诺,救助福建一名4岁白血病患者。他也成为目前年龄最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1年18岁生日时,张文驰选择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俗称“骨髓库”)作为自己的成人纪念。2011年10月,在骨髓库140万份数据检索中,张文驰与福建这名患者配型成功,征求他的意见时,张文驰确认了捐献意愿。他的义举获得高度赞誉,被称为“90后最美中学生”。2012年高考,张文驰以540分的文科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录取,实现了成为一名飞行学员的梦想。
理想·南科大转正
2012年4月24日,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获准成立,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这是一所寄托了无数人理想的大学,从筹备之初就备受争议和瞩目。南科大2012年招生的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的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洞察力等综合能力,2013年招生的能力测试除了考察以上四方面能力,还须考察考生人文科学素养。参加南科大2013年自主选拔能力测试的考生,须在高考志愿提前批次自主选拔志愿第一志愿填报南科大。高考成绩(折合百分制)60% 高中学业成绩(折合百分制)10% 南科大能力测试成绩(折合百分制)3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2 到大学里面去上高三
高中毕业,通过高考,才能升入大学,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而从2012年开始,这种“常识”也许将发生某种变化。
2012年7月13日,浙江大学正式试行“拔尖创新学生培育”方案,在浙大竺可桢学院设立“启真班”,对浙江省内户籍普通高中的高二期末优秀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选拔,选拔方式为“中学阶段成就评审、招生学校综合测试相结合,学业成绩和课外成就相结合”,对象为“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综合素质高”的高二学生。
通过考核选拔的学生,作为预科生直接进入浙大学习,完成衔接年(原高三学年)学业者,于下一年度正式录取为浙江大学学生,将不再参加高考。2012年10月,浙江省首批选拔出来的80名高二学生,正式进入浙大,在大学里开始了自己的“高三生活”。
按照浙大的解释,这一方案是为了满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天赋。然而,该方案一出台,就被质疑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提前掐尖圈生源。
优秀大学需要高质量的生源,这本来无可厚非,而随着高考人数的持续下降,为了抢到优质生源,国内的许多一流大学都卷入了抢夺大战,各种招生“潜规则”不时被爆光。
面对硝烟弥漫的生源争夺,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认为,如果浙大这样的选拔人才方式也可以的话,是否还可以从高一学期末、初三学期末就开始选拔人才?这样的话,大学都做了中学应该做的事,学生的培养时间全部前移,中学教学秩序被打乱,其他学生势必也受到影响。
一些中学老师也表示了自己的隐忧,上海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说:“过去是通过高考招生,后来自主招生将时间提早到高三上学期后,现在又将时间提早到了高二学期末。”刘京海称,如今的自主招生已经影响到了高中的正常教学秩序,一些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到高三下学期就基本不在学校里了,有的在校外补课,有的自己在家里复习,都不再跟随学校的节奏。
从对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的呼吁,到自主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从单一的分数衡量模式到分数与综合素质并重的人才选拔方式,这一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制度性的缺陷需要完善。至少,对高中生群体中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来说,“独木桥”不再是唯一的通道,他们不用再过分担心,会重演在一场考试中马失前蹄就因此失去未来的悲剧。
公平·大多数
性别歧视:高考录取分数男女有别
2012年高考招生中,多所高等院校按照性别划招生录取分数线,一些小语种、国防生的女生录取分数线明显高于男生,有的分差高达40分,引发广泛关注。这种差异化招生方式,因为之前没有足够的信息公示与说明,引发舆论普遍质疑,诸如“大学有没有必要调节性别比例”、“男女有别的做法是否涉嫌性别歧视”、“大学招生自主权的界限在哪里”、“教育不公平问题出路何在”等成为讨论的焦点。有学者称此举违反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 “保送生”制度的终结
在每年的高考生中,有一个群体一直备受争议,这就是“保送生”。
所谓“保送生”,是指由确定的中等学校推荐、保举成绩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经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他们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而直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制度,该制度开始于1985年。
教育部“阳光高考”网公示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拟录取保送生比例占本科生招生计划的10%以上,其中中国科技大学比例更超过20%。在这一制度实施的这些年里,“保送生”已成为名校的重要生源渠道。
该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为选拔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弥补高考“一刀切”的弊端。由于种种原因,保送过程中的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已变得越来越严重,被诟病为“选官不选民”。而对数量众多的农村高中生来说,“保送”进入大学更无异于皇帝的新衣。
2011年,来自山东聊城农村的陈金辉,高三时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被保送进入清华物理系。像他这样的幸运儿,在农村高中生中就等于“极品”。
2012年5月,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公布的《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状况报告(2011)》显示,农业户口学生中,获保送资格的比例为0.3%,非农户口学生中有0.8%获得保送资格。家庭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绝大多数位于城市的“超级中学”,几乎垄断了中国排名靠前大学的保送生生源。 这一现状,似乎将要开始改变了。
2012年10月,一名中国教育学会负责人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上的说法受到广泛关注,即从2014年开始,参加全国中学生5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学生(竞赛时间是在2013年),参加高考将不再具有保送资格。实际上,这并不是新闻,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早就已确定了奥赛学生停止保送的时间表。2013年,将是奥赛获奖学生享受保送资格的最后一年。
改变的还有另一个“资格”。2012年,北大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学校范围,扩大到了县级中学、农村中学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共有三十余所这三种地区中学的校长获得推荐资质。2012年共有292所中学获得北大2013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共推荐学生425人,最终确定417名候选人。推荐制候选人将获得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待”,或者10、30、60不等的加分。
“以前,有推荐资格的多是省会等大城市里的优质高中,这对于我们在县级高中就读的广大学生来说很不公平。”河南省夏邑县高级中学的吴萍(化名)说,“北大为我们开了扇窗,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的名校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对于无数梦想进入名校,身居社会下层的优秀高中生来说,这也许就是照进他们梦想的第一缕阳光。
北京大学:不是北京人的大学
2012年暑假,来自河南新蔡的“90后”青年程帅帅,在北京大学校门前表演“踩高跷”和给送新校牌“北京人大学”的行为艺术,表达对高考录取不公的抗议。2012年高考,北京市高考一本线理科线为477分,文科线为495分,比河南的理科540分、文科557分分别低63分和62分。北大在有7,327名考生的北京投放了414个招生名额,而在有80.6万考生的河南只投放了108个名额。
2012年高考前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指出,2011年北京考生考取北大的机会是河南考生的46.5倍,上海考生上复旦的机会是河南考生的95.8倍。《21世纪经济报道》公布的数据也称,北京户口考生考取清华的可能性是1/362,河南户口考上清华的可能性是1/8855。
高考·最坑爹
作文·2012年高考作文题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这是2012年高考安徽省作文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给出的材料。该作文题在网络票选中夺得2012年高考作文题“最坑爹作文”“最离谱作文”“最雷人作文”三项大奖!一位网友感叹道:“我上了二十多年学,博士后出身,这题是啥意思我都弄不清楚!真为难一群孩子们了。”
扩招·长达13年的大学扩招叫停
持续了13年的大学本科扩招终于叫停了!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这也意味着,开始于1999年,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在执行了长达13年后被叫停。
连年的扩招虽然让读大学容易了许多,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扩招使得大学师生比例严重失衡,高等教育质量明显下滑;过度扩招也打破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使高校就业率大跌,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薪酬普遍偏低;招生人数大幅增加使不少高校开始大规模扩建,掀起高校基建热,导致很多大学背上了巨额债务。人。推荐制候选人将获得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待”,或者1 O、30、60不等的加分。
“以前,有推荐资格的多是省会等大城市里的优质高中,这对于我们在县级高中就读的广大学生来说很不公平。”河南省夏邑县高级中学的吴萍(化名)说,
“北大为我们开了扇窗,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的名校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对于无数梦想进入名校,身居社会下层的优秀高中生来说,这也许就是照进他们梦想的第一缕阳光。
2012年最大的教育新闻,无疑应该算“异地高考”。历经各方多年奔走呼吁,这一牵涉数千万“候鸟学生”的政策,终于在2013高考前开始破冰。
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历来被视作高考改革中的“硬骨头”。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要求31个省(区市)在201 2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决定一出,各方围绕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户籍改革等问题立即展开了激烈讨论。
在29个省市已出台的就地高考标准中,均通过设定“门槛”的方式,对考生学籍、在该省市就读时间或父母社保证明等条件有所限制。总体而言,异地高考分为“率先破冰”、“缓冲落地”、“分步实施”三种模式。
“率先破冰”的有黑龙江、安徽、河北、重庆、湖南、浙江等省市,推出的具体政策以“低门槛”为显著特点,缘于这些省份大多为人口流出大省或考试大省,压力较轻,条件一般要求为父母在当地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学生一般要有在当地两年以上的高中连续学籍。这些省市的“异地高考”都从2013年开始实施。
“缓冲落地”的山东、江西、福建等省,因为本省生源较多,本地考生相对压力较大,选择在201 4年开始实施“异地高考”。
争议最大的北京、上海、广东,因为人口流入数量庞大,情况复杂,都采用了“分步实施”的过度渐进办法。与其它多数省份以“学籍、社保、固定住所”等为主的条件相比,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异地高考门槛明显要高。
北京规定2013年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2014年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大学本科部分还没有计划放开;广东省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从2014年开始可以报考高等职业学院,2016年可以报名参加高考;上海异地高考政策要求父母持有人才引进类居住证,孩子是上海学籍,而真正试行的时间表,至少要到2014年以后。 激烈反对放开异地高考的同样大有人在,在北京与上海等地,反对者与支持者街头对峙辩论的场景多次出现。这些反对者认为,放开异地高考,将损害本地学生的利益,剥夺和侵占本该属于本地学生的升学名额。
公平的基础不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是要尽可能让绝大多数的人享有同等的机会,就如北京大学不是北京人的大学、复旦大学不是上海人的大学一样。而解决“异地高考”这一难题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高考本身。
5 近六成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成“跳闪族”
高考改变命运,这本是流传多年的理想,现在却变成了许多人的自嘲。大学扩招、教学质量下滑、专业设置老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无数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和职场竞争中无所适从。
2012年11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联合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新人在短短三年内,变动两次以上工作的占57%,变动三次以上的占32%。另一份来自智通人才的调查报告也显示,65%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不到一年,其中不到半年就走人的占37.98%,25.58%的人只干了一两年,仅9.3%的大学生能干满两年以上。
对这些工作不到半年就离职的大学生,社会称其为“跳早族”,而对那些入职不到一个月就换工作的毕业生则称为“闪辞族”。
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在《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对职场新人主动离职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31%的受访者认为“个人发展空间不够”,25%的人认为“薪资福利偏低”,13%的人“想改变职业或行业”。此外,因为大学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导致辞职的占到45%,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屡“跳”屡“闪”的深层原因。
事实上,对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首次就业的盲目性、选择岗位的不科学性、工作定位的不准确性普遍存在,单纯呼吁大学生多一份坚持、少一份轻率,以对自己青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跳早”和“闪辞”。
除了“80后”、“90后”一代自身所有的缺点,如何改变大学教育质量,科学设置专业,强化大学学习期间的职业意识培养,对于未来的职场新人类来说,也许才是帮助他们改变这种“跳跃”状态,寻找到从理想到现实的有效方式。
从高中到大学再到职场,是很多人都将走过的最重要的一条道路,每一次身份的转变背后,其实就是你的人生,而面对不停变化的世界,选择的智慧也许比选择本身更重要。2013,改变之中,你的未来由你选择!
爱情·高中生当众接吻被开除
2012年12月,大庆石油高级中学的一对高中生在食堂当众接吻被学校开除,引发各方热议。学生称自己是在玩类似于“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家长认为开除的处罚过重,学生有错应给予教育,促其改正;校方则表示是按章办事,学校明文规定学生不许“早恋”,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而大众普遍认为,学校直接“开除”的做法很暴力,是学校教育缺失的表现,不负责任。
与此同时,教育部下发了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其中,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老师和学校还要帮助学生积极应对考试压力,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